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低碳经济:旅游消费绿色化的探究

低碳经济:旅游消费绿色化的探究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不断扩大。中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终将依赖于社会生产对旅游资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旅游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人类的旅游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即旅游生态消费的出现。

低碳经济:旅游消费绿色化的探究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和国民生活水平的提高,旅游消费在居民消费支出与社会消费总额中的占比不断扩大。旅游消费已经成为一个极为重要的消费领域和推动消费升级的主渠道之一,对整个国民经济与社会生活日益产生着深远影响。

旅游消费有不同于普通消费的独特功能,是一种可持续消费。旅游消费作为一种以精神享受为主的消费,是一种环境友好型、资源节约型的生态化消费,具有多次消费、重复消费、绿色消费等多重特性,因而是一种不受资源与环境太大制约的可持续性消费,具有长期增长的现实可能。中国旅游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最终将依赖于社会生产对旅游资源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旅游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

(一)旅游消费需求的生态化

中国生态道德教育促进会和北京大学生态文明研究中心委托国内知名市场调查公司—北京奥丁市场调查有限公司,在全国680个城市和地区中,选取5个具有区域和生态环境特点的城市,采用科学的抽样方法和调查方法,设计样本1500个,实际有效样本1534个,在2008年3月形成了《中国城市居民生态需求调查报告》。通过调查发现,关注生态环境的城市居民总体比例为75%;究其原因,主要是城市居民越来越感受到身边的生态环境变化。

呈指数增长的生态需求与环境负荷之间的矛盾日益尖锐的现实,令越来越多的人产生忧虑。生态需求在生态经济复合系统之中具有负向反馈的机能。也就是说,由于生态需求的出现与增长,导致了人类有意识地在生态经济系统动态发展过程中,调节其平衡。

人类社会越文明进步,人类各种需求满足的程度就越高。生态需求是现代人类的最基本的需求,它是随着现代社会文明进步而变化的自然需求,其本质上是一种社会需求,是对现代人类创造物质文明精神文明生态系统完善的优美环境的一种渴求。人类社会的文明进步是与人类的生态需求密不可分的。生态需求是在人类需求发展的高级阶段出现的。它反映人的生理、物质和精神文化需要的统一趋势。

人类的旅游消费需求可以划分为4个层次:第一层次是物质需求,满足基本的衣食温饱问题;第二层次是享受需求,主要是吃住行条件的改善;第三层次是人文需求,对文化等非物质产品的精神需求以及对个人社会地位、集体利益等的社会需求;第四层次是生态需求,人对良好的旅游环境质量和健全的旅游生态结构的需求。

人类的旅游消费需求也越来越呈现出生态化的趋势即旅游生态消费的出现。旅游生态消费是对在可持续发展理论与消费生态学思想引导下掀起的一种新兴生态型消费行为的高度概括,它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都源于国际公认的可持续发展观念。在旅游生态消费过程中,消费者通过与自然、历史、社会文化的“交换”而满足自己生态需要、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二)旅游消费行为的生态化

1.可持续旅游消费模式的建立

可持续旅游消费是目前最为先进、最为科学、最为全面的旅游消费观,在理论渊源上,它主要源于可持续消费理论,在宗旨与功能上,它直接面向并服务于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实现。

(1)科学把握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内涵和实质

可持续旅游消费是指既能满足当代人旅游消费发展需要而又不对后代人满足其旅游消费发展需要的能力构成危害的旅游消费。它是新型消费观—可持续消费观在旅游消费领域的反映和体现,是在对传统掠夺式、占有式旅游消费观进行反思、对各种积极的旅游消费理念进行整合之后形成的理论成果。它是可持续消费理论与可持续旅游发展理论、旅游业发展实践有机结合的产物。它强调的是,不论是对旅游资源、旅游环境、旅游设施、旅游服务、公共产品的消费,还是对旅游消费观念、旅游消费模式、旅游消费政策的选择,都必须有强烈的生态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思想。

应该说,可持续旅游消费是一个全新旅游消费行为模式,它将把整个旅游消费活动置身于一个时空长河中,看作一个可持续的发展过程:一是要突破以旅游者个人的效用最大化为目标的传统消费观,将旅游消费置于“自然—社会—经济”的多维空间内,以减少资源使用和不污染环境为前提,提高人们的旅游质量和生活享受;二是要建立起理性地处理和协调资源环境、旅游消费者的物质与精神需求、旅游经济的持续效益以及社会的公平合理等相互之间关系的创新机制。

因为旅游可持续消费是一种通过选择不危害环境,又不损害未来各代人的旅游产品与旅游服务来满足人们的生活需要的一种理性消费方式。旅游可持续消费既充分尊重了地球生态系统的极限,又保证了未来各代人和当代人拥有同样选择机会,是一种科学的旅游消费方式。它不是介于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之间的折中,而是一种新的、先进的、合理的消费方式,是一种直接服从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消费形式。(www.xing528.com)

(2)科学制定和实施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战略

可持续旅游消费不仅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观,更是一种新型的旅游消费行为方式。明确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历史任务,牢固地把握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旅游消费者为中心,整合各类消费要素,推出适应于旅游可持续发展的旅游产品和旅游服务,合理刺激和引导旅游消费,有序发展旅游经济,满足国家和人民群众在新时期提升旅游消费环境,实现旅游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明确其科学内涵,就为制定科学的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战略及其在旅游产业发展实践中的有效实施奠定了理论基础,可持续旅游消费发展战略的有效实施,则直接推动着可持续旅游发展的全面实现。

现代的旅游可持续消费,是一种科学的旅游消费方式,它不是介于因贫困引起的消费不足和因富裕引起的过度消费的折中,而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合理的消费方式,是一种直接服从于全球可持续发展目标的消费形式。它以公众都接受的理念,围绕维护和提高旅游消费群体的旅游环境质量,最终将社会生产对旅游消费方式的转变和旅游消费者生活方式的改变结合起来,以实现旅游的可持续消费。这种进化和转变是对传统的“大众旅游消费”的创新,从本质上反映了人类理性的复归。可以预计,随着全球性旅游消费生态化、文化化、社会化的协调发展,旅游消费必将步入“旅游者个体约束条件增多—效用下降、消费者剩余减少—技术与市场创新—旅游资源存量与增量增多—约束条件减少—消费总量上升—旅游产业的可持续发展”这一良性循环、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2.低碳旅游消费方式的选择

所谓低碳旅游经济,是指以低能耗、低污染、低排放为基础的旅游经济发展模式。为满足可持续旅游消费的增长需求,为节能减排、发展循环经济、构建和谐社会提供了操作性诠释,是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节约型社会的旅游创新与实践,完全符合党的十七大报告提出的发展思路,是不可逆转的划时代潮流,是一场涉及旅游生产方式、旅游生活方式和旅游价值观念的革命。

(1)强化低碳旅游发展优势

中国旅游发展已经奠定了比较好的低碳发展基础。10年间,开发绿色旅游资源,建设绿色旅游产品,开展绿色旅游经营,实行绿色旅游管理,培育绿色旅游消费,已经成为行业和市场的共识。在这个过程中,旅游的优势充分凸显,也会构成中国旅游发展的长期重大机遇。首先,旅游业作为服务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占用资源少,而且很多资源可以永续利用,由此自然形成碳排放少的突出优势。其次,多年的实践证明,旅游发展与环境密切相关,而且会促进环境的改善,这就有助于承担我们的碳责任,减少碳债务。按照碳成本来说,如果旅游一年减排1亿吨,就是创造30亿美元的财富。因此,低碳经济是人类的未来,低碳旅游是旅游的未来。

发展低碳旅游,培育低碳生活,构筑低碳旅游发展战略主要关注3个重点。一是转变现有旅游发展模式,打破“注重硬开发,忽视软开发,把旅游模式等同于工业开发模式”的局面。同时积极倡导公共交通和混合动力汽车、电动车、自行车等低碳或无碳方式,增加低碳旅游项目。二是扭转旅游奢华之风,尤其在交通和饭店方面,能耗问题突出,要降低碳排放。同时在旅游产品开发和旅游服务方面,强化旅游设施方便、舒适的功能性,提升文化的品牌性;改变旅游消费中的浪费现象,如温泉的使用、食品的浪费。三是加强旅游智能化发展,提高运行效率,同时及时全面引进节能减排技术,降低碳消耗,减少运营成本,最终形成全产业链的循环经济模式。

(2)低碳旅游消费者的培养

随着环保意识的增强,每一位旅游者都可以为“低碳旅游”做贡献。对于广大的旅游者来说,可以通过下列低碳游客行为来实现低碳经济下的旅游消费方式的变革。

主动减少碳排放量的主要方式有以下几种:不乘或少乘飞机,乘飞机少带行李;减少自驾游,或者和朋友拼一部车来减少碳排放量,尽量使用小排量汽车;增加步行、自行车在旅游生活中的使用;住宿时挑选不提供一次性用品的酒店,自备牙刷、牙膏和拖鞋等旅游物品;选择淋浴、洗衣服自然晾干不用洗衣机甩干;旅途中少使用空调、不用一次性餐具;自觉捡拾遗弃垃圾及维护景区卫生;不购买过度包装的旅游纪念品等。

主动做好“碳补偿”:除了旅途中尽量选择用低碳的方式旅行外,还可以在行程结束后计算自己的碳排放,通过植树等措施进行“碳补偿”来减缓气候变化,降低地球负担。“碳补偿”即人们计算自己旅游活动直接或间接制造的二氧化碳排放量,并计算抵消这些二氧化破所需的经济成本,然后个人付款给专门企业或机构,或者通过义工旅行、特定组织,参与到减碳活动,如自己亲身参与或者通过第三方植树造林,参与其他环保项目来抵消大气中相应的二氧化碳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