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急诊科护理技巧:组织与管理、预检分诊、抢救流程

急诊科护理技巧:组织与管理、预检分诊、抢救流程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危及生命的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按照急救程序进行抢救。急诊科护士要求责任心强,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协助医生做好急救、诊治工作。急诊科护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急诊科布局要以方便急诊患者就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就诊前的时间,争取抢救时机为原则。(二)急诊的护理工作1.预检分诊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救护车。

急诊科护理技巧:组织与管理、预检分诊、抢救流程

急诊科(部)是医院诊治急诊患者的场所,是抢救患者生命的第一线。对危及生命的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组织人力、物力,按照急救程序进行抢救。急诊科护士要求责任心强,必须坚守岗位,随时协助医生做好急救、诊治工作。急诊科护理的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应达到标准化、程序化、制度化。

(一)急诊科的设置和布局

一般设有预检处、诊疗室、治疗室、抢救室、监护室、观察室、扩创室等。急诊科布局要以方便急诊患者就诊为目的,以最大限度地缩短就诊前的时间,争取抢救时机为原则。因此,急诊科应环境宽敞,要有专用通道和宽畅的出入口,标志和路标醒目,夜间有明显的灯光。室内光线明亮,空气流通,安静整洁,物品放置有序。

(二)急诊的护理工作

1.预检分诊 患者被送到急诊科,应有专人负责出迎救护车。预检护士要掌握急诊就诊标准,做到一问、二看、三检查、四分诊的顺序。遇有危重患者立即通知值班医生,护士应积极配合抢救;遇意外灾害事件应立即组织相关人员赶往现场救援;遇有法律纠纷、刑事案件交通事故等事件,应迅速向有关部门报告或联系,并请家属或陪送者留下。

2.抢救工作

(1)物品准备

1)一般物品 血压计听诊器、张口器、压舌板、舌钳、氧气管、吸痰管、胃管等。

2)无菌物品及无菌急救包 各种注射器、输液输血器、静脉切开包、无菌导尿包、各种穿刺包、无菌手套等。

3)抢救器械 中心供氧系统(氧气加压给氧设备)、电动吸引器、心电监护仪、电除颤器、心脏起搏器呼吸机、超声波诊断仪、洗胃机等。

4)抢救药品 各种中枢神经兴奋剂、抗心律失常、抗休克、抗过敏药及各种止血药;急救用激素、解毒药、止喘药;纠正水、电解质紊乱及酸碱平衡失调类药物;局部麻醉药及抗生素类药等。并有简明扼要的说明卡片。

5)通讯设备 设有自动传呼系统、电话、对讲机等。

一切抢救物品要做到“五定”,即定数量品种,定点安置,定人保管,定期消毒、灭菌和定期检查维修,使急救物品完好率达100%。护士需熟悉抢救物品性能和使用方法,并能排除一般性故障。

(2)配合抢救

1)严格按抢救程序、操作规程实施抢救,做到分秒必争。在医生未到之前,护士应根据病情给予紧急处理,如测血压、给氧、吸痰、止血、配血,建立静脉输液通道,进行人工呼吸、胸外心脏按压等;医生到达后,积极配合抢救,正确执行医嘱,密切观察病情动态变化。(www.xing528.com)

2)做好抢救记录和查对工作,记录要求字迹清晰、及时、准确。必须注明时间,包括患者和医生到达时间、抢救措施落实时间(如用药、吸氧、人工呼吸执行时间和停止时间)。记录执行医嘱的内容及病情的动态变化。

3.急诊观察室(留观室)急诊科设有一定数量的观察床,收治已明确诊断或暂不能确诊者,或病情危重暂时住院困难者。急诊观察时间一般为24~48h。

(1)急诊观察室的护理工作

1)入室登记、建立病案,认真填写各项记录,书写病情观察报告。

2)对急诊观察患者要主动巡视,加强观察,及时完成医嘱,做好晨晚间护理,加强心理护理。

3)做好出入室患者及家属的管理工作,保持观察室良好的秩序和环境。

(2)急诊工作要求

1)应以娴熟的急救知识、技术、采取急救护理对策,全力挽救患者生命。

2)要细致入微地观察病情变化,及时报告异常发现,准确记录病情及有关处置情况。

3)负责护送危重患者进病房或手术室,并加强护送中监护。

4)按照“急诊抢救室必备设施标准”准备急救药品、器材、卫生被服等,负责清领、登记、保管工作。

5)不断学习新业务,新技术,熟练掌握。

6)对暂时留在门诊观察室的患者(急诊观察者一般不超过24~48h),应加强对患者的监护,严密观察并记录病情变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