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分析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价将城市经济活动的行为动机与土地利用模式相关联起来,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媒介;同时,城市经济学中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也为地价决定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因此,本书将拍卖理论应用于城市土地价格决定机理的分析中,以便更好地揭示交易不活跃、信息不对称的土地市场中地价的微观形成过程。图3-1本书的理论框架

中国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决定机理研究-理论框架与分析

3.1 理论框架

城市土地价格的决定机理是城市经济学研究的核心问题之一。从早期的地租、地价理论到新发展的内生城市模型,城市土地价格被赋予了越来越多的经济内涵,解释着城市经济活动的行为与城市空间结构的形成及演变。

邬丽萍[58]对地租、地价理论的发展脉络进行了梳理,她以相关著作的出版时间作为分组标志,将地租、地价理论的发展分为四个阶段:17世纪中叶到19世纪初古典经济学家对地租、地价理论的阐释;19世纪上半叶资产阶级经济学家对地租、地价理论的论述;19世纪下半叶马克思主义的地租理论;20世纪初到20世纪下半叶现代西方经济学有关地租、地价理论的研究。现代西方经济学改变了之前主要从生产关系的角度对地租、地价决定机理的阐述,将效用理论(Utility)、均衡理论(Equilibrium)和效率理论(Efficiency)的思想引入到地租、地价的分析中,用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方法来解释城市问题,为城市经济学理论的发展奠定了重要基础。

地价将城市经济活动的行为动机与土地利用模式相关联起来,是研究城市问题的媒介;同时,城市经济学中解释城市空间结构的基本理论也为地价决定机理的研究提供了理论基础。纵观城市经济学的发展历程,两大基本模型在描述和解释城市空间结构及其动态演变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即传统的单中心城市模型和新发展的内生城市模型。这两大模型阐释了经济力量在地价形成中发挥的作用,是本书研究城市土地价格决定机理的理论基础。(www.xing528.com)

此外,由于土地市场交易的不频繁和信息的不对称,土地价格的形成难以达到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均衡市场条件。放松均衡市场条件的假设,研究城市土地价格的微观结构特征,是揭示价格决定机理的另一个角度。我国目前所实施的经营性土地招拍挂出让的土地供应机制,为从机制设计的角度研究价格形成的微观结构特征提供了一个难得的机会,这是在完全竞争模型下无法开展的研究。因此,本书将拍卖理论应用于城市土地价格决定机理的分析中,以便更好地揭示交易不活跃、信息不对称的土地市场中地价的微观形成过程。本书的理论框架如图3-1所示。

img4

图3-1 本书的理论框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