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劣质煤清洁利用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我国劣质煤清洁利用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整个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一些创新主体必然会作出调整,然后在整体性与相关性的作用下,整个动力机制原有的秩序被破坏,变化的方向控制难度较大。这样的市场震荡,对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冲击是严重的。

我国劣质煤清洁利用发展战略的研究成果

二、技术创新战略根本在于建立创新发展动力机制

动力机制是发展战略的主要构成,在构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发展战略之前,还需要分析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的动力机制。因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发展战略核心问题是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问题,也是各关系的核心。构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发展战略可以解决劣质煤清洁利用发展中核心技术问题,为我国劣质煤清洁利用发展奠定基础。

技术创新是创新各主体之间相互影响,通过投入各种技术资源转化为具有首创性的经济社会环境效益的各种综合关系的总和。技术创新有多种角度的分类方式,从微宏观的角度可以分为企业技术创新、产业技术创新以及国家层面的技术创新。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是煤基清洁能源产业的核心技术,把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从产业技术创新,纳入到国家创新系统中研究,更有利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创新和发展。

1.清洁煤的技术创新的概念

清洁煤的技术创新的概念概括为,煤炭工业相关知识与发明转变成一种具有首创性的,能够增加煤炭使用效率和煤炭清洁性的新技术、节约投资生产成本的新的或改进的产品和新工艺、新的或改进的可销售的新产品或新的服务。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机制就是清洁煤相关技术创新主体之间相互作用、促进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产生的各种综合关系的总和。本书将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概念归纳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机制运行过程中,促使创新出现的主要要素的内部结构与内在作用方式以及这些要素与外部环境之间所形成的互动关系的总和。

2.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特点

(1)一般性特点。通常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具有:整体性、相关性、主观能动性等特点,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当然也包含内部动力与外部动力各要素协同配合的整体性;包含各项动力要素之间相互制约、相互作用的系统关联性;还具有创新主体自发的主观能动性。

(2)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自身特点。从企业创新技术路径的角度看,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属于以科学为基础的技术创新路径。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是涵盖燃烧前的煤炭加工技术、煤炭燃烧技术、煤炭转化技术以及燃烧后的烟气净化技术四大类,几十项技术的技术体系,涉及能源、化工、环境等诸多产业,技术开发周期长,初期投入资金巨大。以初级商业化阶段的煤炭液化项目为例,投资额一般在20亿元,需要3至5年的建设、调试和投产周期。这些硬指标门槛过高,将中小型企业排除在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主体的行列之外,但是,在技术资金等服务方面仍可以参与。大型企业出于初期投入的资金数量和建设周期、市场风险等因素的考虑,进行技术创新的动力明显是不足。在原煤市场续期旺盛,利润丰厚的能源行业背景下,企业追求利润最大化,他们会选择继续扩大原煤生产,在资金、科研力量等资源有限的情况下,没有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的动力。

(3)外部动力主导的特性。这里指的外部动力包括政府行政支持、环境效益的促使等。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产生动因就是对使用煤炭对环境造成污染所提出的技术对策和提高能效技术方案。因此,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具有很强的外部效应,单独依靠企业内部动力引导技术创新显然动力不足,建立有效的技术创新动力激励机制势在必行

(4)易受外部因素影响。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是传统能源利用的替代技术,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技术经济指标是通过与传统能源行业的市场情况对比而产生的。在一定的时期内,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的开发成本极易受到其替代能源产品成本变化而影响,以煤化工技术为典型实例。深入分析,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研发成本的变动有可能大于替代传统能源而产生的整个社会的总福利。而这些能源领域的变动情况已经超出了任何组织系统本身的协调能力。在整个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中,一些创新主体必然会作出调整,然后在整体性与相关性的作用下,整个动力机制原有的秩序被破坏,变化的方向控制难度较大。而这样的情况确有发生,如国内煤制油技术的兴起与紧急叫停以及2008年煤基液化醇类化工产品价格的剧烈波动。这样的市场震荡,对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冲击是严重的。

3.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要素

企业技术创新的主体主要是企业,一个行业整体的技术创新主体在某种层面也应该是企业。行业组织、政府部门、高校科研机构以及社会团体都可能成为创新主体。从企业技术创新主体的角度,技术创新的动力要素分为企业内部动力要素和企业外部动力要素。由此我们可以归纳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要素,主要包括企业文化、创新能力、企业内控制度等内部要素,还包括外部动力要素:国际技术转让与合作、产品市场需求、知识创新、政府调控政策以及社会环境综合利益。至今关于企业内部创新动力机制研究已经十分丰富,本书对企业内部创新动力要素不再赘述。

4.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模式(www.xing528.com)

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理论经历了一元论(技术推进、市场拉动理论)、二元论(技术与需求共同作用理论)、多元论(引入政府、企业家推动因素),还有弗里曼、波特等人提出的国家创新系统理论。从以往的发展过程我们认识到,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应当包含内外部多项因素,而且只有多个因素协调作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才能有效运行。

技术创新过程的根本动力在于市场端消费者和整个社会福利的需求,需要有金融机构风险投资机构参与其中,提供资金支持。在市场的早期阶段,市场的启动很大程度上是需要技术推力促进新产品的产生,在度过一个艰难的开启过程后,原本初始的市场会随着需求的扩大而成熟,市场需求进一步促进技术创新的持续开展,从而形成良性循环。政府可以在创新链的各个阶段采取递进的有区别政策干预措施,来消除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产品发展的障碍

图8-2显示,机构设置的不同,发展规模和水平的差异对其创新能力有所影响,因此创新过程中主要参与者,如商业、研究机构、政府及其他公共机构,各自的作用往往因国家的不同而有所不同。不过,在经济合作与发展组织研究报告中明确了几个有助于成功创新的明显趋势:创新日益依赖于科学界与商界的有效互动;市场竞争性增强以及科技发展速度加快,促使企业加大创新力度;当今,企业间的网络写作比过去更加重要,并且越来越多地涉及知识密集服务;中小企业尤其是新技术公司在开发与推广新技术中发挥着更为重要的作用;经济全球化使得各国创新体制的相互依赖性增强。

img31

图8-2 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动态运行模式图

为了说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运行机制,本书提出了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的动态运行模式,如图8-3所示。

img32

图8-3 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动力机制动态运行模式图

由图8-3我们可以看出,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过程复杂,环节众多。清洁煤的技术创新的实现必须依靠一定的动力机制将其向下传递,使新技术进一步靠近市场,转化为经济、社会及环境效益。技术创新动力创新模式主要体现了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各要素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有机统一。

创新动力起点始于环境与节能要求对技术创新的需要,公私科研机构与高等院校在政府政策的引导下进入先导性研究与实验,市场需求只有当市场培育较为成熟才能成为直接的最有利的创新动力,但是在技术和市场形成初期,应用技术创新的研究需要联合研发的模式。这一过程需要国家政策及国际合作推动,完成技术创新项目示范阶段和初级市场化的阶段,向产业化迈进。如此循环,已有的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作为支撑,新一轮的技术创新启动。政府政策与国际竞争合作积极的作用于运作机制的各个环节,为技术创新提供资金、融资税务、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鉴于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尚未形成成熟的应用技术体系,技术创新处于发展上升阶段,每一个创新动力要素对其都有较强的敏感性。例如美国“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示范计划(简称CCTDP)”的提出,使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成为全球能源技术关注的焦点;例如2007年前后国际原油期货价格的历史性高涨,煤炭行业作为传统的替代能源重新成为热点,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创新自然也成为研究的重点;“京都议定书”的签订,促使中国在内的许多煤炭高消费国家重视清洁煤的技术创新与应用。但是,当劣质煤清洁利用技术进入较为成熟阶段,欲达到产业化水平,清洁煤高端技术的创新难度也随之加大,这个时期要求各要素之间要合理整合,达到良好的效果。

由于技术创新溢出效应的外部性,加之创新从技术创新投入到产出过程存在许多风险和不确定性,国外的发达工业化国家都十分重视政府的参与,“官产学”合作是一种普遍采用的模式。一般的做法是将政府支持上升到激励R&D活动的国家政策和战略的高度,形成鼓励产学研合作的制度安排。譬如美国的国家创新政策和计划包括以资金投入的形式支持大学实验室与企业合作开展技术创新活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