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中世纪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原因

中世纪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原因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体系的构建者——圣奥古斯丁奥古斯丁在西方基督教会内具有极高的地位。在中世纪早期,罗马天主教会利用这套理论,支配了处于文化落后状态的日耳曼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人的地位在中世纪被认为微不足道,神学支配了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公元412年,西哥特人占据高卢南部的阿基坦。· 公元439年,吉塞里克的汪达尔人占领北非名城迦太基,并陆续征服西地中海各岛。

中世纪基督教势力强大的原因

4.中世纪基督教会势力怎么这么强?

这也得“归功于”日耳曼人的入侵了。公元410年,阿拉里克攻陷罗马,基督教“永恒之城”的陷落,对帝国的人们造成了强烈的心理震荡。人们对基督教的信仰开始动摇,人们开始反思,为什么上帝会抛弃罗马,抛弃罗马人?就在这个信仰危机的时刻,出现了一个被中世纪天主教廷视为天神般的人物——圣奥古斯丁,圣奥古斯丁从413年开始,用了15年的时间,写了一本《上帝之城》,这本著作全面解释基督教中关于原罪和拯救的理论,构建了第一个完整的基督教神学体系。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体系的构建者——圣奥古斯丁

奥古斯丁在西方基督教会内具有极高的地位。他生当西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中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是为新时代制定信条和蓝图的人物。自他死后800年中,西方教会内再也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罗素说过:“整个西方基督教都蒙受了他的恩惠……中世纪的罗马天主教的大多数特点起源于他的神学思想。”

◎中世纪基督教哲学体系的构建者——圣奥古斯丁

在圣奥古斯丁的体系中,“人”这个概念完全是宗教性的了,和希腊人从自然与城邦的关系角度去探讨人性截然不同的是,奥古斯丁认为人的地位只能在宗教的框架内看,才有意义。他认为人出生即有“原罪”,人生活于情欲之中,具有无法阻遏的犯罪倾向,注定应该受到上帝严厉的惩罚,而人的得救却不能指望自己,必须要靠上帝的“恩典”。然而,这种“恩典”完全是上帝白白赐予的,并不是对人们善德的报偿。所以,人的努力没有任何价值,上帝“拣选”哪些人使其得救,完全是任意的行为,并不以被拣选者具备的任何条件为前提。人的力量和命运相比,是如此的微不足道。这种理论,便是中世纪西方所谓“罪感文化”的基础。于是,中世纪的欧洲人在世上生活的惟一意义只是为了等待上帝的解救,其他的都不重要了。而作为人管理的世俗国家,只是上帝实现自己拯救计划的工具而已,只有“上帝之城”是美好的,世俗国家如果太平一点,就可以上帝之城的人们看着感觉舒服点。这样奥古斯丁就颠覆了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那个作为“人民的事务”的国家概念。国家成为了上帝的工具,并进而沦为了上帝在地上的代理人——教会——的工具,人们不再把国家看作为人们谋福利的最高的社会组织,也不再把全部的忠诚指向国家。他们开始与国家之间拉开距离。这也是欧洲中世纪之所以无法形成现代意义上的国家和爱国意识的一个原因。而教会则很有机会通过这套的理论凌驾于人们的世俗生活和世俗国家之上。

奥古斯丁在西方基督教会内具有极高的地位。他生当西罗马帝国行将灭亡,中世纪即将到来之际,是为新时代制定信条和蓝图的人物。自他死后800年中,西方教会内再也没有人能与他相匹敌。

罗马天主教会利用这套理论,支配了处于文化落后状态的日耳曼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人的地位在中世纪被认为微不足道,神学支配了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

奥古斯丁对欧洲中世纪的影响,也许不会比日耳曼人大迁徙要小多少。在中世纪早期,罗马天主教会利用这套理论,支配了处于文化落后状态的日耳曼人的世俗生活和精神世界,人的地位在中世纪被认为微不足道,神学支配了人们生活的所有方面。神学对世俗权力的制约以及对人们思想的禁锢,让欧洲中世纪早期文化和经济的发展极为缓慢。然而,长时间的思想禁锢和世俗束缚一旦被动摇,日耳曼民族传统的自由和民主观念一旦同复苏的古希腊、罗马文明相结合,爆发出的人文主义精神的光芒终将照耀整个欧洲。

有关日耳曼人大迁徙的话题是说不完的,我们不得不结束这段历史的旅程,把眼光投向日耳曼人的东方,那里还有一些被日耳曼人称为“蛮”民族,他们就是斯拉夫人,他们的足迹将很快遍布整个东欧和东南欧。我们将到下一章中去了解他们的大迁徙旅程。

大迁徙的历史影响

· 结束了欧洲文明的大黄金时期,古罗马文明的成就被基本葬送。

· 西欧陷入长达5个世纪的黑暗时期。

· 基督教在日耳曼人中广泛传播,教会控制了世俗社会生活。

· 日耳曼人因素点亮了日后欧洲民主制度和自由精神的曙光

◎日耳曼人迁徙图及日耳曼诸国

日耳曼人大迁徙大事记

· 公元376年罗马帝国允许西哥特人南渡多瑙河,进入帝国内部躲避匈人。

· 公元378年西哥特人叛乱,在亚德里亚堡会战中大败罗马军团,皇帝瓦伦斯阵亡。

· 公元378年~382年,罗马-哥特战争

· 公元395年,罗马皇帝提奥多西斯一世去世,罗马帝国正式分裂为东西罗马两大帝国。

· 公元395年,西哥特阿拉里克继承西哥特王位。

· 公元396~397年西哥特人横扫巴尔干半岛和希腊半岛。希腊遭受了1000年来最大的破坏。

· 公元400~402年,西哥特人首次入侵意大利。

· 公元406年12月,汪达尔人和阿兰人跨越莱茵河,进入高卢

· 公元408年,西哥特人再次入侵意大利。

· 公元409年,汪达尔人翻越比利牛斯山脉,进入伊比利亚半岛。

· 公元410年8月24日,阿拉里克的西哥特人攻陷罗马,永恒之城第一次陷落于外族之手。(www.xing528.com)

· 公元410年底,阿拉里克死于意大利南部。

· 公元410年,西罗马皇帝霍诺里乌斯宣布弃守不列颠行省,罗马-不列颠统治结束。

· 公元411年,勃艮第人占据莱茵河上游的斯特拉斯堡等地,建立起第一勃艮第王国

· 公元412年,西哥特人占据高卢南部的阿基坦。渐渐在高卢南部和伊比利亚半岛形成西哥特王国。

· 公元427年,汪达尔国王吉塞里克继位。

· 公元429~430年,吉塞里克率汪达尔人入侵北非,建立北非的汪达尔-阿兰王国。

· 公元436年,罗马统帅埃提乌斯诱使匈人出击,消灭第一勃艮第王国。日耳曼人史诗《尼伯龙根之歌》反映的就是这一时期莱茵河流域的日耳曼人生活。

· 公元439年,吉塞里克的汪达尔人占领北非名城迦太基,并陆续征服西地中海各岛。

· 公元443年,埃提乌斯将勃艮第人安置在里昂地区,勃艮第人建第二勃艮第王国。

· 公元451年,罗马统帅埃提乌斯率罗马军团和日耳曼各族联军结盟在沙隆会战中击败阿提拉匈人。

· 公元454年,罗马擎天柱埃提乌斯被西罗马皇帝瓦伦提尼安三世杀害。西罗马帝国迅速瓦解。

· 公元454年,东哥特人反叛匈人,击杀匈人国王埃拉克。

· 公元455年,西罗马帝国瓦伦提尼安三世皇帝被篡位者马克西慕斯谋杀,汪达尔人以平叛为借口进入罗马城。其对罗马是否有大规模洗劫行为有很大争议。

· 公元468年,汪达尔舰队击败东罗马帝国舰队,汪达尔王国势力达到鼎盛。

· 公元476年9月4日,奥多亚克废黜最后一位西罗马皇帝罗慕罗斯·奥古斯都。西罗马帝国灭亡。

· 公元477年,汪达尔国王吉塞里克去世。

· 公元48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在苏瓦松击败残存的西格里乌斯罗马军团。统一北高卢。

· 公元488年,东哥特国王提奥多里克大帝继位。同年,进军意大利。

· 公元493年,东哥特击败奥多亚克,在意大利建立起东哥特王国。

· 公元496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受洗,皈依罗马天主教。

· 公元5世纪末到7世纪,盎格鲁人、撒克逊人、朱特人等日耳曼部落相继登陆不列颠,和当地的罗马遗民和不列颠人长期争夺。至公元7世纪初,英格兰形成7个主要的日耳曼人国家。

· 公元507年,法兰克国王克洛维击败西哥特国王阿拉里克二世,西哥特退出高卢,法兰克人独霸高卢。

· 公元533年,东罗马名将贝利撒留远征迦太基,汪达尔王国迅速覆灭。

· 公元534年,法兰克国王克洛塔尔一世征服勃艮第王国。

· 公元535~553年,罗马-东哥特战争,东罗马统帅贝利撒留和那锡斯攻灭了东哥特王国。

· 公元560年,伦巴德国王阿尔勃因继位。

· 公元568年,伦巴德人入侵意大利,在意大利北部建立伦巴德王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