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信息资源配置:目标、原则与激励机制分析

信息资源配置:目标、原则与激励机制分析

时间:2023-11-2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1.2.3.1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信息资源配置,企图通过设计和调整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动,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1.2.3.2信息资源配置原则为了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配置活动需要在一系列原则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这些原则是保证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的关键。信息资源配置需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

信息资源配置:目标、原则与激励机制分析

1.2.3.1 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

信息资源配置,企图通过设计和调整信息资源的分布和流动,以尽可能小的成本取得尽可能大的收益。在对信息资源配置状况进行规划时,要从时间、空间、数量、质量、类型等多方面进行考虑,既要尽可能地避免信息资源的重复、冗余之类的浪费,以节约人力、物力和财力,更要保证信息资源能全面、及时并有效地满足信息用户的需求,为他们提供方便快捷的信息服务。

由此可以看出,信息资源配置的终极目标就是希望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信息资源共享。信息资源共享的过程就是一个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信息资源配置的本质就是信息资源共享。鉴于信息资源具有使用的非消耗性和非排他性,任何个人增加对信息资源的消费或“占有”并不会减少其他人的信息福利,因此整个社会最大限度的信息资源共享就是信息资源的最优配置,也就是信息资源配置要实现的终极目标。信息资源共享程度的提高意味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改进[10]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社会经济发展必须兼顾效率与公平。因此,在这个大背景之下的信息资源配置同样需要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双重目标。信息资源配置需要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权衡国家、地区、部门、组织和个体用户的信息需求,有先后、有缓急、有侧重、有倾斜、有计划地配置信息资源[11]。均衡不等于平均。虽然任何人都有权平等地获取和利用信息资源,但不同的人对信息资源的需求态度不尽相同,有轻、重、缓、急之分,因此信息资源配置必须以效率为目标;但为了平衡社会发展,信息资源配置又需要向老、少、边、穷地区倾斜,虽然由此产生的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不够理想,但能帮助缩小各地区之间的社会经济差距,有利于更长远的均衡配置,所以在追求效率的同时还得兼顾公平。其实,均衡配置更多时候只是一种理想状态,现实中的信息资源分布总是不均衡的,即使暂时实现了均衡,也会很快地被动态发展的用户信息需求所打破,信息资源配置是一项动态发展的长期任务。

简单来说,信息资源配置的目标就是要在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前提下,通过均衡合理的配置信息资源,实现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的最大化。

1.2.3.2 信息资源配置原则

为了优化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努力实现信息资源最大程度地共享,信息资源配置活动需要在一系列原则的规范和指导下进行。这些原则是保证信息资源配置有效的关键

(1)需求导向原则

经济活动一般都以用户需求为导向,信息资源配置也不例外。不论是时间配置、空间配置、数量配置还是品种类型配置,信息资源配置都需要以满足用户对信息资源的需求为根本和出发点。信息资源配置的需求导向原则指根据各种个体、团体和国家整体的信息需求规律,调整我国信息资源配置状态[12]

由于个人偏好等主观差异的存在,用户需求的每一变化都会直接影响各种信息资源配置模式的实施效率,进而影响到对配置模式的调整及选择决策。将信息资源配置到对其根本无需求欲望的用户手中,是无法带来信息福利、无法实现经济福利和社会福利最大化的。因此,以需求导向为原则,合理有效地配置信息资源,使之最大限度地满足社会和用户的信息需求,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出发点及归宿。换句话说,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既是以用户需求为导向,又是追求在需求导向原则指导下的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

传统资源配置模式中提到过一种“次第配置法”[13]就是在需求导向原则指导下设计的。虽然该方法不能直接应用于信息资源配置,但其思想可以为信息资源配置所借鉴。这一方法充分体现了需求导向原则的实践意义。此外,对信息资源配置可以进行用户满意度评价,这也是以需求导向原则为基础的。

(2)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

信息资源是否合理有效配置是由其产生的信息福利和经济福利来衡量,而其根本旨在强调整个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要遵循“帕累托最优”(Pareto Optimum)或“帕累托有效”(Pareto Efficiency)原理。

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是一个系统工程,涉及了多个利益主体,不同利益主体之间相互制约、相互影响。衡量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分析信息资源配置的效益水平,不能只考虑单个利益主体的收益和福利水平,而需要考察整个系统中所有利益主体的收益总和,即整个系统的综合福利。社会就是一个大的系统,社会生产生活中的信息资源配置是否有效,就是要判断整个社会的福利水平。

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是信息资源配置的重要原则[14],具体从三个角度体现福利经济学角度:为了保证信息资源价值和效益的实现,保证信息福利水平的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活动应创造良好的环境和有利的条件,保障并促进信息资源流向最需要它的地方,发挥最大的功用;信息产权角度:信息资源的无障碍共享或者对其过度保护,都不利于创造信息福利,只有通过制定信息产权保护政策法规、签订相关的共享协议等一系列手段,做到信息资源产权明晰,权责对等,才能有针对性地选择信息资源配置模式,实现信息资源配置带来的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用户信息消费权的取得和保护角度:用户的信息消费过程就是信息资源配置效益产生的过程,也是社会福利实现的过程,信息资源配置只有通过合理配置资源、满足用户的信息需求才能带来用户信息福利,实现社会福利,用户信息消费权的取得和保护是信息资源配置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的前提[15]

以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为指导,信息资源配置活动才能合理有效,并且创造出最优的社会福利水平。

(3)兼顾效率和公平的均衡原则

目前,信息环境存在四大基本矛盾:信息自由与信息保密之间的矛盾;信息不足与信息过滥之间的矛盾;信息公开与信息安全之间的矛盾;信息共享与信息独占之间的矛盾。伴随着信息时代发展步伐的加快,这四大矛盾日益凸显。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要正视并解决好这些矛盾,注意对矛盾双方利益的协调,找到矛盾双方的利益平衡点,充分体现均衡性,使矛盾中博弈的双方最终达到均衡状态。

兼顾效率与公平是指导信息资源均衡合理配置的重要原则。效率和公平是信息资源有效配置所要实现的目标。信息资源配置需要遵循效率优先,兼顾公平的原则。公平是指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要充分考虑全社会信息用户的利益,确保每个信息用户都能平等地获取信息资源;而效率则是指在必要的“公平”的前提下,考虑应该优先满足哪类信息用户的需求或信息用户的哪类信息需求,才能产生更多的效益,发挥更大的价值,即在兼顾公平的同时有所侧重和倾斜。但因为信息资源分布不均衡,信息服务水平存在差异,使得信息资源配置存在“公平”与“效率”的矛盾。一味地强调“公平”,搞平均,只会使信息资源配置效率低下;因此在强调“公平”的前提下,也要强调效率优先,把有限的信息资源优先配置到重点区域或行业,再逐步开发薄弱环节,才能在一段相对较长的时间内,在较高水平上实现信息资源的公平与均衡配置。

(4)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

市场被称之为经济活动中“看不见的手”。作为资源配置的主要手段,市场可以有效调节信息资源配置。在市场环境中,价格时刻反映着信息资源的供求变化,因此可以通过价格体系优化信息资源配置。

尽管市场是进行资源配置的有效手段兼主要手段,但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市场失灵”的状况也时有发生,此时就需要政府的宏观调控介入指导。福利经济学家霍布森认为,“为了保证最大化社会经济福利,政府必须干预经济生活[16]。”政府手段有利于规范社会行为,从宏观层面促进信息产业的快速成长,最终实现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www.xing528.com)

市场手段和政府手段在作用形式、条件、效果等方面都有所不同,在信息资源配置领域也各有其成功和不成功的地方,譬如市场失灵、政府失灵等。因此,可以相信单纯的市场手段或者单纯的政府手段是无法实现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的,只有将市场调节与政府宏观调控适度结合,把握政府手段配置信息资源与市场手段配置信息资源的边界,两者协调互补、扬长避短,才能更好地实现全社会范围内信息资源的系统有效配置。一般来说,能够通过市场手段配置的,就尽量通过市场的供求、价格、竞争、风险等机制去自动配置;不能或难以通过市场配置的,可以考虑在其他各项原则的指导下运用政府手段去配置。

(5)合作共享原则

合作是指各个独立信息系统能协同工作,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立足整体、相互配合、调剂余缺,能有效地防止重复、避免浪费、发挥整体优势;共享则是指通过对信息资源加工、标引,使其统一化、标准化,便于实现信息资源的共享。共享是网络信息时代信息服务的主要特征,通过合作,实现广泛的信息资源共享是提高信息资源配置效率最为有效的途径。合作共享原则能优化信息资源配置,给信息资源配置提供了新的注解。

(6)动态发展原则

信息资源是具有生命周期的,信息资源配置也受信息生命周期的变化的影响,是一个动态发展、渐进变化、不断更新的生命过程。也正因为如此,社会的发展,科技的进步乃至信息网络空间的生成也是一个运动不歇的生命过程。信息资源配置的动态发展主要是由于信息技术发展导致信息资源的逐渐老化与过时,其代表形式之一就是科学文献资源的老化问题。为了衡量文献的老化速度,我们引入文献“半衰期”(Half-Life)这个概念。文献的“半衰期”是这样定义的:某学科现在尚在被使用的全部文献中较新的一半是在多长一段时间内发表的[17]。“半衰期”这一术语现已经常出现在情报学关于文献变化的研究之中。结合科学文献的老化规律,采用不同的信息资源更新方法,有利于发挥信息资源的效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永远是一个趋向相对合理化的配置状态。因为用户信息需求、信息资源条件状态和信息资源配置效益构成等因素会不断变化发展,使得配置的结果只可能逐步地接近理想状态,但永远无法达到这一状态,因此信息资源合理有效配置是一个动态发展的过程,通过对这一过程的控制和把握,使得信息资源配置不断地接近理想状态。

信息资源配置,需要结合现代技术的发展进步,考虑社会信息化、网络化进程,关注信息资源的老化与过时,重视信息资源的标准化、规范化,不断更新信息,保证用户信息需求的满足。

(7)易操作原则

信息资源配置中有一个重要环节,就是要克服信息搜集、信息资源组织、聚类、检索等标准规范带来的操作难题[18]。无论采用何种标准或规范对信息资源进行配置时,都是以最后提供利用为根本目的的。在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遵循易操作性的原则,使最终提供的信息产品或服务在设计上更为人性化,使用上更加方便快捷,这也从另一个侧面充分体现信息资源配置水平的提高。

其实,在人的信息行为中,总有一种以最小努力去获取最大效益的心理倾向。齐普夫博士通过研究认为,每一个人的运动,不管属哪种类型,都是在一定的道路上进行的,而且都将受一个简单的基本法则的制约,千方百计地选择一条最省力的途径。在各种运动中,人们也都有意无意地按照这个基本法则行事[19]。他将这一法则称为“最省力法则”。在此基础上,情报学家提出了人类信息行为的“成本—效益”模式,也称为穆尔斯定律的运用。信息资源配置时,也要遵循“最省力法则”,选择易操作的模式或行为,有利于减少信息资源配置成本,使得投入产出比更加理想。易操作性是信息资源配置成本控制的有效原则。

(8)质量保证原则

由于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与信息资源本身的质量紧密相关,因此在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中要充分考虑信息资源的质量水平,将质量问题放在十分重要的地位。信息资源配置的质量保证原则,就是指要强调信息资源本身的时效性、真实性、可靠性以及实用性等因素。如今信息用户对信息的需求已经逐渐体现为对信息资源质量的需求,高质量的信息资源将给信息用户带来更多的信息福利,而用户信息福利的增加,将导致整个社会信息福利的增加,也意味着信息资源配置效率得到了提高和改善。

(9)增值原则

信息资源管理的角度来看,增值性是信息资源的一个基本特征,通过信息资源的多元化利用,使得信息资源的整体价值得到增加。在信息资源配置的过程中,更要致力于多渠道、多途径、多层面地运用现有的信息资源,使其在自身基础上,产生更多新的信息资源与信息产品,成为已有信息资源的有力补充。“信息资源是所有不同类型资源开发与利用的前提和基础,是其他资源转化的中介和催化剂”[20],这充分体现了信息资源不仅能自我增值,也能促使其他资源实现价值增长。在对信息资源进行优化配置时,增值原则也是一条十分重要的准则

(10)安全性原则

随着互联网的普及和社会信息化、数字化的发展,信息资源配置过程特别是网络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的安全问题愈发凸显。因此在信息资源配置时,应该全面考虑国家安全需要,充分估计并预防在信息资源配置中可能存在的、会对国家信息安全造成危害的诸如侵袭、破坏等因素,在信息资源地域分布、特色信息资源开发、技术保障、政策与法规控制等方面要有相应的应对方案。保障信息资源配置的安全,是保障信息社会、网络社会安全的重要举措之一。

(11)系统完备性原则

信息资源配置是一个动态复杂的系统工程,需要运用系统完备性原则来指导信息资源的合理有效配置,从时间、空间、数量和品种类型等各个方面尽可能保持信息资源的全面性、系统性,以保证满足用户多方面的信息需求。

信息资源配置的系统完备性原则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反映:一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全局观与整体观;二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层次观与结构观;三是信息资源配置的完备观和安全观[21]。在此原则的指导下,信息资源配置将更为有序化,有利于信息资源配置效率的提高。

(12)集中与分散相结合原则

集中配置可以带来“集聚效应”,避免重复建设造成的浪费,既节约了成本,又有利于信息资源效用的发挥[22]。而“集中”总是相对的,有重点地集中的同时,还得兼顾信息“生长点”,将信息资源配置到能引起信息增值或增值较快的“生长点”上,以获取更多的信息资源效用。在此原则指导下的信息资源配置,才能有效防止信息垄断,体现信息公平,创造信息福利。

以上原则是信息资源配置过程中需要遵循和注意的,特别是需求导向原则、社会经济福利最大化原则、兼顾效率和公平原则以及市场手段与政府手段互补原则,更是为信息资源的有效配置指明了方向、提供了保障,为信息资源配置实现效率的优化准备了条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