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黑格尔逻辑概念:本体论研究成果

黑格尔逻辑概念:本体论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黑格尔的逻辑概念当黑格尔把自己哲学的核心原理称为逻辑学的时候,这种逻辑学当然是同以往的逻辑观念不同的。据黑格尔的看法,形式逻辑最根本的特点是抽去了一切内容,成为纯粹的形式。黑格尔是反对康德的这两个基本观点的。黑格尔的《逻辑学》便是他对旧逻辑改造的结果。而黑格尔的逻辑学则可视作是对上述提问的一个积极的回答。)现在,让我们深入到黑格尔的逻辑王国的内部作一考察。

黑格尔逻辑概念:本体论研究成果

(二)黑格尔的逻辑概念

当黑格尔把自己哲学的核心原理称为逻辑学的时候,这种逻辑学当然是同以往的逻辑观念不同的。划清他自己的逻辑学与以往逻辑的观念的界线,实际上也是他所说的那种思想训练的一个方面。这尤其是他的《逻辑学》(即“大逻辑”)的“导论”部分的一项主要工作。

所谓以往的逻辑,主要指两种,首先指形式逻辑,然后也指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里讲的“先验逻辑”。

形式逻辑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它研究概念、判断及推理的形式。自从亚里士多德创立了这门学问,到黑格尔的时代,它基本上没有大的变化。但是形式逻辑是不适宜表达真理的。据黑格尔的看法,形式逻辑最根本的特点是抽去了一切内容,成为纯粹的形式。“好像这种思维只构成知识的单纯形式;好像逻辑抽去了一切内容,而属于知识的所谓第二组成部分,即质料,必定另有来源;好像完全不为这种质料所依赖的逻辑,因而只能提供真正知识的形式条件,而不能包含实在的真理本身,也不能是达到实在的真理的途径,因为真理的本质的东西,内容,恰恰在逻辑以外。”(23)具体来说,黑格尔指出了形式逻辑对于表述哲学原理来说有三个不足。

首先,这就假定了知识的素材作为一个现成的世界,存在于思维之外,而思维本身则是空的;思维只能从外面给予的质料来充实自己、获取内容,以成为实在的知识。

其次,依真理就是思维与对象的一致的观点,为了获得这种一致,思维倒是要去适应和迁就对象。因为从形式逻辑的观点看,质料或对象本身是自在自为地存在的、现成的东西,没有思维也不妨碍它的现实性。而思维却是某种有缺憾的东西,它只是空洞的形式。

第三,既然质料与形式、思维与对象相分离、并且互为界限,那么,一方面,思维就走不出自身而到达对象;另一方面,对象作为自在之物,则永远是在思维的彼岸的东西。(24)(www.xing528.com)

与这种形式逻辑相区别的是,黑格尔的逻辑学不是脱离了内容、把对象当作是在思维之外的东西的、纯粹关于思维形式的逻辑。黑格尔的逻辑是内容自身的逻辑。这种内容,就是我们在《逻辑学》中看到的种种概念或范畴

仅仅将黑格尔的逻辑看作是内容的逻辑,还不足以说明黑格尔的逻辑的特征,因为在他之前,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的“先验逻辑”里所讨论的也是一种内容的逻辑。我们知道,康德所谓的“先验逻辑”就是形而上学,就是超出了经验范畴的纯粹概念的逻辑推论。对这种形而上学的逻辑,康德是采取批判态度的。但是,在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先验逻辑”的批判中,反映出他有两个基本的观点:首先,在康德心目中,既然形而上学被认为是人的理性的一种自然倾向,那么这就意味着“先验逻辑”纯粹具有主观的规定性,因为它只是人的主观理性的演示。其次,康德对形而上学的先验逻辑予以批评的一个重要理由是,脱离了经验材料的纯粹概念推论会造成种种逻辑上的矛盾,矛盾是不被允许的。

黑格尔是反对康德的这两个基本观点的。他每每指出,康德的批判是“对知性形式的批判”,这也就是说,康德注意的只是认识论方面的问题,他的立场是认识论的。“知性”,英文作understanding,即理解、认知。站在康德的这种认识论的立场上,主观与客观势必是绝对分离的,事物的本质作为自在之物就是不可知的。下面一段话就是黑格尔对康德上述第一个基本观点的批评:“批判哲学诚然已经使形而上学成为逻辑,但是,正如前面已经提到的,它和后来的唯心论一样,由于害怕客体,便给予逻辑规定以一种本质上是主观的意义;这样一来,逻辑规定就仍然还被它们所逃避的客体纠缠住了,而一个自在之物,一个无穷的冲突,对于它们,却仍然是一个留下来的彼岸。”(25)

至于纯粹概念在其推论过程中会产生难以避免的矛盾,这也只是从知性的观点看来才会如此。理性自身的运动则是辩证的,在这里,矛盾的双方通过理性自身的否定性,将会在新的阶段上得到统一;或者反过来说,正是这种否定的辩证运动,是逻辑自身运动的推动力。关于黑格尔的辩证法的问题,我们将在第四节进一步讨论。

于是,在黑格尔看来,形式逻辑将形式和质料分离,只取死板的形式,其中并没有精神,因此,它还根本配不上来表达哲学的内容,用他的原话来说便是:它“完全没有顾及形而上学的意义”(26)。康德的批判哲学虽然已经使形而上学成为逻辑,但是却将主观和客观作了绝对的分离,留下了一个不可知的自在之物。并且,当其遇到矛盾时,便束手无策,退回到知性的领域,即诉诸感性确定性。因此,这两种逻辑都不适宜于表述哲学。逻辑应该作一番全盘的改造。

黑格尔的《逻辑学》便是他对旧逻辑(包括康德的先验逻辑)改造的结果。他在“逻辑学”这个名称下所表达的是纯粹的哲学,即本体论。康德在《纯粹理性批判》中考察、批判了形而上学命题以后,曾经提出,将来是否还可能出现一种作为科学的形而上学呢?他自己的回答是,如果有那样的形而上学,它的主要任务也就限于批判地考察理性的能力,莫使它有所僭越,去得出些经验无法证实的、甚至自相矛盾的命题。康德的结论是一个消极的结论。而黑格尔的逻辑学则可视作是对上述提问的一个积极的回答。当然,黑格尔没有用“形而上学”这个词来标榜自己的哲学。他应当能够接受形而上学是指超出经验的哲学追求的意思,他曾在这个意义上使用“形而上学”,并说,一种哲学缺少形而上学是不行的。(27)但他不能容忍包含在形而上学中的其他一些曾是人们根深蒂固的看法,这主要指,把感性和理性这两片领域作截然的划分和分离,以及视矛盾为不可调和的僵硬的观点。(黑格尔的这个观点,是后人把形而上学当作与辩证法对立的东西的看法的根据。)现在,让我们深入到黑格尔的逻辑王国的内部作一考察。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