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成果研究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成果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我们逐渐确立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回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对生产力进行了质的分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发展。

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中国化成果研究

四、对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成熟时期的评述

(一)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理论继承

从总体上来说,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这一时期在中国得到了回复和继承,并有了中国化的发展。

这一时期,我们确立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在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中,马克思强调了生产力的核心作用。他说:“社会的物质生产力发展到一定阶段,便同它们一直在其中运动的现存生产关系或财产关系(这只是生产关系的法律用语)发生矛盾。于是这些关系便由生产力的发展形式变成生产力的桎梏,那时社会革命的时代就到来了。随着经济基础的变更,全部庞大的上层建筑也将或快或慢地发生变革。”[107]按照马克思的观点,当生产关系变成生产力的桎梏时,就必须变革生产关系,变革生产关系之后就要进行生产力发展的变革,因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1956年,我国的生产资料社会主义改造完成之后,社会的主要任务就转到以生产力为中心,不断解放和发展生产力。可是因为种种干扰,生产力的决定作用一直没有被发挥。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我们逐渐确立了生产力的中心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回复。在此基础上,我们还提出了生产力标准、先进生产力的核心地位,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发展。如果说,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回复,那么,解放和发展什么样的生产力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发展。在这一时期,我们对生产力进行了质的分析,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生产力观的发展。在传统的生产力发展中,我们一直是对生产关系进行质的区分,因此强调了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归属问题,生产资料的归属是划分社会形态的关键。同样的,生产力也有质的差别,那就是先进生产力能够推动社会的进步;落后的生产力则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先进的生产关系也要建立在先进生产力的基础上,否则,先进的生产关系也无法体现出其先进性来。只有认识到了生产力的质的差别,并且把生产力的质的差别放在首位,才能真正推动社会的转型。

(二)存在的缺憾

这一时期,在我们的生产力观中还存在着以下两种倾向。

1.把生产力的发展理解为经济的发展(www.xing528.com)

这是由我国特殊的社会发展时代决定的。由于我国建立的基础一穷二白,物质产品的匮乏和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需要无法得到满足是很长时期内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这影响着我国的社会决策。这决定了我国必须要通过发展经济来解决这个客观矛盾。

对于这个社会主要矛盾,我们在认识上还存在过反复的争论。中国共产党第八次全国人民代表大会曾明确提出,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和落后的物质生产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和我们一直相信的马克思主义有出入。因为在阶级斗争的意识下,无产阶级需要不断通过阶级斗争来巩固自己的政权,通过阶级斗争来推动社会主义社会向共产主义社会过渡,实现了共产主义,我们的生活就会好起来,我们的生产力就会发展起来。因此,在阶级斗争的思维之下,无产阶级和资产阶级、社会主义制度资本主义制度之间的矛盾依然被认为是我国社会主义社会的主要矛盾。改革开放以来,我们重新认识到了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是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因此得以提出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总路线。

由于这种客观现实,决定了我们当时只能把发展经济理解为发展的全部内涵,还无法从感性上认识到发达国家出现的环境问题、能源问题、生态问题等。随着我国的经济社会发展到一定时期,这些问题有可能会集中爆发。

2.在生产力的发展中“见物不见人”

在生产力的发展中,我们只是把物质产品的增长作为核心,还没有认识到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要问题。这也是由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决定的。

在这一时期,我国社会的短缺主要表现为物质产品的短缺。经历过计划经济年代的人们应该还记得,“凭票供应”是那个年代的典型特征。那时,人们最大的希望就是得到物质产品的满足,这也决定了我们在发展生产力的时候还无法把资源、环境等放在突出的位置上来考虑,尤其是不会把人的发展放在突出的、重要的位置上来。这个问题到了21世纪已经凸现成社会的主要问题,成为全社会关注的显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