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研究成果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研究成果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伯恩施坦的主张从根本上说是在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探讨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其三,第二国际内部的左派代表人物罗莎·卢森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考。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研究成果

一、第二国际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探索

第二国际时期,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是在理论家们的批判和斗争中逐渐发展的,是马克思主义者在与第二国际内部出现的修正主义、机会主义、改良主义思想和倾向的斗争中传播和发展的。通过马克思主义者对非马克思主义者和反马克思主义者的批判和斗争,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得到了丰富和发展。

其一,爱德华·伯恩施坦作为这一时期修正主义的代表,他主张在遵循资产阶级民主制度的前提下,社会民主党人应积极通过议会斗争的方式来促进社会主义因素的发展,从而推动生产力的发展,为将来过渡到社会主义进行物质准备。伯恩施坦的主张从根本上说是在曲解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基础之上探讨的生产力发展问题。尽管是曲解了马克思主义,但伯恩施坦的有些观点在今天看来仍值得我们重新思考和认识。伯恩斯坦注意到了生产力世界化发展的倾向,他提出了这样的问题:“能够对世界工业实行国有化吗?这将意味着什么呢?现代国家能够吧那些大部分搞投机营业的工厂接收下来吗?——这些工厂用自己的产品和输出能力到世界市场上进行竞争,在争取销路和订货的斗争中全部都发展了现代竞争的优点。”[64]伯恩斯坦注意到了在社会主义建设中要如何对待跨国公司的问题,但是伯恩斯坦只提出了“必须采用根本不同的手段和方法,逐渐把它们纳入比较严格的社会监督之下,这种社会监督只有渐次地才能做到完全控制它们”[65]。伯恩斯坦提出的问题在今天已经成为我们面临的一个难题之一。在现代化建设中,如何对待这些跨国企业,如何让这些跨国企业真正为我国的现代化建设服务,这已经成为我国能否走向世界的关键

从总体上说,伯恩施坦的修正主义思想值得批判,但是他关于生产力发展需要考察其历史环境的论述却值得肯定。他明确指出了生产力的发展不仅仅是所有制的变革问题,更重要的是要重视历史传统、风俗习惯等对生产力发展的影响。这个问题在我国现代化建设的今天值得借鉴和重视。

其二,在第二国际中,考茨基的角色反差比较大。他先是第二国际内部出色的理论家,后期则成为激进的反布尔什维克者。考茨基注意到了尚未经过大工业发展的农业的问题,这个农业问题集中表现为土地问题。考茨基写到:“在农业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实际上得出的结论是,在农业的发展中并没有走向大生产的倾向,而恰恰相反,在农业发展的范围内,大生产并不常是较高的生产形式。”[66](www.xing528.com)

考茨基注意到了农业生产力发展与工业生产力发展的不同步问题。尽管他提出这个问题是针对马克思主义政党要采取何种政策引导农民走向社会主义道路的问题,但是这个问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却是个大问题。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普遍存在着工业化进程之后,农业的发展长期不能满足人们的粮食需要,为此不得不实行农业保护政策。农业问题在社会主义革命运动中也是个突出的问题。发达国家采取了通过对农业进行补贴的办法来维护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但是这并没有很好的解决这个问题。在社会主义国家,我们曾采取了生产资料集体化的方式来解决这个问题,但是农业的生产效率也没有得到很好的提高,反而出现了工业品出售给农业,农民因此更加贫困的情况。这个问题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今天也依然是个大问题。21世纪初,“三农问题”成为全社会上上下下关注的显学就说明了这一点。

其三,第二国际内部的左派代表人物罗莎·卢森堡,他对马克思主义的生产力观也提出了许多新的观点和思考。卢森堡具体研究了资本主义社会下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矛盾冲突,进而指出:“引起商业危机的原因,每一次都是因为资本主义经济范围的突然扩大,而不是因为它的活动范围的缩小,也不是因为它的力量已经用尽。”[67]

卢森堡指出了资本主义社会发展中的矛盾,那就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扩张致使生产力无法跟上这种发展,从而引起资本主义社会内部固有矛盾的爆发,这是资本主义自身所无法克服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