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环境与概述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环境与概述

时间:2023-11-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通过文化和旅游协同,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宁夏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事实上,宁夏各地对乡村文旅协同发展都十分重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相关政策。宁夏境内两座名山是宁夏乡村文旅的重要资源。

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环境与概述

(一)乡村文旅协同进入重要“窗口期

目前,宁夏乡村文旅协同正处于重要“窗口期”,无论是政策、区位、发展愿景还是营商环境改善,都面临着重大机遇,更应该准确地把乡村发展特征、发展环境搞清楚,把机遇和挑战弄明白,主动对接国家政策、城市规划、地方政策,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

1.具备良好政策环境

从政策环境来看,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正处于文旅协同的政策红利期,从国家到地方政策都能够激发文旅协同的新动能。一是国家整体政策环境支持。国家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乡村兴则国家兴,乡村衰则国家衰。我国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在乡村最为突出,我国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特征很大程度上表现在乡村。乡村振兴,必须传承发展提升农耕文明,走乡村文化兴盛之路;必须深化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走质量兴农之路;必须重塑城乡关系,走城乡协同发展之路。因此,通过文化和旅游协同,进一步发展乡村、振兴乡村,既是对国家政策的积极响应,也是宁夏乡村发展的重要机遇。二是宁夏政策环境持续优化。2017年,宁夏城镇化率达到57%,城市的引领带动作用不断增强,乡村产业转型日新月异,宁夏正处于优化经济结构、重塑区域经济版图的重要机遇期。作为整个西部的重要区域,宁夏乡村的交通、生态和旅游方面的区域性重要地位不断凸显。结合“一主三副、核心带动,两轴两带、统筹城乡,山河为脉、保护生态”的总体战略,乡村文化和旅游协同,带动经济增长和绿色生态成为自治区的重点培育对象。在自治区的大力支持下,宁夏乡村有机会得到更多的资源倾斜,有能力不断优化文旅区域布局,促进文旅产业的转型和提质增效。三是地方政策积极配合。事实上,宁夏各地对乡村文旅协同发展都十分重视,纷纷出台了一系列有力措施和相关政策。例如宁夏中卫市以“发展全域旅游,打造沙漠水城,休闲中卫”为目标,积极开展各种规划和活动,举办大漠黄河国际旅游节、海原县乡村文化旅游节等多种节庆活动,为乡村文旅造势、投资。再例如固原市积极打造文化旅游品牌,西吉县被命名为首个“中国文学之乡”,隆德县被命名为“中国社火文化之乡”“中国书法之乡”,银川市举办首届乡村文化旅游节等,都是政府为了提高当地文化吸引力的积极努力。

2.区位优势

宁夏位于“丝绸之路”之上,历史上曾是东西部交通贸易的重要通道。依靠黄河的惠泽,无论干旱多么严酷、风沙如何肆虐,1.31万平方千米、占全自治区总面积近四分之一的引黄灌区绿色葱茏,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胜景年年都有,素有“塞上江南”的美誉。

随着福银高铁的修建通车,宁夏将纳入全国高铁网,并且高铁连接东南,华中,西北。使得西部大开发与中部崛起,东中西部互补等政策相对接,对于宁夏的沿线城镇文化旅游产业的发展产生重要影响。从区位的资源分布看,宁夏优势突出。

银川市首次乡村文化旅游节启动式(张绍慧/摄)

一是“靠名山”。宁夏境内两座名山是宁夏乡村文旅的重要资源。首先是贺兰山,它绵亘于宁夏的西北部,南北长200多千米,东西宽15~60千米。古人称之为“朔方之保障,沙漠之咽喉”。贺兰山的山脊是我国荒漠草原与荒漠、季风区和非季风区、外流区域和内流区域的分界线。山岭中间,也有一些较低矮的山口,成为东西交通要道。其中三关口是银川通往内蒙古阿拉善盟的重要通道。同时,贺兰山山势巍峨雄伟,既削弱了西北寒风的侵袭,又阻挡了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移,成为银川平原的天然屏障。自古以来,贺兰山在许多文人骚客的文章中有所记载:“贺兰山下果园成,塞北江南旧有名”“贺兰之山五百里,极目长空高插天”。贺兰山的文化历史和自然风光,为宁夏的文旅发展提供了天然资源。其次是六盘山。六盘山古称陇上,位于宁夏的南部,耸立于黄土高原之上,是一条近似南北走向的狭长山脉。主峰位于和尚辅以南的美高山,海拔2942米,山势高峻。山路曲折险狭,须经六重盘道才能到达顶峰,六盘山因此而得名。山腰地带降雨较多,气候较为湿润,宜于林木生长,有较繁茂的天然次生阔叶林,使六盘山成为突起于黄土高原之上的一个“绿岛”,也是宁夏重要的林区之一。无论是自然资源还是文化资源,六盘山都是宁夏乡村文旅发展的重要资源。

二是“住河边”。被誉为“塞上江南”的宁夏平原,海拔1100~1200米,地势从西南向东北逐渐倾斜。黄河自中卫入境,向东北斜贯于平原之上,河势顺地势经石嘴山出境。黄河流经宁夏397千米,形成了丰富的农业资源。自秦汉以来,劳动人民就在这里修渠灌田,发展了灌溉农业。2000多年来经劳动人民的辛勤开发,这里早已是渠道纵横、阡陌相连的“塞上江南”。这里不仅是保障西北粮食供给的重要基地和西部生态安全屏障,也是西北最适宜居住、休闲、旅游的区域之一。

3.文旅消费市场不断增长

2015年开始,宁夏的各项文旅发展都开始发生长足发展,中南部旅游异军突起,冬季也开始旅游实现破冰。安排1.8亿元投入旅游基础设施,智慧旅游建设全国领先,“厕所革命”取得阶段性成果;乡村旅游快速发展,直接从业人员1万人,带动就业7万人,接待游客371万人次,旅游收入2.69亿元,成为脱贫致富的主渠道;“宁夏人游宁夏”等活动梯次开展,各景区在重大节日让利于民近3000万元,100万群众受益。

4.其他配套服务快速发展

宁夏在餐饮方面颇具特色,不仅拥有枸杞、长枣、硒砂瓜等多种特色水果,还拥有一系列的特色美食和小吃,分布在市区各个区县内,包括手抓羊肉、蒿子面、清炖土鸡、羊杂碎、燕面揉揉、泾源蒸鸡、固原搅团、黄渠桥辣爆羊羔肉、大武口凉皮、手抓肉等。在酒店和住宿方面,宁夏乡村的民宿、酒店等发展迅速,基本能够满足当前游客的住宿需要。例如中卫近3年来新建和改造旅游厕所125座,新改建国(省)干线和城市道路500余千米,开通新航线4条,公交线路7条。建设了300米见绿、500米见园的城市绿地系统和卫宁黄河生态绿道系统,城区主要街道实现了立体化亮化。构建了智慧旅游服务、智慧旅游管理、智慧旅游营销3大体系,实现了星级酒店、旅游景区免费Wi-Fi的全覆盖。(www.xing528.com)

在消费品服务方面,2017年以来,宁夏各区、县也不断加快区域性建设,完善商贸流通体系,通过抓活动载体、品牌载体,推动消费品市场健康稳定发展。在推动健全产业化方面,宁夏发挥本地产业优势,将农业、轻工业等产业以产品深加工方式连接起来,具有集一、二、三产业于一体的特色,带动运输业,旅游产业,文化产业等相关产业的发展。

5.长期宣传打造文旅品牌

近年来,宁夏不断推动多平台进行旅游宣传,打造了较好的品牌。一是传统媒体宣传。包括在境内黄金时间以电视,报纸,电脑广告形式播放宁夏旅游的宣传视频;在境外繁华路段或地标式建筑投放广告;在机场,地铁站,轻轨站,高铁站等公共交通设施投放广告。这些广告的长期投入,对于外省游客的增长具有较高的刺激作用。同时,自从综艺节目《爸爸去哪儿》连续两季播出宁夏沙波头以来,传统媒体对宁夏文旅品牌的宣传力度提高。宁夏文旅品牌的发展得到了阶段性的增长。二是新媒体宣传平台打造。近年来,通过新媒体平台进行宣传的旅游都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三是传统文化活动推广宁夏旅游,包括举办2018年宁夏冬季旅游系列活动,宁夏推动全域旅游示范区建设,互学互鉴宁夏文化旅游走进亚洲文化旅游展等活动,以现场视听结合方式推动宁夏旅游宣传。通过不同平台的特色宣传,使得游客多途径了解宁夏的风土人情,地域风貌,了解绿色葱茏,稻浪翻滚,鱼肥林茂,瓜果飘香的塞上江南。

(二)面临的挑战

通过研究宁夏乡村文旅协同面临的挑战,进一步分析宁夏乡村文旅协同的缺陷,有利于宁夏乡村要素与文化要素、时代要素更加紧密结合;更好地把握宁夏乡村文化发展的特征;主动对接国家政策、市场需求、人民愿景;更好实现宁夏乡村资源整合,优化产业结构,重塑旅游区域版图,带动经济增长与绿色生态,使得宁夏乡村文旅升级与提质增效。

1.周边文旅竞争压力大

宁夏尽管有丰富的旅游资源,但缺乏真正有优势、有国际号召力的旅游品牌和旅游乡村。而甘肃的张掖,敦煌,酒泉;陕西的西安、延安、渭南;青海的西宁格尔木等5A级景区以及周边乡村文旅的影响力和知名度都强过宁夏,势必会对到西北环线游的旅客形成更大的吸引力,严重影响宁夏的外地游客的流量。据统计,2018年甘肃全年接待国内游客30190.9万人次,国内旅游收入2058.3亿元;2018年,陕西全省接待境内外游客6.3亿人次,旅游总收入5994.66亿元;2018年青海省全年接待游客4204.38万人次,旅游收入466.3亿元。而2018年宁夏接待国内外游客3344.7万人次,旅游收入291.90亿元。可见宁夏在西北市场文旅竞争上还处于弱势地位。

2.经济支撑作用不明显

宁夏的经济在西北区域内处于劣势,也无法保证支持宁夏乡村文旅协同的全面发展。旅游业的发展需要整个区域经济的发展与支持,尤其是乡村旅游,需要各种相关的基础与配套措施。如宁夏乡村文化旅游的开发与维护,道路、住宿、娱乐等相关设施的修建,宁夏乡村文旅人才的培养,无一不需要强大的经济实力做后盾,因此,并不处于优势的经济地位决定了目前支撑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发展的有限性,在发展乡村旅游过程中只能重点把握,采取差异化的,高效益的方式进行。

3.运营升级需求迫切

宁夏的乡村旅游业还没有实现规模化、市场化,并且缺乏投资与融资,乡村旅游产业资本与金融资本嫁接较差,银行金融机构与乡村文旅产业对接较差。从西北其他省份的旅游运营经验来看,旅游产业的发展离不开市场机制的运行,只有经济主体之间的良性互动,才能为宁夏乡村文旅的投资与发展输送新鲜的血液,才能更好地促进经济主体间的良性竞争,才能促进乡村文旅主体的经济发展,才能为政府创造更多的地方财政收入。而宁夏乡村文旅协同在资本化、市场化的大背景下主要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一是宁夏本土乡村旅游企业和旅游经营主体整体实力和竞争力弱。乡村文旅企业和旅游经营主体的专业化、市场化、资本化处于落后阶段,经济效益不明显。二是宁夏乡村文旅主要服务本地消费群体。市场经济主体具有很强的流动性特点,而宁夏乡村文旅服务则相对比较封闭,这在一定程度上会流失域外消费群体,本土旅游业还会形成恶性竞争,挤压本土旅游企业的发展空间。宁夏乡村文旅产业起步晚、体制落后、运行机制不灵活、消费群体封闭。

就目前宁夏旅游宣传的现状而言,宁夏旅游宣传主要针对宁夏旅游整体宣传或对相对出名的景点进行宣传,而对于宁夏乡村文旅的宣传以及推广少之又少,同时没有充分利用第三方资源,比如各电视台、媒体平台、策划公司等进行有效宣传。而在选择宣传平台上也相对滞后,对于网络这一新兴平台宣传宁夏文旅运用不够,各种新媒体没有很好地运用,这与西北其他省份对比尤为明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