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江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举措建议

江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举措建议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小微企业经营者在其中的占比更低。

江苏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举措建议

第四节 江苏小微企业实施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举措建议

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和管理创新的根本原因,在于企业产品、工艺水平和企业管理系统的管理效能、企业活力不断适应环境变化的内在驱动。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下,小微企业要获得生存和可持续发展,就必须摒弃陈旧观念,加快创新的步伐,增强自身的竞争实力和管理效能,使企业在新的不断变化的市场环境下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一、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途径选择

(一)转变观念,进一步增强创新意识

基于企业生存和长期健康发展考虑,小微企业应力戒“小富即安”、不思进取的心态,增强危机意识忧患意识,充分认识到技术创新对提高产品和服务的科技含量、对企业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意义。小微企业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上有自己的立足之地,不重蹈“短命”的覆辙,就必须摒弃靠天吃饭、不思变革的生产经营观念,制定相应的激励政策,采取得力措施,鼓励企业员工树立创新意识,开展技术革新活动,改进现有设备、工艺,开发新的产品,提高企业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占有率,为企业的长远发展创造良好的条件。

(二)拓宽渠道,增加企业技术创新的要素投入

资金和人才是企业技术创新不可或缺的两大要素。从资金要素看,应帮助小微企业进一步拓宽融资渠道,努力构建国家、社会、企业三位一体的融资体系,以解决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投入不足的问题;建立健全完善的风险投资体系,成立多元化的技术创新风险投资机构,为小微企业提供资本经营服务;有条件的小微企业可借力资本市场直接向社会融资,并确保将融入资金的一定比例用于企业的技术创新,金融机构也应进一步明确规定贷款总额的一定比例服务于小微企业,真正帮助企业解决融资难题。

从人才要素看,人才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根本,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小微企业可利用灵活的用人机制、激励机制、薪酬机制等优惠政策吸引人才;通过产学研的联合协作获得高校和科研机构的智力支持,成为高校、科研院所技术创新成果的孵化基地。高校和科研院所通过这一合作平台对小微企业的员工进行培训,提高其综合素质,帮助企业营造感情留人、事业留人的环境氛围。小微企业更应加强自身管理层、决策层的建设和培训,努力打造一支既懂技术又懂市场,既有经营思想又懂政策法规的复合型人才队伍。

(三)打造平台,加强企业内部创新知识交流

技术创新源于企业内部技术人员的创新思路。小微企业内部应建立知识交流平台,通过氛围的营造,激励娴熟型技术人员不断推陈出新,改进、优化现有技术,促进新工艺、新产品的研发,从而优化产品性能、降低生产成本,获得更多市场认可;通过内部创新机制,鼓励一般技术人员不断完善自身技术知识,快速成长为专业技术人员。鼓励娴熟型技术人员主动分享技术知识,使技术得到沉淀,推动技术创新的进展。技术交流平台可以扩大技术人员队伍,提高技术人员水平,在专业领域共商共策,定期开展头脑风暴,激发技术创新思路。

(四)发挥优势,走合作创新之路

江苏是教育大省,所拥有的高校和科研机构居全国前列。随着“科教兴省”战略的实施,高校、科研院所雄厚的科技人才实力已然成为江苏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坚强后盾。高校和科研院所不仅拥有大量专业研发人才,同时具备专业的仪器和实验室,这些都是小微企业在成长过程中自身急需又无法具有的资源。因此,江苏小微企业应充分利用江苏民营经济“十二五”发展规划精神,积极寻找合作机构,建立产学研联盟或合作基地。

江苏作为经济强省,各类经济主体较为活跃。小微企业可以寻找相关联产业形成经济联合体,抱团取暖,有效降低上下游经济成本,提高产业集群竞争力。小微企业也可依靠大企业的龙头带动,实现共同发展。大企业的辐射带动可以有效解决小微企业的资金、技术、市场等问题,当然,小微企业在与大企业合作的过程中,应培育和提升学习、吸收、模仿的能力,最终走出自己的发展壮大之路。

(五)整合资源,完善社会化服务体系

建立和培育创业辅导、管理咨询、信息服务、技术支持、融资担保、人才培训、市场开拓、法律援助等各类服务机构,整合技术创新相关各类资源,形成较为完善的社会化服务体系,可有效地帮助小微企业培育和提升技术创新能力,促进小微企业长期健康发展。建立技术创新社会化服务体系,政府部门可通过向小微企业提供咨询、信息、技术培训、人才培训、中介机构等服务,推动小微企业技术创新的开展,更好地为小微企业提供直接便利的服务。江苏政府有关部门应积极支持建立小微企业中介组织,发展小微企业行业协会,促进小微企业之间的互助,通过信息共享,共同合作创新科技项目,提高企业综合竞争实力。

(六)政府部门应对小微企业的创新成果提供保护和支持

一是政府有关部门应进一步完善小微企业社会服务体系,发挥中介机构的职能,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活动提供政策、信息等咨询服务,加强专利知识产权、立法及司法解释等有关技术成果保护方面的培训,从而使小微企业在技术创新过程中,能够有意识地利用法律法规保护自己的科研成果。二是政府部门应加大对知识产权保护的支持力度,对以小微企业为单位申报的科技成果适当降低专利申请费用和专利年费的标准,开通小微企业专利申请绿色通道,使小微企业有能力接受知识产权的保护。江苏省政府有关部门可借鉴其他国家和其他省份的一般做法,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在知识产权保护上,制定出地方支持性规定,为小微企业技术创新工作的开展创造更有利的条件,从而激发小微企业创新欲望,鼓励其创新行为,减少和消除企业技术创新的后顾之忧。(www.xing528.com)

二、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的措施建议

(一)更新观念,将管理创新视作直接关系到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战略举措

思想观念的陈旧和落后是目前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的最大障碍,也可以说许多小微企业还没有形成与环境相适应的经营理念和规范化的管理模式。《中国企业经营者成长与发展》的专题调查资料显示,以创新作为企业家精神核心者为47.7%;各项创新中最困难的是“观念创新者”达到42.7%。小微企业经营者在其中的占比更低。因此,小微企业主更应切实认识到管理创新在当前市场竞争形势下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树立“管理强效能”的理念。在提高认识的基础上,更新企业的经营理念和管理思维,从战略高度去推动企业的管理创新。

(二)建立有效机制,打造职业化的企业家阶层

美国经济学家熊彼特认为,创新是企业家最重要的品格。企业家是最具有创新能力和影响力的人,他们不墨守成规,不遵循循环流转的轨道,常常创造性地改变这种轨道。当前我国小微企业管理创新理念落后、效率不佳,与缺乏优秀的企业家阶层不无关系。因此,要推动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必须注重培养具有竞争意识和创新思维的企业经营者队伍,打造一个主导管理创新前沿和领导市场竞争潮流的企业家阶层。在这方面,我们可以借鉴发达国家的成功经验并结合我国国情,在所有权与经营权分开,责、权、利一致的原则下,完善经营者激励约束机制,建立一套科学、公正的职业经理人招聘和考核体系,并努力使经营者的个人利益与企业的经济效益挂钩。在打造企业家阶层上,应引进竞争机制,建立经营者人才市场,使企业家这种生产要素通过市场机制达到合理配置。政府部门也应采取有效措施,通过建立职业经理人人才交流市场、资格认证系统、继续教育培训机制等,来促进我国小微企业经营者的职业化。

(三)加强创新文化建设,营造良好的管理创新氛围

小微企业实施管理创新,要靠文化渗透,需要建设一种奋发向上、同心同德、敢拼会赢的企业文化。因此,小微企业应进一步营造创新氛围,培养和树立强烈而持久的创新价值观,形成强烈的创新认同感;建立和完善创新机制,形成强大的创新动力;加大创新价值观念的宣传力度,以此感染企业员工。

(四)加快制度创新,以制度创新推动企业管理创新

管理创新与制度创新是相互促进、相辅相成的关系。小微企业制度创新解决的是企业资源要素合理配置的微观机制问题;管理创新解决的是小微企业内部资源如何组合,使之尽可能多地产出的问题,即建立起面向市场的内部组织框架,形成激励约束机制和企业生产经营的高效运作机制。制度创新能为推进小微企业管理创新奠定良好的基础,而管理创新必然导致企业变革的不断深化,建立和完善更为规范的规章制度和现代企业制度。

(五)优化创新组织结构,进一步提升管理效率

一是搞好管理幅度与管理层次的划分设计。管理层次和管理幅度分别从横向与纵向反映了企业组织结构的数量特征。具体设计时,必须考虑各企业组织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管理人员的能力、下级人员的素质、工作对象的复杂程度、沟通效率等影响因素。二是做好对工作的科学分类,对人员的合理组合。以提高工作效率、有效地实现企业目标为前提,小微企业可根据各自的目标、条件、业务活动的性质和特点等,选择最为适合的划分方法。三是要明确划分和设计各自的职权。既要处理好集权和分权的关系,又要搞好同级部门之间的协作关系。

(六)实施人本管理,充分调动企业员工的积极性

这里讲的人本管理是指小微企业通过自己的管理活动,使员工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得到充分发挥,从而使个性化的每位员工得到全面发展。小微企业应设置和完善人力资源管理机构,并建立起完整的衡量员工绩效的激励约束机制和员工培训机制,给员工提供发展的机会和获利的空间,使员工能够从实现企业的发展愿景中体会到自身的价值。

(七)提高自身素质,增强小微企业发展的内生动力

鼓励和引导小微企业完善法人治理结构,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制度。加强培训,提高小微企业经营管理者的素质和职工队伍的素质。加大对那些有创新意愿且有创新能力的小微企业的支持力度,鼓励企业在管理创新的基础上开展技术创新、技术革新,走转型升级、创新发展之路。积极引导小微企业履行社会责任,正确处理好企业与社会、企业与其他企业、企业与职工之间的关系,使企业能够在一个和谐的环境中得到长期稳定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