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方神迹故事: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

西方神迹故事: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西方背景的神迹故事耶稣会入华传教之内容,从一开始便包括了上帝创世、道成肉身、三位一体、受难与复活等基本教义,神迹故事始终是天主教的重要内容。除了圣经故事和圣人故事外,艾儒略还常常讲述他在欧洲时所亲历或亲闻的异迹,即生活中的神迹故事。[61]此外,还有一些不同地方的天主教灵迹故事,虽非传教士们亲见亲闻,但在当地却据称是众人所见,颇有依据。

西方神迹故事:艾儒略与《口铎日抄》研究

(一)西方背景的神迹故事

耶稣会入华传教之内容,从一开始便包括了上帝创世、道成肉身、三位一体、受难与复活等基本教义,神迹故事始终是天主教的重要内容。然而针对早期上层传教的政策,这一部分内容并未凸显出来,或者可能被传教士们有意地淡化了。尽管如此,在南京教案期间,沈就曾经说其“对士大夫谈则言天性,对徒辈论则言神术……”[52]精确地指出了耶稣会在上层与下层传教中的不同方式。虽然在上层士人中,传教士们总是以“西儒”身份出现,但在平民中,他们却往往被视为身有异术之人。在天主教深入民间之后,这些灵迹故事开始成为越来越重要的传教手段。在《天学实义》、《七克》、《圣母行实》、《圣人行实》等传教士作品中,都记载了大量神迹故事。在《口铎日抄》中,也记录下了传教士们在不同场合的对话中讲述的许多灵迹故事,这表明记录者们对此有着很浓厚的兴趣。

传教士们所宣讲的神迹故事大多出自《圣经》,特别是福音书中耶稣故事、圣母与圣人的故事,[53]而现实生活中的神鬼故事,也是常见的主题。与大多数当时的中国人一样,传教士们也相信:在世俗的日常生活中,充斥着各种鬼神,他们拥有超自然的力量,可以影响人们的生活。早在十六世纪末天主教初入中国时,利玛窦在其札记中就曾记载过许多灵迹,如在肇庆时,传教士曾为当地的一位病人驱魔治病,使之痊愈;还曾为一位无子的梁姓官吏做祈祷,使他成为了一对男性双胞胎的父亲。这两个家庭都受洗入了教。[54]可见天主教之灵迹,在传教士们自身看来,是一件正常而无可怀疑的事实。

《口铎日抄》有大量关于天主教经典神迹故事的对话,如梅瑟出埃及记中的诸般奇迹,如若白遭遇苦难仍坚信主,如译经奇迹等等,在对话中,这些故事随不同对象及不同主题随意出现,艾儒略等人信手拈来,用以解说或讨论不同的问题。例如1630年艾氏与李九标讨论教友林一俊丧子之痛时,艾儒略引用了《旧约》中《若白记》的故事:

昔圣若白有数子,不逾时俱丧。诸不闻道之人,遂有以此而訾圣教者。若白不为动。曰:“子原大主所收,吾惟恭听主命而己。”后若白连举七子,富贵倍于前。[55]

此故事在同一时期许多天主教中文作品中出现,包括《圣人行实》和《励修一鉴》,而此处最为简要,它甚至隐去了天主的存在,不直接表现为一个灵迹故事,其目的只在教导教徒们当恭顺主意,不要过分执着于现世的痛苦。

除了圣经故事和圣人故事外,艾儒略还常常讲述他在欧洲时所亲历或亲闻的异迹,即生活中的神迹故事。1630年冬艾氏在与刘总戎[56]谈到关于圣像时讲述耶稣圣像灵迹:“画工一见耶稣,神光逼射,不能注目。耶稣知之,因取帕蒙其面,而圣容已宛在帕中矣。此帕至今尚存,吾未航海时,曾亲见之,须眉毕具,恍恍如生也。”[57]有关印有耶稣面容的手帕之传说,历史悠久,传说耶稣赴刑之时曾有一妇女名物落尼加(Veronica)用一方麻布手帕为耶稣擦拭血汗,手帕上留下血迹和耶稣清晰的面容,此帕至今保存在梵蒂冈圣彼得大教堂中。[58]因此,艾儒略完全可能亲见过这块手帕,但他将传说中的故事稍事修改,以平和优雅的画工绘画场面代替血腥的行刑现场,显得别有意蕴。显然艾儒略与非教徒谈话,并不想涉及耶稣受难复活等教义,因此将这一故事处理为传说轶事,仿佛在闲谈间随意说出自己的游历趣闻,以宣传天主教的传奇历史。(www.xing528.com)

1638年七月十七日圣母升天瞻礼日,艾儒略讲述其友毕方济亲历故事:

敝会毕今梁司铎,向入圣母会,奉圣母甚虔。一日适远方敷教,天已暝,未反宿次。所乘马忽失足,跌入深坑,无计可出,自分必死矣。毕司铎仰呼圣母,马忽一跃而上,因得递迤投宿。但跌时,伤其右手,弗能动止。忽有老人自外入,提其手,俾之转动,而手已如故矣。起谢之,老人忽不见。因共谢圣母洪恩,无求不应。[59]

毕方济为艾儒略同船东来之好友,两人同为意大利人,同历海上艰险,同在澳门学习中文并为修士教授数学,因此这一故事由毕氏亲自向艾儒略所讲述,并无可疑。因祷告圣母而获救的故事不可胜数,艾氏因此教导教徒们:“子等若奉圣母加虔,一遇危险,未有不遂所求也。”[60]闽中教徒对圣母的灵迹显然深信不疑,李九功之子在清兵屠海口城中,曾说自己七次身陷乱兵之中,全靠虔心祷告圣母才终于得脱。[61]

此外,还有一些不同地方的天主教灵迹故事,虽非传教士们亲见亲闻,但在当地却据称是众人所见,颇有依据。如印度的圣多默国有一枝枯败的葡萄树,“然至圣多默瞻礼日,弥撒方行,必舒叶开花,俄而结实。及铎德将举圣爵,而实已熟矣。取而注之于爵,则宛然酒也。及弥撒毕,而树枯如故,至明年瞻礼又复然”。[62]此故事为林存元在与李九标闲谈时所讲述,林氏早年曾赴印度、安南等地传教,游历颇多,因此李九标向他打听各地奇闻秩事。林氏的回答并无宣教之意,而李九标对此却深有感叹,主动联想到修身敬主:“致命之为绝德也,故天主特爱之,而章示其灵奇耳。今吾辈重视此身,无论未可试窘难。即克己寡欲之功,尚未能稍加万一,有不取上主之大怼者耶?”[63]还有1639年8月26日李九标向艾儒略请教鬼神现相相示之事,艾儒略问答“有之。凡人之灵魂,有时出现人世者,亦上主所许,以示灵魂不灭意耳”,[64]并向李氏讲述了意大利纳波里名郡数十年前有灵魂自地穴中出现的异事,“此事在通衢,乃万目所共见者,敝友亲为余言,端不诬也”。[65]此处艾儒略将李九标“人传场屋中往往有鬼神”的中国式话题引向灵魂不灭的说教,既回答了李氏的问题,又达到了传教的目的。

总的来说,《口铎日抄》中传教士们的灵迹故事范围极广,从古代到当下,从经典故事到个人亲历,完全是应景问答,随意指点,并无一定思想脉络,然而仍有几点值得关注:第一,灵迹故事是天主教自身的一部分,传教士们对这一点毫不怀疑。在他们的日常生活中,神迹是不可或缺的,在遇到困难的时候时时祈求神的灵迹,这与中国人的信仰习惯并无不同。第二,传教士宣传的灵迹故事,目的固然是劝导世人入教或坚定教徒的信仰,然而并没有实际的功能意图。第三,更重要的是,传教士并不曾认为他们自己是身具超自然能力的异类,也从未声称他们所带来的圣像、圣架、圣水等物具有奇特功能,在他们看来,只有神自身才具有超能力,任何人类只能虔心祈祷并恭顺地接受神的安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