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白银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及城市转型

甘肃白银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及城市转型

时间:2023-11-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白银市占地2.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4%。图2.2白银市区划图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城市的生产和发展奠定稳固的经济基础。白银市是国家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省首位。

甘肃白银市的大气污染治理及城市转型

白银市位于甘肃省中部,地处黄河上游,地理环境极为复杂,东接宁夏回族自治区,南靠定西市,西邻兰州市,北连内蒙古自治区。白银市占地2.12万平方公里,占全省面积的4.4%。白银气候属于温带干旱和半干旱大陆性气候,并且该地矿产资源丰富,到2005年底,在市辖区内已发现或探明的矿产有45种,矿产地1290多处,其中已探明储量的矿产23种。但是由于资源的不断开发,白银于2008年被列入全国首批资源枯竭城市,遂开始着力破除束缚,摆脱发展的思想桎梏,认真梳理自身优势,进行全面转型。

1.生态经济重建

提升经济水平,提高经济效益。随着矿产资源的日趋减少,白银公司等企业的盈利能力不断下降,公司的收益越来越少,经济效益也逐年降低。但经过白银市上下的共同努力,该市的经济发展水平上了一个新的台阶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地方财政收入增加,消费市场持续快速增长,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不断扩大,生产领域价格涨幅逐步回落。

图2.2 白银市区划图

优化经济结构,发展多元支柱产业,提高农业产业化水平,为城市的生产和发展奠定稳固的经济基础。在推动经济发展的过程中,白银市的产业结构逐步得到优化,第三产业增加值远远高于第一产业,同时,第二产业仍然在经济发展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白银市实行项目带动策略,按照“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模式,积极扩大招商引资规模,使产业更强,基地更大。坚持改造提升传统行业与培养和发展接续产业相统一,进一步做强有色金属稀土新材料、精细化工一体化、矿产业和资源再生利用、能源新能源机械和专用设备制造、非金属矿物制品、特色农畜产品深加工、黄河文化旅游等“八大支柱产业”。充分利用区位优势、政策优势和资源优势,进一步做大有色金属、新型化工、复合型能源、特色农畜产品、物流仓储等“五大基地”。积极发挥国家转型政策的“洼地”效应,创新招商理念,创新招商方式,创新融资方式,不断提高招商引资水平。

2.生态社会重建

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社会保障,提升公共服务层次,为人的生存和发展构建安居乐业的和谐社会,是资源型城市进行生态重建的重要目标之一。白银市坚持把改善民生作为落脚点,围绕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利益问题,努力解决好就业、就学、就医、收入、社会保障、价格、住房等问题,加快发展有利于扩大就业的新行业、新产业,不断增加就业岗位,解决就业问题,从而促进白银市的和谐发展。

强化社会保障,提高公共服务层次。按照国务院的指示精神,资源型城市转型的核心就是在解决城市失业的基础上,稳定地推进资源型城市的再次繁荣。但社会保障体系的不健全在资源型城市的发展中是自然形成的,并且随着转型的推进,矛盾会越来越明显。社会保障体系的完善和健全可以减少转型过程中的内耗,增加城市居民的转型信心,使资源型城市的重建和发展得到强有力保障。(www.xing528.com)

建立包含社会保障制度、社会福利政策与社会服务或社会工作系统的一体化社会福利体系,尤其要加强社会保险体系的建设。这不仅可以解决资源型企业大量职工的就业问题,更重要的是,可以维持社会的安定。只有这样,才能保证产业转型顺利完成。同时,白银市还大力拓展就业渠道,以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以非公有制经济为主要载体,以服务业为主要领域,积极发展社区服务业、旅游业等劳动密集型产业,努力增加就业岗位,拓展就业空间。

3.生态文化重建

加大文化事业支出,建设发展有白银特色的文化。白银市重点规划建设好白银市文化休闲广场、全民健身广场和广电中心、体育中心、科技馆等一批城市标志性文化设施。建立稳定的文化投入长效机制,加大对公共文化事业的投入力度,保证对文化事业的投入随着地方财力的增加而增加,保障白银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加强文化体制改革,推动文化事业发展。白银市积极稳妥地推进文化体制改革,通过改革,探索和建立符合当代先进文化要求、遵循文化发展规律的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健全文化服务机构,增强单位文化活力;并通过改革促进文化单位改善服务条件,改进服务功能,提升服务水平,增强公共文化服务能力;通过改革努力探索产业发展的新路子,培育有竞争力的特色文化产业

分工协作,共同发展,建立促进文化事业发展的长效机制。白银市将文化重建的工作分摊到各个部门之中:宣传文化部门要牢守文化阵地,真抓实干,求实创新,充分发挥文化建设的职能作用;经济部门要从经济、文化一体化的视角出发,在物质建设中体现文化内涵;在城市建设上,要引入文化理念,提升文化品位,用文化装点城市的面貌;白银人民要利用自身优势,积极开展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活动,为发扬文化、提炼白银特色文化出谋划策。通过社会方方面面的共同努力,形成全社会都关心支持文化工作、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的浓厚氛围和良好环境。

4.生态环境重建

白银市为工业主导型城市,全市的主要支撑为传统产业。但这些传统产业中的落后生产工艺和设备给城市造成的污染,已成为影响白银加快发展与和谐社会建设的重大问题。白银市是国家二氧化硫控制区,二氧化硫排放量居全省首位。因此,治理白银市大气污染,主要以治理二氧化硫和硫酸等重点污染源为突破口,引进先进技术,改造落后工艺,提高资源利用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