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本体论研究:讨论几个不同译名

本体论研究:讨论几个不同译名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首先得出的结论是:“本体论”虽然已经成为ontology的一个流行的译名,但它是不准确的。本书仍然沿用“本体论”这个名称,是因为目前它依然流行,但我们同时也将情况讲明,相信经过更多的人研究之后,自会产生正确的译名。采用“存在论”这个译名的人想必是看出了“本体论”译名的不当,但他自己却显然是将Being译作“存在”了。“万有论”这个译名的不当处与“存在论”大致相同。

本体论研究:讨论几个不同译名

(二)几个不同译名的讨论

从以上的讨论中,我们首先得出的结论是:“本体论”虽然已经成为ontology的一个流行的译名,但它是不准确的。从字面上说,ontology是关于“是”或“是者”的学问,丝毫没有关于“本体”的学问的意思。我们知道,在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中,“本体”是该书讨论的一个重要的概念,他认为只有本体是能够独立存在的,其他各种“所是”都是依附于本体才成立的,这便是他讨论“是者之为是者”时的一个基本的观点。但这不等于说他(更不能说后人)就以对本体的研究作为这门学问的名称。亚里士多德说明这门学问时说的是:有一门学问,研究“是者之为是者”及其本已所有的属性。并且即使在亚里士多德这里,本体也是诸“是者”之一。更何况在后来的一些ontology中,并非必定讨论“本体”这个范畴。“本体论”这个译名最大的危害是,用它译ontology牛头不对马嘴,但却容易使我们的同胞望文生义,由它而想起中国传统哲学中有关“体用”、“本根”的论述,于是在中国哲学中勾勒出一种“本体论”,当作是与ontology相应的东西,其实是南辕北辙。本书仍然沿用“本体论”这个名称,是因为目前它依然流行,但我们同时也将情况讲明,相信经过更多的人研究之后,自会产生正确的译名。

其次,“存在论”这个译名也是不妥当的。采用“存在论”这个译名的人想必是看出了“本体论”译名的不当,但他自己却显然是将Being译作“存在”了。诚然to be在其上下文中可以有许多意思,其中包括“存在”,也包括“是”。我们已经说过,在ontology中,Being是一个最高、最普遍的范畴,在它可以译作“存在”和“是”这两个情况下,取哪一个更符合其作为“最高、最普遍的范畴”的品性呢?显然当取“是”而非“存在”。因为在中文里面,“是”能包含“存在”的意思,而反之却不能。如:“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个“是”即“存在”、“有”的意思。陈康先生早就肯定过“是”的意思要比“存在”广得多,他曾举例说,依据人们对“存在”概念的理解,我们讲善人、善事存在,善不存在,但我们却不能由“善”的“不存在”推论它不是“善”。(23)况且,ontology中另有一个表示“存在”的词,记作existence,它也是“诸是者”之一,逻辑地从属于“是”,是可以从“是”中推论出来的,如果Being和existence都译作“存在”,中文又怎样表达它们之间的推论关系呢?

许多朋友在讨论中常表示,把Being译成“是”,这在中文里总是很别扭,感到不习惯。这就触及了问题的关键。陈康先生曾表示,这个语言上的不习惯反映出来的乃是两种思想方法上的差别,但他没有进一步告诉我们究竟是怎样的思想方法的差异。我在本书第二章里试图说明,在日常的思想和运用语言的方式里,一个词的意义就是这个词所指的对象,没有所指对象的词被认为是没有意义的。但在ontology里,Being恰恰是无所指的,因为一有所指,它便成了具体的“所是”而不再是最高、最普遍的概念了。反过来说,唯其无所指,它才逻辑地包容一切。同样,在中文里,当举出“是”作为一个概念时,从日常思想的角度去看,总觉得因它没有说出“是什么”而觉得不落实,不如“存在”、“有”至少说出了一些可指明的东西或性质,其实正是因为它们指出了些什么,它们便有了某种规定性,便配不上最高、最普遍的概念了。由于我们总是想以对待日常中的词的意义的方法去对待ontology中逻辑地规定的概念,自然会感到别扭。但是要研究本体论,我们不得不掌握它的方法。(www.xing528.com)

“万有论”这个译名的不当处与“存在论”大致相同。它们虽然都考虑到了Being这个概念当是一个最普遍的概念,但是都是从泛指万物的角度去考虑的(“存在”、“有”便是万物的基本性质的抽象)。然而ontology中的Being所具有的普遍性首先且主要是逻辑的规定性。从这个要求出发,作为最普遍的Being是没有任何特殊规定性的,“存在”、“有”在它面前都只是些特殊规定性,都是一种“所是”。而“是”则包容一切“所是”又不是任何特定的“所是”,在这个意义上,按黑格尔的说法,“‘是’、这个无规定的直接的东西,实际上就是无,比无恰恰不多也不少”(24)。不从逻辑规定的角度去看,这个话是不可理解的。

从ontology字源的考察我们得知,所谓“本体论”,其实并不是关于“本体”的学说,而是关于“是”的学说。那么关于“是”又怎么能演绎出一种学说,并且这种学说又怎么能成为西方哲学的第一原理呢?让我们看一下它的定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