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诺曼底号烧毁始末:纳粹阴谋还是意外?

诺曼底号烧毁始末:纳粹阴谋还是意外?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诺曼底”号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短两英尺。“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甚至认为,该船是有史以来船只中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就像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所担心的那样,美国海军立即征用了“诺曼底”号,并对它进行了改装。这时,距“诺曼底”号远征欧洲只有3周的时间了。“诺曼底”号的烧毁是否是纳粹所为,已经伴随着这场大火造成的重大损失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诺曼底号烧毁始末:纳粹阴谋还是意外?

是谁烧了“诺曼底”号

1941年的深秋,法国巨轮“诺曼底”号静静地停泊在纽约港的88号码头。这个码头在哈得森河上,离繁华的42街不远。“诺曼底”号长达1029英尺,仅比英国的“伊丽莎白皇后”号短两英尺。1939年9月1日,当它在公海上航行时,德国发动了对波兰的进攻,但它还是安全地驶进了纽约港。

诺曼底号

“诺曼底”号在港口停泊一天就要花掉船东1000美元,因此,船上只留了极少数船员以保养马达等重要设备。没有人想到会有人对该船进行破坏或纵火。“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甚至认为,该船是有史以来船只中防火性能最好的一艘。

在德国,希特勒党卫军早就盯上了这条法国船。1940年6月3日,法国向德国投降。在这之后的两周,德军情报机构的头目卡拉瑞斯就向纳粹在美国的间谍发出了命令:“严密注意诺曼底号!”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明白,美国一旦加入对德战争,这艘法国巨轮一次就能够运输一两万名美国海军士兵到欧洲参战。

纽约市沿海地区和新泽西的港口城市是纳粹分子活动的温床。在一间间凌乱肮脏的小客栈里,住着从世界各地来的海员,其中有许多纳粹间谍和纳粹同情者。这些地方中最臭名昭著的一家是新泽西“高速公路客栈”,另外两家是曼哈顿的“老牛肉”酒吧和新泽西的“施密德的吧”。“施密德的吧”里的一个侍者就是德国间谍,他每次都伸长耳朵贪婪地偷听海员们在喝多了酒后所泄露的海上消息。

1941年12月7日,日本偷袭了珍珠港。4天后,希特勒让德国议会不经表决就通过了对美国开战的宣言。他对他的副手叫嚣说:“我们总要首先开战!我们要永远打响第一枪!”

就在同一天的晚些时候,希特勒的密友、意大利独裁者墨索里尼也对美国宣战。

就像希特勒和他的高级将领所担心的那样,美国海军立即征用了“诺曼底”号,并对它进行了改装。许多人都热烈支持将该舰改装成军用运输船,大约有1500名民工蝗虫一样涌向该船进行改装工作。

改装任务非常紧迫,必须在1942年2月28日以前完成。完成后,该舰将在舰长罗伯特·考曼德的率领下,驶离纽约港去波士顿。在那儿,它将要装上一万名士兵和他们的武器装备大西洋沿岸的某个地方——毫无疑问,它的目的地将是英国。(www.xing528.com)

然而,就在2月9日下午2时34分,“起火了”的喊声突然从船上响了起来。这时,距“诺曼底”号远征欧洲只有3周的时间了。人们匆忙扑上船去灭火,但当天恰好是个大风天,火势很快就失去了控制,人们眼睁睁地看着火漫过了甲板。不到一个小时,整条船就变成了火的海洋

火势不断蔓延,将近3000名民工、船员、海军士兵和海岸警卫队成员爬过“诺曼底”号的船舷,吊下绳子,顺绳子跳到码头上,有的干脆直接跳到踏板上逃生。纽约市的消防队员发誓说,这是他们见过的最猛烈的大火。

大约有3万纽约市民聚集到第12街观看这场大火。在他们中有一个头发花白、个子矮小的老头,他就是“诺曼底”号的设计师魏德米·亚克维奇,他的脸上布满了愁容。因为他浓重的口音,警察没有让他通过警戒线到船边。实际上,就是魏德米·亚克维奇也对大火中自己的杰作无能为力。

凌晨2时32分,“诺曼底”号终因灌水太多、倾斜过度而翻了过去,就像一条搁浅的大鲸鱼,躺在哈得森湾的水面上。

在每一条船都显得非常重要的时候,美国失去了一条最大的船,并有1人死亡,250人受到了擦伤、扭伤、摔伤以及眼睛和肺部的灼伤。

美国政府立即成立了几个调查组以查明这起备受公众关注的大事故,联邦调查局和福兰克·霍根律师盘问了100多位证人。与此同时,海军也成立了以退休海军少将莱姆·雷黑为首的调查组。两个月后,国会海事委员会成立的调查组发布结论说:“起火的直接原因应归结于民工的疏忽和管理上的疏漏。”

然而,广大的美国人并不买政府的账。为什么一个如此巨大的海轮,在有大量防火设施的情况下,能够燃起大火,并在几小时内变成一堆焦炭?是不是有纳粹破坏分子渗透到船上,为了不可告人的目的,纵火烧毁了这条船?如果是这样的话,有1500名民工散布在船的每一个角落,为什么没有人发现有人纵火呢?或者是两个以上的纳粹或纳粹同情者共同完成了这项极具破坏性的工作?

“诺曼底”号的烧毁是否是纳粹所为,已经伴随着这场大火造成的重大损失成为一个巨大的谜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