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新闻记者角色的特点与激励方法

新闻记者角色的特点与激励方法

时间:2023-11-2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角色是戏剧舞台的用语,是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特定角色,最常见的角色就是主角和配角。新闻记者在这出戏里是一个特殊的配角。总而言之,新闻记者在访问过程中是一个发挥主导作用的配角,他要通过引导、提示、激励、控制、质疑等手段把控整个访谈进程,使访问对象上演一幕好戏。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法。面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分析原因,然后因人而宜地采用不同激励方法。

新闻记者角色的特点与激励方法

角色是戏剧舞台的用语,是演员在戏剧中扮演的特定角色,最常见的角色就是主角和配角。如果把一次新闻访问看成是一幕戏剧的话,采访对象就是这出戏的主角,他的戏份最足,如果他能够淋漓尽致地表演那就可以成就一出好戏,相反如果他不在状态或者忘词、漏戏,那就会把戏演砸。新闻记者在这出戏里是一个特殊的配角。首先他不需要太多戏份,尤其不能和采访对象抢戏,如果一次访问中绝大部分是新闻记者在喋喋不休地高谈阔论,那多半不会是成功的访问。其次这个配角又不同于一般配角,因为他要在整个访问中起主导作用,他需要设计整个访问,如何开始提问,节奏怎样把控,什么时候转换话题,什么时候结束等等都需要新闻记者引导和决定。总而言之,新闻记者在访问过程中是一个发挥主导作用的配角,他要通过引导、提示、激励、控制、质疑等手段把控整个访谈进程,使访问对象上演一幕好戏。

一是引导。新闻记者要根据自己的采访意图和目的引导采访对象谈话,将和对方的交谈指引到自己需要的素材上。在这个过程中,新闻记者应该根据不同情况使用不同方法。在刚开始采访时,记者一般要告诉对方自己前来的目的和意图,让对方知道你想了解哪些内容。在对方跑题的时候,记者需要委婉地提示对方,比如可以说“您刚才谈到的××话题非常重要,您能不能接着刚才的话题再谈具体一些”等等,记者碰到对方答非所问时最好不要生硬打断对方,如若不然就可能会影响对方情绪,导致采访失利。

二是提示。在访问时,新闻记者还可以通过语言或者表情给采访对象以提示,比如采访对象回答问题出现含混不清、卡壳停顿,或者需要进一步了解具体情况,对方对记者的问题不是很明白的时候就可以采用这种引导方法,让访问继续进行下去。

三是激励。采访对象有些时候不愿意多谈,有的因为性格使然,本身就是一个沉默寡言的人;有的因为话题比较敏感,害怕谈话会给自己带来麻烦;有的因为处世比较低调,不愿意和媒体、记者打交道等等。面对这种情况,新闻记者首先需要分析原因,然后因人而宜地采用不同激励方法。

比如针对沉默寡言的人,新闻记者可以寻找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寻找共振点。人民日报社有一名记者一次去采访一个基层干部,事先了解到这个干部爱吸烟,于是就买了烟去找他。一见面,见对方沉默寡言,问十句回答一句。记者找了个借口,与他聊烟的产地、口味。聊着聊着,话就多起来了,最后到了无话不谈的境地。记者收获了宝贵的新闻素材,回到北京,连夜挥笔,文章一气呵成、十分精彩。

如果因为话题敏感,对方担心访问带来麻烦,新闻记者的引导方法应该着眼于打消对方恐惧心理。可以保证给对方保密,在新闻作品中不透露对方个人信息,如果作品出现声音和画面也会做技术性处理等等,让对方安心和记者交流。

如果新闻记者见到的是不愿意和媒体和记者打交道的人,一方面可以通过坚持不懈的态度和精神感动对方。就像有人说:“新闻记者应该是当别人把你从门赶出去的时候,你不要走,你还要从窗户再爬进来!”中央电视台《大家》栏目记者有一次访问著名科学家丁肇中,丁肇中是一个非常低调的人,不愿意媒体报道自己,所以记者和他联系了几次都被婉拒了,但是记者并没有放弃,当了解到丁肇中要到山东大学做讲座时,他们又立刻赶往济南,在他讲座的教室早早架起了摄像机,丁肇中来到教室看到这几个记者时既吃惊又感动,在讲座结束以后主动接受了对方的访问。另一方面,新闻记者也可以通过激将的方法引导对方讲话。一位美国记者有次在火车上采访胡佛,当时胡佛是美国总统竞选的大热门,由于作为一位未来的总统,胡佛不愿意让自己的政见轻易透露,所以记者问了好几个问题,胡佛总是缄默不语,当时沮丧的情绪笼罩着这位以探听政界要人言论而闻名的记者。就在这时,火车窗外出现了一片刚刚开垦的土地,这名记者故意说:“太落后了,想不到这里竟然还是用锄头在耕种!”“胡说!”听到记者的话,沉默了好长时间的胡佛终于开口了,“这里早已经用现代化的方法代替过去那种乱垦乱伐了!”接着他就开始饶有兴致地谈起土地开垦这个话题,最后记者的采访大获成功,《胡佛谈美国农业垦殖问题》的消息很快就见报了。

四是控制。新闻记者在访谈时还要控制话语的方向、内容和节奏。假如对方谈话方向出现偏差或者内容不符合新闻记者采访主题时,新闻记者应该想方设法将谈话方向和内容及时引导回来。再一个就是控制节奏,也就是谈话的快慢张弛。新闻记者可以通过提问的频率以及问题的类别等加以控制。一般来说,问题频率快则谈话节奏也快,反之则较慢。提出的问题如果是开放式问题,则节奏相对较慢,而闭合式问题则可以加快谈话速度。正如孔子所言:“张而不驰,文武弗能也;驰而不张,文武弗为也;一张一弛,文武之道也。”新闻记者的访问也应该行所当行,止所当止。

《新闻调查》记者王志就蓝田问题采访财经学者刘姝威,在节目前四分之三中记者提的问题较少,而在节目最后一段,记者提问数量明显增加,访谈节奏也随之加快,看这一段访问:

记者:就是600个字,粉碎了一个上市公司的神话。这件事本身我们听起来,就令人难以置信。不知道你作为当事人来说,你的个人感触是什么?

刘姝威:我纠正你的说法,不是由于我600字粉碎了一个神话。它这个蓝田的问题的话,我想的话不是我首先发现的。你不能说是因为我发了这600字,才把这个神话来粉碎的。在我之前,证监会已经开始进行调查了。

记者:但是问题是,你是第一个吹响预信号的人。

刘姝威:如果这样的话,那你太小看了我们银行家了。现在我要考虑的问题是什么呢,这么简单的问题,银行不会发现不了。那么为什么不应该发放的货款发放出去了呢?应该停发的贷款停发不了呢?这就说明一定是有其他的因素在干扰。

记者:照你这么说,就是没有人来关注这件事。

刘姝威:没有人说出这件事。银行没有及时采取行动的原因,不是因为技术上的原因。

记者: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

刘姝威:从技术上,现在银行有那么多博土和硕土。他们都受过很好的训练,他们怎么能够看不出来呢?绝对不是由于技术上的原因,而是由于技术以外的原因。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什么?

刘姝威:就是什么呢?作为一个上市公司的话,瞿兆玉哪有那么大的本事上天入地。他为什么能那么迅速地就能拿到《金融内参》呢?如果这个因素你不消除的话,保证我们的信贷安全是很难的。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在商业游戏规则之内呢,还是之外?

刘妹威:我想这不是市场经济允许的。要是在一个健康市场经济当中,这些因素是不可能存在的。这些因素呢,会威胁到我们国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而我以前的研究,就像瞿兆玉对我的评价一样——你太学术了,我对这些因素原来关注的太少了。

记者:你指的这个因素是权力吗?

刘姝威:你说呢?

记者:我问你。

刘姝威:我问你。你听了我的讲述的话,你认为这个因素是什么?

记者:你是当事人。

刘姝威:这个问題我想应该让公众来分析吧。现在的问题是如果是权力的话,这就有一个他为什么会用他掌握的权力干出这种事?怎么才能够制止他运用手中的权力干这种事?这是我们应该思考的问题。那么对于決策部门来讲是不了了之呢?还是要一查到底呢?如果你这个向题你不一查到底的话,以后他还这么干;如果这个因素你再纵容它存在下去的话,银行没法办,行长无法当,这是很危险的。

记者:你认为会不了了之吗?

刘姝威:我不希望不了了之。

记者:你的预测是什么?

刘姝威:我的预测,我无法预测。

记者:预感呢?

刘姝威:我无法预感。

记者:这个事情让很多人难以置信。那么你作为当事人,你的最大的感触是什么?

刘姝威:要从大的来讲,就是说,要使我们国家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使我们国家的经济能够持续稳定地增长,老百姓的日子能够越过越好,我们还有许多事情要做。如果因为干扰银行信贷工作的这些因素——同时也是干扰我们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因素,最终它会妨碍我们老百姓过好日子,对吧?那么如果这些因素你不消除的话,早晚有一天,怎么说呢,它是一个蛀虫,它会把我们国家经济最核心的部分给蛀空。

节目前期内容主要是刘姝威讲述她和蓝天公司较量的过程,记者这时候如果频繁提问反而会影响事件整体感。在这一段,记者要通过提问揭示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和本质,这是这期节目的主题和核心,所以记者提问的频率和节奏明显加快,两人你来我往数个回合,不仅将“权力”这个原因揭示出来,也使节目显得分外精彩。

五是质疑。新闻记者采访的最重要目的是寻找事实真相,因为了解真相不是为了满足记者个人的好奇心,而是要保护公众知情权,因此他们就应该具备“打破砂锅问到底”的精神,代替公众去提问。在访问过程中,对方提供的信息有可能模棱两可、含混不清、真真假假,遇到这些情况,新闻记者需要深入挖掘,不能存有疑点,要经常在脑海中问一问“事实是这样吗?”“为什么”。

中央电视台《新闻调查》非常经典的一期节目《透视运城渗灌工程》就充满了质疑精神。例如运城地委多个文件关于渗灌的数字不一样,记者王利芬针对这个问题采访运城地委书记黄有泉:

记者:统计的数字是多少?

黄有泉:实实在在地说,当时95年,可能就是八九万亩。

记者:那么在这个发言中已经对这个数字做了一个比较精确的统计,整个渗灌面积也是完成了当年的任务。

黄有泉:这个发言,现在看来,这个数字他们基层统计得不准确。

记者:那这个数字和刚才说的这个数字以及现在的这个数字都是不太一样的,而且都是出自您的文章。

黄有泉:从实际情况看来,这个数字统计得不准确。

记者:那到底哪个数字是准确的?(www.xing528.com)

黄有泉:现在的统计的数字比较准确。

记者:那究竟有多少?地委能给我们提供一个比较准确的数字?

黄有泉:就是十一二万亩吧。

针对芮城县学张乡渗灌使用情况,王利芬采访当地乡长。

记者:学张乡一共有多少渗灌?

乡长:学张乡有三四十个吧。

记者:全部配套了吗?

乡长:基本上90%配套。

记者:用过了没有?

乡长:用过了。当时参观的时候,全部看过了。

记者:为什么很多的渗灌要建在路旁边呢?

乡长:你这给我住了。我也不知道该咋说。

(来到现场,在一个渗灌池边)

记者:这个渗灌用过了吗?乡长。

乡长:用过!

记者:用过了吗?下水管在哪?哪儿?

乡长:那不是。

(记者采访旁边的农民):这地里有没有埋管子

农民:没有埋管子。

记者:那个池子用过没有?

农民:没有。

记者:从来没有用过?

农民:没有用过。

乡长:她一个老太婆,又不在地里,她怎么会知道?

农民:我老在地里。

乡长:你一个一个落实,你要是这样,非落实好不行,谁胡说了,我马上收拾他。

记者:你肯定这个渗灌从来没有用过?

农民:没有。

记者:绝对没有?

农民:没有。

记者:没有放过水进去?

农民:没有放过水。

乡长:谁胡说了我马上收拾他,你哪能这样跟我搞?咱们实事求是,你就叫住家来。你要是再这样说,我不管你。你随便上哪儿去就上哪儿去。

记者:好的,好的。

(记者来到另外一个渗灌池边)

记者:这个您拿的准吗?

乡长:我拿不准。

记者:拿不准的话,您当时说95%以上配套了?

乡长:我跟你说不是90%以上吗?我们抽查一部分,数字就是这样。

记者:您抽查的结果怎么样?

乡长:我抽查的结果还可以。这几个村上面有。

记者:90%以上都是配套的?

从这两段采访可以看到,记者的访问目的就是找到真相,看一看运城地区的渗灌数字到底是多少,建设过程中有没有造假。为了发现真相,记者不但在访问中追根刨底、锲而不舍,而且还从旁边农民那里对乡长的话求证,这才有了戏剧性一幕,而有没有造假恐怕电视机前的观众心中早已经有了答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