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什么是僧官制度?历史发展概述

什么是僧官制度?历史发展概述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僧官,是封建社会中由朝廷任命管理僧尼事务的僧人。他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僧籍,以僧律统辖僧尼。北齐石刻释迦牟尼像北魏佛教造像石刻僧官制度和寺院中僧事制度不一样,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当时组织形式完整的官僚制度影响的产物,是佛教封建化的结果。根据《大宋僧史略》、《佛祖统纪》等史料记载,汉代佛教输入中国之初,并未形成僧官制度。僧官的设置,一般认为起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此后中国历代的僧官制度都有变动。

什么是僧官制度?历史发展概述

僧官,是封建社会中由朝廷任命管理僧尼事务的僧人。他的职责主要是掌管僧籍,以僧律统辖僧尼。协调佛教与国家管理之间的关系,在政府有关机构统领下,处理有关佛教的事务。

北齐石刻释迦牟尼

北魏佛教造像石刻

僧官制度和寺院中僧事制度不一样,它是佛教传入中国后,受当时组织形式完整的官僚制度影响的产物,是佛教封建化的结果。

根据《大宋僧史略》、《佛祖统纪》等史料记载,汉代佛教输入中国之初,并未形成僧官制度。由于来华传教的传教师都是来自西域、印度等地,所以当时朝廷将他们安置于负责接待四方来宾的鸿胪寺,因此有关僧尼事务就由鸿胪寺直接掌管,汉魏之际沙门也隶属于该寺。(www.xing528.com)

僧官的设置,一般认为起于十六国时期的后秦。西晋末年,中原大乱,最后晋朝在骨肉残杀中灭亡。当时江南是由琅琊王司马睿所建立的东晋小朝廷,而北方则陷入各少数民族贵族发动的战乱之中。在这种社会情况下,宣扬人生无常、生命是苦的佛教,获得了许多信仰者。到姚秦统治时期(384~417),国内“出家者十室而半”,公元401年,鸠摩罗什入关,闻名而至者聚集长安达几千人之多,这就需要有统一的管辖,一方面处理日常僧务,一方面约束僧尼的举动,以防出现非法行为。为此,后秦主姚兴于弘始七年(405)任命“僧正”、“悦众”、“僧录”,统管秦地僧尼,后来,一般以此为汉地僧官之始。

北魏道武帝曾于皇始年间(396~397)敕任沙门法果为“道人统”,以统摄僧徒。这是北魏僧官之始。后来文成帝大力复兴佛教,在中央设置“监福曹”,以道人统为监福曹正统,以都维那为副职。“道人统”后改称“沙门统”,由昙曜出任沙门统。地方上则设“僧曹”,以州沙门统负责治事。孝文帝时,监福曹改为“昭玄寺”,置大统一人、统一人、都维那三人,并置功曹及主簿员等职。宣武帝永平年间(508~511),又在各州郡诸寺设三纲(上座、寺主、维那)。北齐时,文宣帝天保二年(551)设立“昭玄十统”,以十位高僧担任;沙门法上为十统之首,称“昭玄大统”,又称昭玄统。此后中国历代的僧官制度都有变动。

北魏石刻佛祖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