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超验领域中的本体论研究:对黑格尔思想的探索

超验领域中的本体论研究:对黑格尔思想的探索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跨进超验的领域据黑格尔之见,虽然日常思想和哲学思想之间是有区别的,然而两者之间也不是截然割断的。辩证思维以其普遍、必然性进入了超感觉的领域,被认为是达到了“物自体”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黑格尔试图在感性经验和超验的领域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以思想的“超越性”构造的。不仅思想是超越的,人的行为也是超越的。他的目的在于进入超验的领域即否定感性的东西。

超验领域中的本体论研究:对黑格尔思想的探索

(二)跨进超验的领域

据黑格尔之见,虽然日常思想和哲学思想之间是有区别的,然而两者之间也不是截然割断的。思想可以从其日常的方式上升到哲学的方式。在论述思想从感性经验上升到纯粹思维的原因时,我们注意到,黑格尔把它归结为思想的超越性。

黑格尔认为,经验的知识不仅是关于直接的意识的,其中也包含着抽象推理的意识。这就成为鼓励思维进展的刺激。“而思维进展的次序,总是超出那自然的、感觉的意识,提高到思维本身纯粹不杂的要素。……”(41)

黑格尔没有细说“抽象推理的意识”怎样会刺激思维进展为超越的追求。然而,我们在康德那里知道,这是一个从有条件判断到无条件判断的倒溯的过程。按形式逻辑三段论式的推理,前提对于将要引得的结论来说,是一个事先设定的条件,这个条件限定了结论的概念是在前提提供的条件的范围之内的,结论对于前提就有必然的关系。那么这个前提本身也必是一个更大的前提的结论,如此才能使这个前提证明为是必然的。如果说,前提是作为条件提出来的,那么作为更大的前提就应提供更多的条件、乃至一切条件,而符合一切条件的就是无条件,就是绝对。在这个倒溯的过程中,思想一步一步逼近了越来越普遍、越来越抽象的概念,直至超出一切感觉材料到达绝对理念。这应当就是黑格尔所谓的“抽象推理的意识”。

黑格尔刻画的意识从感性上升到理性的道路不同于“抽象推理”之处在于,这条上升的道路不是笔直的,而是经过自身的否定,或者说,这个上升的过程中包含着直接性和间接性的统一。

从感官的感觉或直观到超感官的东西的知识的上升中,包含着一次否定,这是指思想在其发展过程中会对起初的经验状态取一种“疏远的、否定的关系”(42),这种说法突出了一个思想,即理性对于感性来说有着质的飞跃,两者间由此而产生出明显的差异。经过对感性经验的疏远和否定,理性遵循的不再是形式逻辑的方法,而是辩证的方法。反过来说,正是有了辩证的方法,思想才能实现其为具有普遍必然性的客观的思想。

这里必须加以说明。辩证的思想仍是思想,思想总是主观的,所谓客观大都是指存在于我们之外的事物,并从外面通过我们的知觉而达到的事物,日常生活中人们就是这样认为的。然而康德却提出了与常识不同的看法。他一方面把思想范畴当作是主观的东西,另一方面,他又称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思想内容为客观的,而称那只是在感觉中的材料为主观的。康德对常识中关于主客观意义的这一颠倒曾遭到人们的责备。黑格尔为康德辩护,他说:“但真正讲来,只有感官可以觉察之物才是真正附属的,无独立存在的,而思想倒是原始的,真正独立自存的。因此康德把符合思想规律的东西(有普遍性和必然性的东西)叫做客观的,在这个意义下,他完全是对的。从另一方面看来,感官所知觉的事物无疑地是主观的,因为它们本身没有固定性,只是飘浮的和转瞬即逝的,而思想则具有永久性和内在持存性。”(43)但是他嫌康德还讲得不彻底,因为据黑格尔的看法,“康德所谓思维的客观性,在某种意义下,仍然只是主观的”。“思想的范畴虽然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但它们只是我们的思想,而与物自体之间却有一个无法逾越的鸿沟隔开着”。黑格尔表述自己在这一问题上的观点是:“思想的真正客观性应该是:思想不仅是我们的思想,同时又是事物的自身,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44)(www.xing528.com)

搞清了黑格尔所谓“客观性”的含义,我们再回头谈黑格尔何以认辩证的思想才是客观的思想。在旧形而上学里,思想的推理用的是形式逻辑,当这种推理超出感觉的领域时,就只能以抽象的概念作推论,这种推论,康德已经揭露过,是会出现矛盾的。当矛盾被认为不合理时,这样的推论也就失去了必然性。辩证法则容纳矛盾、消解矛盾,并以矛盾作为动力。辩证的思想具有普遍性和必然性,因此它是客观的思想。

另一方面,旧形而上学自诩深入现象背后的本质,但是由于其本身无法克服矛盾推论而被认为不合理,导致康德得出结论:人类只能有关于现象的知识,而事物的本质则属于物自体,是不可知的。辩证思维以其普遍、必然性进入了超感觉的领域,被认为是达到了“物自体”或对象性的东西的本质。如果说现象是主观的、本质是客观的,辩证思维在进入本质领域的意义上也是客观思想。

顺便指出,上述这一点里也大体表达了黑格尔关于所谓“思维与存在具有同一性”的思想。从积极的方面说,这是主张人有能力认知现象背后的本质;从消极的方面说,黑格尔所谓的“存在”,决不是我们人的感觉可以感知的客观存在,而是被思想所认知的“本质”性的东西,这种东西是被认知活动消化过了的思想性的东西,因此,这种所谓的“同一性”,实际上是思想和思想的产物的同一,或者说,是在黑格尔所谓的绝对精神基础上的同一,尽管他使用了“客观性”这个词。

这样,我们看到,为了说明思想可以从主观的上升为客观的,从感性经验的日常思想上升为理性的思想,黑格尔是如何借重于辩证法的原则的。他说:“认识到思维自身的本性即是辩证法,认识到思维作为理智必陷于矛盾、必自己否定其自身这一根本见解,构成逻辑学上一个主要的课题。”(45)

黑格尔关于从感性上升为理性的论述,目的在于说明,虽然逻辑的王国是超感官的领域,却并不是以经验的意识为基础的日常人的思想所不能企及的。这个证明的要求反证了,本体论自古以来就是超验的。黑格尔试图在感性经验和超验的领域间架一座桥梁,这座桥梁是以思想的“超越性”构造的。的确,“超越性”是思想的一个重要特点。不仅思想是超越的,人的行为也是超越的。人的全部意义是在生命的超越性中创造的,停止了超越也就停止了创造意义。但是超越与超脱是不一样的,前者始终系着于它的基地上,超脱却是离开了它的基地。失去了基地,就成为游荡,无所谓超越了。黑格尔在论述由感性上升为理性时,始于超越,却终于超脱。他的目的在于进入超验的领域即否定感性的东西。甚至他的全部哲学根本自始就没有承认过感性经验是哲学的真正基础,人的感性经验的意识倒是逻辑学所表达的绝对理念的展开。他认为,思维对于感官经验就像饮食对于食物一样,饮食需要食物,是去消灭食物。经验知识只是间接的知识。说哲学起源于后天的事实,是对这种知识的间接性加以“片面的着重”。理性知识尽管从感性经验知识上升而来,但这种上升也是否定。并且即使如此,也不能说关于上帝的知识那样的超感官知识不是独立于经验意识的。“其实关于上帝的知识的独立性,本质上即是通过否定感官经验与超脱感官经验而得到的。”(46)这种对感官经验的“超脱”,即所谓“过河拆桥”。

思想一旦“超脱”了感官经验,成了所谓“客观思想”,那么,表面上黑格尔仍承认它还是“我”的思想,实际上却进入了“绝对理念”自己发展的轨道。甚至这时的“我”也被认为“只是一个完全抽象的普遍性的存在,一个抽象的自由的主体”(47)。当我思维时,即当我客观地思维时,“我放弃我的主观的特殊性,我深入于事情之中,让思维自主地作主……”(48)而当“我”跟着“自主地作主”的思维走的时候,也就是跟着纯粹的思想走。纯粹的思想就是纯粹概念逻辑地展开出自己的过程,其中的逻辑指的是辩证法。所以,在黑格尔这里,本体论是逻辑学,也是概念的辩证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