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实践与探索:上海企业教育实务研究

实践与探索:上海企业教育实务研究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授课教师为单一主体的局面,能够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如“TPM现场教学点”的培训环节设计是:首先,进行以“精心巡检、精细维护、精准操作”为主题的汇报交流,让学员了解示范作业区专项工作推进思路与具体方法;其次,请学员

实践与探索:上海企业教育实务研究

附:现场教学点建设的实践与探索

梅钢公司培训中心 刘丽辉 周荣江

为了提升现场力,近几年梅钢公司持续推进以作业区为重点的基层基础工作,2011年推进了安全、设备、5S等6个专项的示范作业区建设,创造了许多优秀实践,取得了许多管理经验。2012年在评选专项管理优秀示范作业区的基础上,建立了5S、TPM和岗位培训现场教学点,其目的是进一步总结、固化、推广公司专项管理示范作业区创建成果,促进对标找差,持续改善基层作业区运营管理水平,提升作业长现场管理能力,推进作业区能力建设。

一、建立现场教学点的目的与意义

(一)把现场变课堂

通过一定的现场设计与教学资源配置,延伸传统的培训课堂,让优秀示范作业区成为“看得见、摸得着、讲得清、学得会”的现场课堂,为学员有针对性地开展对标找差、学习研讨和管理改善提供最佳学习场所。

(二)把素材变教材

通过对作业区管理中的素材、碎片和优秀实践进行有目的的收集、整理、总结、提炼,进行课程开发,形成主题鲜明、内容生动、形式多样的现场培训教材,使优秀示范作业区的优秀实践能够在公司范围内复制、辐射、推广,更充分地发挥示范表率作用。

(三)把实践者变教育

通过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让现场的实践者成为训练有素的教育者,打造作业区骨干队伍,“让现场人说现场事,以现场事育现场人”,更好地发挥典型引路作用。

二、现场教学点的内涵与特点

(一)现场教学点的内涵

现场教学点是针对传统的课堂培训而言的,它针对培训目标,经过一定的现场设计与资源配置后设在生产现场,绝不是简单地把课堂搬到生产现场,它的教学效果主要来自学员的亲身体验、感受和交流。其创新之处是将教学由灌输变互动,现场变课堂,实践者变教育者,素材变教材,它体现的是一种培训理念的变化。

1.培训主体观的改变

现场教学点的主体是多元的,设立现场教学点的分厂(车间)负责人、作业长、作业区骨干员工、作业区环境、参加培训的学员、主持培训的教师等都是主体。它打破了传统课堂教学中以授课教师为单一主体的局面,能够充分调动参与各方的主动性与积极性。

2.培训资源观的扩展

把作业区、作业长等作为重要的教学资源,通过系统性的培养和训练,让现场的实践者成为训练有素的教育者。

(二)现场教学点的特点

现场教学点实施的是集体验性(亲临现场、亲身体验)、互动性(教学互动、平等交流、共同研讨)、多元化(主题汇报、现场参观、案例分析、研讨交流等)于一体的现代培训。其特点围绕“现场”、“教学”、“点”三个关键词展开。

1.实施的课堂在现场

现场教学点是把学员带入实际工作的场所——作业区,课堂是真实的、多维的、生动的现实情境,可能是专用教室,可能是会议室,可能是整个作业区,也可能是某台设备,学员可以从中体会到“课堂”的宽广。

2.实施的是立体体验式与深度参与式的案例教学

通过对现场教学点培训资源的精心设计,把培训各方引入特定的真实情境,使参加培训的学员以体验为支撑,在“听、看、问、议、思”中观察、感受和评价示范作业区的优秀实践,反思自身工作。其案例教学是深度参与式,一是呈现在学员面前的是鲜活的、真实的案例,是看得见、摸得着的;二是这种案例有现场提供者的立体展现,有参培学员的深度探讨交流,还有项目主持教师理论观点归纳、提炼。

3.实施的是以某一“点”为主题的培训

现场教学点是专项管理优秀示范作业区的代表,特色鲜明,作业长结合自己作业区的实际,对自己的理性思考与实践探索进行梳理,同时项目主持教师通过对作业区优秀实践的深入挖掘,凝练匹配其特色的主题,对作业长交流材料进行指导与修改,培训内容以专项管理的某“点”为主。

三、现场教学点的应用价值(www.xing528.com)

(一)充分调动了培训主体的积极性

现场教学点以专项管理工作推进为载体,结合具体工作实际,真实感强烈,形式多元化,是一种培训主体相互配合、互相启发、互相推动的培训方式。其充分调动了培训主体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学点所在作业区“传”得更积极,学员“学”得更认真,项目主持教师“导”得更投入,实现教学相长。

(二)呈现出多层次的成效反应

(1)现场教学点所在作业区通过实施培训传播了作业区的经验,提升了作业区的知名度与美誉度;通过对创建成果的梳理,可对流程、制度、职责进行重新审视,进而更加完善、优化、规范;各教学点所在单位组织实施的专题研修,可使教学点了解到其他作业区的优秀实践,也是一个学习与提升的过程;通过系统的培养和训练,使现场的实践者成为训练有素的教育者,打造了作业区骨干队伍。

(2)参与现场教学点培训的学员通过实地、实情、实景感悟和思考,把同类问题进行类比——参照解决,对异类问题展开启发与思考——创新办理,即开阔了视野,拓展了思路,提升了现场管理能力。

(3)项目主持教师通过培训策划与实施,锻炼了活动设计与组织实施能力;通过对教学点的立体调研,探索了企业实践的途径;通过对作业长交流材料的指导与修改,实现了理论与实践的对接,推进了培训研究。

现场教学点成了宣传企业优秀实践的展台、推进现场管理改善的平台、传播传承工作文化的讲台。

四、现场教学点的关键要素

(一)主题与内容的设计

示范作业区对推进专项管理工作有特色做法,主题要反映其特色,要使主题提炼准确,必须以有根有据的素材作底蕴、作铺垫、作衬托,需注重挖掘、选择、整合、拓展素材。通过查阅、检索国内外有关的文献资料,对选点单位的分厂(车间)进行现场考察,对分厂(车间)负责人、作业长、作业区员工进行访谈等,进行素材收集、挖掘,主题提炼。主题确定后进行整体设计,遵循原则如下:材料组合脉络清晰、层次分明、结构严谨;整体布局环环相扣、深入浅出、层层分解;标题内容准确精练,既紧扣主题,又短而精,还朗朗上口、易懂易记;点题切入前后呼应,层层深入;文字表达准确、精练、流畅,富有逻辑性和平等交流意识。

(二)培训环节的设计

在有限的时间内,要有主题汇报、现场参观、研讨交流、反思评价等诸多内容,使教学环节既层层相扣,又不过于紧张是需要精心设计的。如“TPM现场教学点”的培训环节设计是:首先,进行以“精心巡检、精细维护、精准操作”为主题的汇报交流,让学员了解示范作业区专项工作推进思路与具体方法;其次,请学员参观二炼钢连铸生产线、吊运车间示范行车、车间岗位培训专用教室,让学员体验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再次,学员们就自己作业区的实践、困惑、思考进行交流与研讨,研讨中项目主持教师从理论层面对研讨问题进行分析,使学员们切实感受到理论对实践的指导作用;最后,学员们就学习进行回顾反思,并形成书面材料。反思分三个方面:一是总结自己的心理感受,概括出自己所受的启发;二是总结从中学到什么有用的经验或深刻教训;三是结合自己作业区实际思考复制或借鉴的经验。

(三)培训的实施、总结、后续跟进

培训前项目主持教师提前发放调研问卷,征集该期参培学员们的关注点,并将结果反馈给现场教学点作业长,使其能结合培训需求突出重点,讲清难点。在实施阶段,项目主持教师把各环节有机串联起来,针对现场教学点作业长的主题汇报、学员们关注的重点,引导讨论,并对整个活动进行调控。现场教学点培训结束后,项目主持教师对全过程进行全面的总结,不但总结其成功经验,而且总结过程中的失误与不足,以便下一次改进;不但归纳、总结学员零星的观点,提炼出系统的观点,而且总结组织和激发学员讨论的经验,研究把讨论引向深入的方法。

五、完善现场教学点的几点思考

从理论上讲,利用现场教学点进行培训的方式符合人类认知习惯,即从直观的、形象生动的实践中去感知。从实践上看,现场教学点培训具有可操作性,把学员带到现场,让学员自己看、自己听、自己问、自己想、自己得出结论,依靠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悟来获取知识,打破了传统的教师讲、学员听的讲授模式,实现了课堂教学的延伸与拓展,丰富了课堂教学的内容与形式,强化了理论与实践的结合,促进了知识与能力的转化,进一步增强了作业长培训的针对性与时效性。但经过近一年的运行,也发现存在一些问题,今后要使现场教学点更好地发挥作用,还需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明确职责

现场教学点是实施专项管理培训的教学资源,其建设和管理需要各方共同参与和多方面的支持,需明确培训部门与现场教学点所在单位的工作职责。培训部门注重现场教学点的合理使用,要将教师与现场教学点进行结对,定期进行调研,主动了解各现场教学点的工作动态,总结提炼好的做法和经验,主动为完善现场教学点出谋划策;现场教学点所在单位要安排专职联络员负责与培训部门的联络事宜,提供本现场教学点的工作亮点及典型经验等相关材料,为专项管理培训建言献策。只有实现培训部门与现场教学点所在单位的双向共建互赢,才能不断提升现场教学点的培训质量。

(二)提升教师能力

现场教学点是新鲜事物,项目主持教师需具备“三项能力”:一是要有扎实理论功底,能站在理论高度上剖析和透视现实专项管理问题,达到理论与实践的融合;二是拥有专业话语权,既了解企业专项工作推进情况,又了解培训需求,能准确选题;三是要有应变能力,能够始终紧扣主题,掌控流程,尤其在互动过程中,学员的提问水平有赖项目主持教师的充分引导。这些对教师的组织、引导、协调水平提出了较高要求,对大部分教师来说是一个挑战,需通过专业知识学习、企业实践、共建结对等途径提升。

(三)实施动态长效化建设

专项管理工作在一定时间内是相对稳定的,但随企业管理水平的提高和生产经营活动的发展,需循序渐进与之相适应。现场教学点设置之初的一些特色,随着专项管理工作的逐步深入推进,可能会成为普遍现象或者是逐渐减弱,以至于“名不副实”。为避免这一问题,需培训部门与现场教学点所在单位双方共建:一是定期召开工作例会,交流现场教学点的建设情况和工作经验,研究解决现场教学开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二是项目主持教师需主动开展经常性的调研工作,收集热点、难点问题,转变为培训需求提供给现场教学点;三是现场教学点对专项管理工作要根据阶段性工作任务及培训需求进行实践探索,转变为培训新供给,从而实现需求、供给二者之间的良性循环,保证教学点教学的连续性与持续性发展。

(四)建立针对性的评价体系

现场教学点是一种开放式的培训模式,这与传统的课堂封闭式的培训模式是不同的。如何建立一整套教学评价指标体系,不仅是引导现场教学点模式健康发展的需要,而且是深化专项管理工作的需要。每年应针对教学点的使用频度、培训内容、培训效果、管理与服务等方面,通过座谈、个别访谈、统计分析等方法进行评估,针对评估的问题与建议进行内容调整和相应改进。

现场教学点以其新颖多功能的教学形式、丰富的知识含量、紧扣专项工作的特点,深受学员的欢迎,是专项管理培训方法的一种创新。我们必须在培训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探索,认真总结现场教学点的经验,分析研究现场教学点的特点,探索现场教学点实施专项管理培训的规律,以进一步增强教育培训的科学性和实践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