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总结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总结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社会科学院魏道儒教授在闭幕式上做大会学术总结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李浩副校长、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上午好!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可谓成果丰厚。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总结

中国社会科学院魏道儒教授在闭幕式上做大会学术总结

尊敬的主持人、尊敬的李浩副校长、尊敬的各位高僧大德、各位老师、各位同学:

大家上午好!

2012年6月23日到24日,由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香港中华密教学会共同主办的“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在西北大学领导的指导关心下,在所有与会学者和工作人员的积极参与下,通过开幕式致辞、大会主题发言、分组讨论、各分组汇报等形式,完成了学术讨论会的预定任务,达到了会议的预期目标。

参加本次学术研讨会的学者来自国内外众多著名研究机构、大专院校和社会团体,既有享誉国内外学术界的老一辈专家,也有成果卓著的中青年学者,更有开始专精一门的硕士、博士研究生。尤其是大陆学界前辈杜继文、方立天、楼宇烈、杨曾文四位教授通过或莅临会议、或惠赐大作、或接受参访等多种参与形式,起到了为大会鼓劲加油、扩大影响的作用。

本次大会共收到学术论文100余篇,可谓成果丰厚。从论文到会议发言所涉及的学术内容来看,以主题鲜明,重点突出,范围广泛为特点。概括起来讲,本次会议在三个方面有突破,有建树,并且能够体现本次会议的学术内涵、价值和重要现实意义。

第一,对中国佛教文化的内涵和特质,对当今中国佛教的新地位,新特点和新态势等进行了深入细致的学术探讨。

在多篇论文中,学者们对于佛教文化的定位、佛教文化的丰富内涵、积极因素、当代价值等进行了深入探讨,既有对过去研究成果的继承和肯定,又有新的发现、新的开拓和新的思索。学者们认为,构成中华传统文化三个重要组成部分的儒释道三教,今天已经在社会载体、组织规模、现实影响、发展态势、国际化程度等多方面形成了不同以往的新格局。佛教由于具有集大成、广覆盖和最有发展前景的特点,成为丰富和发展当代文化,有利于推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最重要的一支力量。随着时代的变化、佛教的命运也在出现根本性的转变,佛教所能负担的使命也逐步开始超出人们原来的预想。这些围绕本次学术会议主题进行的讨论,具有把理论与现实结合起来,把历史与现状结合起来的特点,对于我们站在时代发展的前沿来重新认识、反思、评估和展望包括佛教文化在内的传统文化有重要的借鉴意义。(www.xing528.com)

第二,密切关注现实,努力捕捉当代中国佛教存在的热点问题,敏感问题、突出问题和影响全局的重大问题,并且积极提出解决方案,规划佛教健康发展的蓝图。

多位学者认为,从当今中国佛教发展态势看,问题与成就并存、挑战与机遇同在,佛教已经到达进一步发展和提升的瓶颈阶段。学者们从佛教传统与现代的冲突、佛教文化资源、佛教团体的功能、藏传佛教的内地发展、佛教事务管理、佛教与社会的关系、佛教队伍建设、佛教学术研究等各个方面寻找问题,提出解决方案,规划发展蓝图。这些研究成果基于艰苦的国情调研,来自联系实际的独立思考,内容丰富,材料翔实,观点新颖,集中体现了与会学者为中国佛教健康发展,为佛教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中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国文化走向世界所花费的心力、所付出的劳动、所寄托的期盼,所表现的信心。

第三,本次会议在探讨佛教与现代文化建设这个主题过程中,具有把宏观研究与微观探索结合起来,把中国佛教与世界佛教结合起来的特点,讨论案例多,涉及范围广。

印度古代文化是佛教的源头,数篇论文重点探讨了印度哲学与中国佛教的某些关联,多篇论文讨论了中国佛教与日韩佛教交流方面的内容,多篇论文探讨了能够反映佛教文化重要内涵和特征的有关重要事件人物、经典文献、学说思想、寺塔佛像、清规戒律、文学艺术、民间风俗等内容。数十篇个案研究的论文从不同方面、不同角度、不同学科展示中国佛教的历史传承与积淀,揭示佛教的特有价值和作用。其中有些出自年轻研究生之手的文章,已经让人感到比较专门、比较有见地。特别是从西北大学佛教研究所研究生撰写的几篇有关佛菩萨罗汉的文章中,我们可以体会到,在佛教崇拜体系和信仰文化的研究方面,该研究所已经不愧是国内外的一流研究基地,不愧是培养人才的摇篮。

我们大家都知道,中国共产党十七届六中全会通过的《决定》,给“文化”确定了新定义、增添了新内涵,为认识中华文化指明了新方向。在探讨佛教与现代文化建设方面,学术界不仅已经发表了很多文章,而且举办了不少名目不同但性质类似的会议。从本次会议的规模,发表论文的数量和质量,提出的新观点和新思路等方面综合考察,可以说,本次会议具有里程碑的性质,会在学术界产生比较持久的影响。

由于本人能力所限,总结难免有所遗漏与偏颇,请大家批评指正。

谢谢大家!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