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黄夏年[1]1内容提要:佛教是世界性宗教,而中国佛教的国际化特色和品质亟须提高。本文提出“中国佛教的国际化”问题,看似与本身就已经国际化的佛教存在语义上的分歧,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积极与国外佛教界进行文化与宗教的交流,努力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让中国佛教融入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共识。

佛教与当代文化建设-学术研讨会论文集

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中国佛教

黄夏年[1]1

内容提要:佛教是世界宗教,而中国佛教的国际化特色和品质亟须提高。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在全球化的背景下中国佛教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是其发展的必由之路。建立国际化的中国佛教模式需要新的理论和指导,也需要各界人士的共同努力。

关键词:佛教 国际化

近年来,中国参与世界的各种活动越来越多,中国在世界舞台上发挥的作用越来越大,在国际事务中发出的声音也越来越强,世界惊叹中国之发展崛起。随着国家地位的提升,中国国际化程度也日益加深。中国与世界的联系日益紧密,特别是在全球化思潮的影响下,国际化是中国未来发展的大势所趋。在这样的背景下,中国佛教未来的发展方向已成为佛教界的重要议题。本文抛砖引玉,就教于方家。

佛教是具有国际背景的世界宗教。2500余年来,佛教已经由印度传播到世界各地,仅传入中国就有2000年的历史。本文提出“中国佛教的国际化”问题,看似与本身就已经国际化的佛教存在语义上的分歧,但其实两者并不矛盾。因为这种提法与前面所下的定义分属于不同的范畴。我们这里所谈的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是有所特指的,它并不是从宗教传播与文化宣传的的角度来诠释中国佛教的国际化问题,而是从中国佛教在世界的地位与作用,乃至在世界的影响等方面来看未来中国佛教身上所具的国际化与世界性的特质,以此说明未来佛教发展的方向。从整个世界佛教背景来看,佛教是具有非常明显的国际化特征的宗教,然而当我们把眼光聚焦在本土中国佛教时,可以明显地感到当前中国佛教的国际化特色匮乏,亟须提高,品质也需要加以改进。

中国佛教是大国佛教,之所以如此说,是我们有世界上人数最多的佛教徒,有最悠久的历史,有最多的寺院,有最完整的经典,有最丰富的仪轨,还有最完善的组织,等等。唐王朝作为中国少有的世界最有影响的国家之一,其宗教,主要是佛教的指向已发生根本变化。其风标就是中国佛教开始向外输出。中国僧人已经不再满足于到印度取经留学,而是把足迹深入到周边东亚诸国。韩国日本越南等国先后接受了中国的宗派佛教,这种风气一直沿袭到后来的宋、元、明、清,长达千年时间,所以中国佛教从唐代开始就已经具有国际化的形态,并且成为世界佛教大家庭的最重要力量之一。只不过,后来随着中国佛教的衰落,其国际化程度逐渐降低,至清末民初,中国佛教受到了曾经被中国佛教影响的其他国家佛教界的挤压,如日本佛教界在中国策划的江南寺院改宗与国籍的活动,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圈的影响可谓消失殆尽。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国力增强,中国佛教摆脱了积贫积弱的局面,进入到复兴并走上全面高涨的时期:寺院林立,香火旺盛,在社会上拥有广泛影响。特别是寺院经济的增长,佛教成为中国旅游业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为国家经济发展做出了直接贡献。与此同时,佛教的软实力也得以提升。在佛教界与学术界通力合作下,佛教文化得到了很好的彰显。佛教文化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弘扬中国文化方面发挥了极大作用。

进入21世纪,中国逐渐担当起大国责任,发挥着大国影响,大国佛教也在这个形势下被赋予了新的使命。伴随着我国在世界政治与经济领域里日益发挥重要作用,中国佛教的国际化进程已经提出,并逐渐形成。这个进程可以上溯到2006年在中国浙江省杭州市和舟山市举行的第一届世界佛教论坛。此次论坛“弘扬佛教文化,维护世界和平”的宗旨,以及“和谐世界,从心开始”的主题,不仅激发了中国佛教走向世界的想法,并且开始把中国佛教推向世界。之后的第二届世界佛教论坛提出的“和谐世界,众缘和合”的主题,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和谐世界,同愿同行”的主题,均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的活动引向深入。前来参加这三次论坛的世界各国佛教界的代表分别来自50个国家和地区,有2000余人,这是中国佛教界前所未有的活动,不仅展示了中国佛教大国的风范,更重要的是在世界佛教界面前展现了中国佛教的实力,传递了中国作为世界佛教大国的自信与诉求,所以中国佛教的国际化已经势在必行

中国佛教国际化除了与中国大国地位和世界大国的责任背景有重要关系之外,也与当今整个世界呈现的全球化局势有着密不可分的联系。全球化是世界各国与社会发展的趋势,科学技术与交通工具的发展,世界各个国家与种族之间交流往来越来越紧密,大家就像住在一个地球村中,你中有我,我中有你的现象越来越凸显,不同宗教之间的文化交流日益成为常态,足不出户就能纵观天下大事的古人理想,在今天已经成为现实,与此相应的是世界各宗教之间的了解也从陌生变得容易起来,在这种背景下,推动各个宗教参与全球化的活动,加强宗教对话成为各宗教的共识。虽然这种对话不能解决因信仰引发的纷争,但是各个宗教已经认识到在全球化背景下,彼此和谐相处是最重要的。全球化的背景改变了各个宗教的认识,促进了各宗教之间的了解。承认对方的存在,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全球化背景下不可缺少的宗教共通性特点之一。

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逐渐融入世界,加入到全球化的进程,成为世界大家庭的重要一员。经济的输出与文化的外宣是同步的,特别是中国佛教本身就具有与时俱进的传统,同时又有着世界宗教的大背景,其本身就是国际化的内容之一,一直是中外宗教文化交流的最重要组成部分之一。得益于改革开放,形势的发展与佛教自身的需求,也促进中国佛教界的有识之士将眼光投放全球。20余年来,中国佛教界经历了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种国际化背景下的互动,如中央层面的中国佛教协会代表团访问外国,各地与寺院组织参访团到海外参学,现在以私人身份到国外留学与参学的佛教界人士屡见不鲜,这些都说明在大国背景下的中国佛教界正变得开放起来。积极与国外佛教界进行文化与宗教的交流,努力将中国佛教推向世界,让中国佛教融入全球化,已经成为中国佛教界的共识。中国佛教对外交流的优良传统得到提升,中国佛教国际化的身份在新世纪的形势下重新被确立与彰显。

中国佛教国际化是未来中国佛教发展的必然之路,并且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中国经济实力的发展与中国大国地位的加强,中国佛教与世界文化,与世界各个宗教,乃至包括与世界各佛教国家与信徒之间的交流肯定只能加强,不能削弱,在世界宗教与世界佛教的共同发展背景下,中国佛教国际化是融入全球化社会与世界宗教大家庭的唯一之路,也是佛教在未来发展的必然之路。

中国佛教如何国际化,如何将自己的宗教赋予国际身份,就出现了一个“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问题。换言之,当前与未来的中国佛教应该怎样去建设或经营自己的宗教,使中国佛教变得具有国际化水准和国际化的特点,且得到世界各国与世界宗教,乃至世界佛教界共同承认的“国际化的中国佛教”,这需要中国佛教界贡献智慧,闯出一条新路。(www.xing528.com)

“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是要说明中国佛教在参与国际事务与走向世界中取得的进程与身份的认证,这是中国佛教界有关人士需要建立的共识。“国际化的中国佛教”是要说明中国佛教需要建构自己的特点,表达自己的特色,以此来表明自己在全球化背景下,在世界宗教与世界佛教的大家庭里,拥有何种特色与地位,并以此与其他宗教或其他佛教界区别开来,这是中国佛教界需要做的具体工作。

现代性是国际性的基础,拥有国际性,首先就要拥有现代性,只有拥有现代性之后,才能走上国际化的道路,变成真正的国际性。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重要的是要把拥有古老传统的中国佛教赋予现代性,让中国佛教充满现代精神,拥有现代意识,真正走上现代化的道路,成为在现代社会中充满活力与发挥影响的现代宗教。中国佛教界要在保持传统的基础上,根据现代社会的特点,积极诠释现代思想,融入现代潮流,投入现代社会活动,勇于提出现代主张,建立与现代发展相适应的理论与模式,与现代社会的发展形成互动关系,将传统与现代更好地结合起来,广结善缘,慈悲利生,为人类社会提出可解决现实问题的思路与办法,使之成为契机社会与为现代人类服务的宗教。

现代社会十分关注与每个人密切相关的生活主题,关心与人类生命延续与发展的重大事件,关怀人类生存的自然环境,反对武力对人类的杀戮,谴责灭绝种族与生物的活动,呼吁人类要共同生活在没有外忧内患的和谐世界之中,各个种族与各个国家始终处在平等、自由与开放的大家庭中。中国传统佛教在这方面有诸多的可利用资源,是国际化的中国佛教立足世界的基础,我们就是要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打造出中国佛教的品牌。让国际化的中国佛教从国内佛教的现代化开始,然后走出国门,成为国际化的中国佛教。

“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或“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重在观念的提升与理念的提出。观念的建立非常重要,好的观念提出,将会使中国佛教沿着正确的轨道大步前进,从而提升未来的中国佛教的基本面貌。传统的中国佛教经历了唐代玄奘、不空时代之前的“请进来”和之后“走出去”的两个主题鲜明的不同时代。这两个时代都是在区域化的背景下完成的。前者是在印度宗教文化的背景下发生并完成的,后者是在中国宗教文化的背景下发生并完成的。虽然它们的背景各自不同,目标也有所区别,但是它们都明显地表现出中国佛教界向外寻求与学习的战略眼光,表现了中国佛教界古来就具有的开放意识,敏锐的进取精神,以及虚心求教的优秀品格,这些都是中国佛教界的优良传统,值得永远继承与发扬。

中国佛教在经历了历史上两个不同时代的国际化进程之后,现在又进入第三个国际化时代。这是在全球化背景下的发生的在世界范围内践行宗教文化交流与碰撞的新时代。在这个时代里,中国佛教的活动范围已大大超出了前两个时代的地域总和,开始冲出亚洲,走向世界。如若能抓住这一机遇,中国佛教可以延伸至全世界各个地区,甚至有可能进入各国社区。广阔的视野预示着美好的前景,发展的机遇取决于正确的认识,站在这个高度来俯瞰中国佛教的国际化未来,国际化的中国佛教理想大有可为。

在相互承认、共同学习、彼此借鉴、平等相处、相互影响、一致进步的现代社会,中国政府提出的构建和谐社会的设想,可以成为国际化的中国佛教在世界佛教界里彰显自己特质的指导思想,从而与新时代的世界潮流相伴,展现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风貌。中国佛教应该抓住这个大好机会,走上国际化舞台,在世界宗教与世界佛教界中占据所应有的位置。所以,中国佛教界人士应该在这个背景下,确立第三时代的想法,明确将全球化作为中国佛教未来发展的背景考虑,并且在这个眼光下努力发扬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制订未来的发展战略。

“国际化的中国佛教”要求我们在全球化背景下要有自己的作为和彰显自己的特色,用特有的品质来表现国际化的中国佛教的新面貌。中国佛教的优良传统很多,最重要的是中国佛教具有大乘佛教传统。中国大乘佛教的主要特色是圆融,在实践上奉行弘法利生,自利利他的伟业,以及爱国爱教的传统,这些都是中国佛教界在国际化进程中要保持并且继续发挥的基础。2005年由中国佛教界“八大长老”在海南倡议发展出一个平等、多元、开放的高层次对话平台,为国际化的中国佛教走向世界舞台定了基本调子。传统的中国佛教慈善利生事业与深厚的历史文化品位是国际化的中国佛教特质与独特的品牌,坚持中国佛教的传统,以利生慈善为契机;融入时代精神,促进世界和平为己任,把握住这个方向,就能为未来的国际化的中国佛教发展开拓出新路。

彰显自己的特色,是要将国际化的中国佛教与其他国家的佛教区分开来,并不是只要中国的不要世界的,更不是只有世界的而没有中国的,而是中国佛教要在国际佛教大家庭中更好地表达自己的自信与诉求,由此突出中国佛教的传统特色。传统是中国佛教取胜的法宝,也是中国佛教走上国际化道路不可缺少的因素之一。中国佛教诸宗派里的个性思想,如华严宗的圆融观,天台宗的三谛观,禅宗的自性观,唯识宗的唯识观,以及传统儒家的天人合一观与孝道观,等等,都是国际化的中国佛教可以利用并加以发挥的传统资源。充分发挥中国佛教特有的圆融思维模式,以中国传统佛教的模式为主,将其他佛教派别的精华与现代世界思潮的引胜之处圆融于内,中国佛教何愁没有国际化的特色?

总之,要建立国际化的中国佛教模式,新理论的提出与指导是取得成功的关键。传统的中国佛教理论是针对中国社会的情形而提出的,其最重要的特点是要人开发自性,成佛在已,不假外求,强调把菩萨乘作为佛教实践的理论的基础,了生脱死是最高的追求目标。在进入全球化的语境之下,传统的理论与实践的模式固然不能丢弃,创新的思想更需要加以强调,就整个全球的发展形势来看,环境的破坏与自然生态的不平衡状态已经成为人类生存的最大危机,国际化的中国佛教一定要牢牢抓住世界思潮的热点,在世界各国与人类社会在改变生存环境危机的活动走在前面,引领世界思潮,为人心的改善做出应有的贡献。

中国社会融入全球化已经成为现实,国际化的中国也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突显着国家特色。“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中国佛教”也已成为摆在中国佛教界人士前面的重要课题。笔者今年4月在香港参加第三届世界佛教论坛,向大会提交了《加强佛教民间外交》文,此文重点在于说明中国佛教应有大国佛教思想。文章经网上发表之后,立刻引发网友关注并参与评论,网友认为“怎样使中国佛教具有大国意识,这是一个很有现实意义和深远历史意义的大主题。”这也提醒中国佛教界应该对“佛教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佛教”问题思考议题加以重视。在中国发展崛起之际,如何抓住契机,使佛教在中国复兴,走上现代化的道路,并且让中国佛教走出国门,走向世界,为全球人类作出更多的贡献,当成为佛教界共同思考的话题。

以上本文仅对“中国佛教的国际化”与“国际化的中国佛教”问题,进行了初步思考,所有的议题还需进一步细化。要完成这件大事,中国佛教界人士肩负的责任任重道远,同时也需要志同道合者们大力参与。时不待我,机不可失,愿有志者竞相努力!

【注释】

[1]作者简介:黄夏年,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宗教研究所研究员、《世界宗教研究》主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