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宏观经验启示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宏观经验启示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碍了存量要素顺畅地流动,且难以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所以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促使中小企业建立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化利益主体的所有制结构。

陕北能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宏观经验启示

4.3.1 宏观层面的经验启示

4.3.1.1 改变管理体制,改善地企关系

统一的规划机构和规划措施的实施,不论对城市群还是单个城市都十分必要,建立类似于鲁尔煤管协会的机构有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和合作,政策、法规的实施。政府应对能源可持续发展实行统一规划,将能源区振兴纳入国家宏观决策;对部分陷入严重困境的城市给予转移支付等财政支持,建立全国矿山转产资金和资源利用专项基金。转变资源开发模式,由国家单一开发主体向国家与地方共同参与的多元开发主体转变,并尽快制定有关配套政策,帮助协调理顺地企关系,解决一些能源区域中存在的矛盾问题,建立新型的共生、共助、共荣的地企关系。

4.3.1.2 重视投资环境的改善,发挥区域比较优势

吸引外部投资是产业转型的重要途径。能源区虽然区位偏离,但自然资源丰富、熟练,劳动力充足,大量原有厂房和基础设施是吸引外部投资的重要比较优势。但能源区域普遍存在着市政建设欠账过多的问题,单靠地方政府很难改善城市发展的硬环境。对此问题可以依法征收资源税矿产资源补偿费,按比例留于所在城市,作为资源开发基金和矿产开发后遗留问题的补偿基金。同时在资源的利用上强调以市场为导向,以价值规律为依据,适当地增加地方留成比例,使地方有能力改善城市环境。软环境的改善则更为重要,包括公平、透明的政策,高效廉洁的政府,良好的社会、文化环境。

4.3.1.3 加快产学研结合,走科技兴区之路

在能源区产业转型的过程中,无论是老企业的改造还是新企业的建立发展,都必须把提高科技含量、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放在第一位,采取与高校、科研院所联合、与大企业合作等形式,加大研发力度,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附加值;同时,应加强人力资源的开发和管理,这既包括创造环境吸引高学历人才,也包括通过转岗培训培养专业技术人才,逐步建立地方的专业化科技队伍。近而,也使资源优势能够尽快转化成经济优势,建立矿业科研、开发、生产、营销紧密结合的机制。此外,在强调信息化的同时,更应重视对传统产业的改造。(www.xing528.com)

4.3.1.4 加大改革力度,促进所有制结构多元化

能源区与其他城市相比,国有经济一般比重高。这种单一的所有制结构,严重阻碍了存量要素顺畅地流动,且难以保证产业结构的优化,所以必须加大改革力度,促使中小企业建立具有多种经济成分和多元化利益主体的所有制结构。德国能源区产业转型的经验证明,推动中小型企业多元化发展,有利于广泛调动各种生产要素,促进生产要素增量和存量优化配置。对我国许多老工业城市来说,更重要的是可以吸收大量富余人员,大大缓解城市就业压力

4.3.1.5 完善社会保障,走可持续发展道路

伴随着城市产业结构调整,将会出现大量工人下岗、转岗,社会不稳定因素也会增加,严重的还会影响城市经济结构转变的进程,然而如何处理效率与公平将长期困扰各级政府。对此问题我们可以仿效德国联邦政府制定的特殊政策,在贷款、培训方面给予优惠,鼓励创造就业岗位,避免贫富差距扩大,促进社会公平。在转变产业结构的过程中,始终应坚持可持续发展的原则,促进资源、环境、人口协调发展。

4.3.1.6 强化监管力度,适时进行产业调整

这就要求政府要建立能源区衰退产业预警系统,正确识别能源区衰退产业,并选好产业转型的时机进行改革,以实现能源区的可持续发展。同时,政府还要根据预警结果,适时地制定和调整能源区的产业政策,成立专门的转型机构并制定相关的法律规范,以统一协调和控制能源区发展以及转型中遇到的困难和障碍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