首页 理论教育 蜜岩村传统文化教育及崇义学堂的历史

蜜岩村传统文化教育及崇义学堂的历史

时间:2023-11-2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蜜岩村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应氏家族对教育高度重视。发迹后,应文生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委托儿子应桂馨在家乡修建了崇义学堂。学堂于1906 年建成,共花费白银5 万两,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此学堂中西合璧,建成后成为蜜岩村最漂亮的风景之一。1941 年,宁波沦陷,日寇占领蜜岩,以这所小学为驻地,学校的设施和教具被严重损毁。1981 年,学校迁址山麓,原址废弃。

蜜岩村传统文化教育及崇义学堂的历史

蜜岩村传统文化气息浓厚,应氏家族对教育高度重视。为解决村人读书问题,甲午战争后,村人应文生及其子应桂馨创办了崇义学堂,免费招纳村中子弟。清末,又有村人应维青、应存甫分别创建了愈愚国民学校、蜜山国民学校,民国时期,村中名人辈出,如曾担任孙中山卫队司令的应桂馨,民族企业家、“亨得利”创始人之一的应启霖等。每逢农历七月二十一日至七月二十五日,蜜岩村还要举行盛大的庙会,周围各村上千人参加巡游,其中最有特色的是“廿六里”吊灯,高10 米,有26 盏大灯,旁有小灯,色彩纷呈。虽然蜜岩的庙会早已不再举办,但保存于阿育王寺的一只清代船鼓向世人证明了这段历史的存在。

1.崇义学堂

清朝光绪三十二年(1906),蜜岩村人应维青在桂馥堂创办愈愚国民学校。这是一所新式学堂,而在它近旁是另一处书香之地,即崇义学堂。

石匠出身的应文生,在沪从事地皮生意成功后,移居上海开设造纸、纺织、生产火柴等工厂,声名显赫。发迹后,应文生非常关心家乡的教育事业,委托儿子应桂馨在家乡修建了崇义学堂。学堂于1906 年建成,共花费白银5 万两,受西方教育的影响,此学堂中西合璧,建成后成为蜜岩村最漂亮的风景之一。当年,学堂聘请当时的革命党人陈英士等人来校任教,还免费招纳村中农家子弟,后来这里成了最初的蜜岩小学。应桂馨的次子应祖禄将学堂朝南九间洋房赠予蜜岩小学,扩大了学校面积。

现在,崇义学堂为区级文物保护单位,学堂校舍、曾用作礼堂的广式楼阁梁柱及检阅台依然完整,虽部分柱脚和地板已有腐朽,但主体建筑依然可见中西合璧的风韵,在二楼的门上还可以看见应桂馨录王湾的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建筑内有刻有文字的方砖,雕有花纹的木柱,还有镶嵌在墙体内的石碑,其上既有传统的人物故事,龙头祥云,又有外来的圆柱车木,变形图案,可谓风格迥异。门口还可见民国时期的鄞县县长陈宝麟立于1937 年的一块碑,碑上的字辨认起来已经有些吃力。学校操场四周的墙上,毛泽东语录清晰依旧。两段字迹,一先一后,一大一小,只隔了数十年,却是两个截然不同的时代。

在战乱纷争、时局动荡的年代,小小的崇义学堂成了兵家战乱风云际会之地。1941 年,宁波沦陷,日寇占领蜜岩,以这所小学为驻地,学校的设施和教具被严重损毁。1942 年春夏之交,日寇撤离蜜岩,学校又请老师,收学生,打算复课。同年秋天,中国共产党地下组织派党员陈洛宁来学校任校长,组织师生开展抗日救亡活动。1945 年秋,抗战胜利,年逾花甲的旅沪村人应苇卿奔走于城乡之间,忙着扩充学校和筹措教育经费。1946 年,学校规模扩大。1949 年5 月,宁波解放,第二年,学校改名为蜜岩乡中心小学。1952 年,学校被国家接管,改为公立。这里还先后办过五七干校、速成识字班(扫盲班),也曾是鄞县二中的分部。

2.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www.xing528.com)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位于蜜岩村茅洋山,创办于1975 年。为响应号召,把学校办成无产阶级专政的工具,当时的鄞县县委研究决定,在县工农技校和樟水工农技校(包括原樟村中学和樟水工农技校)合并的基础上,创办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简称鄞县共大)。

根据当时农村三大革命需要和已有的条件,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设有农业农机林业畜牧兽医四个专业。同时,学校还举办各种短期培训班。

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总占地面积约4000 平方米,东面山坡上的四间平房为教师宿舍,西边两幢平房是学生宿舍,正中的房子为食堂,食堂后有水井,西南角的平房为教学楼,另有厕所。北面还有占地面积约192 平方米的教室及水塔,现已倒塌。另外还有篮球场、操场等活动场地。鄞县共产主义劳动大学曾为鄞县培养大批干部人才,也是当地干部培训基地。1981 年,学校迁址山麓(现为宁波市四明职业高级中学),原址废弃。

3.宁波市四明职业高级中学

宁波市四明职业高级中学地处蜜岩村祝家自然村,创办于1975 年8 月,1982 年经鄞县人民政府批准,改办鄞县第一所县属职业高中,占地面积3 万多平方米。

学校拥有计算机教学局域网络,语音、财会模拟、电子测量、电力拖动、理化等10 多个标准化的教学实验室。教学仪器、实习实验设施一流,生活服务设施配套齐全,图书资料3 万余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