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应用:实用指南

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应用:实用指南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其中一个重要的记忆策略是对将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复述。这些研究者发现,6、7岁的“复述者”在回忆信息时的表现比同龄的“非复述者”好很多。不过,当原来的“非复述者”被允许使用自己的方法时,他们还是会放弃使用复述策略。记忆发展的其他研究表明,儿童在一个记忆任务上的表现通常受到他们对该记忆任务材料已有知识和专长的影响。

学前儿童记忆策略的应用:实用指南

许多儿童记忆发展的研究者都对年幼儿童和较大儿童在执行记忆任务时采用的不同方式感到吃惊(Biazak,Marley & Levin,2010)。其中一个特别让人吃惊的差异是对于记忆策略的运用。记忆策略可定义为“为了帮助记忆而刻意采用的计划和程序”(A.L.Brown,Bransford,Ferrara & Campione,1983,p.85)。其中一个重要的记忆策略是对将要记忆的材料进行复述。复述可以是无声或出声重复,通过复述能把信息保持在工作记忆中,使其更容易被长期保留(Ornstein & Naus,1978)

许多研究(Ornstein & Naus,1978)反复证明了两点。第一,年幼儿童(即学前儿童和小学低年级学生)比较大儿童(即小学高年级和初中学生)更少复述材料。第二,不会自发复述的儿童经过引导可以做到,而且他们的记忆表现往往能够提高到那些会自发复述的同龄人水平。

Flavell、BeachChinsky(1966)的一个经典研究证实了第一点。他们对幼儿园、小学二年级五年级的儿童进行研究。每个儿童都会看到两组图片,每组有七张,然后他们要按照实验者进行的顺序指出这些图片。在一种条件下,实验者完成指示与儿童开始重复这一顺序之间的时间间隔为15秒。在等待的间隔,儿童戴着特殊的“太空帽”,使他们既不能看到图片,也不能看到实验者,但实验者却可以观察他们是否用语言把要记忆的东西表述出来(其中一个受过唇读训练的实验者负责在每个环节观察和聆听这种语言)。结果引人注目:幼儿园被试几乎没有一个进行复述;而一半多一点的二年级生和几乎所有五年级生都表现出复述行为。(www.xing528.com)

之后的一个研究(Keeney,Cannizzo &Flavell,1967)运用相似的程序证明了第二点。这些研究者发现,6、7岁的“复述者”在回忆信息时的表现比同龄的“非复述者”好很多。当非复述者后来经过训练学会复述时,他们的表现与原来的“复述者”就没有什么差别了。不过,当原来的“非复述者”被允许使用自己的方法时,他们还是会放弃使用复述策略。A. L. Brown等人(1983)认为,童年早期对复述的使用有些勉强,很容易消失,而且仅仅在非常有限的环境中才会出现。

记忆发展的其他研究表明,儿童在一个记忆任务上的表现通常受到他们对该记忆任务材料已有知识和专长的影响。Michelene Chi(1978)的一个研究证实了这一点。该研究的被试是参加过国际象棋锦标赛的儿童(从小学三年级到八年级)以及几乎不懂国际象棋的成人。在标准的数字广度任务中,成人的表现比儿童好。然而,当记忆任务涉及对棋盘上棋子位置的记忆时,这些儿童的表现就会比成人好。一种可能的解释是,这些擅长国际象棋的儿童有关下棋的知识使他们能够注意到更多的棋子间的关系(例如“车在攻击皇后”),从而为他们提供了比不擅长国际象棋的成人更多的提取线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