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观点类题目解答原则及思路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观点类题目解答原则及思路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观点类题目的答题原则1.观点的性质定态度观点类的题目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而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即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整篇的论点。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一些具体的行为、措施列举出来,例如“立德树人”这句话,答题的最后一段,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德育,如怎样运用榜样法、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广东省教师招聘考试专用教材:观点类题目解答原则及思路

(一)观点类题目的答题原则

1.观点的性质定态度

观点类的题目本身没有固定的答案,而在答题时首先要确定自己的想法和态度,即提出自己的观点作为整篇的论点。在考试中,考生遇到的观点题的出处可能是警世名言,也可能是俗语或者某些人的说法,根据不同的观点性质,需要做出不同的态度。

2.讲话的身份定倾向

在观点题目中,可以解读出来的论点是非常多的,从题本身来讲,哪一种分析都是可以成立的,但作为一名教师来讲,我们需要考虑到教师的职业特点,将答题和教师职业特点相结合。如“春蚕到死丝方尽”这个观点,有人的人表态赞同,认为教师应该奉献,而有些人认为辩证,认为奉献要在保证自己基本生活的基础上。其实从分析来看,各有各的道理,而结合教师“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颗草去”的要求,我们更倾向于赞同的态度。

3.辩证题目有侧重

一般辩证类观点的题目多从利弊两方面观点出发,考生在答题中利弊两面均需涉及,但考生需注意在具体论述中,就自身论据较多的一方观点可进行较为详尽的论述,而另一方观点相应点到即可,也就是常说的利大于弊或弊大于利的选择。

4.举例生动显真情

在回答观点类题目的时候,适当举一些例子,更能够引起考官的关注,例子选择尽量做到较新颖、与时事密切联系。在讲述例子的时候一定要生动,让考官感受到考生对例子的深刻感悟。例如同样是在“立德树人”的观点论述中举例,有的考生举例“马加爵杀舍友”“大学生投毒”,而有的考生举例“港毒少年”“疫情逆行者”,对比之后立见高下,自然是积极地联系时事例子比“炒冷饭”更加容易出彩,得高分。

5.联系实际呈亮点

名人名言和观点都反映着社会的以及个人的想法,在完成了对观点的分析后,作为总结,同样可以将观点的指导意义提出,即理论指导实际。在这一环节中我们需要做的就是将一些具体的行为、措施列举出来,例如“立德树人”这句话,答题的最后一段,我们可以结合实际,提出在教学过程中如何落实德育,如怎样运用榜样法、如何通过教学活动实现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等。

(二)观点类题目的答题思路

因观点类题目又分为单观点、双观点和多观点题目,每一类答题思路又稍有变化,具体如下:

1.单观点类答题思路

(1)是什么?(解释、分析观点/名言警句的含义或寓意,或表明立场)

(2)怎么看?(这句话的现实意义,以及我们在日常工作、生活和学习中该如何正确认识、看待和处理。或解释原因,或阐述意义)

(3)怎么做?(可站在教师的角度表态。如:为什么要这样做、不能那样做、或站在教师角度分析阐述重要性)

【例题】“木秀于林风必摧之,堆高于岸流必湍之”你怎么理解这句话的含义?

【参考解析】

是什么(分析观点)——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傲然挺立的树木风必定首先将其摧毁,沙子在岸边堆积高了,河水必然会对其进行冲击。它的社会寓意是指,在社会生活中,往往能力出众、成绩显著的人,容易被别人嫉妒,甚至受到打击、排斥。

怎么看(在日常工作中如何正确处理)——在日常工作中,一方面,不能因为怕枪打出头鸟,而不敢展示自己的才能、才智和才华,不敢创先争优。另一方面,如果取得了成绩,要谦虚谨慎,不能居功自傲,因为成绩中包含了领导的培养、同事的支持、团队的合作。

怎么做(站在教师角度分析)——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自己的同事能力出众,我绝不会嫉妒他,而是向他学习。如果有同事议论自己,我不会斤斤计较,而是给予包容、谅解。同时,作为一种警示,反思自我。当然,大是大非问题另当别论。

2.双观点类答题思路

(1)表明观点(从不同角度来看待或者辩证地看待)

(2)具体阐述(以每一个角度来进行阐述)

(3)总结启示(结合实际)

【例题】俗话说: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但是也有人说:在求职中,骄傲使人进步,谦虚使人落后。你怎么看?

【参考解析】(www.xing528.com)

表明观点,辩证看待——第一,这两句话表面看起来是矛盾的、对立的、相反的。但是按照辩证法观点来看,二者有内在的、必然的联系,因此,要坚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从每一个角度具体阐述——第二,我们在工作、生活、学习以及为人处世等方面,都应该戒骄戒躁、谦虚谨慎。“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被实践证明了的颠扑不破的真理,如果我们自高自大、自负自满、目中无人,必然要落后。

第三,在求职中,适度的骄傲是一种自信的表现。求职体现公平、竞争、择优的原则,竞争的结果是优胜劣汰。如果在求职中一味谦虚、过分谦虚,不敢展示自己的才华、才能、才智,得不到考官的认可,那么肯定要失败。当然,我们也不能过度自信,过度自信其实就是一种自负,我们更要反对那种夸夸其谈、言过其实的做法。

总结启示——总之,我认为,在做人上,谦虚使人进步,在做事上,自信使人成功。

3.多观点类答题思路

(1)就话论话(总体概括话语背后的本质)

(2)就话论理(分点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3)就话论人(阐述观点对做人做事所带来的启示、反思)

【例题】社会上有种说法:有的地方在选人用人上存在“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是关键,能力作参考”。你对这种现象怎么看?

【参考解析】

就话论话(概括话语背后的本质)——首先,这种说法是片面的,不符合人才队伍“四化”建设的方针和德才兼备的原则,容易产生在选人用人上的不正之风。(否定)

就话论理(分点论述,阐述自己的观点)——其次,对于年龄、文凭、关系和能力这四者的辩证关系,我有以下几点看法:

(1)关于年龄问题:某些职位对年龄作适当的规定,是实现教师队伍年轻化的需要,比如报考教师有年龄限制,因此,从某种意义上讲年龄确实是个宝。

(2)关于文凭问题:是对你的知识结构和知识底蕴的一种证明。

(3)关于关系问题:健康和谐人际关系我们应该提倡,但是那种不靠真才实学而是靠跑关系、走后门来谋取职位的现象我们应当鄙视。

(4)关于能力问题:学习知识的目的就是要将知识转化为能力,能力对于人才队伍建设来说至关重要。

就话论人(阐述观点所带来的启示、反思)——最后,在四者关系中,能力是最重要的,但仅有能力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有良好的思想道德品质。我认为这四者的关系应该是:年龄是个宝,文凭不可少,关系作参考,德才最关键。因此,我们在日常生活和工作中不仅要重视能力的提升,还要不断提高个人修养

【专家点拨】

(1)就话论话

在开始对一句话、一个观点进行论述的时候,考生应首先明确自己需要把握的核心点是什么,而这个所谓的核心点,就是我们在对观点进行解读后所得出来的论点,根据题目的不同,考生需要把握哪些是需要逐字翻译的,而哪些又是“点到为止”的。

要注意的一点是,在观点类的题目中,很多考生会出现答题时陈述散乱,毫无重点的问题,这与开头部分没有明确提出自己的观点是有着非常重要的关系的,因此,考生在这一部分时一定要记住,无论是采用哪种开头的方式,能够给自己树立后续阐述所围绕的“论点”是至关重要的。

(2)就话论理

当明确了所要论述的论点之后,第二部分所要做的就是要通过摆事实、讲道理的方式来证明考生所提出的论点,围绕着不同的题型,我们可以看一看,都有哪些方法可以来进行论证:

这类题的例子是我们结合教育经验而提出的,除此之外,校园见闻、社会实例、历史典故、故事寓言、自身经历等方面都可以作为论证我们观点的论据,要注意的是在举例的时候必须要有针对性,例如之前在“立德树人”中我们所列举的过去马加爵事件、吴谢宇事件,再到近期的山东理工大学学生虐猫事件,我们就可以把这些例子作为反例,再结合疫情期间“逆行”的专家、医生、建筑工人、司机等等,通过正反对比,可以极强的提高说服力。

(3)就话论人

所谓就话论人,即题干所述观点带给我们的反思、指导、提示等等,代表的是这一类的题目中的“做事环节”。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