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汤河: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县施工改造的重点河流

汤河: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县施工改造的重点河流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汤河是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县整治施工改造较多的河流。1957年7月发生洪水,汤河沿岸30个村庄受淹。1974年8月12日至13日,降雨273毫米,汤河沿岸多处漫溢横流,汤河乡有26个大队被淹,倒塌房屋13125间,6万亩土地严重减产,1.4万亩绝产。新中国成立后汤河进行多次治理。1974年10月,县在汤河乡设立施工指挥部,调集1.3万人上阵会战。《水经注》有“汤河入沂”之说,但今故道已无可考。

汤河: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县施工改造的重点河流

汤河发源于沂南县左泉庄村北东西两山丘之间,流过汤河镇禹屋村,入沭河。河道全长58.1千米,流域面积461.3平方千米,洪峰流量为987.9立方米/秒。

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山川》载:“汤河,一名温水河。源出沂水县左泉(今划为沂南)。南流至西小岭村入县境,经汤泉西与温泉水合,又南经五湖、柴埠河等村至屹塔墩分支西南流,名管子(一作管仲)河,至久沂庄与东支会;其主流南经湾林、城子河等村,至旦彰村北受茅茨沟水(沟发源茅茨村西北之老泉眼,以宜稻著,粒大而味腴,土人谓之沟米)。汤河又南,至禹屋村入于沭。”

汤河是新中国成立后临沂县整治施工改造较多的河流。

八湖镇汤河一景

汤河从汤头镇南流,河上建有五湖发电站,再南流,于圪塔墩分为东西两支,西支叫管仲河,东支仍叫汤河,到郑旺乡九沂庄南又并为一股,至郭家湾村西,鸭蛋沟、万年沟相继从右侧注入,梁子沟从左侧注入。梁子沟源出莒南县石莲子乡,南流经早丰头村东古墩庄南流入汤河,全长18千米,流域面积119平方千米,源头高程80米,河口高程65米,平均坡降1.25%。汤河再南流至何家湾西的汤河拦河闸。该河闸1989年3月建成,共10孔,宽119米,设计泄洪能力1184立方米每秒。过闸南流至大程子河村,再折向东南,左侧有宋沟、柳沟汇入,又折西南至旦彰街北,茅茨沟从右注入。汤河再南流至禹屋村东汇入沭河。汤河由于受沭河水顶托,尾部漩成大渊,渊内多垒鳖,俗称老万(湾)。现在汤河尾部由老万东移,入沭河口处,口宽139米,底宽125米,筑堤高3.5米,顶宽2.5米,堤距199米,设计流量1310立方米/秒。河上游建有渡槽1座,河中游的何家湾拦河大闸南还建有倒虹吸铁路大桥各1座,河上还建有公路桥3座、生产桥7座。两岸筑河堤42.6千米,修穿堤涵洞29座。

汤河原河道弯曲,芦苇丛生,过水断面狭窄,又受沭河回水顶托,水灾频繁发生。1957年7月发生洪水,汤河沿岸30个村庄受淹。1970年汛期,邵家湾、何家湾被水淹,倒房300间。1974年8月12日至13日,降雨273毫米,汤河沿岸多处漫溢横流,汤河乡有26个大队被淹,倒塌房屋13125间,6万亩土地严重减产,1.4万亩绝产。

新中国成立后汤河进行多次治理。1954年2月,临沂专署治淮指挥部组织全县人民对汤河下游进行培堤;1954年4至5月,在汤河上修建郭家湾桥、坊上桥、邱家官庄桥。1962年、1963年,市(县级市)水利局组织技术力量,对汤河支流柳子沟进行测量设计,沿原河道从岚兖公路至西北坊坞小桥,组织洪瑞、汤河两个乡1万多民工疏通开挖,使1.8万亩土地免除涝灾,而且使交通闭塞的西北坊坞等10多个村庄通了公路。

1964年,对干流及上游梁子沟进行培堤,县成立汤河培堤施工所,调集汤头、太平、汤河、重沟、相公5个区的民工2800人,完成土方54万立方米。1965年,汤河水利组经过测量设计,组织群众在支流宋沟上建闸,拦蓄灌溉尾(排)水浇地500亩。1969年疏通茅子沟5.6千米,排涝效益0.80万亩。1974年10月,县在汤河乡设立施工指挥部,调集1.3万人上阵会战。设计工程标准按60年一遇洪水位超高培堤2米,顶宽4米,内外坡分别为1:2、1:2.5,年底结工。完成土方8.32万立方米,砌体187立方米,建涵洞6座,均为1孔,洞长18~25米。1975年1月,调集汤河、相公、太平3个公社民工3000人,开挖汤河下游新道,4个月完成,共挖筑土方43.4万立方米,完成工日39.95万个。(www.xing528.com)

汤河拦河闸按二十年一遇排洪标准设计,泄洪量1184立方米/秒,一次调蓄水量500万立方米,抗震强度按八度设计。闸全长118.2米,共10孔,孔净宽10米。1988年建成,1989年验收合格。

1995建区后,河东区对汤河多有治理,而汤头镇周围已经划为温泉区,大有城市规模。汤河两岸绿化大异从前。

本节不厌其烦地赘述工程过程,意在说明汤河治理的复杂,也说明汤河对河东的重要。同时说明在缺少机械设备的年代,群众运动式的整治山河是最常用的基本方式,动辄几千几万人的行动每年冬春都有。临沂的水库是这样修建的,排涝沟渠也是这样挖出来的。

水经注》有“汤河入沂”之说,但今故道已无可考。

河流绕芳甸——汤河两岸的村庄

逯家长沟、石梁崖、许家长沟、浅塘子、公安岭、后湖崖、前湖崖、薛家店子、后篆柱、北尤家、尹家宅、乔家庄、坊沂庄、滑店子、汤头、盖家五湖、李家五湖、刘家五湖、王家五湖、朱家五湖、石家五湖、小徐家五湖、大张家五湖、浦沂庄、魏家魏林、解家魏林、张家柴埠河、高家柴埠河、窦家柴埠河、岳家柴埠河、小蒋庄、谢圪塔墩、王圪塔墩、张圪塔墩、郭圪塔墩、边圪塔墩、管仲河崖、东南角、河北崖、苏程旺、朱程旺、邱家庄、宋家庄、张家湾、林家湾沟北、林家湾沟南、杨家湾、郭家湾、邵家湾、何家湾、大程子河、小程子河、周家官庄、后朱井寺、前朱井寺、东洽沟、西洽沟、曲坊、前踅庄、后西庄、前西庄、旦彰街、后张庄、前张庄、大南庄、禹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