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现状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现状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各方看好。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乡村振兴。优质内容已成为乡村旅游最大的竞争力。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现状

(一)市场需求不断增长

在旅游业整体快速发展带动下,我国乡村旅游呈现“井喷式”增长态势。根据文化和旅游部发布的数据,2018年上半年,全国乡村旅游收入7700亿元,占同期国内旅游总收入的31.4%;全国乡村旅游接待人次达到13.7亿人次,占同期国内旅游接待总人次的48.6%。2018年全国乡村旅游总人数达到28.2亿人次,乡村旅游总收入达到1.63万亿元。2019年上半年,乡村旅游人次和总收入增长双双超过10%。同时,在乡村振兴战略支持下,乡村基础设施建设进一步完善,乡村旅游在需求和供给两端受益。随着产品内容、服务内容、消费内容升级,乡村旅游拥有巨大发展空间。这一方面反映了乡村旅游发展已经达到相当规模,同时,也说明乡村旅游的创收效益显著落后于全国旅游发展的平均水平,通过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名录建设工作,提升乡村旅游产品吸引力和综合效益成为我国乡村旅游发展现阶段亟待解决的问题。政策环境持续向好。乡村旅游作为我国旅游消费中发展最快、潜力最大、带动性最强的领域,发展空间和增长潜力被各方看好。社会各方不同程度地认识到,乡村旅游并不只是简单的“采农家菜、看农家景、吃农家饭、赏农家戏”,更重要的是借助内容创新,丰富产品供给,保护开发乡土文化,带动当地就业,产生多元综合效益。中央和地方各级政府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优惠措施,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用旅游促进乡村振兴。文化和旅游部从农村实际和市场需求出发,部署安排完善乡村旅游基础设施,优化旅游环境,丰富旅游产品。山东、湖北、江苏、浙江等省区市纷纷出台乡村旅游发展规划,制定促进乡村旅游发展的用地、财政、金融等扶持政策,加大配套公共设施建设支持力度,加强从业人员培训,强化体验活动创意、乡土文化开发等。

(二)文旅产业链条不断延伸

随着我国居民收入消费水平的不断提高,城乡空间距离的缩短,为乡村旅游产业衍生出新的业态形式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乡村绿道、登山步道、户外体育公园、休闲露营地、房车自驾车营地、马术俱乐部等新产品和乡村主题博物馆、乡村非遗展示馆、乡村美术公社、乡村音乐部落、乡村动漫基地等新业态层出不穷。作为乡村旅游住宿的主力军,不少民宿开始升级“住”之外的内容,既有效满足了游客对内容更高层次的需求,又进一步延伸了产业链,提升了价值链。(www.xing528.com)

(三)内容竞争日趋激烈

随着乡村旅游“灌注”的内容不断增多,乡村旅游市场的竞争愈发激烈。能够关联乡村各方面资源,整合农耕文化、农业体验、牧业体验、手工体验、自然体验、民俗文化体验等,提供优质内容的经营者,相较于提供简单化体验和服务的经营者,更容易吸引客流、提升品牌知名度、拓宽收入渠道。优质内容已成为乡村旅游最大的竞争力。更多的乡村旅游内容,正在竞争中被创造出来。

乡村旅游快速发展得益于旅游市场多样化的消费需求,因为越来越多游客向往亲近大自然,享受田园风光,体验传统文化。乡村旅游已经成为我国旅游业重要组成部分,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在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城乡融合发展、贫困地区脱贫攻坚等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随着乡村旅游发展规模越来越大、需求越来越多、产品和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制约乡村旅游发展的瓶颈也日益凸显。因此,乡村旅游亟须转型升级、特色发展、提质增效。党的十九大报告做出“我国经济已由高速增长阶段转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重大历史判断,2017年、2018年连续两年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都重点强调推动高质量发展,可见高质量发展已成为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总指引,也为乡村旅游发展提供了战略指引和基本遵循。为响应这一国家战略部署,国务院及相关部门先后出台支持引导乡村旅游提质增效、转型升级的政策方案。近年来,受产业政策和人口规模等因素的综合推动,乡村旅游统筹运用乡村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呈现蓬勃发展态势,已经成为不少地方脱贫致富、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途径,越来越多的农村人口享受到了乡村旅游发展的“红利”。但热闹中亦存有隐忧,乡村旅游发展面临着产品同质、开发形式单一、人才匮乏等成长的烦恼。要落实好总书记关于发展乡村旅游的重要指示,需要我们理性审视乡村旅游发展现状,深度剖析瓶颈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