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汤河镇村名变迁与发展历史

汤河镇村名变迁与发展历史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在大程子河之西,当时名“西城子河”。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因与相公镇小西岭重名,更名为“西岭”。2016年省道扩展,拆迁涉及300余户村民,大程子河村村容村貌也因之发生很大改观。该村地处汤河大转弯处,汤河自西北绕村呈“U”形向东南蜿蜒而去。可见该村系明嘉靖初由程子河周姓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的。明崇祯年间建村,晚于大程子河村,初名东庄,后改称小程子河。

汤河镇村名变迁与发展历史

旦彰街

旦彰街村位于临沂市城东19.5千米,镇驻地南1.5千米处,汤河西岸。与后西庄、前西庄、后张庄、沟崖、前踅庄相邻。1986年有1194亩耕地,362户,1646人。现有756户,2359人,行政区域面积1600亩。建有农贸市场,农历二、七逢集。

旦彰街村古松

相传明代(公元1368-1644年)初期,刘姓始迁祖由山西省洪洞县老鹳窝移民来此,定居成村。“旦”指早晨,“彰”系光明,亦有前途光明之意。此地西倚丘陵,东临汤河、沭河,每天旭日东升,阳光灿烂,天光水色,鲜艳夺目,真是水秀山明,风景优美,人们希望这里每天都是太阳照耀的地方,名之曰“旦彰”。刘姓第六世时养有戏班,每逢农历二、七日唱戏起集,形成热闹街市,故定名为“旦彰街”。

河东区有几个农村名之为街,如白塔街、常旺街和这里的旦彰街,都是曾经的镇店集场,商业繁荣,人流、物流众多,不同于普通乡村,文化上也往往能够领先当地村庄。

镇政府曾驻旦彰街,后北迁至西洽沟村。

姓氏全部为刘姓。

该村传统工艺为柳编、花纸生产,现为汤河著名花卉苗木基地,有木瓜、柳条、海棠苗木。尤以沂州海棠种植最为突出,并带动周围了村庄,形成全国最大的沂州海棠种植基地,每年销售可达几百万株。

2009年沂州海棠被推荐为临沂市花,2010年1月14日,临沂市第十七届人大常委会第十四次会议正式审议通过。

西岭

西岭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北3千米处,省道342公路北侧,汤河西岸,石拉渊干渠穿过村西,西靠相公街道刘团村,地处汤河和干渠之间,水利条件优越。1986年有268亩耕地,83户,396人。现有240亩耕地,170户,514人,行政区域面积306亩。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为“西城子河”。系清乾隆四十七年(公元1782年)由大程子河村析置而来。因在大程子河之西,当时名“西城子河”。又因地处小岭,习惯称作“小西岭”。第一次全国地名普查中因与相公镇小西岭重名,更名为“西岭”。

姓氏全部为周姓。

大程子河

大程子河村位于镇驻地东北3千米处,汤河东岸,岚济公路(342省道)穿村而过。2016年省道扩展,拆迁涉及300余户村民,大程子河村村容村貌也因之发生很大改观。1986年有2590亩耕地,562户,2524人。现有1192余户,3668人,行政区域面积3000亩。

该村地处汤河大转弯处,汤河自西北绕村呈“U”形向东南蜿蜒而去。此处有东、西岭呼应,河道宽阔,仿佛四川阆中之城,嘉陵江绕城大半周,风光秀丽,见者无不赞叹。旧时大程子河村是东去西来过汤河必经之地,地理位置十分重要。

该村与小程子河、东岭村都处在汤河与石拉渊灌区包围圈内,水利条件十分优越,农田实现自流灌溉,并配套支流泵、扬水站。

主要姓氏,周姓约80%,刘姓约10%,玉、张、李、魏、杜、范、石、戚、孙、丁、侯姓共约10%。

20世纪60年代曾为稻改模范村,时称大队。由东岭、小程子河、大程子河、西岭四个自然村组成,共17个生产队,4000余人,耕地5000余亩。1961年试种18亩水稻,亩产400多斤。翌年,5000亩黑土涝洼地全部改种了水稻,亩产达到了500斤。1962年全国民兵代表大会召开,大队党支部书记许守文作为临沂地区的代表受到了毛主席的接见,中央军委代表毛主席授予他一支半自动步枪。程子河大队连续多年被评为山东省和临沂地区农业先进单位。省内及河南、河北各地来参观人数不少,该村还组织技术力量指导太平东张屯、罗庄册山、济宁鱼台县、安徽蚌埠市等地的水稻种植。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养殖业。粮食以水稻、小麦为主,有狐狸养殖20余户。有编织袋厂、糖果厂等私营企业及饭店、超市、门窗加工等个体工商户多家。

2014年改为程子河社区,村内建有程子河联合小学、卫生室。

东岭

东岭村位于旦彰街东北4.5千米处,省道342公路南侧,西为小程子河村。1986年有619亩耕地,151户,681人。现有420亩耕地,332户,981人。

清乾隆年间(公元1736-1795年)建村,名新庄子,后称新庄。因与半程乡新庄重名,更名“东岭”,2016年改为程子河社区。

东岭位于大、小程子河处汤河大转弯处,北面、东面有石拉渊支渠穿过,水利条件极好。

该村有柘树一株,约有400年历史,群众爱护有加。

主要姓氏,李姓约40%,文、扈、高、陈、薛姓各占约10%,丁、吕、赵、周共占约10%。

该村所处地理位置优越,北京东路贯穿东西,距离长深高速出口仅1000米。提升改造完成全村大街小巷的硬化、绿化、亮化。主要街道为银杏大街、永兴大街、工业园大街等。全村共有楼房户数为140户。

村民从事种植、交通运输、经商、打工等。

周家官庄

周家官庄村位于旦彰街北2.5千米,汤河西岸。北与大程子河村隔河相望,东为朱井寺,南接中洽沟。1986年有1397亩耕地,287户,1394人。现有1200亩耕地,669户,2068人,行政面积1800亩。

《续修临沂县志·人物志》载:“周处士,轶其名,邑东乡程子河村人。明嘉靖初年(公元1522年),有客生身使铖,状类军官,来谒处士,寓言山西喜鹊窝人。与谈,情意投合,结为弟兄,处士属长,客为弟。遂同居,不令他往,亲爱逾于手足。客聪明过人,处世治家胜于处士。处士为之娶妻,生有子女。嗣以子孙日多,面议析居,家产平分。因之义声卓著。现在程子河村周姓,多系处士之后。周家官庄及故县村之周姓,多为客之后裔。已传十七世矣”。可见该村系明嘉靖初由程子河周姓迁来建村,以姓氏命名的。

主要姓氏为周、王、张、朱。

实行旧村改造后村内道路全部硬化,现居民楼入住达300多户。

小程子河

小程子河村位于旦彰街东北3.5千米,汤河东岸。东连东岭,西靠大城子河,三个村庄均地处汤河大转弯处,与北面、东面的石拉渊干渠,形成水路包围,水利条件优越。1986年有1100亩耕地,259户,1236人。现有569户,1763人,行政村占地面积1560亩。

明崇祯年间(公元1628-1644年)建村,晚于大程子河村,初名东庄,后改称小程子河。

主要姓氏,许姓约50%,高、周姓各约20%,陈、管、玉、任姓共占约10%。

北靠北京东路,西有临沂东外环,东靠长深高速,南有汤河国家湿地公园,交通地理位置优越。有东西大街5条、南北大街2条,总计长度达7千米。

村内有运输车辆100余台,柳条编制户300余户,各种机械维修制造商铺达10余家。主要企业有临河防水材料有限公司。

村内建有程子河小学、聚星幼儿园、社区卫生室、图书阅览室、老年活动中心、健身广场、村史馆等,组建有社区秧歌队、文艺演出队。

西北坊坞

西北坊坞村位于旦彰街东北4.5千米处,省道342公路南侧,汤河东岸,沭河西岸。西北与东岭村为邻,东南为后坊坞、大坊坞,正南为西南坊坞。1986年有1079亩耕地,333户,1302人。现有1080亩耕地,610户,1735人,行政区域面积1700亩。

民间传说汉代大将樊哙的母亲曾住此地,因名“樊母村”,但不足考证。该村诸葛氏祖墓碑文记载:“我葛氏家于琅琊,迁于南阳,食禄于诸,以官为姓,殆我复姓诸葛所由始也。派分三支:一支诸葛城,一支木作,一支樊母村。清康熙五十五年(公元1716年)立。”大坊坞村西旧有樊哙庙,1958年大跃进中被拆除。《临沂县志·杂志·秩祀》:“樊哙庙,在城东五十里樊母村,俗传为哙母冢。”又《临沂县志·杂志》:“樊哙沛人。俚俗因有舞阳村,遂以哙为沂人,因有樊母村及临光侯(哙妻吕媭,吕后之妹封)花园等古迹。”据此,则村庄当建于秦汉之际。但樊母之村,临光侯之园,不见于正史。而樊哙受封之舞阳,实在河南,与此无涉。或因旧有舞阳侯祠而名村,也未可知。

清同治元年(公元1862年)有人说以庙起名不祥。因村东北有一土丘,好像构筑在村外的障蔽物——防卫用的土堡,符合“坞”的字义。经四个樊母村(即今四坊坞)人们酝酿,族长决定(该四村百分之九十以上均姓诸葛,系同族)改称“坊坞”,并对四个同名村各冠以方位词,加以区别。此村庄位于西北,故名西北坊坞。

主要姓氏,诸葛姓约80%,刘姓约10%,王、闫、卢等姓约5%。

2011年修村内水泥路三横四纵,并完成绿化、亮化工程,2016年“户户通”工程全覆盖,村内道路全部硬化。

西南坊坞

西南坊坞村位于旦彰街东北4.5千米处,沭河以西,汤河以东。北邻西北坊坞,东连后坊坞、大坊坞,南接朱井寺。1986年有260亩耕地,77户,356人。现有212亩耕地,163户,453人。

村民绝大多数为诸葛氏,诸葛姓约占98%,朱姓约占2%。

2008年改造沼气100户,2016年改造旱厕100户,修路1万平方米,实现了道路硬化、绿化、亮化。

村民主要从事种植、苗木、柳编及外出务工。

后朱井寺

后朱井寺村位于旦彰街东北4千米处,汤河东岸,沭河西岸。北邻西南坊坞村,南接前朱井寺。1986年有928亩耕地,191户,852人。现有384户,1093人,行政区域面积1000亩。

相传建村约300年左右,相当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建村。树前有“红庙”,红即朱色,因而得名。同名村二,此村在后,名为“后朱井寺”。

主要姓氏,高姓约85%,王姓约10%,李姓约5%。

2017年村里实行街道硬化,硬化南北大街4条长1720米,东西大街5条,1450米,东西小巷20条。

村民60%的农田种杞柳,80%农户编织柳编,大部分青壮年外出务工。

后坊坞

后坊坞村位于旦彰街东北5.5千米处,沭河西岸。后邻郑旺镇前洪瑞村,前接大坊坞。1986年有310亩耕地,168户,776人。现有338户,1036人,行政面积900亩。

主要姓氏,诸葛姓约75%,冯姓约25%。

交通便利,2016年硬化东西主道路16条,南北主街4条,面积30000平方米,翻修办公楼一处,建设文化广场一处,村内居民户户通自来水,安装路灯,建环保厕100余户,主街美化、亮化,居民380余户。

村民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现代农业种植、手工艺加工等。

大坊坞

大坊坞村位于汤河镇政府驻地东北约4千米处,沭河西岸。北邻后坊坞,西靠西南坊坞。距省道S342公路与长深高速G25公路交通枢纽临沂东出口约1.5千米,交通便利。1982年有72亩耕地,373户,1619人。现有696户,2133人,行政区域面积2500余亩。

主要姓氏,诸葛姓约96%,其他王、李、崔、尹占约4%。

2010年进行部分旧村改造,建设2栋居民楼及60余户老年安置房。2016年以前无水泥路,现先后硬化村内东西主街3条、南北主街3条。

村民主要以种植经济作物为主,种植杞柳并进行柳编加工,近年苗木花卉种植培育较多。企业有想念食品有限公司、大诸葛纸箱厂、大坊坞包装箱厂、科易环保设备有限公司等。另有养殖专业合作社、苗木种植专业合作社及各类家庭农场20余个,各种食品加工、饭店、商店20余家。

村内设有坊坞小学、公立幼儿园、私立艺多多幼儿园,还有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设施。村民自发组织健身舞蹈队、秧歌队。

张故县

张故县村位于旦彰街西偏北3.5千米处。北邻大、小茅茨,东连朱楼子,南接周故县,西与何官庄相望。1986年有1805亩耕地,344户,1617人。现有831户,2587人,行政区域面积2600亩。

祝丘城遗址

该村北侧为即丘古城遗址。《临沂县志·古迹》载:“汉即丘县,今治东迤北四十里‘故县社’。有四村,音转‘故钦’。北遗址数十丈,高丈余,俗呼以高城……东距沭水十余里,西北距诸葛城三十里。故春秋之祝邱也。汉立为县。”《春秋》载,桓公五年(公元前707年),此地名“祝邱城”,是境内最早的城邑之一。西汉时(公元前206-公元24年)为即邱县治所,属徐州东海郡。东汉时(公元25-220年)为即邱侯国,属琅琊王国管辖。据《通鉴》及《山东考古录》等史料记载,东晋末年刘裕北伐慕窑超,至琅琊,摧毁城池甚多。自此即邱遂不见于史册,盖已毁于战火而为废墟。今“高城”地下,经常出土箭镞等兵器及人马骨殖和粮粒积灰等物。后来北朝元魏设即邱县于今临沂县城西南二十里大岭乡之古城村,史称“魏即邱”。相传现在的村庄,是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3年)人们在废墟上重新建立的,名为“故县”,即旧县城的意思。四村同时并列,各冠姓氏,此村张氏为主,故名“张故县”。

主要姓氏,张姓约50%,刘姓约30%,李姓约10%,赵姓约9%,孙姓约1%。

2008年改为故县社区,设党支部,南北两条大街、中心街已硬化。2012年改造自来水,2014年安装路灯,2015年整修村委(现故县社区),监控全村覆盖。

三轮车、电动车车架及五金等加工户60多家。

村内有故县联办小学,建有卫生室、中心幼儿园、老年活动中心,有秧歌队、老年庄户剧团。

赵故县

赵故县村位于旦彰街西偏北3.5千米处,北面紧靠张故县,东连赵故县、王故县,南接周官庄,西与何官庄相望。1986年有320亩耕地,75户,318人。现有168户,515人,行政区总面积496亩。

主要姓氏,赵姓约80%,索姓约19%,孙姓约1%。

村民主要从事农业种植、柳编、外出务工。

周故县

周故县村位于旦彰街西3.5千米处。北邻赵故县,西邻张故县,南庄,东邻桥头。1986年290亩耕地,64户,310人。现有130户,389人,行政区总面积670亩。

主要姓氏,周、刘姓各占约30%,马、玉、赵、张姓占约40%。

村内街道、排水渠绿化亮化基本到位,基本农田于2016年已全部安上电网。2015年成立卫生室一处。

村民依托五金弹簧厂、加工企业务工,另有特种养殖,柳编加工。

王故县

王故县村位于旦彰街西3.5千米处。北邻赵故县、周故县、张故县村,东距205国道50米,南距凤凰大街600米,地理条件优越。有480亩耕地,全村196户,624人。

主要姓氏,王姓约45%,徐姓约20%,李姓约15%,曹姓约8%,黄姓约5%,程姓约4%,周姓约3%。

2008年改为故县社区。2009年完成道路硬化路面中心街一条;2015年进行了节约用水提升改造、安装路灯;2016年建设文化广场一处;2017完成四个故县的排水渠一千多米。

村内企业有中型超市1家、五金加工1家,电表厂3家,机床加工1家。

朱楼子

朱楼子村位于旦彰街西北205千米处。北邻相公街道孙旺村,东连桥头,南接赵故县,西靠张故县。1986年有1172亩耕地,300户,1300人。现有960亩耕地,651户,1902人。

据《朱氏家谱》推算约于清康熙年间(公元1662-1722年)建村。相传这里曾经是汉即邱县城(今故县村)的东城门楼子故址,后期在此建村,取名为“楼子”。村民多朱姓,地名普查中因与李官乡楼子村重名,遂冠以姓氏更名为“朱楼子”。群众仍然沿俗称呼旧名。

即丘河(茅茨沟)在张故县北河道宽大东流,过朱楼子村北,大折弯南流至小南庄,再大转弯向东北流,呈现大“V”形。

主要姓氏,朱姓约87%,其余为李、王姓。

村内建有中心小学、卫生室。

村内杞柳种植面积约计500亩,有养殖户30家,有五金加工、铸造、三轮车生产企业10家。规模以上企业富祥重型铸造厂投资2500万,蒙珠铸造投资2000万元。

桥头

桥头村位于旦彰街西北2千米处,地处茅茨沟大“V”形西侧。东连前、后踅庄、沟崖,南接小南庄,西靠朱楼子、赵故县、王故县。1986年有780亩耕地,233户,1694人。现有473户,1480人,行政区域面积1000亩。

明代(公元1368-1644年)建村。据说该地系汉即丘县城东门护城河桥头遗址,成村后取名“桥头”。一说村西有一座桥,因而得名。

主要姓氏,张姓约90%,白、孙、王占约10%。

旧房原有420户,现改造楼房160户。2003年硬化了村内道路6条(东西4条、南北2条),2010年硬化南北大街1条,全村主要街道及街巷全部硬化完成。

后踅庄

后踅庄村位于旦彰街西北1千米处,汤河西岸,地处茅茨沟大“V”形东侧。1986年有779亩耕地,164户,812人。现有396户,1223人,行政区域面积1056亩。

相传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中期,有几家逃荒户在今村北搭盖茅屋居住。清初大水泛滥,茅屋为大水踅入旋涡,物资冲毁淹没,重建家园后遂以“踅庄”命名。后来发展成两处村庄,以前、后方位做区别。此系“后踅庄”。

附《临沂县志》关于明末清初水灾纪录:

“明崇祯四年(公元1631年)大水。五年春旱,六月始雨,至八月中晴,坏庐舍,平地成河,水流百日。七年蝗,积大水,九月大雪。九年秋,沂水滥。清顺治三年(公元1646年)五月大水,漂麦禾。六年秋七月,沂水溢。八年秋七月初七昌大水。九年,沂、沭水溢。十六年,大水,道瑾相望。”

主要姓氏,刘姓约75%,王姓约15%,张姓约10%。

现在硬化道路5千米,建小康楼100余户。

崖沟(崖:方言读yai)

沟崖村位于旦彰街西北1千米处,汤河西岸,地处茅茨沟大“V”形东侧。1986年有525亩耕地,130户,633人。现有275户,887人,区域面积650亩。

传说明朝(公元1368-1644年)中期建村,有400余年历史。村前有一大沟,横贯东西,流入汤河,该村坐落在沟的北岸,故名“沟崖”。

主要姓氏,王姓约96%,张姓约2%,杨姓约1%,凌姓约1%。

村民主要从事建筑、柳编、养殖、种植大棚菜等。

西洽沟

西洽沟村位于旦彰街北1千米处,汤河西岸。1986年有907亩耕地,24户,1105人。现有590余户,1713人,行政区域面积1200亩。

相传明穆宗隆庆三年(公元1569年)建村。原名十二沟,因村周围有秋千沟、青草沟、红草沟、清水沟、冲子沟、横沟、佶路沟、夹路沟和乾、坤、良、兑等十二条沟得名。村中有张、陈、蔡三姓,财丁俱旺,感情融洽,对人谓之三合。“洽”字字形,有三合之象,遂义取双关,易名为“洽沟”。后发展成三个村,以方位作区别,该村居西,名“西洽沟”。

传说蔡氏大族曾经打过响场。(www.xing528.com)

主要姓氏,赵姓约55%,蔡姓约40%,刘、马及其他姓氏占约5%。

西洽沟是一个整体搬迁的新型农村社区,是汤河镇政府驻地。建设社区居民楼房8栋和老年公寓。南北大街及小区内东西三条大路全部水泥硬化、安装路灯,小区全部绿化、亮化,建有污水处理设施,社区环境优美。建有乡村大舞台、文化长廊、儿童娱乐广场等文体设施。2017年启动了平安家园建设、天网工程,安装数字监控探头50余个。

社区内建有中心小学、中心幼儿园。卫生室、超市、图书浏览室、老年活动中心、老年公寓、广场健身等便民设施一应俱全。

农田实现水渠、水闸自流灌溉。柳条种植面积达到900亩,有农贸市场1处,农历五、十逢集。柳编加工畅销国内外,主要企业有山东洽沟集团有限公司、景阳投资咨询有限公司、园林公司、合金复合有限公司等。

中洽沟

中洽沟村位于旦彰街北1千米处,镇驻地东部,汤河西岸,茅茨沟北。1986年有947亩耕地,285户,1334人。现有646户,1979人,行政区域面积1600亩。

村名历史同“西洽沟”。建村大约为明末清初,相传东、中、西洽沟三村大约为同时建立,当时东村大姓为陈,中村为张,西村为蔡,三姓族人相处融洽,并且三村周围有数条大水沟,所以共同取名为洽沟,按位置分别叫东、中、西洽沟。村中有石碑记载。

主要姓氏,毛姓约55%,张姓约40%,王、卢及其他姓氏占约5%。

村民主要从事柳编手工业、农副产品加工以及五金产品生产。

村内有春秋时期高城遗址一处,共发掘墓葬三座,都设置腰坑,呈椭圆形,内殉一狗。由于破坏严重,仅在1号墓中发现有铜器。三座墓葬的年代在西周晚期至春秋早期之间。

村集体拥有三轮车厂、配件厂等20多家企业。

现建设小康楼50栋。村内道路全部进行了硬化、亮化。

东洽沟

东洽沟村位于旦彰街东北1.5千米处,汤河西岸茅茨沟北。1986年有670亩耕地,198户,909人。现有406户,1233人,行政区域面积850亩。

村名历史同“西洽沟”。

主要姓氏,王姓约40%,陈姓约36%,张姓约14%,赵姓约5%,房姓约5%。

村民以种植、养殖和打工为谋生手段。

前踅庄

前踅庄村位于旦彰街北0.5千米处,汤河东岸,地处茅茨沟大“V”形东侧沟北。1986年有768亩耕地,205户,1057人。现有497户,1458人,行政区域面积800亩。

清宣统元年(干预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为“前踅庄”。地处后踅庄之南,故名“前踅庄”。村名历史见“后踅庄”。

主要姓氏,张、常、徐三姓氏占95%。

村内柳条、苗木种植约计250亩,有养殖户6家,主要为养殖狐狸、鸡、猪。

有弹簧厂、糖果厂、合金塑料厂等个体企业10余家。

村中道路全部水泥道硬化、亮化。

前朱井寺

前朱井寺村位于旦彰街东北3千米处,汤河东岸。北邻后朱井寺,南接曲坊社区。1986年有984亩耕地,210户,949人。现有443户,1303人,行政区域面积1300亩。

村名历史同“后朱井寺”。

主要姓氏,沈姓约48%,崔姓约25%,代姓约20%,黄姓约3%,王姓约2%,赵姓约2%。

村内建有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便民设施。

村民种植业以杞柳为主,打工和柳编为主要收入来源。主要企业有凯特肥业有限公司。

曲坊

曲坊村位于旦彰街北2.5千米处,汤河东岸,沭河西岸。北邻前朱井寺,南接后东庄。1986年有2074亩耕地,520户,2284人。现有1084户,3212人,行政区域面积2700亩。

传说及出土文物证实,该村建于北宋(公元960-1126年)末叶。当时宋徽宗、宋钦宋被俘,兵荒马乱,有一官员来此避难。为了酿酒的需要,设有制曲的作坊,习惯上叫作“曲坊”,遂成村名。后演变为现在的“曲坊”。

主要姓氏,赵姓约95%,余有王、颜姓。

村内建有曲坊小学、公立幼儿园、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设施。村民自发组织健身舞蹈队、秧歌队。

该村人才辈出,在外工作人员较多,多有建树。

小南庄

小南庄村位于旦彰街西2千米处,无名小河北岸,地处茅茨沟大“V”形底部。北邻桥头村。1986年有1169亩耕地,265户,1268人。现有581户,1882人,行政区域面积1300亩。

据说远在隋朝(公元581-618年)就有村庄。村北边有桥头村,传说系汉即丘县(今故县村)城东门外护城河桥遗址,当地流传甚广,颇有名气。该村正建在其南面,因名“小南庄”。

主要姓氏,王、沈、沈姓约50%,李、王、丁姓约40%,许、崔、赵姓约10%。

村中道路基本硬化、亮化。1999年、2003年村集体硬化水泥路各一条,2017年一事一议修建了村内4条大道,“户户通”工程修建了4条次街和一条主道。

主要企业有富兴变性淀粉厂一处。

南新庄

南新庄村位于旦彰街西南2千米处。北隔茅茨沟与小南庄为邻,南接管家岭,西靠黑墩屯。1986年有682亩耕地,125户,610人。现有288户,839人,行政区域面积1500亩。

相传建村于清咸丰年间(公元1851-1861年),原址在小南庄村前,后迁来今址,故名新庄。地名普查中因与半程乡新庄重名,依地理位置更名为“南新庄”。

主要姓氏,王姓约80%,宋、管、吕姓约20%。

村民以外出务工、柳编、养殖为主要收入来源。村内有柳编工艺品公司2家,超市2家,在外个体工商户10家。

管家岭

管家岭村位于旦彰街西南2千米处,汤河西岸。北邻南新庄,村东为程子河通梅埠公路,现在村西有此路。西靠黑墩屯,南接东李湖。1986年有1922亩耕地,395户,现有778户,2538人,行政区域面积3500多亩。

相传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两户管姓人逃荒来此定居成村,因地处土岭,取名“管家岭”。谷姓继至,庞姓亦从重沟迁来,王、李、刘各姓也来此定居,都尊管姓首创之功,村名始终未变。

主要姓氏,庞姓约70%,李、张、王姓约20%,管、夏、马、韩、赵、刘等姓约10%。

村内有小学、幼儿园,建设有卫生室、健身器材、文化广场等便民设施。

2004年底,先后修成南北大街主街道1800余米。2017年修东西街至东外环路一条约1100米,村内全部街道硬化、绿化、亮化。

该村柳编加工和种植业发达,柳编加工、养殖为村民主要收入来源。有柳编工艺品企业10余家、养殖户20余家、超市4家。另有饭店2家,在外经商钢材经营户10余家。有临沂凯艺、柳泉、金盛、腾盛、龙腾、润通、亿隆等工艺品有限公司,生产的手工艺制品远销国内外。

后张庄

后张庄村位于旦彰街南1千米处,北邻旦彰街,南接前张庄。1986年有976亩耕地,270户,1099人。现有477户,1430人,行政区域面积980亩。

汤河镇后张庄汤河边的泰山奶奶庙和玉皇庙

清初顺治年间(公元1644-1661年)张姓始迁祖来此建村,故名张庄。以前有《家谱》可查,今已佚。因前边有个同名村,以前后区分,遂名“后张庄”。

主要姓氏,管、张姓约90%,王、赵、刘姓约10%。

村内建有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健身广场、文化广场等便民设施。

前张庄

前张庄村位于镇政府驻地南约2千米处,汤河西岸。北邻后张庄,南接禹屋村。1986年有1600亩耕地,309户,1955人。现有863户,2543人,行政区域面积1779亩。

北有后张庄,此村“前张庄”。村名历史同“后张庄”。

主要姓氏,管姓约40%,张、王、李、周姓各约占10%,谷、朱、杨、马姓各约占0.5%。

清朝年间(公元1644-912年)建村,海棠路贯穿南北,交通地理位置优越。2016年完成东西3条、南北9条大街水泥硬化,安装路灯100多盏。近期又完成了“户户通”水泥路工程,完成硬化路面50000平方米。

村内建有幼儿园、卫生室、图书阅览室,组建了快乐健身舞蹈队、社区秧歌队。

花卉苗木和杞柳种植成为支柱产业,现有沂州木瓜和沂州海棠种植户400多户,面积600余亩,海棠花品种达10多种。现已形成产业链,远销海内外十几个国家。海棠花于2010年被评为临沂市市花,每年举办海棠节。杞柳种植已有上百年历史,杞柳工艺品,远销中东等几十个国家。

后西庄

后西庄村位于旦彰街东1.5千米处,汤河东岸。东连后东庄,南接前西庄。1986年有746亩耕地,228户,934人。现有408户,1228人,行政区域面积650亩。

该村周围5个村庄:曲坊、前西庄、后东庄、前东庄、大南庄。相传北宋(公元960-1126年)末年,有一官员避居曲坊,设有酒店、曲坊和农田庄园,由佃户及雇工分片管理,逐渐形成村庄。现在曲坊正南以及东面的前东庄、后东庄,西面的前西庄、后西庄,还有南面的大南庄,在当时都属于曲坊这个庄园的组成部分。

主要姓氏,王姓约80%,管、刘、徐、张、韩、郑、魏、常、姚、康、周、赵、邢、葛、李等占20%。

现已完成东西12条、南北4条巷道水泥硬化,安装路灯40余盏,治理汪塘30余亩,新建“农家乐”一处,新建社区服务中心一处。

前西庄

前西庄村位于旦彰街东1.5千米处,汤河东岸。东连前东庄,南接大南庄。1986年有713亩耕地,192户,852人。现有350户,1077人,行政区域面积1159亩。

村名历史同“后西庄”。1980年冬在村后挖地时,出土铁火炉一个,交市博物馆保存,据考古鉴定系二千多年前炊事用具。

相传该村曾一度名“许家桥”,逢集市。后来集市迁到旦彰街,“桥”亦因汤河改道而湮没,遂恢复原名。

主要姓氏,许姓约60%,王姓约40%。

前西庄村进行了旧村改造,原有土房改建统一规格四合院,所有街道实现硬化,达到户户通水泥路,是美丽乡村连片打造项目之一。

大南庄

大南庄村位于旦彰街东南2.5千米处,汤河东岸,沭河西岸,地处两河交汇“V”形底部,沭河岸边有大片沙滩。1986年有1225亩耕地,357户,1519人。现有694户,2139人,行政区域面积1800余亩。

主要姓氏,王姓约44%,刘姓约44%,徐姓约12%。

汤河大南庄文体广场

苗木花卉种植1000余亩,多为海棠、木瓜、樱花等,远销广东、新疆、胶东半岛、台湾等地。有养鸡专业户5家。

2012年改为滨河社区,设党总支。2003年8月以来硬化村内主道路5条,2004年硬化村北环乡路段,2008硬化村西海棠路,改建楼房100余栋,安装自来水。

2016年7月新建文化广场一处,实现户户通硬化路面,墙体美化、街道亮化,呈现出一片崭新的乡村景象。

村内建有中心幼儿园、中心小学、社区卫生室、图书阅览室及秧歌队。

后东庄

后东庄村位于旦彰街东1.5千米处,汤河东岸,沭河西岸。与前东庄、后东庄、大南庄为邻。1986年有800亩耕地,268户,1253人。现有577户,1621人,行政区域面积1650亩。

相传北宋(公元960-1127年)末年一官员避居今曲坊,在此建酿酒曲坊和农田庄园,由佃户及雇工分片管理,后逐渐形成5个村庄,西面的2村南北相居,居南者为名前西庄(后曾名为许家桥),居北者后西庄;东面的2村南北相居,居南者为前东庄,居北者为后东庄;曲坊南边的村为大南庄。

主要姓氏,王姓约80%,崔、管、刘、徐、张、李等姓约20%。

村民主要种植柳条、果树苗、花卉苗,有苗木花卉基地约500亩,产品销往全国各地,并出口日本、韩国。柳编业发达,几乎家家户户搞柳编。

前东庄

前东庄村位于旦彰街东2.5千米处,沭河西岸,村东有大沟,南北长约1000米。1986年有771亩耕地,204户,912人。现有448户,1238人,行政区域面积1300余亩。

主要姓氏,李姓约96%,王姓约2%,宋姓约1%,徐姓约1%。

村名历史,基本与“后西庄”相同。但据老人相传及家谱、碑文反映,原在这里的佃户姓王,对外称小王家庄。后来“东家”败亡,王姓人亦贫无所倚,迁往五湖及坊坞居住,于明朝隆庆年间(公元1567-1572年)分一支来此居住,重建村庄。

2012改为滨河社区,设党总支。2016年8月份新建广场一处,实现户户通硬化路面,面向街道墙体美化、街道亮化,呈现出一片新景象。

邢家湖

邢家湖村位于旦彰街西南4.5千米处,石拉渊干渠从村西穿过。东连东李湖,西靠马宅子。1986年有1251亩耕地,170户,807人。现有420户,1271人,行政区域面积1400亩。

据调查明万历年间(公元1573-1620年)两户邢姓人因逃荒来此,安家落户,形成村落,以姓氏命名为“邢家湖”。

主要姓氏,邢姓约50%,张姓约40%,王、马、韩、刘等姓姓约10%。

邢湖村位于乡镇驻地偏西南部,路况较差,旧年交通十分不便。现今205国道位于邢湖以东,村中建成邢湖路、邢湖五路、邢湖六路、天成一路、天成二路、天成四路、天成五路,都为硬化路面,交通便利,村容村貌也有了大的改观。

村中鼓乐爱好者较多,成立了鼓乐欢乐队、秧歌队及舞蹈队。

村中传统工艺为柳编、花纸。现有企业天成面粉厂、纸箱厂等。

东李湖

东李湖村位于旦彰街西南3.5千米处。北邻管家岭,南接后相庄,西靠邢家湖,村东程梅路。1986年有1513亩耕地,218户,928人。现有440户,1311人,行政区域面积2350亩。

相传明洪武年间(公元1368-1398年)李姓在此居住成村,故名“李家湖”。地名普查中因与重沟乡李家湖重名,更名为“东李湖”。

主要姓氏,李姓约87%,张姓约12%,王、臧、刘姓共占约1%。

2004年实施“村村通”工程,全部街巷道路硬化。村内新修道路4条,2017年春,响应上级号召,流转土地400余亩新建工业园。

村内柳编工艺、特种养殖发达。主要企业有金兴磨料磨具公司、利祥磨料磨具公司、腾达面粉厂、新正良品工艺厂。

禹屋

禹屋村位于旦彰街南2.5千米处,沭河西岸,村东北为汤河入沭河汇流处。1986年有2951亩耕地,710户,3252人。现有1558户,4702人,1800亩耕地,其中沭河东岸尚有300余亩。

禹屋村过街西大门

清宣统元年(公元1909年)测绘《山东省地图》标注为“鱼窝”。“民国”五年(1916年)《临沂县志·金石》载:“北齐鱼屋造像碑,系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癸未,沈铁线、崔子昴等五十二人所建。浓河二桥造像碑,碑文为鲁人袁德嘉书。“民国”七年(1918年)出院(指兴隆院)匹沟北土串,十二年(1923年)移置鱼屋龙兴院佛殿前黟。”关于龙兴院,《临沂县志·宗教》中亦有记载:“龙兴院,县东鱼屋村,元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建。”据以上资料,该村建村时间,最下限不晚予南北朝北齐河清二年(公元563年)。至元朝延祐五年(公元1318年)该村已麓建起寺院,说明该村当时已经相当繁昌。而村人相传该村系于明初由山西洪洞县迁来。按:元末明初,山东首先起兵,人民逃散,村舍为墟的现象是普遍存在的。明初由山西迁民填充出东户口,这是有史可据的。当时迁民情况,有的独立建村,有的补充旧村;该村情况,可能是属于后者。关于名称含义,历代史料直至宣统元年所测绘的《山东省地图》均作“鱼窝”。系因汤河温泉之水在此汇流入沭,水温发生变化,成为较多鱼类聚集的地方,故而得名。清宣统二年(公元1910年),村秀才认为鱼窝不雅,遂改称“禹屋”,取其谐音,字面文雅又易称呼。后人望文生义,说成是禹王治水时住过的地方,把建村时间推向约公元前二十一世纪的夏朝,不但毫无根据,也与演变事实不符。

主要姓氏,刘姓约50%,邢姓约30%,李姓约10%,侯姓约5%,王姓约5%,余有陈、姜等姓。

禹屋村现为禹屋社区,设党总支部,坐落在汤河南部,交通地理位置优越。现村内有主要3横4纵主路7条,全部进行了绿化、亮化。背街小巷正在建设中,完工70%,社区中心建设广场一处。

村民主要从事苗木花卉、粮食作物种植,柳编及外出打工。社区内有饭店4家,沿街商铺20家。柳编企业有万隆工艺、华盈工艺、立鑫工艺。

社区建有小学、卫生室、幼儿园。居民文化生活丰富,组建有快乐健身舞队、社区秧歌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