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文学批评史:首部《沧浪以前之诗禅说》

中国文学批评史:首部《沧浪以前之诗禅说》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南宋论诗之著,其比较重要的,应当推严羽的《沧浪诗话》。羽,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号沧浪逋客,有《沧浪吟卷》。《沧浪诗话》之重要,在以禅喻诗,在以悟论诗。然而这两点都不是沧浪之特见。我们在以前论述各家诗论之时,也曾屡次指出沧浪诗论之渊源。以上诸诗,并见《诗人玉屑》,其主旨均不脱曾、吕绪余,颇有禅家习气。可知诗禅之说原已成为当时人的口头禅了。此则禅悟兼言,全与沧浪相同。这些都是论诗主悟之说。

中国文学批评史:首部《沧浪以前之诗禅说》

南宋论诗之著,其比较重要的,应当推严羽的《沧浪诗话》。羽,字仪卿,一字丹邱,邵武人,自号沧浪逋客,有《沧浪吟卷》。其《诗话》即附刻集中,但也有单行的本子。

《沧浪诗话》之重要,在以禅喻诗,在以悟论诗。然而这两点都不是沧浪之特见。我们在以前论述各家诗论之时,也曾屡次指出沧浪诗论之渊源。现在,不避繁琐,再举一些以前所不曾论及的诸家。

《困学纪闻》载唐戴叔伦语谓“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即”。这是一般神韵说的诗人所奉为最早的主张,姑置不论,我们还是注意当时较近的意见。

李之仪,字端叔,景城人,(《宋史》作“沧州无棣人”,据《四库总目提要》一五五改)所著有《姑溪居士前集》五十卷,《后集》二十卷。尝从苏轼幕府,文章亦与张耒、秦观相上下,故其论诗颇带禅味,与苏轼同。苏轼题其诗有“暂借好诗消永夜,每逢佳处辄参禅”之语,即可看出东坡对他诗的印象。至如他赠祥瑛上人一诗所谓“得句如得仙,悟笔如悟禅”(《姑溪居士后集》一)云云,得仙悟禅,正可视为互文之例。其《后集》卷六有《读渊明诗效其体》十首,即全是佛家思想,所以他对于诗禅之沟通也不无关系。因此,他《与季去言书》竟大胆地说:“说禅作诗本无差别,但打得过者绝少。”(《前集》二十九)

曾几,字吉甫,赣县人,高宗时忤秦桧,侨寓上饶茶山寺,自号茶山居士,有《茶山集》。其《读吕居仁旧诗有怀》云“学诗如参禅,慎勿参死句。纵横无不可,乃在欢喜处。又如学仙子,辛苦终不遇,忽然毛骨换,政用口诀故。居仁说活法,大意欲人悟;常言古作者,一一从此路”云云,此亦以禅喻诗。

葛天民,山阴人,有《无怀小集》。其《寄杨诚斋》诗云:“参禅学诗无两法,死蛇解弄活穓穓;气正心空眼自高,吹毛不动全生杀。生机熟语却不俳,近代惟有杨诚斋;才名万古付公论,风月四时输好怀。知公别具顶门窍,参得彻兮吟得到,赵州禅在口头边,渊明诗写胸中妙。”此亦以参禅、学诗二者并举。

赵蕃,字昌父,号章泉,尝问学于朱子,所著有《乾道稿》一卷,《淳熙稿》二十卷,《章泉稿》五卷。他为太和簿时,受知于杨万里,万里赠诗有云:“西昌主簿如禅僧,日餐秋菊嚼春冰。”此以禅僧相比,盖亦与东坡题李端叔诗相类。章泉诗论,专祖曾、吕,尝櫽括吕氏《与曾吉甫第二帖》中语,为诗云:“若欲波澜阔,规模须放弘。端由吾气养,匪自历阶升。忽漫工夫觅,况于治择能,斯言谁语汝,吕昔告于曾。”更有《诗法诗》云:“问诗端合如何作,待欲学耶无用学。今一秃翁曾总角,学竟无方作无略。欲从鄙律恐坐缚,力若不足远病弱。眼前草树聊渠若,子结成阴花自落。”又曾和吴可《学诗诗》云:“学诗浑似学参禅,识取初年与暮年;巧匠何能雕朽木,燎原宁复死灰燃。”“学诗浑似学参禅,要保心传与耳传;秋菊春兰宁易地,清风明月本同天。”“学诗浑似学参禅,束缚宁能句与联;四海九州何历历,千秋万岁孰传传。”以上诸诗,并见《诗人玉屑》,其主旨均不脱曾、吕绪余,颇有禅家习气。

戴复古与严羽同时,《石屏集》中有《赠二严诗》。其《论诗十绝》有云:“欲参诗律似参禅,妙趣不由文字传;个里稍关心有悟,发为言句自超然。”

杨梦信,有《题亚愚江浙纪行集句诗》二绝,其一云:“学诗元不离参禅,万象森罗总现前,触着见成佳句子,随机饤饾便天然。”

徐瑞,字山玉,鄱阳人,有《松巢漫稿》。其《论诗》云:“大雅久寂寥,落落为谁语;我欲友古人,参到无言处。”又《雪中夜坐杂咏》十首之一云:“文章有皮有骨髓,欲参此语如参禅;我从诸老得印可,妙处可悟不可传。”(www.xing528.com)

这些都是以禅喻诗之例。可知诗禅之说原已成为当时人的口头禅了。

不过这些话说得还空洞。诗禅所以能相喻之故,即在于悟,故也有不提及禅而专论悟者。现在也举一些例以见一时风气

范温,字元实,成都人,有《潜溪诗眼》一卷,已佚,见余所辑《宋诗话辑佚》中。他说:“学者先以识为主,禅家所谓正法眼;直须具此眼目,方可入道。”又云:“识文章者,当如禅家有悟门。夫法门百千差别,要须自一转语悟入;如古人文章直须先悟得一处,乃可通其他妙处。”又云:“老杜《樱桃诗》……如禅家所谓信手拈来头头是道者,直书目前所见,平易委曲,得人心所同然,但他人艰难不能发耳。”此则禅悟兼言,全与沧浪相同。

张镃,字功甫,一字时可,号约斋,秦川成纪人,有《南湖集》十卷。杨万里有《进退格寄张功甫姜尧章诗》云:“尤萧范陆四诗翁,此后谁当第一功,新拜南湖为上将,更差白石作先锋。”(《诚斋集》四十一)故其论诗亦与诚斋白石相类。其《诗本》一诗云:“诗本无心作,君看蚀木虫。旁人无鼻孔,我辈岂神通。风雅难齐驾,心胸未发蒙。吾虽知此理,恐堕见闻中。”《题尚友轩》云:“作者无如八老诗,古今模轨更求谁!渊明次及寒山子,太白还同杜拾遗。白傅、东坡俱可法,涪翁、无已总堪师。胸中活底仍须悟,若泥陈言却是痴。”(《南湖集》五)《携杨秘监诗一编登舟因成二绝》,其一云:“造化精神无尽期,跳腾踔厉即时追,目前言句知多少,罕有先生活法诗。”(《南湖集》七)《觅句》云:“觅句先须莫苦心,从来瓦注胜如金;见成若不拈来使,箭已离弦作么寻!”(《南湖集》九)此亦禅悟兼言而侧重在悟。

张炜,字子昭,杭人,有《芝田小诗》。其《学吟》有云:“池塘春草英灵处,水月梅花颖悟时。我亦学吟功未进,每将此理叩心师。”

邓允端,字茂初,临江人,《题社友诗稿》云:“诗里玄机海样深,散于章句领于心。会时要似庖丁刃,妙处应同靖节琴。”

叶茵,字景文,笠泽人,有《顺适堂吟稿》。其《二子读诗戏成》云:“翁琢五七字,儿亲三百篇。要知皆学力,未可以言传。得处有深浅,觉来无后先。殊途归一辙,飞跃自鱼鸢。”

这些都是论诗主悟之说。据是可知禅悟之义,原不始于沧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