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但必须指出的是,决不能把“哲学的党性”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之首要内容,无疑是指站在唯物主义的阵营,与唯心主义相对立。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还必然要包括在此共性之基础上进一步能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以及一切机会主义哲学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物主义阵营的一员,首先必须肯定物质本原,承认物质第一性,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

中国化马克思主义哲学研究: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二)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

哲学是有党性的,那么马克思主义哲学有没有自己的党性,如果有它是什么?这是一个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新课题。毛泽东在哲学党性理论上的一个重要贡献,就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问题,并科学地作出“哲学(指马克思主义哲学——引者)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27]的新论断。

对于毛泽东提出的这一新论断,可从以下三个方面加以理解和论证:

1.毛泽东的新论断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思想的科学提炼

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毛泽东在1939年研读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之“绪论”的有关内容时所作的批注。这一批注不是偶然之作,亦非对前人思想的简单重复,而是对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基本思想的科学总结,是毛泽东一贯思想发展的逻辑必然。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一贯注重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马克思、恩格斯早期就特别强调“思想和行动相结合”[28]、哲学与现实相联系,正是这种思想和方法逻辑地必然导致扬弃黑格尔的思辨哲学,克服费尔巴哈的“半截子”缺陷,实现哲学的革命变革。成熟期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更注重革命理论和无产阶级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强调马克思主义理论对国际工人运动的指导。列宁不仅在实践上重视马克思主义理论与俄国革命实践相结合,而且在理论上特别注重从哲学认识论的高度解决理论与实践的统一问题,认为“必须把认识和实践结合起来”。[29]他还指出:“理论在变为实践,理论由实践赋予活力,由实践来修正,由实践来检验。”[30]斯大林也说:“离开革命实践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而不以革命理论为指南的实践是盲目的实践。”[31]

在领导中国革命实践中,毛泽东始终坚持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的根本思想。早在1920年,毛泽东就认为:改造中国的方式,必须与中国的实践相适合。[32]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一文,第一次提出了马克思主义理论必须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基本思想。他指出:“马克思主义的‘本本’是要学习的,但是必须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33]1931年,毛泽东在《〈兴国调查〉前言》中再次强调了这一思想。1936年毛泽东在阅读西洛可夫、爱森堡等著的《辩证法唯物论教程》(中译本第3版)一书的批注中又明确指出:“机械论是服从盲目的自然,是理论与实践分离”,[34]而“李立三主义和后来的军事冒险主义与军事保守主义(指王明路线——引者)”的认识论根源,正在于“不从具体的现实出发”,理论与实践相脱离。[35]1937年,毛泽东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从哲学的高度更加全面系统地阐述了这个问题。指出:“唯心论和机械唯物论,机会主义和冒险主义,都是以主观和客观相分裂,以认识和实践相脱离为特征的。”[36]“我们的结论是主观和客观、理论和实践、知和行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反对一切离开具体历史的‘左’的或右的错误思想。”[37]正是在这种基础上,毛泽东在1939年研读艾思奇编的《哲学选辑》之“绪论”的有关内容时,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的批注。这是毛泽东从哲学的高度系统总结中国革命的经验,总结同“左”、右倾机会主义的斗争,总结马克思主义哲学与旧哲学特别是机械唯物论之区别的逻辑归宿和必然结晶。

在尔后的论著中,毛泽东将这一思想普遍地贯彻和运用于对政治、经济、文化、教育、党建诸方面问题的科学阐述中。1941年,他指出:“没有科学的态度,即没有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态度,就叫做没有党性,或叫做党性不完全。”[38]1945年,毛泽东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作为我们党的三大作风之一,并强调说:“必须使各级党的领导骨干都懂得,理论和实践这样密切地相结合,是我们共产党人区别于其他任何政党的显著标志之一。”[39]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毛泽东仍然坚持和贯彻了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思想原则。1953年,他指出理论与实践不结合,革命就不能胜利;同样,社会主义建设也不能成功。[40]1956年,毛泽东又说:“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最基本的原则。”[41]还说:“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的理论和中国革命的实践密切地联系起来,这是我们党的一贯的思想原则。”[42]

2.毛泽东的新论断在理论上是科学的

毛泽东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的高度,将其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之一重含义,这在理论上是科学的。(www.xing528.com)

通常认为,哲学的党性之基本含义就是哲学的派别性,即属于唯物主义哲学派别或唯心主义哲学阵营。这种理解当然正确。但必须指出的是,决不能把“哲学的党性”等同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之首要内容,无疑是指站在唯物主义的阵营,与唯心主义相对立。但是,这显然不是它的唯一基本内容。因为,站在唯物主义的立场,这是包括朴素唯物主义和机械唯物主义在内的一切唯物主义的党性之共性。所以,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还必然要包括在此共性之基础上进一步能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以及一切机会主义哲学的基本特性。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正是这样一种基本特性,因为它能使马克思主义哲学与其它一切哲学相区别。

第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唯物主义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哲学作为唯物主义阵营的一员,首先必须肯定物质本原,承认物质第一性,与唯心主义划清界限。但马克思主义哲学又不是普通形态的唯物主义,而如马克思所说的,是“现代的唯物主义”、“科学的唯物主义”、“新的唯物主义”,因而还必须与旧唯物主义相区别。其区别自然是多方面的,但“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无疑是最基本的。这是因为,旧唯物主义之缺陷的根本原因,从哲学认识论根源来看,在于离开了社会实践,使理论与实践相分裂。马克思认为,“从前的一切唯物主义(包括费尔巴哈的唯物主义)的主要缺点是:对对象、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者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感性的人的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43]因而这种唯物主义是非辩证的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他们不懂得社会实践,往往离开火热的社会生活,乐道于脱离实践的“解释世界”,最终成为非历史的“半截子”唯物主义;他们离开实践基础来解决思维和存在的同一性问题,导致了消极、被动、直观反映论的唯物主义。而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则把“实践的观点”看作是“第一的和基本的观点”。它把“对象、现实……当作实践去理解”,把世界理解为一种过程,即从处于“优先地位”的“外部自然界”向“人化自然”不断转化的运动过程,从而克服了旧唯物主义的形而上学性,使唯物主义获得“辩证唯物”的新形态;它主张“社会生活在本质上是实践的”,[44]用社会实践与社会物质生活条件辩证统一的观点和方法来说明社会历史,实现了历史观上的革命变革,成为彻底的唯物主义;它把科学实践观引入认识论,把“认识和实践的关系——知和行的关系”作为马克思主义认识论的主题和基本特征,成为能动反映论的唯物主义。

第二,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基本特性。理论和实践的统一,是理论与实践双向交互作用的运动过程。从实践看,实践要自觉地接受正确理论的指导,取得改造世界的成功;从理论看,理论必须回到实践,在改造世界的实践中实现自己的功能。因而,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的必然归宿是能动地改造世界。这正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一切旧哲学的根本之点。马克思和恩格斯早就指出,“费尔巴哈……和其他的理论家一样,只是希望确立对存在的事实的正确理解,然而一个真正的共产主义者的任务却在于推翻这种存在的东西。”[45]还说: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全部问题都在于使现存世界革命化,实际地反对并改变现存的事物。”[46]并把自己的哲学称为“实践的唯物主义”,[47]用以区别于旧唯物主义以至一切旧哲学。马克思关于“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48]的名言,更深刻地表达了这一思想。列宁、斯大林和毛泽东多次在自己的著作中引用、转述和强调了马克思的这一至理名言。毛泽东还把“改变世界”即“实践性”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哲学的一个最显著的特点。

第三,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切机会主义哲学思想路线的基本特性。马克思主义和机会主义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与机会主义者进行了坚决斗争。马克思、恩格斯与普鲁东主义、拉萨尔主义、巴枯宁主义和杜林主义进行了激烈论战;列宁、斯大林与伯恩斯坦、考茨基、托洛茨基等形形色色的机会主义作了坚决斗争。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同陈独秀、王明等“左’、右倾机会主义进行了长期斗争。其斗争内容是多方面的,不仅表现在政治经济学和社会主义理论方面,也体现在哲学思想领域。从哲学思想路线来看,其斗争的实质在于是否在理论和实践上坚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相统一的唯物主义思想路线。马克思主义坚持的是这种哲学认识路线,而机会主义者则与此相反,即从主观原则出发,理论脱离实践。毛泽东曾明确指出:我们坚持的是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普遍与个别相联系的真理,而中国主观主义者则以“理论与实践分离”为“特征”,“教条主义脱离具体的实践,经验主义把局部经验误认为普遍真理,这两种机会主义的思想都是违背马克思主义的”,都是理论与实践相分裂。[49]可见,从实际出发,理论与实践统一,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认识路线与机会主义哲学路线的本质区别所在。

综上可见,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其他一切哲学的基本特质,因而它必然包含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含义之中,成为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不可缺少的重要内容。

3.毛泽东的新论断有着重要的理论意义和实践意义

首先,毛泽东的论断能使我们科学地认识和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在经典哲学家的思想发展史上,恩格斯第一次明确提出了哲学基本问题的原理,列宁在此基础上第一次阐述了哲学党性原则的原理,毛泽东则根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的基本思想,第一次作出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之统一的论断,这无疑是一大贡献。其理论价值不仅仅局限于这一论断本身,而对于我们深入研究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有着重要的方法论意义。长期以来,我们讲哲学的党性原则,只强调站在唯物主义立场,而很少讲在此基础上马克思主义哲学区别于旧唯物主义而形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内容的特殊性,甚至一些哲学论著把“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与“哲学党性原则”混为一谈,将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降到了一般唯物主义哲学党性的水平,即把马克思的辩证唯物主义仅仅停留在唯物主义的最起码的原则上。这在实践中极不利于开展“两条战线”的斗争,即既坚决反对唯心主义,又同时克服旧唯物主义的缺陷,特别是不易划清辩证唯物主义与机械唯物主义的界限,也极不利于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哲学。依据毛泽东的论断,我们必须坚决克服哲学界存在的这种非科学倾向,要在坚持唯物主义立场,批判唯心主义和哲学上的折衷主义的前提下,注重马克思的科学形态的唯物主义与旧唯物主义的重大区别,以及由此而构成的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内容的特殊性,从而真正科学地坚持唯物主义,把握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原则。

其次,毛泽东的论断有利于全面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我们党的思想路线是经过长期的革命实践特别是延安整风在全党确立起来的。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毛泽东第一次提出了“思想路线”的新概念,同时论述了两条思想路线的对立,一条是从实际出发,把“马克思主义的‘本本’……同我国的实际情况相结合”,一条是从本本出发,按“既定办法”办的思想路线。后来,在《实践论》和《矛盾论》中,毛泽东从哲学高度深刻揭示了党的思想路线的哲学基础。在延安整风运动中,毛泽东在《改造我们的学习》、《整顿党的作风》、《反对党八股》等重要文献中,又系统阐述了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理论和实践统一的思想路线。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后,我们进入了社会主义改革的新时期,中央又重申和强调了党的思想路线。邓小平明确指出:“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标准,这就是我们党的思想路线。”[50]我们要全面彻底地贯彻这条思想路线,不仅要站稳无产阶级立场,坚持共产党人的政治党性,而且在理论上必须把它提升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的高度。因为,没有前者,贯彻党的思想路线就会失去政治立场保证;但同样没有后者,也难以真正科学地坚持党的思想路线,因为这会使这条路线失去哲学理论基础。因此我们说,毛泽东把理论与实践的统一提高到马克思主义哲学党性的高度,有着重要政治价值,对于坚持和贯彻党的思想路线有重要意义。

最后,毛泽东的论断对于指导改革开放有着重要实践意义。我国社会主义的改革开放是史无前例的伟大事业。在改革开放的实践中,无疑会出现这样那样的问题,碰到这样那样的困难,但最关键的是要科学地解决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问题,真正坚持理论与实践辩证统一的原则。只要抓住和解决好这个主要矛盾,一切问题都能迎刃而解。因此,认真学习、研究和把握毛泽东关于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党性包含着理论与实践的统一之科学论断的精神实质,对于指导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有着重要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