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本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本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4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一、原住人民的骄傲凯茜·费里曼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凯茜·费里曼作为原住民的骄傲首先点燃了悉尼奥运圣火,在女子400米比赛中她又夺取了该项奥运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百感交集的费里曼掉下了眼泪。43岁的克里斯·麦达是英国首位参加5届奥运会的田径选手。悉尼奥运会上,加西亚的这枚110米栏金牌,成为古巴奥运史上的第1枚跨栏金牌。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一本奥林匹克文化丛书

24 2000年第27届悉尼奥运会

一、原住人民的骄傲凯茜·费里曼

第27届悉尼奥运会上,凯茜·费里曼作为原住民的骄傲首先点燃了悉尼奥运圣火,在女子400米比赛中她又夺取了该项奥运金牌,站在领奖台上,百感交集的费里曼掉下了眼泪。这位澳大利亚土著姑娘以2米的优势率先撞线,同时创造了49秒11的个人最好成绩。

图159 在2000年悉尼奥运会开幕式独特的火炬点燃仪式上,弗里曼成为了主火炬手

图160 在女子400米跑的比赛中,享有点燃圣火殊荣的澳大利亚选手弗里曼赢得了金牌

凯茜·费里曼出生在昆士兰省北部的一个原住民村庄,凯茜·费里曼有过一段苦难的童年经历。她曾饱受周围白人欺侮,家庭被强行拆散,在她只有5岁时,父亲离家出走。她11岁时受到性侵犯,唯一的姊姊患大脑麻痹症,20多岁就死了。澳大利亚原住民虽然从1960年开始就获得了公民权选举权,但种族歧视是长期以来难以抹灭的阴影。

当费里曼夺取400米金牌后,全澳都疯狂了。没有能进到奥林匹克公园田径场观看现场比赛的人,全都在家里或在公园的大屏幕前,盯着比赛结果,可以说是万人空巷。当结果出来时,整个澳大利亚沸腾起来,人人互相道喜,有如国庆节一般。在她冲过终点线后仅15分钟,电视广告中原来的影像全部换成她夺金的新镜头。这是费里曼为澳洲夺得12年来的第1枚田径金牌。费里曼成为了全澳洲的民族英雄

二、赛场上与癌症抗争的斗士

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阿姆斯特朗曾是夺得公路赛金牌的热门选手,但是他最终仅列第14名,于是他认为自己需要更好的训练,但2个月以后,他发觉真正的问题是他得了癌症。他的病情越来越严重,在比赛时已经不能坐在车上了,他的腹股沟处有一个桔子大小的肿块,经医生诊断,他的右侧睾丸、肺部和脑部都发现了癌细胞。阿姆斯特朗被告知有40%的生存机会,后来他才知道,事实上这个概率只有3%。

阿姆斯特朗在做了癌细胞组织移除手术和3个月的化疗之后,重新回到了赛场上。他克服身体的病痛,又活跃于自由车公路赛场上。1999年、2000年、2001年,他连续3次夺得被公认难度最高、全长4000多公里的环法自由车赛冠军,成为第一个非欧洲人三连冠的选手。

2000年悉尼奥运会,阿姆斯特朗依然是赛前夺标大热门,但当他发现自己前面还有选手,奋起直追时,为时已晚,他仅获得这次奥运会公路自行车比赛的第13名。而他在随后的自行车个人计时赛上获得1枚铜牌。

本届奥运会上,阿姆斯特朗虽然没有取得辉煌的成绩,但他那与病魔抗争的精神却令人敬佩。

三、虽败犹荣

悉尼奥运会上发生了一件件感人的事情,在竞走比赛中同样发生了撼动人心的一幕。

43岁的克里斯·麦达是英国首位参加5届奥运会的田径选手。在这次悉尼奥运男子50公里竞走比赛上,克里斯·麦达忍着肌腱的伤痛,以4小时52分12秒完成了他的比赛,比金牌选手晚了1个多小时,列第39名。当他最后一个进入体育场时,在场的9万多名观众以欢迎英雄一般的热烈掌声和欢呼声,迎接这位带着伤痛仍坚持走到终点的英国老将。

赛后,麦达说这是他参加5届奥运以来所经历过最感动的终点时刻。克里斯·麦达这种坚持到底的精神,把奥林匹克的精神表现到了极致。

四、聋人奥运获奖牌

帕金出生于1980年,从一生下来就听不到任何声音,他最初想做一个画家。一个非常偶然的机会,帕金被南非游泳队主教练希尔相中,从此开始接受希尔的调教。改行游泳后,绘画就成了帕金表达理想的一种方式,美妙的声音对他来说是个空白,他在画布上描绘自己五彩斑斓的人生。帕金具备一名优秀游泳运动员所需要的一切基本条件,良好的天赋加上刻苦的训练,很快,帕金便在南非泳坛崭露头角,成为希尔帐下的爱将。他的200米蛙泳成绩在南非游泳队中开始数一数二。帕金又一个梦想,就是能够参加奥运会。

悉尼奥运会,帕金终于有机会进军奥运。但帕金听不到发令枪响,如何在比赛时与正常选手一道准时起跳就成了一个问题。于是比赛组委会就允许南非教练在起跳台附近手持一个微型装置,装置上装有红灯,枪响的同时按动按钮,帕金一看到红灯就随即起跳。终于,帕金在200米蛙泳比赛中夺得银牌。

帕金的成功也令整个南非奥运代表团兴奋不已,希尔教练激动得热泪盈眶,在场的观众无不为这种敢于与命运斗争的精神而动容,在人们心中,这枚银牌胜似金牌。

五、母亲带出的冠军

图161 悉尼奥运会上,古巴选手加西亚以13秒00的成绩获得男子110米栏冠军

悉尼奥运会男子110米栏决赛中,古巴田径选手加西亚击败了英国名将世界纪录保持者杰克逊等7名好手,率先冲过终点,以13秒的个人最好成绩获得金牌。

加西亚,1976年生于古巴东部圣地亚哥省,小时候患有哮喘支气管炎。医生建议他多练习游泳以便有益于治疗疾病;然而,当田径教练的母亲却没有接受医生的建议,而是劝说儿子到田径场上试一试,这样,母亲成为了他的启蒙教练。在母亲严厉的教导下,加西亚对没完没了的跑步练习产生了恐惧感,对力量练习更别提。加西亚平时言语不多,脸上常常带着微笑,对母亲这位教练的话表示同意时,只是点点头。

加西亚的战绩虽不是非常显赫,但个人成绩却逐年提高。1996年,他参加了亚特兰大奥运会,但在1/4决赛中被淘汰。1997年,加西亚获得巴黎世界室内田径锦标赛60米栏冠军。1999年,在西班牙塞维尔举行的世界田径锦标赛上,他以13秒07的成绩获得第2名。

悉尼奥运会上,加西亚的这枚110米栏金牌,成为古巴奥运史上的第1枚跨栏金牌。

六、“希腊之光”康斯坦丁诺斯·肯特里斯

28岁的肯特里斯,在悉尼奥运会前,几乎无人知晓。在该届奥运200米决赛的跑道上,八位选手中只有肯特里斯一位白人选手,格外引人注目。决赛中,肯特里斯却越跑越快,成功地以20.09秒的成绩击败了各国的黑人运动员,从而成为继1980年莫斯科奥运会后夺得短跑金牌的唯一一名非黑人选手。这枚金牌也是希腊奥运史上的第1枚短跑金牌,肯特里斯也被誉为“希腊之光”。

肯特里斯在冲过终点时显得既惊又喜,他从观众手中接过一面希腊国旗,并绕场一周祝捷。而这位奥运冠军曾走路不平衡,理疗师用垫高一只鞋和特殊的牵引治疗方法才逐渐使他走路恢复正常,可见,肯特里斯的这块金牌来之不易。

肯特里斯还时刻想着要为希腊的残疾儿童做些好事,他同希腊奥林匹克委员会属下的一个残疾儿童福利院联系,将他参加悉尼奥运会的200米决赛时所穿的那件短袖衫在网上进行了拍卖,并将此举所得全部捐献给福利院的儿童。

七、拼搏不止的雷德格雷夫

悉尼奥运会,年已38岁的英国划艇老将再次出现在赛场上。雷德格雷夫从14岁开始练习划船,从事这项运动的时间已长达24年。从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到2000年悉尼奥运会,每届奥运会他都参加,并且每届奥运会上都稳获金牌,从而成为划船史上的“常青树”。

1984年洛杉矶奥运会上,雷德格雷夫与队友配合夺得了4人单桨划船金牌;4年后,在第24届汉城奥运会上,他同队友合作夺得了双人双桨划船金牌;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雷德格雷夫与19岁的潘塞特搭档再次夺得金牌;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上,他夺得第4枚奥运金牌。之后,雷德格雷夫宣布退役。然而,4个月后,他又返回了赛场,备战悉尼奥运。

然而,当悉尼奥运会临近时,雷德格雷夫被查出患有糖尿病,但他依然每天同队友们一起在训练馆的训练器上练6000米,这对雷德格雷夫来说非常吃力,但他从没有中断训练。他说:“生命如此短暂,我怎么能这样浪费生命呢?”

最终,以雷德格雷夫为首的英国队以5分56秒24的成绩第一个冲过了终点,他获得了他的第5枚奥运金牌。队友潘塞特兴奋地冲过去与雷德格雷夫紧紧地拥抱,他们孩子般地跳进水里。

赛后,为了治疗雷德格雷夫的糖尿病,作为英国划船队医生的妻子不得不让他放弃划船,他再次宣布退出体坛。雷德格雷夫以世界上第一位在耐力项目中夺取5届奥运金牌的运动员的荣誉为自己的体育生涯画上了一个圆满的句号。

图162 5次奥运会赛艇项目冠军英国选手史蒂夫·雷德格雷夫和队友潘塞特在男子双人单桨无舵手比赛中

八、中国跆拳道女将悉尼夺冠

1995年,中国准备开展跆拳道运动,负责此项工作的前拳击队教练陈立人凭一种直觉相中了陈中,把她带到了北京体育大学竞技体校开始了陌生的跆拳道训练。尽管陈中很快就显示出自己在跆拳道方面的天赋,但她几次在国际大赛中冲击奖牌都告失败。1999年世界锦标赛,她对自己信心十足,却在半决赛中输给了韩国选手。虽然她在奥运预选赛上又遭失利,但最终获得亚洲锦标赛冠军,取得奥运入场券。

2000年9月30日,18岁的陈中出现在第27届悉尼奥运会女子67公斤以上级跆拳道比赛上。陈中在战胜澳大利亚、摩洛哥和委内瑞拉选手后,顺利进入决赛,与她一同进入决赛的是俄罗斯选手伊万诺娃。

图163 来自中国的陈中力夺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比赛的金牌

决赛中,第一回一开始陈中先发制人,得了1点,暂以1:0领先;接着陈中利用后踢又得1点,2:0领先。伊万诺娃在落后时也不敢贸然进攻,陈中又向对手发起了进攻,再得1点,3:0。伊万诺娃寻找到了战机,总算得到了1点。此时陈中抓住战机使出了一招漂亮的“下压”砸在对方头上,以4:1结束了第一回合比赛。第二回合,伊万诺娃打得很谨慎,同时加强了进攻,把比分追到了2:4。陈中充分发挥自己身高腿长的优势,积极进攻,以5:2领先结束第二回合。第三回合,伊万诺娃开场一阵猛烈进攻,捞回1点。陈中咬牙坚持,伺机得到1点,6:3。伊万诺娃又一次进攻,陈中转迎上去,旋腿一脚,再得1分。此时,教练陈立人喊到“1分钟”。这是他们的一个约定,到还有最后1分钟时,主动进攻。陈中几乎应声起脚,最终以8:3敲定大局。陈中为中国赢得了第1枚跆拳道金牌,这也是1994年跆拳道被正式列为2000年奥运会比赛项目以来,世界跆拳道史上的第1枚奥运金牌。在此之前,曾有国外人士断言中国要获得这一项目的奥运金牌至少还要10年。因为中国在1995年才正式组建跆拳道队,一切几乎是从零开始。陈中的夺冠把这个预言整整缩短了5年,实现了中国跆拳道由“零”建立到“零”突破。

(www.xing528.com)

图164 雅典奥运会上,中国女子跆拳道67公斤以上级冠军陈中在比赛中

4年后的2004年雅典奥运会的最后一天,陈中对决法国选手巴维热。经过3个回合的激烈较量,陈中以12:5的绝对优势战胜对手卫冕成功,为中国代表团雅典之行画上了漂亮的句号,这也是中国跆拳道队在夏季奥运会中夺得的第3枚金牌。

九、拳坛老将三连冠

悉尼奥运会是费利克斯·萨文拳坛生涯中参加的第3届奥运会,此时他已34岁了,这个年龄已达到了国际业余拳联规定的选手年纪的上限。在国际业余拳击史上,只有古巴人斯蒂文森以及匈牙利人帕普实现过三冠王。萨文在1992年和1996年两届奥运会均获金牌后,对于他来说,悉尼是他圆梦“三连冠”的最后希望。

虽然萨文在赛场上经验丰富,拳头依然有劲,但是他毕竟已经过了运动员的黄金年华。自从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之后,萨文的拳击生涯正在逐步走下坡路,打遍天下无敌手的时代已经成为过去,萨文要想实现“三连冠”也并非易事。

但具有坚强意志的萨文一路挺进了决赛,在决赛中对战俄罗斯选手苏·伊布扎基莫夫。在第1回合萨文以4:0领先对手,牢牢掌握了比赛的主动权。在场的古巴人都欢呼起来,认为萨文拿下这场比赛将易如反掌。但是伊布扎基莫夫也不肯轻易服输。他在第2回合一开始即与萨文展开对攻,一拳击中了萨文的左眼,但比赛没有因此停止,这一回合下来,双方各得7分,谁也没占到一丝一毫的便宜。

图165 亚特兰大奥运会91公斤级拳击冠军古巴选手费利克斯·萨文

第3回合萨文以17:9领先,胜利在望。在离比赛结束只有14秒时,萨文的左眼开始大量流血,澳大利亚裁判罗斯宣布暂时中止比赛。现场医生检查了萨文左眼的伤势,发现他左眼下有一道很深的划伤,鲜血不断地渗出。萨文最怕的就是比赛被判终止,对手乘机胜出。幸好罗斯在萨文擦去脸上的血迹,简单的伤口处理后,允许比赛继续进行。萨文不顾伤势将比赛的胜利维持到了最后,赢得了他个人奥运史上不朽的名声,实现了奥运三冠王的梦想。

由于他在拳击史上的卓越成就,他被人们尊称为“萨翁”。奥运会后,鉴于年龄原因,他不得不宣布结束运动生涯。国际奥委会执委会向萨文颁发了“奥林匹克银质奖章”,以表彰他对多年拳击生涯的执著。

十、拍卖奥运金牌办学的奥运冠军

图166 悉尼奥运女子举重金牌争夺赛中,陈晓敏在女子63公斤级比赛中获得冠军

在悉尼奥运女子举重金牌争夺赛中,陈晓敏的竞争对手是波波娃。陈晓敏一出场就要了105公斤,一把试举成功。在第一把结束后,陈晓敏就处于领先地位。但俄罗斯选手波波娃第三次试举抓起了107.5公斤,超过了陈晓敏。第二把出场后,陈晓敏一下子要了110公斤,非常轻松地举过了头顶,平了中国选手创造的世界纪录;第三次试举,她向新的世界纪录发起冲击,要了112.5公斤并成功地举起。这样,她在抓举比赛中,已经遥遥领先其他对手,处于非常主动的地位。

但波波娃依然有能力与陈晓敏抗衡。在挺举中她第一把要了127.5公斤并试举成功。陈晓敏出场则要了130公斤并轻松地举过了头顶。这样,她的总成绩达到了242.5公斤,并打破了前240公斤的世界纪录。总成绩已比陈晓敏少7.5公斤的波波娃不甘落后,决定孤注一掷,接下来要了135公斤。如果她成功,就可以与陈晓敏的总成绩打个平手,由于自己的体重优势,她就可以把陈晓敏取而代之,获得金牌,但她没有成功。陈晓敏第二把被迫要了135公斤,也没有成功。第三把,波波娃仍以失败告终。因为身上有伤,陈晓敏放弃了第三次试举的机会,以两破一平世界纪录的优异成绩获得了悉尼奥运会女子举重63公斤级比赛的冠军。

1977年,陈晓敏出生在广东鹤山。1989年,当时小学五年级的她开始了举重生涯。13岁进省队,15岁进国家队,聪明好学的陈晓敏的成绩在惊人地飙升,女子举重中小级别赛场从此有了一颗恒久闪烁的明星。

1993年第7届全运会上,陈晓敏获得了54公斤级别金牌,同年又获该级别世界锦标赛的冠军。随后在1994年广岛亚运会和1995年的世界锦标赛上,体重增加的陈晓敏又将59公斤级的2枚金牌纳入囊中。

然而,1997年由于兴奋剂问题她不得不离开国家队,并被禁赛2年,这是她运动生涯中最为黑暗的日子。经过短暂的消沉,倔强的她决定出征悉尼,冲击首次增设的奥运会女子举重金牌。她在省队坚持大运动量的训练,一直保持良好的状态和稳定的成绩。1999年底,她终于再次踏进国家队。对于这个机会,她分外珍惜,并暗自努力要通过国内选拔赛进军悉尼,获得她梦寐以求的奥运金牌,厄运却偏偏又在她备战的紧张时刻光顾。2000年3月,一次意外使她的左腿伤至神经,整条腿失去知觉、无法控制,日常生活都难以自理。当时专家会诊的结果是伤势非常严重,不排除有终生残疾的可能,这无疑于晴天霹雳,使已经经过两年坎坷的她难以承受。但在省队和国家队教练的开导下,她决定为奥运再拼一次。在她的左腿无法控制的阶段,她仅仅停练了两个星期。4月份的全国锦标赛,也是一次奥运选拔赛,她靠一条腿上场,获得了总成绩第5名,这是在她参加的所有比赛中排名最低的一次。幸运的是,经过不断治疗,她的伤势逐渐好转并能够投入正常训练。最后她终于凭借顽强的毅力和不变的信念为自己打开了通往悉尼之门。

2003年,陈晓敏拍卖了自己的包括2000年悉尼奥运会金牌在内的9块金牌,金牌拍卖所得大部分用于创办陈晓敏希望小学、资助贫困大学生和发展体育健康事业等公益事业。她的这份爱心令人们对这位奥运冠军肃然起敬。

十一、首位奥运“女铁人”

澳大利亚一直是女子铁人三项的霸主,她们在过去9届世界锦标赛中8次折桂。悉尼奥运会上,女子铁人三项终于首次走进了奥运会的殿堂,悉尼组委会把它放在了比赛正式开始的第一天举行。

33岁的瑞士选手麦克马洪和梅斯梅尔夺走了金牌和铜牌,只留给琼丝一枚银牌。

麦克马洪的世界排名比琼丝低20多位,赛前没人看好她,但她的丈夫和儿子却相信她会成功。在1500米游泳比赛结束后,麦克马洪仅名列第8位,40公里自由车结束后她的名次落到了第10位。但是在最后1万米的长跑中,她后来居上,在5000米处冲入第一集团,并在最后2000多米的时候开始领先。

比赛进入最后一圈时,哈洛普、哈克特都纷纷掉队,冲在前面的只有琼丝和麦克马洪。金牌争夺战变成了大名鼎鼎的琼丝和人们还比较陌生的麦克马洪之间的较量。麦克马洪迈着坚定的步伐冲向终点,琼丝开始试图超越,但最后200米时她在麦克马洪的自信和坚毅面前屈服了。

图167 悉尼奥运会女子铁人三项比赛中,瑞士选手麦克马洪获得冠军

当麦克马洪和琼丝并肩冲向设在悉尼歌剧院前的比赛终点时,身穿印有“麦克马洪队”字样T恤衫的丈夫和她年仅3岁的儿子与数千名观众拼命呼喊,为麦克马洪助威加油,使麦克马洪多了无穷的动力。麦克马洪竭尽全力甩开了琼丝的追赶,以2小时40.52秒第一个冲过了终点,比琼丝快了近两秒,成为了奥运会首位“女铁人”。她的队友梅斯梅尔比她慢28秒31,获得铜牌。她在快要到达终点时接过一名观众扔过来的瑞士国旗,激动地挥舞着。

麦克马洪在赛后非常感谢她的丈夫和孩子,她认识她的丈夫是在1992年,当时她是一名游泳新星,而她的丈夫是一名相当不错的铁人三项选手。她的丈夫把她带进了铁人三项的殿堂。

起初,她一直是通过书信接受教练的指导,按教练在信上写的指示训练。1997年,她生下了自己的宝贝儿子,为生活带来了欢笑。1999年,她的丈夫开始担任她的教练,她的职业生涯也有了很大的转折,他们一起研究战术、技术,麦克马洪成为了一名真正的铁人三项运动员。因此,她取得金牌后就把金牌献给了教练老公和宝贝儿子。

十二、献给母亲的金牌

佩德罗索身高只有1米72,体重66千克,身材条件似乎不适合跳远。但他这些年一直是世界男子跳远顶尖人物。他在悉尼奥运会前3届世界田径锦标赛中,无论是室内还是室外,都拿下了桂冠。他在大奖赛、世界杯、友好运动会、泛美运动会等重要赛事,获得的冠军头衔就数不胜数了,但他参加奥运会的比赛旅程却不顺利。

1992年巴塞罗那奥运会上,不到20岁的佩德罗索崭露头角,获得第四名,离奖牌只有一步之遥。1996年亚特兰大奥运会,满怀信心的佩德罗索却因意外受伤击碎了他的奥运金牌梦,最后名列决赛倒数第一。

悉尼奥运会比赛中,佩德罗索与托里马展开了激烈的争夺,佩德罗索第4次试跳跳出了8米41,托里马也不示弱,紧随其后跳出了8米40。在第5次试跳中,托里马跳出了8米49,一下位居榜首;而佩德罗索第五跳犯规。最后一跳佩德罗索以8米55的成绩重新位居第一。而托里马最后一跳只跳出了8米28。这样,佩德罗索终于夺取了他的第一块奥运会金牌。

拿到金牌后,佩德罗索不禁激动地掩面失声痛哭,他流泪不是因为这块奥运金牌来之不易,而是为母亲不能分享这份喜悦而感到非常痛楚和遗憾。一直以来,母亲都是他前进的动力,获得奥运金牌是佩德罗索由来已久的夙愿,也是她的母亲的愿望。而当儿子的梦想实现时,母亲却永远也看不到了。他的母亲在奥运会不久前病逝,未能亲眼看到儿子在奥运赛场上的辉煌时刻,未能亲手抚摸一下儿子夺得的金灿灿的奖牌。佩德罗索说,他的这块金牌是特别献给他母亲的。

十三、奥运赛场上的真正强者

在9岁的时候,郎安视网膜就开始衰退,现在仅存模糊的外缘视力,几乎已经完全看不见,在医学上被判为盲人。但她是一位坚强的斗士,生活的强者。她是奥运会有史以来的第一位盲人,但是她不承认自己残疾。她一直称自己的视力没有影响她成为一名世界级的赛跑选手。

玛拉·郎安参加过两届残障奥运会,拿过6面金牌,她的成绩在一般非残障选手中都是世界级的,所以她要参加奥运会,她顺利通过美国奥运选拔赛,来到悉尼。更令人难以置信的是,她通过悉尼奥运会预赛,进入决赛,并且在举世好手之中,列第8名,成了人人谈论的人物。

31岁郎安在预赛中获得分组第7名;虽未被纳入分组前6名自动晋级之列,不过她以择优晋级复赛。在女子1500米决赛中,她只获得了第8名,但对于这位顽强的残疾运动员来说,成绩也许并不重要,重要的是对奥运的参与。

在女子1500米决赛中,发生了2次运动员摔倒的事件,但都没有妨碍郎安的比赛,最后她顺利地以4分8秒30的成绩名列第8名。这个成绩虽然与金牌4 分5秒30的成绩有一段差距,但对于一位盲人来说,第8名的成绩足以让郎安骄傲,让世人为她感到骄傲和激动。

图168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本土作战的伊恩·索普高举澳大利亚国旗向观众致意

图169 2000年悉尼奥运会上,获得男子400米自由泳金牌的澳大利亚游泳运动员伊恩·索普展示自己的金牌

十四、“鱼雷”伊恩·索普

悉尼奥运会上,作为东道主的优秀游泳运动员,年仅17岁的索普被寄予厚望,人们甚至期望他超过伟大的游泳运动员施皮茨。比赛开始的第一天,在400米自由泳比赛中,索普以3分40秒59打破自己保持的世界纪录,并夺取奥运金牌。1个小时后,索普作为澳大利亚队最后一棒运动员,参加4×100米自由泳接力比赛。美国游泳小将小盖尔·霍尔紧随索普之后,给索普极大压力,但澳大利亚队最终以3分13秒67夺取了这个项目的金牌。随后索普又和队友一起以7分07秒05的成绩打破4×200米自由泳世界纪录,夺得第3枚金牌。在这届奥运会上他还夺得了200米自由泳的银牌。

伊恩·索普在5岁就开始练习游泳,1997年,14岁的索普入选澳大利亚国家队,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最年轻的国家游泳队队员。在1998年世锦赛上,年仅15岁的索普获得400米自由泳、4×200米自由泳接力冠军,成为世界游泳史上最年轻的冠军。1999年在泛太平洋游泳锦标赛400米自由泳决赛中,以3分41秒83的成绩打破400米自由泳的世界纪录,并获金牌;在200米自由泳半决赛中,以1分46秒34的佳绩创下世界纪录,并在该项决赛中,再次以1 分46秒创世界纪录并获冠军;随后在4×200米自由泳接力赛中,他和队友创造了新的世界纪录。由于他在游泳上创造的诸多优异成绩,被人们称为“鱼雷”。

与悉尼奥运会时隔4年,在2004雅典奥运会上,索普又夺得4枚奥运奖牌:400米和200米自由泳金牌,4×200米自由泳接力银牌,100米自由泳铜牌。索普成为澳大利亚历史上夺取奥运奖牌最多的游泳运动员,也成为澳洲的骄傲。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