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以这些产业为重点,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削减“三废”排放量,探索企业循环模式,是兰州市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因此,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信息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绿色服务业,实现兰州市服务业层次的整体提升。

甘肃省城市循环经济的发展模式:理论、政策与实践研究

6.3.2.1综合中心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兰州市发展循环经济主要采取以下三种模式:

(1)以石化、有色和制造业为重点的企业循环模式。兰州市工业结构特点是以石油化工、有色冶金、装备制造等重工业为支柱产业,这些产业“三废”产生量大、对环境污染严重。因此,以这些产业为重点,在企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提高资源综合利用率,削减“三废”排放量,探索企业循环模式,是兰州市产业循环经济发展的重要内容。

(2)以九大产业聚集区为重点的园区循环模式。运用工业生态学和循环经济原理,以兰州市九大产业聚集区重点,围绕石化、冶金、建材电力等行业构建生态工业园,对园区内企业的能量流、物质流、水流、信息流等进行整体优化配置,延伸生态产业链条,补充企业之间缺失的链接。以产业循环共生、废弃物综合利用为目标,在物资流程上实现由“资源-产品-废物”的单向线性过程向“资源-产品-废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石化工业以大炼油、大乙烯及天然气综合利用开发为核心,沿着“炼油-石化-精细化工”延伸产业链条;冶金工业以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工艺和设备为核心,沿着“电力-冶炼-加工-综合利用”延伸产业链条,补充企业间缺失的链接,整合园区内、外企业之间的循环共生关系,形成有机产业集群。

(3)绿色服务业模式。兰州市是全省商贸、物流中心,但服务业层次整体偏低,传统服务业占很大比重,对资源和能源消耗量大,污染程度重。因此,按照循环经济理念,运用现代经营方式和信息技术改造传统服务业,发展信息业、旅游业、现代物流业等绿色服务业,实现兰州市服务业层次的整体提升。重点以城关区为试点,发展绿色服务业,引导绿色消费模式,促使服务业废弃物加快进入循环社会系统,实现废弃物的再利用和减量化。如餐饮娱乐服务业推行绿色消费模式,杜绝一次性用品(一次性筷子、纸巾等);大型宾馆、酒店要建设污水处理和中水回用系统;各类餐饮业要收集厨房剩余物,无偿供应给养殖业;各类商品零售业要尽量减少商品的过度包装,并负责对其销售的商品包装物及废旧商品进行回收。

6.3.2.2矿产资源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矿产资源型城市的产业结构优化模式。在资源型城市产业结构优化过程中,应从各地实际出发,充分发挥各自的比较优势,不能搞统一模式。对于白银、玉门等资源趋于枯竭的城市,通过发展与城市功能基本一致的现代农业、服务业、旅游业等新兴替代产业,建立起基本不依赖原有资源的有机产业集群,把原来从事资源开发的人员转移到新产业上来;对于嘉峪关、华亭等资源尚未枯竭的产业结构单一的城市,充分利用资源开采业前向关联效应大的特点,在资源尚未枯竭时积极延伸产业链,发展下游加工业,建立起与资源加工利用相关的有机产业集群;对于金昌等对资源开发依赖性很强,同时又具一定的其他产业优势的资源型城市,通过产业前向推动、后向拉动作用,使产品向纵深、精深加工方向发展,同时壮大化工、能源、新材料农产品加工等产业,培育新的经济增长点,逐步形成支柱产业多元化的经济结构。(www.xing528.com)

(2)以冶金、有色、煤炭、化工等为重点的企业循环模式。矿产资源型城市以高能耗、高水耗的冶金、有色、煤炭、化工等重工业为主导产业或支柱产业,对能源、水等资源的消耗量特别大。对此,在这类城市以金川公司、酒钢公司、白银公司等大型企业为重点,积极推行清洁生产,加强节水与中水回用,降低单位产品的能耗、水耗,弱化能源、水资源等条件的约束。同时,这些支柱产业又是的固体废物产生量大、对大气污染严重的产业,在企业内部以冶炼渣、粉煤灰硫酸等废物综合利用为重点,延长生产加工产业链条,提高废物资源利用率。

(3)以固体废物与废气综合利用为主的园区循环模式。矿产资源型城市每年产生大量的尾矿、煤矸石、冶炼矿渣、粉煤灰等固体废物及SO2等废气,但这些固体废物与废气资源仅靠矿产资源型企业自身很难完全消化。因此,围绕固体废物与废气资源综合利用,加强矿产资源型企业与周边企业的合作,引导生产要素合理流动,使工业入园、项目入区,积极发展后续产业,补充缺失链接,建设成良好的城市生态工业网络,实现园区内物质集成、能量集成和信息集成。在金昌市,以金永高等级公路、GZ45线、金武公路为轴线,以金昌、河西堡、永昌为重要节点,以新材料产业基地为依托,集中培育化工、新材料、农产品加工、能源等产业,打造金川、河西堡和永昌三大生态工业园区,在企业之间建立副产品交换和一体化的资源回收系统,利用粉煤灰、冶炼矿渣等固体废物资源生产水泥等建材,把SO2等废气资源转化成硫酸,并利用硫酸生产磷肥、纯碱和硫磺等,加强企业间能量及水等资源的梯级利用,并通过工业代谢和共生关系,在企业间形成一种稳定的废物循环利用网络。

6.3.2.3工农互动型城市循环经济发展模式

(1)农畜产品加工业循环模式。根据工农互动型城市工业发展现状和趋势,以节水和延长产业链为核心,加强与农牧业的互动,形成农牧产品加工业体系,是这类城市产业循环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农畜产品加工业在这类城市的工业结构中占有的重要地位,但大多数企业经济规模偏小,企业之间共生程度低,产业关联度小,难以进行有效的能源共享、废物和副产品交换活动。

鉴于以上分析,这类城市的农畜产品加工业应重点提高企业规模与产业关联度:扶持和培育荣华集团公司、甘肃银河公司、甘肃农垦啤酒公司等一批农牧产品加工龙头企业,形成具有较强共生能力和辐射带动效应的产业集群;适度调整和重组现有产业结构和产品结构,营造以主导产业为核心,整合上下游企业的工业共生环境,提高资源利用率,形成共享资源、废物和副产品交换的马铃薯加工、中药材加工、淀粉加工、蔬菜瓜果加工、畜产品加工、酿造等产业循环体系。

(2)绿色服务业循环模式。工农互动型城市的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产业规模普遍偏小,产业结构内部不合理,对能源、水资源等消耗量较大,污染较重,与循环经济发展的要求还有很大差距。因此,工农互动型城市应以优化城市产业结构为目的,以宾馆、餐饮业、信息业、商贸业和旅游业等为重点领域,加快绿色服务业的发展。按照循环经济的理念,围绕节能、降耗、控污、增效,在服务业内部推行清洁生产,从整体上提升服务业的层次。如在宾馆、餐饮服务业推行绿色服务方式,鼓励顾客绿色消费,杜绝一次性筷子、纸巾、牙具等用品的使用;鼓励顾客适量点菜,提供绿色食品及剩菜打包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