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监审效果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监审效果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对定价成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关于定价成本概念截至目前最权威的表述。本教材采用该《办法》的提法,即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者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生产经营或者提供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同种商品和服务而发生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是政府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因此,在核算高校教育成本以后进一步核算出生均定价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及监审效果

一、生均教育定价成本含义

(一)生均教育定价成本含义

定价成本是近几年提出的新概念,尽管已经做了不少研究,但因为缺乏深刻的理论分析,目前尚无定论。国家发改委颁布的《政府制定价格成本监审办法》对定价成本的概念进行了界定,这是关于定价成本概念截至目前最权威的表述。本教材采用该《办法》的提法,即定价成本是指全国或者一定范围内经营者生产经营或者提供实行政府指导价、政府定价的同种商品和服务而发生的社会平均合理费用支出,是政府制定价格的基本依据。

根据上述定义,满足以下几个方面要求的成本才是定价成本:

1.所有经营者或部分有代表性的经营者社会平均成本;

2.在持续、正常的生产经营活动过程中发生的成本;

3.符合有关法律、法规和财务会计制度规定的成本;

4.合理的、社会公允的成本。

正确理解定价成本应当注意两个问题:一是“一定范围”,是指同一个价区,即某定价机构对某一个商品或服务项目确定执行同一个价格标准的范围。如高校学生学费标准由省物价部门定价,且全省一价,那么“一定范围”就是指全省。二是合理性,是指计入定价成本的费用应当按照合理方法和合理标准核算,影响定价成本水平的主要技术、经济指标应当符合行业标准或者公允水平。(www.xing528.com)

根据国家发改委《高等学校教育培养成本监审办法(试行)》(发改价格[2005]1008号)规定,生均定价成本是指高校为培养一个标准学生的年(会计年度)合理费用支出,也就是一定范围内高校在校各类学生的平均合理成本。

计算公式:

生均定价成本=高校教育成本÷标准学生数

生均定价成本是虚拟的成本,虚拟的一面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它是平均成本;其次它是合理成本,因此有别于实际成本。

(二)开展生均定价成本核算的必要性

开展生均定价成本核算,是市场经济发生作用的必然结果;是政府、社会对高校投资以及学生家庭的客观要求;是政府制定教育经费分担标准以及合理确定教育收费标准的重要依据;是国家评价高校办学效益,进行教育宏观调控的重要指标;是高校内部加强管理,合理配置资源的需要。

长期以来,我国高等教育生均培养成本核算一直没有开展,既有体制和制度因素,也有技术原因。在计划经济体制时期,国家对高校实行“供给制”,学校所需的经费由国家包干,全部纳入国家预算,年终结余上缴国家,经费不足由国家给予补充。导致高校竞争意识薄弱,既无筹措经费的压力,也不承担相应的经济责任,全无成本效益意识。尽管1997年出台的《高等学校财务制度》作为我国高校财务制度的一项重要改革,对于规范高校的财务行为、加强财务管理、提高资金使用效益、促进高校事业发展等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但现行的财务制度没有分清支出和成本的界限,以支出替代成本,从而无法真正考核高校的办学效益,建立正确的成本补偿机制,所以高校教育成本核算工作一直没有开展起来。从技术上讲,高校教育成本以学生群体为核算对象,将学校教育相关费用进行归集核算,而生均定价成本以标准学生为核算对象,现实中并不存在,需要采取一定的技术方法对学校各类学生进行折合归集才能核算。如何归集学校各类学生需要系统测定,各个学校因教学方式和教学质量的不同,实际折合系数客观上存在着差异。

20世纪90年代,我国开始对高校教育成本管理进行探索。“科教兴国”战略的实施给高等教育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遇,高等教育的改革浪潮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变化而一浪高过一浪,独资学院的兴起壮大,高校扩招引起的学生人数增多,使高校由精英教育迅速走上了大众教育的轨道。政府拨款、学生缴费、社会投资和捐赠等多渠道的筹资方式,使高校有了更多的资金自主权,吸引社会各界对高校资金使用去向产生了浓厚的兴趣。教育成本是总成本,各个高校之间无法进行比较,而生均定价成本在同类学校之间具有共性和可比性,且具有合理性,从而给政府、学校、社会、学生及其家长决策、评判提供重要信息。因此,在核算高校教育成本以后进一步核算出生均定价成本具有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