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分析

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分析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二是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它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这七方面政策措施构成了国务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的政策框架。

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分析

第三节 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机遇分析

综观我国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历史、现实和趋势,综观我国改革开放的已经、正在和将要带来的政策与制度变化,种种情况都表明,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在跨入历史发展新阶段,西部欠发达地区也迎来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新的机遇。

一、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基本理论、方针、制度和相关政策已经基本形成,并将进一步发展和完善

虽然党和国家关于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的理论、方针、政策和制度,也存在着一个认识、提高和完善的过程,从发展角度看,只会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推进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发展而不断充实、丰富、提高和完善,绝不会发生方向性的变化,更不会发生逆转。

(一)对非公有制经济的理论认识进一步提高

中共十五大特别是中共十六大以来,党和国家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做出了新的最基本的肯定性判断:一是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促进我国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力量。”二是确认“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三是明确宣告国有、集体、个体私营和外资等“各种所有制经济完全可以在市场竞争中发挥各自优势,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四是明确宣告各类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的企业主、管理人员、从业人员等“社会阶层,都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

(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指向和方针更加坚定和清晰

中共十六大以来,党中央和国务院明确提出了坚持两个毫不动摇的基本方针,即“毫不动摇地巩固和发展公有制经济,毫不动摇地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明确要求“要正确处理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和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关系”,“使两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进程中相互促进、共同发展”。

(三)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制度安排和法规建设日趋完善

从国家制度上看,1999年和2003年的宪法修正案,以国家最高法律的形式明确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社会制度中的法律地位、权利和作用:“国家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坚持公有制为主体、多种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在法律法规范围内的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家保护个体经济、私营经济等非公有制经济的合法的权利与利益。国家鼓励、支持和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并对非公有制经济依法实行监督和管理。”“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国家依照法律规定保护公民的私有财产权和继承权”。

(四)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政策更加实际、具体和完善

2005年2月下旬,国务院以国发[2005]3号文件的正式发布了《国务院关于鼓励支持和引导个体私营等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理论研究界称之为发展非公经济36条。这是改革开放以来一部最为全面最为系统的关于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政策性文件,它的制定和实施,不仅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而且对西部欠发达地区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产生极大地促进作用。

“36条”以中共十六大、十六届三中和四中全会精神及宪法修正案要求为指导,进一步阐述了党和国家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基本方针,充分肯定了非公有制经济在中国社会经济中的重要地位与作用,高度评价了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历史进程中的重大意义,明确提出了今后一个时期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总体要求,并针对当前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困难与问题,提出了大力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七个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这七方面政策措施构成了国务院推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系统性的政策框架

1.放宽市场准入,鼓励公平竞争。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在市场准入方面受到的各种限制,“36条”明确提出了贯彻平等准入、公平待遇原则。允许非公有制经济进入法律法规未禁入的行业和领域;允许外资进入的行业和领域,也允许国内非公有资本进入,并放宽股权比例限制等方面的条件。(www.xing528.com)

2.拓宽融资渠道,改进金融服务。“贷款难、融资难”是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最大瓶颈制约,为解决这一问题,“36条”提出了大力鼓励、支持和积极引导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七个方面的重要政策措施。在加大财税支持、完善金融服务、拓宽直接融资渠道、鼓励金融创新、健全信用担保体系等方面提出明确的政策要求。

3.健全服务体系,改善发展环境。针对非公有制经济和中小企业的社会服务体系十分薄弱的现状,“36条”提出,要大力发展各类中介服务组织,积极开展创业服务,开展企业经营者和员工培训,加强科技创新服务,推进企业信用制度建设。

4.维护企业合法权利,保障职工合法权益。针对在保护非公有制企业和企业职工合法权益方面存在的问题,“36条”提出,要加快修订完善并严格执行保护合法私有财产有关的法律法规;维护企业合法权益,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干预企业的合法经营行为;保障职工合法权益,尊重和维护职工的合法劳动报酬权、休息休假权、劳动保护和安全卫生权;完善非公有制企业职工养老、失业、医疗工伤社会保险;保障企业职工依法参加和组建工会的权利。

5.提高企业素质,引导健康发展。针对非公有制企业自身素质尚待进一步提高的问题,“36条”要求,企业必须贯彻执行国家法律法规和政策规定,严格执行国家有关技术法规,自觉遵守环境保护和安全生产等有关规定;规范企业经营管理行为,依法从事生产经营活动;完善企业组织制度,建立规范的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和公司制企业;提高经营管理者素质,引导企业出资人和经营者增强诚信意识、法制观念和社会责任感;推进专业化协作,发展产业集群,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做强做大。

6.改进监督管理,规范监管行为。按照中共十六届三中全会提出的改进对非公有制企业监管的要求,“36条”指出:要改进政府监管方式,公开监管制度,规范监管行为,提高监管水平;加强劳动监管和劳动关系协调,建立和完善三方协调机制,健全劳动争议处理制度;规范国家行政机关和事业单位收费行为,严肃查处乱收费、乱罚款及各种摊派行为。

7.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管理体制。针对在非公有制企业政府管理方面存在的多头管理、相互掣肘现象,“36条”提出:政府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指导,将其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建立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工作协调机制和部门联席会议制度,强化服务意识,改进服务方式;加强舆论宣传,营造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良好氛围。“36条”要求,各地区、各部门要加强对非公有制经济工作的领导,抓紧制定和完善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的具体措施及配套办法,确保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落到实处。

随着上述政策措施的全面推行,随着相关配套措施和具体办法的制定与实施,完全可以肯定,在不太长的时期内,非公有制经济将会获得一个与国有经济和外资经济平等竞争、一视同仁的法治环境、政策环境和市场环境。

二、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已经基本形成,并将进一步实现良性互动

我国非公有制经济现已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量,成为就业和再就业的主渠道,成为财政收入的重要来源,成为对外开放中的一支主力军,成为支撑地、市、县经济的主体。总之,目前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格局是,公有制经济与非公有制经济两大车轮,国有经济、私有经济和外资经济三驾马车,并驾齐驱、相互促进、共同发展。并且,从发展趋势看,非公有制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和作用还将进一步提升和扩大。作为一个历史潮流,这个趋势不可逆转。

三、非公有制经济、特别是私营企业的自身素质正在发生历史性的变化

如前所述,我国非公有制经济正在产生一系列重大变化,主要是非公有制经济在行业分布上以轻工纺织、普通机械建筑运输、商贸服务等领域为主,现已开始向重化工业、基础设施、公用事业等领域拓展;非公有制经济在结构规模上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中小企业为主,现已涌现出一批资本密集、技术密集的大企业、大集团;非公有制经济在组织形式上以个人、家族企业为主,现已向多元投资主体的公司制企业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在产业布局上以小规模、分散化经营为主,现已在部分地区形成一批以大规模、专业化经营为特征的产业集群;非公有制经济在沿海地区率先发展、比重大,现中西部地区的发展在加速、比重在提高。改革开放以来,沿海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一直比较快,现在仍保持良好势头;私营经济基本上以国内市场为主,现已开始逐步向国际市场迅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的上述变化还在继续发展和演变,这个历史性的变化同样是不可逆转的。

展望未来,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推进,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进一步完善,非公有制经济将获得更加公正、公平的制度与政策环境条件;随着西部欠发达地区经济社会的快速发展,非公有制经济将拥有更加稳定和良好的宏观经济发展条件;随着广大非公有制经济经营管理者素质的进一步提高,越来越多合格的中国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的不断涌现,非公有制经济将奠定更加健康和扎实的内在基础条件。在这三大因素的共同作用下,全国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跨入历史发展新阶段,必然会对西部欠发达地区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产生带动和促进作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