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能源的概念与特性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能源的概念与特性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8][29]2.1.1.2我国能源资源特性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中国还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研究:能源的概念与特性

2.1.1 能源的概念及其特性

2.1.1.1 能源

能源是指能为人类提供可利用能量的各种资源,或者是能直接或者经过转化而获取某种能量的自然资源[27]。能源是发展农业、工业、国防、科学技术和提高人民生活水平的重要物质基础。能源利用的广度和深度是衡量一个国家生产力水平的主要标志之一。随着经济的发展,能源的供应和燃料消耗量会越来越多,必然会对环境质量产生极大的影响。能源资源是指已探明或估计的自然赋存的富集能源,已探明或估计可经济开采的能源资源称为能源储量。各种可利用的能源资源包括煤炭石油、天然气、水能、风能、核能、太阳能、地热能海洋能、生物质能等。

能源按其来源可分为四类:第一类是来自地球以外与太阳能有关的能源;第二类是与地球内部的热能有关的能源;第三类是与反应有关的能源;第四类是与地球—月亮—太阳相互联系有关的能源。按能源的生产方式,一般可分为一次能源二次能源:一次能源是直接利用的自然界能源,或者是存在于自然界的可以提供现成形式能量的能源;二次能源是将自然界提供的直接能源加工以后得到的能源。一次能源中又分为可再生能源和非可再生能源,其中:可再生能源是指不需要经过人工方法再生就能够重复取得的能源,如太阳能、风能、生物质能、海洋温差能、海洋潮汐能、地热能等;非可再生能源是指消耗后经过一段时期可以再生的能源,包括两大类:一类是指消耗后短期内不能再生的能源,如煤炭、石油、天然气等;另一类是指除非用人工方法再生,否则消耗后就不能再生的能源,如原子能[28][29]

2.1.1.2 我国能源资源特性

(1)能源资源总量比较丰富

中国拥有较为丰富的化石能源资源,其中煤炭占主导地位。剩余探明可采储量约占世界的13%,列世界第三位。已探明的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相对不足,油页岩煤层气等非常规化石能源储量潜力较大。中国还拥有较为丰富的可再生能源资源,水力资源理论蕴藏量折合年发电量为6.19万亿千瓦时,经济可开发年发电量约1.76万亿千瓦时,相当于世界水力资源量的12%,列世界首位。(www.xing528.com)

(2)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较低

中国人口众多,人均能源资源拥有量在世界上处于较低水平。煤炭和水力资源人均占有量相当于世界平均水平的50%,石油、天然气人均资源量仅为世界平均水平的1/15左右。耕地资源不足世界人均水平的30%,制约了生物质能源的开发。

(3)能源资源赋存分布不均衡

中国能源资源分布广泛但不均衡。煤炭资源主要赋存在华北、西北地区,水力资源主要分布在西南地区,石油、天然气资源主要赋存在东、中、西部地区和海域。中国主要的能源消费地区集中在东南沿海经济发达地区,资源赋存与能源消费地域存在明显差别。大规模、长距离的北煤南运、北油南运、西气东输、西电东送是中国能源流向的显著特征和能源运输的基本格局。

(4)能源资源开发难度较大

与其他国家相比,中国煤炭资源地质开采条件较差,大部分储量需要井下开采,极少量可供露天开采;石油、天然气资源地质条件复杂,埋藏深,勘探开发技术要求较高。未开发的水力资源多集中在西南部的高山深谷,开发难度和成本较大;而非常规能源资源勘探程度低,经济性较差,缺乏竞争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