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桓帝并祭二氏|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桓帝并祭二氏|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桓帝并祭二氏《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载《老子》四家五十一篇,《黄帝》四家六十八篇,《神仙》共十家,托名《黄帝》者四家,而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黄帝。八月并祭王子乔)画壁必援用孔子适周见李老故事,益见老氏之崇高。《西域传》论佛教,亦言“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自楚王英至桓帝约一百年,始终以黄老、浮屠并称,其时佛教之性质可推想也。

桓帝并祭二氏|汉魏两晋南北朝佛教史

桓帝并祭二氏

汉书·艺文志》道家者流,载《老子》四家五十一篇,《黄帝》四家六十八篇,《神仙》共十家,托名《黄帝》者四家,而阴阳、五行、天文、医经、房中均溯源于黄帝。《隋志》曰:“汉时诸子道书之流有三十七家,大旨皆去健羡,处冲虚而已,无上天官符录之事。其《黄帝》四篇、《老子》二篇,最得深旨。”西汉黄老之学主清净无为,《班志》所谓“独任清虚,可以为治”是也。《隋志》所言,盖即指此。然史迁《封禅书》中,已载鼎湖仙去之说。而《老庄申韩列传》谓老子百有余岁,以其修道而养寿也。然则道家者流,早由独任清虚之教,而与神仙方术混同。阴阳五行、神仙方技,既均托名于黄帝,而其后方仙道,更益以老子。于是黄老之学遂成为黄老之术。降及东汉,而老子尤为道家方士所推崇。长生久视之术,祠祀辟谷之方,均言出于老子。周之史官擢升而为教主,其事迹奇诞,益不可究诘矣。

汉桓帝即位十八年,好神仙事。(《续汉书·祭祀志》)延熹八年(公元165年)春正月,倌中常侍左倌之苦县,祠老子。十一月使中常侍管霸之苦县,祠老子。(《后汉纪》作十二月)据边韶《老子铭》,是年八月皇帝梦见老子,尊而祀之。韶时为陈相,乃演而铭之。又《水经·禲水注》,载蒙城有王子乔家,其侧有碑,延熹八年八月帝遣使致祠,国相王璋乃纪铭遗烈。(碑文载《蔡中郎集》中)而《孔氏谱》曰,桓帝位老子庙于苦县之赖乡,画孔子像于壁。孔畴为陈相,乃立孔子碑于像前。盖是时帝方修神仙之事,故一时竞作铭表。(上据《后汉书集解》。据上文,则是年正、八、十一月,曾三次遣人致祭老子。八月并祭王子乔)画壁必援用孔子适周见李老故事,益见老氏之崇高。(www.xing528.com)

不特此也,浮屠之教,当时既附于方术以推行,释迦自亦为李老之法裔。《续汉志》云:“延熹九年,亲祠老子于濯龙,文为坛饰,淳金扣器,设华盖之坐,用郊天乐。”(《后汉书·本纪》谓在七月庚午。《后汉纪》作六月)《东观汉记》曰:“以文为坛饰,淳金银器,彩色眩耀,祠用三牲,大官饰珍馔作倡乐,以求福祥也。”据《后汉书·本纪》论曰:“饰芳林而考濯龙(濯龙,宫名,或曰殿名。或曰:濯龙,祠也。在洛阳西北角)之宫,设华盖以祠浮图老子。”《西域传》论佛教,亦言“楚英始盛斋戒之祀,桓帝又修华盖之饰”。襄楷上书亦言“闻宫中立黄老浮屠之祠”。是老子之祠,不但以孔子像饰庙壁,而濯龙之祭,浮屠亦似陪祀。盖神仙方技之士,自谓出于黄老,最初除服食修炼之术以外,尚讲求祠祀之方。而浮屠本行斋戒祭祀,故亦早为方士之附庸。史称楚王英交通方士。王充云:“道士刘春荧惑楚王英”,则方士亦称道士。两汉之世,鬼神祭祀、服食修炼,托始于黄帝老子,采用阴阳五行之说,成一大综合,而渐演为后来之道教。浮屠虽外来之宗教,而亦容纳为此大综合之一部分。自楚王英至桓帝约一百年,始终以黄老、浮屠并称,其时佛教之性质可推想也。考伊存授经、明帝求示之后,佛教寂然无所闻见。然实则其时仅为方术之一,流行民间,独与异族有接触(如博士弟子景卢),及好奇之士(如楚王英、襄楷)乃有称述,其本来面目原未显著。当世人士不过知其为夷狄之法,且视为道术之支流,其细已甚。后世佛徒,尤耻其教之因人成立,虽知之而不愿详记。岂真佛教在桓灵以前未行中国耶?盖亦因其傍依道术而其迹不显耳。晋释道安《注经录序》(《祐录》五)云:“佛之著教,真人发起,大行于外国,有自来矣。延及此土,当汉之末世,晋之盛德也。”若果据此言,则非惟元狩、永平诸传说悉为伪妄,即明帝与楚王英之诏令,安公亦行抹杀。此其故因汉末以前佛道未分,浮屠且自附于老子。安公博洽精审,知之甚悉,而为佛教讳之耳。(安公《经录》不载《四十二章经》,或亦因其书为道士所利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