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彻底抛弃本体论-《本体论研究》成果

彻底抛弃本体论-《本体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1947年,法国人让·博福尔希望海德格尔回答一些学问上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是:怎样确定本体论和一种可能出现的未来的伦理学之间的关系?海德格尔在解答这一问题时,表示了坚决同本体论划断界限,展示出一种新的思想方式。但是,只要“是”的真理不被思及,一切本体论依然是没有其根基的。因此,《是与时》一书中的思就试图把思想以一种初步的方式推进到以“基本本体论”为标榜的“是”的真理中去。

彻底抛弃本体论-《本体论研究》成果

(一)彻底抛弃本体论的提法

1947年,法国人让·博福尔希望海德格尔回答一些学问上的问题,其中有一个是:怎样确定本体论和一种可能出现的未来的伦理学之间的关系?事实上,在此之前,其他人也问过海德格尔是否打算在《是与时》之后再写一部伦理学著作。这些问题反映出人们显然把《是与时》当作是一部本体论的著作,是讲纯粹原理的,而伦理学则当是另一部著作,是对本体论的补充。这里既反映出人们把本体论当作第一哲学的看法,又反映出与之相关的对学问的一种传统分类方法。海德格尔在解答这一问题时,表示了坚决同本体论划断界限,展示出一种新的思想方式。这种思想方式是隐喻式的。

海德格尔说,为了精确地规定本体论和伦理学之间的关系,必须先要去想一下,这两个词所指的意思是不是还是人们当初创造出这两个词时所想到的东西。当然,这两个词以及它们所标志的两门学问间仍是有关系的,不然,已经在这两门学问里受了训练的思想就不能提出两者关系的问题了。

问题在于,许多词初创时的原始意义总被渐渐淡忘。在这方面,索福克勒斯悲剧中保留在智者口里的“伦理”这个词的希腊文原文ethos,倒是比亚里士多德的讲演中ethics(伦理)这个词更原始。那里有一句赫拉克利特的话:ēthos anthropoi daimon,一般译为“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守护神”(残篇119)。但这一译法已是现代的,而不是希腊人的说法。希腊文ethos这个词原本是指居住(abode),栖所(dwelling place),是指人所栖居于其中的一块敞开的区域。属于人的本质的东西以及因敞开而来到他的近旁的东西就显现在这块敞开的区域里。人的居住就维系和保持在属于他的本质的东西的到来中。这个东西,据赫拉克利特说,就是神。因此,上面所引那片残篇的话当指:人居住在(只要人之为人)神的近旁。亚里士多德《动物志》里(I,5,645a17)有一个故事,与赫拉克利特上述残篇的意思是一致的:

这个故事是关于赫拉克利特对远道而来访问他的陌生人所说的话。那些客人们来到后,只见他在一个火炉边烤火取暖。这已使客人们感到惊愕,而最使他们惊愕的是,当他们愕立时,他却以这样的话招呼他们过去:“神也在这里。”

海德格尔认为,这个故事自有它的意思,但他想作一些引申。他说,外乡人慕名来见一位思想家,想必他自有与常人不一般的风采,可以发现一些事情作为话题谈论一番,或者,至少看到一位正在沉思的思想家,这样他们便可对人说,他们也见到了别人所说的那位思想家了。然而他们只见到赫拉克利特在一个火炉旁,火炉是烤面包的地方,但他连面包也没有烤,只是为御寒,其贫困暴露无遗。这种情景到处可见,想不到竟出现在他们想见的思想家身上。赫拉克利特从他们脸上看到了由于没有达到期望而打算离去的神情,就说了那句话“神也在这里”,以此作为对客人的招呼和邀请。客人们是否明白赫拉克利特的话,故事没有交代。但故事之流传至今,则是因为它为我们刻画出了赫拉克利特这位思想家,并且传递了一个重要的信息:在我们最熟悉、最平常的地方,神也在场。

既然海德格尔把“伦理”这个词追溯到希腊文的ethos,并且将ethos解说成“居住”、“栖所”,那么,他就给赫拉克利特残篇119一种新的翻译:“(熟习的)居所对人来说是迎接(不熟悉的)神出现的敞开领域。”如果“伦理学”(ethics)这个词还保持着ethos这个词的原意,那么,“伦理学”所思考的是人的居所,这样的思想把“是”的真理当作就是人出而为人的过程的思考。这样去思想才是原始的伦理学。

海德格尔对伦理作这样解释是否有其学术上的根据,我们这里无法辨证,这至少是海德格尔自己的观点。人们一般把伦理学看作是关于人类交往中道德规范的学说,而海德格尔要把伦理当作是人的居所,这不仅似乎与大众一般的认识风马牛不相及,甚至看上去简直荒唐可笑。然而如果我们放开一些眼界,拿汉语的“伦”来说,指的是“辈”、“类”,那么从字面上说,关于人伦问题的伦理学岂不是关于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问题吗?这个地位就是人的居所,离开了这个居所,人便不得生存。这样一想,说伦理讲的是人的居所,是有道理的。海德格尔讲的这个居所还不是指个人在群体中的地位问题,而是指获得一个到达“是”的近旁的居所。他后期思想中的“是”指的是“天道”,这点我们后面会进一步谈到。那么,我们就可以理解了,当海德格尔说ethos当作居所时,他实际上想说,伦理学从其原始的意义上说当思考人在天地间的安身立命问题。人是在天道的展开中安身立命的,反过来说,依天道的展开安身立命,人才出而(eksist)为人。

这就谈到了本体论问题,海德格尔说,这种原始意义的伦理学所考虑的是“是”的问题,即人在“是”的天命中之是其所是,它不是本体论的:

因为本体论总是只思考在其“是”中的所是。但是,只要“是”的真理不被思及,一切本体论依然是没有其根基的。因此,《是与时》一书中的思(thinking)就试图把思想(thought)以一种初步的方式推进到以“基本本体论”为标榜的“是”的真理中去。它要回返到根本的基地中,让关于“是”的真理的思想涌现出来。这启动了另一种方式的追问,在此,思已经远离了(甚至康德的)形而上学的“本体论”。然而,“本体论”,不论超验的还是经过批判的,之所以受批判,不是因为它思考着是者之是,并因而将“是”归结为一个概念,而是它不思考“是”的真理,因而它就认识不到,有一种思比概念的思想思得更严格。(25)(www.xing528.com)

这段话中,海德格尔再次点明“基本本体论”与“本体论”不是在同一层面上的思想,前者比后者要思想得深;同时也可以看出,由于他使用了“基本本体论”这个词,《是与时》出版二十年后,人们仍然把他的哲学纠缠在本体论里,因此,他明确提出,有一种思想,比概念的思想思得更深,它思的是“是”的真理。

所谓“概念的思想”,也指运用逻辑的思想。海德格尔说,“逻辑”、“物理学”、“伦理学”最初是出现在柏拉图学派里的。这些学说产生的同时,哲学作为一种科学也就产生了。作为一种科学的哲学本来是各学派和学园所追求的。当哲学被这样理解的时候,科学被抬高了,而思想则萎缩了。其实在这个时期以前的人是既不知道“逻辑学”、“伦理学”,又不知道“物理学”的,然而他们的思想却决不就是非逻辑的和不道德的,他们对“physis”(在physics即物理学之前希腊人用的词,指“自然”)所思考的深度和广度,都是后来的物理学所不能比的。

海德格尔尤其在他后期的思想中经常这样追溯到前苏格拉底哲学、追溯到希腊文的词源学上去,其目的无非是说,那里是思想的源头。这样做,正是为了打破自柏拉图以来西方思想所受的束缚,而这种束缚就表现为形而上学、本体论。

在海德格尔写《人道主义的信》的前一年,萨特刚好发表了《存在主义是一种人道主义》(1946)一文,在其中,萨特把自己和海德格尔都归入存在主义者之列,并且以一句简洁的话把存在主义的主题概括为“存在先于本质”。海德格尔对这种说法十分不满。他认为,从柏拉图起,就形成了本质先于存在的看法,这种看法是形而上学的。因为在这里,根本就没有考虑“是”的天命,相反,“是”的问题在这些概念式的思想里倒是被遗忘掉了。可是,把本质先于存在颠倒为存在先于本质,仍然在这些概念里兜圈子,这还是形而上学,它一点也无助于对“是”的思考。所以海德格尔断然否认自己的《是与时》一书与存在主义有什么关系。萨特的这个关于存在先于本质的命题,只是留给萨特本人的那种存在主义去用。遗憾的是,尽管海德格尔有过这样的申明,大多数人至今仍然把海德格尔的理论当作一种存在主义哲学来了解。

海德格尔意识到,这种纠缠不清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人们仍然使用着形而上学惯用的语言,而哲学则是形而上学的同名词,所以,他不仅要避免使用形而上学的语言,甚至也要放弃哲学这个名词。他说:“将来的思想不再是哲学了。因为将来的思想比起形而上学(这是一个哲学的同名词)思想得更有创造性。”(26)在《哲学的终结与思想的任务》一文中,他更是对西方哲学历史作了如下的概括:

通观整个哲学史,柏拉图的思想依然是各种不同形式哲学中有决定性影响的东西。形而上学就是柏拉图主义。尼采把自己哲学的特点看成是颠倒了的柏拉图主义。随着由马克思所已经完成的形而上学的颠倒,哲学达到了最极端的可能性,哲学已经进入了它的最后阶段。(27)

这个由柏拉图主义占统治地位的西方哲学,其核心就是本体论,即纯粹概念或范畴逻辑推论中构成的原理,其他各分支则是这种原理的运用。

放弃了哲学,转向“思”,这大致可以说是海德格尔后期哲学的特点。W.理查逊把这个变化说成“从现象学到思想”。这里的思或思想当然不再是概念式的思考,甚至也不是脱离了实际活动的纯粹的意识活动,(28)而是一种追寻,对天道的追寻。天道是后期海德格尔喜欢用的“是”的代名词,它不会被误解为旧形而上学的语言。天道是以多种方式显示着自己的,人也是在此天道中出而为人的。或者说,人的一切活动都是在踏勘天道,从这个观点出发,他研究了语言、诗歌艺术、技术等等,我们不能在此尽述。在这些问题的探讨中,他表达出一种对西方人来说感到十分陌生的新的思想方法,即新的“哲学”形态。作为对他的新的哲学思想的了解,我们只略介绍他关于语言和技术问题的思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