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功能内涵简述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功能内涵简述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的乡村文化产业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日益受到重视。深度挖掘乡村产业要素及功能,科学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创新政策以有效推进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的产业发展和重构,是现阶段做好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因此,通过乡村旅游,建设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乡村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起到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功能内涵简述

(一)乡村文化的功能

文化因其具备为人们提供服务的特定功能而受到关注。英国人类学家布罗尼斯拉夫·马林诺夫斯基(Bronislaw Malinowski)认为,世界各地的人都享有某些共同的生理和心理需求,所有文化建制的终极功能都是满足这些需求。文化必须使社会成员具备产出和分配生活所必需的物品与服务的策略。为了确保群体的持续存在,文化还必须具备繁殖和相互扶持所必需的社会结构。此外,文化必须提供传递知识、濡化新成员的方法和手段,让他们能够作为功能完善的成年人贡献社群。不仅如此,文化必须促进社会互动,提供方法以规避或解决群体内部以及群体与外来者的冲突。总之,文化是社会或者民族分野的标志,文化在社会成员及与环境的互动过程中,起到了知识继承、对人教化、民族心理塑造、社会规范系统化、社会整合的基础等功能。

乡村文化是村民在农业生产与生活实践中逐步形成并发展起来的道德情感、社会心理、风俗习惯、行为方式、理想追求等,表现为民俗民风、物质生活与行动章法等,并以言传身教、潜移默化的方式影响人们,反映了村民的处世原则、人生理想以及对社会的认知模式等,是村民生活的主要组成部分,也是村民赖以生存的精神依托和意义所在。

1.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

乡村文化是乡村社会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乡村社会治理的基本工具。在乡村社会治理中,乡村文化因其恪守的修养、规矩、伦理等核心观念,而具有凝聚村民价值共识、化解乡村社会矛盾、规范村民行为、维护乡村秩序、构建村民精神家园等社会治理功能。随着乡村社会的变迁,乡村文化的社会治理功能正在弱化,表现在民间信仰的衰落、家族宗族影响的弱化、村规民约的失范和乡贤人才的流失等。必须大力加强乡村文化建设,积极传播当代价值观念,培育现代公民;打造有价值的乡村文化品牌,努力展示乡村文化的独特魅力;增强乡村文化公共产品的制度供给;加快乡村文化的现代转型,从而促进乡村社会治理走向善治。

2.乡村文化的环境保护功能

乡村文化是依托区域自然,融入村民智慧而创造的物质、精神和制度等文化,其与乡村自然界的资源环境归属于血肉关系。本质上,乡村文化是人与自然和谐互动的产物,因此,源于乡村的乡村文化具有生态环境保护的天然功能。同时,乡村性、生态性、绿色化的环境本底也是乡村文化存在的根基,是呈现和保护传统村落景观、历史遗址遗迹、非物质文化遗产等乡村文化的重要依据。基于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的《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和《乡村振兴战略规划(2018—2022年)》中,生态文明、延续乡愁、城乡统筹等的乡村文化建设是前提和基础,对于建设生态、宜居、绿色、特色、集约的新乡村具有重要的价值功能。

3.乡村文化的经济发展功能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实施以“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为目标的乡村振兴战略。乡村振兴战略的提出和实施,对于如何推动农业农村全面持续健康发展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文化是生产力,文化产业作为极具发展潜力的产业之一,已成为我国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重要推动力量。中国传统文化的根在乡村,依托乡村文化资源发展的乡村文化产业也是我国文化产业的重要构成部分,其发展日益受到重视。广大乡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物质和精神文化资源,涵盖了村落建筑、民间手工艺品、歌舞演艺、传统节庆等多个方面,为发展乡村文化产业奠定了文化资源基础。随着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和全球化进程的加快,人们对回归传统、重返乡土渴望愈加强烈,曾被认为是落后的、边缘的乡村文化重新受到了人们的关注和认可,乡村文化旅游产业逐渐兴起,并获得了迅速发展。当前乡村文化产业的总量和规模较小,市场化程度较低,对乡村文化产业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分析还有待进一步丰富完善。

4.乡村文化的教育功能

乡村文化积淀着中华民族优秀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乡村地区丰富的文化资源是现代公民教育体系中最为重要的资源。村民融入其中的日常生产生活,即可以践行和传承如“贤孝”等传统文化,又可以培养村民的现代公民意识。通过研学等新兴教育方式,促使各级各类学生与乡村文化深刻接触和亲身感知,培养学生的文化素养和爱国情怀。因此,现阶段我们要传承和创新乡土文化,发挥乡村文化培育现代公民的政治素养和人文素养的重要功能。

(二)乡村旅游的功能(www.xing528.com)

乡村旅游具有促进经济、环境、社会和文化发展的多方面功能。

1.乡村旅游的休闲功能

休闲是指从文化环境和物质环境的外在压力中解脱出来的一种相对自由的生活,它使个体能够以自己所喜爱的、感到有价值的生活方式,在内心之爱的驱动下行动,并为信仰提供一个基础。乡村的自然性、生态性、乡土性成为游客逃离城市,摆脱各种压力的首选之地,通过体验乡村的自然、文化的原生态性及慢节奏,能使人们真正感知到一种和谐、畅爽、健康、美丽、愉悦的现实存在和心理状态。因此,通过乡村旅游,能真正让人们在自己的闲暇时间内,达到个人追求自主的价值取向的目的,这是休闲的本质要求。

2.乡村旅游的经济功能

乡村旅游业是一种高度综合性的产业,通过带动、拓展、深化乡村产业链条,不仅促进了乡村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使农民增收和经济得到全面发展,而且促进了乡村地区的经济发展,从而缩小了城乡之间的差距,对解决我国“三农”问题,实现乡村脱贫和全面振兴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深度挖掘乡村产业要素及功能,科学制定乡村旅游规划,创新政策以有效推进以乡村文化为核心要素的产业发展和重构,是现阶段做好乡村旅游经济的关键

3.乡村旅游的文化保护功能

乡村文化是乡村旅游发展的根本所在,丰富而特色的乡村文化对于旅游发展弥足珍贵。因此,乡村旅游的成功发展,其一,使民众能充分认识到乡村文化的价值,树立文化自信和文化自觉,积极地参与到乡村文化保护和传承当中;其二,乡村旅游的经济产出为乡村文化的保护传承提供了新的资金来源。因此,通过乡村旅游,建设民俗文化村,举办民俗文化节,使人们能够更全面地了解乡村社会文化和民俗风情,起到保护传承中国传统文化的作用。

4.乡村旅游的环境保护功能

乡村旅游是以乡村良好的生态环境为依据的,清新的空气、清澈的水流、良好的生态系统绿色食品和整洁的人居环境等都是游客关注乡村旅游的主要因素。乡村旅游的发展可以从根本上推进乡村的整体生态环境的改善。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现阶段新农村建设和乡村旅游发展的有利时机,积极推进乡村“水田林湖草”环境治理工程,建设“宜居、宜业、宜游”的美丽新乡村。

5.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

旅游因阅历、见识、体验、学习、互动、探险等过程而具有教育功能,“读万卷书,行万里路”正是旅游教育功能的一种形象描述。乡村旅游因资源丰富、类型多样、特色鲜明,是进行思想、知识、文化等多种教育的理想课堂。通过体验乡村生活、品尝乡村野味、参加农业劳动等活动,把思想政治教育、民俗文化教育、情感意志教育、生态环境教育融入这种生动活泼、润物无声、喜闻乐见的乡村旅游活动中来,可以充分发挥乡村体验教育的优势。乡村旅游对村民也同样有教育意义,通过与游客的接触和互动,村民可以开阔视野,接收先进的思想观念,以更新陈旧的思想观念而成为现代公民。深入挖掘乡村旅游的教育元素,促进乡村旅游与教育充分融合,并重视游客与村民之间的良性互动,发挥乡村旅游的教育功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