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延安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延安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时间:2023-11-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只有用自己的独立人格,才能通过学术的途径,与延安人物对话,与历史往事干杯,探寻近现代中国社会跻身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苦难与风流。国际的视野,是把延安学放在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去研究,搭建国际学术平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

延安学对中国现代化进程的影响

延安学与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

朱鸿召

延安是什么?选择不同的观察角度,会得出不同的研究结论。

延安,曾经是抗日战争时期一代爱国青年热情向往的革命圣地,是孕育新中国雏形的精神摇篮,是20世纪中国社会历史发展的巨大拐点,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和理论的逻辑起点,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的里程碑。学术的立场,开放的态度,国际的视野,会让我们发现一个具有更加丰富的历史内涵和现实意义的延安。

学术的立场,是依据真实的历史资料,特别是第一手资料,进行独立判断、推理、演绎,从而获得自己的研究结论。中共中央在延安的十年(1937~1947),彻底改写了鸦片战争以来一个多世纪中国始终挨打受辱的近代历史,局部改写了劳动者世世代代受苦受难为体面尊严的劳动英雄的历史,改变了中国社会的颜色,改变了几代中国人的命运浮沉。其历史的复杂性、丰富性、矛盾性和残酷性,需要客观公正的学术立场去正视,去研究。偏离了这个学术立场,就很容易产生斜视、仰视、近视现象。坚持这种学术的立场,需要独立的人格和自由的精神作支撑。我可能没有完全占有的资料,但是我说的每句话都有历史资料为依据。并且,当时当事人的口述资料,必须尽量寻找到历史文献的印证、互证。学术的立场,不是为了图解某个政治结论,用学术沽名钓誉,鹦鹉学舌,制造学术垃圾。学术的立场,是在学术研究中探寻历史,思考社会,关怀现实,完善自己的人格。只有用自己的独立人格,才能通过学术的途径,与延安人物对话,与历史往事干杯,探寻近现代中国社会跻身世界历史进程中的苦难与风流。(www.xing528.com)

开放的态度,是将延安时期任何历史问题都可以转化为学术课题,没有学术禁区。开放的态度,是将延安学研究当做一个永远开放的系统,相信任何一项研究成果都是阶段性成就,山外还有高山。开放的态度,是延安精神的实质之所在。在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的情况下,中国共产党坚决抗日的政治主张,赢得了众望所归。自1936年“西安事变”至1941年“皖南事变”前后,随着国共两党关系的一松一紧,成千上万的青年知识分子奔向延安。“广招天下士,诚纳四海人”,“谁抢到了知识分子,谁就抢到了天下”。时任中共中央组织部部长陈云的主张变成了党的政策,促成了一个时代的先锋行动。1937~1942年间,中共在延安先后创办中国人民抗日军政大学、陕北公学、鲁迅艺术学院(鲁迅艺术文学院)、中国女子大学、延安自然科学院、马列学院、军事学院、农业学院、中国医科大学、俄语专科学校等20多所院校,面向全国招生。南京、武汉、西安、重庆、太原、桂林、兰州、迪化(今乌鲁木齐)等地的八路军办事处以及广州的八路军通讯处,千方百计将知识青年一批批送往延安。在物质条件非常艰苦的环境下,延安对所有教育基本实行免费。1943年12月,任弼时在中共中央书记处工作会议上说:“抗战后到延安的知识分子总共4万余人,就文化程度言,初中以上71%(其中高中以上19%,高中21%,初中31%),初中以下约30%。”另据国民政府教育部统计,抗战前全国专科以上在校学生4.2922万人,至1940年减至3万余人。大约有1.2万学生流失,其中大部分是奔赴延安。没有开放的态度,没有知识分子的广泛参与,就不可能出现延安赢天下的历史。用任何理由封闭延安,禁锢延安,都是与延安精神相悖逆的。开放的延安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

国际的视野,是把延安学放在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中去研究,搭建国际学术平台,进行国际学术对话。我们把人类社会走出中世纪,经过工业革命、发现新大陆、两次世界大战,进入后工业化时代的历史,称为现代化进程。抗战胜利,结束了中国丧权辱国的半殖民地历史。延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迅速崛起,并将执掌新中国政权的预备期。国家主权,以及国家政权形态,是现代化进程中至关重要的历史命题。延安时期的中国共产党人,及时回应社会关切,用开放的人才观念建立一切事业的基础,努力践行科学、民主等普世社会价值,积极建设公平、公正的集体生活环境,整合社会资源,集聚智力资源,用整风运动锻造集体执行力,多次化危难为机遇,把民生温饱当做政府最大的脸面,让人民群众得到看得见摸得着的实惠,从而为自己在黄土地上获得最广泛的执政合理性与合法性基础。当年延安引起世界关注,是因为中国共产党人开始以自己的方式面对世界。这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开始,更是中国特色现代化进程的重要里程碑。今天,我们把延安学放置在现代化进程中去审视研究,才能更好地让延安学融入世界学术语境,参与世界文化对话。

[作者单位:上海文化研究中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