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我国水权管理准市场模式研究

我国水权管理准市场模式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东阳—义乌水权交易达成后,随着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取得了成功。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水权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是客观事实。

我国水权管理准市场模式研究

三、水权管理市场模式探讨

1.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是理想假设

自由市场经济制度虽好,可在一些学者看来,现实中不存在理想的自由市场经济。一般均衡论者的代表、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他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机制是个精巧装置,经济主体利润最大化和效用最大化的行为使得市场自动产生供求均衡,并达到帕累托最优,自由市场经济制度是最好的制度。非均衡学派却认为,由于非均衡的广泛存在,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必须引入政府调节以及社会参与,完全自由竞争的市场只能是理想假设,一般均衡只存在于理想中,现实中到处存在的是非均衡。[16]

目前,水权市场在全球范围内产生了重大影响,美国、澳大利亚等国家纷纷探索水权理论与实践,但真正拥有全国性水权市场的只有墨西哥和智利。

2.完全的调水市场难以实现(www.xing528.com)

据《中国水利报》2005年1月15日第6版报道,我国“首例水权交易提速治水变革”。东阳—义乌水权交易达成后,随着引水工程正式通水,标志着我国首例水权交易取得了成功。近年来,由于人们对水权制度的认识不断深入,以及政府部门的积极倡导和支持,水权交易实践不断发展,水权市场在节约水资源、优化水资源配置上的效率日益凸显。从2000年东阳—义乌水权交易,到2001年张掖水票制度的建立,再到黄河水权转换制度实行,水权市场的实践不断前行。

然而,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过程中,水权市场发展相对滞后是客观事实。尤其是跨流域调水还有其自身的特性。实践中,供水方和需水方如果缺乏提供信息咨询的中介机构,就难以真正展开交易。因为,调水区常常很难获知受水区真正的用水需求,受水区也很难清楚把握调水区真实调水数量,加之交易还要受到输水管道、工程设施的限制,完全意义的市场调节难以实现。

可见,由于水资源的固有特征,如果完全用市场方式配置水资源,市场失灵在所难免;而水资源的稀缺性与消费的竞争性,客观上需要市场的有效调节。如果要使跨流域调水工程尽可能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市场调节与政府管理就都必不可少。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