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助推陕甘宁老区振兴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助推陕甘宁老区振兴

时间:2023-11-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全面振兴陕甘宁老区刘旨贤在振兴陕甘宁老区过程中,深化泾河流域治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二是泾河流域中的这些边区县,真正是陕甘宁的结合部,而洛河流域和延河流域及无定河流域的边区县,基本上是陕西的。三是泾河流域在华夏崛起过程中曾起过领先作用。深化治理泾河流域,既要有个性,同时应包涵陕甘宁边区的共性,具体体现在“水、土、林、产”四个字上。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助推陕甘宁老区振兴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全面振兴陕甘宁老区

刘旨贤

在振兴陕甘宁老区过程中,深化泾河流域治理是不可忽视的一个方面。其理由有三:一是陕甘宁边区政府成立时的23个县(陕西的肤施、安塞、保安、安定、延川、延长、栒邑、淳化定边靖边、甘泉、鄜县、洛川,甘肃的庆阳、合水、环县、宁县、正宁、镇原、靖远,宁夏的盐池、固原、海原)中,泾河流域中的县就占了14个。二是泾河流域中的这些边区县,真正是陕甘宁的结合部,而洛河流域和延河流域及无定河流域的边区县,基本上是陕西的。过去,在宣传陕甘宁老区时,宝塔山的光芒遮住了六盘山的红旗;延河畔的窑洞灯光遮住了马栏河畔的窑洞灯光。陕西省也意识到这个问题,所以,当庆阳市力主催生陕甘宁老区振兴规划时,陕西省延安市、榆林市和铜川市积极配合。三是泾河流域在华夏崛起过程中曾起过领先作用。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既要有个性,同时应包涵陕甘宁边区的共性,具体体现在“水、土、林、产”四个字上。

深化治理泾河流域,应以治水为先。在治水过程中,应当天上水、地表水和地下水通盘考虑,以地表水为主;要治污和修建水库并行。严格执行“谁污染,谁治理”的法规。修建水库要明确权责利,干流水库要中央政府和省级政府出资修建,当前的关键是修建东庄水库;一级支流水库要省市政府出资修建和维护;二级支流水库主要由县乡政府出资修建维护,并允许其向其他县乡卖水;水塘和水井主要由农户出资修建,国家予以补贴,产权归农户所有。

治水为先必然倒逼治土。因为泾河流域和整个黄土高原的河流一样,水土流失严重,泥沙淤积水库并抬高河床是个大问题,根据统计数字,黄河泥沙的19%来自泾河。在治土中,经验证明“大寨田”功不可没。现在要使建设“大寨田”更科学,减少蛮干。这也就倒逼出了植树造林。对植树造林而言,退耕还林还草工程,大约应有二三十年的周期才能成气候和得到巩固。

综合考虑治水、治土和植树造林,学者张希彪等总结出了泾河流域生态建设与可持续农业发展配置三个模式:一是高原沟壑区的“生态塬”发展模式,即在塬面实行以道路为骨架的方田林网化;塬边缓坡地修成水平埝地,沟头低洼全部填堵并平整,修沟边埂并栽植草灌进行沟头防护,基本可容纳全部降水。二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平面圈层结构配置模式,即内圈靠近居民点,应以建设以生产粮食为主体的高标准水平梯田和生态经济林为主;中圈距离居民点较远,应以推广草、粮等高带状间作、水平沟种植(或隔坡梯田)等水土保持耕作法为主体;外圈通过退耕还林还草,建设牧草和灌木为主体的生态保护治理开发圈。三是黄土丘陵沟壑区的梯层结构配制模式,即山顶修筑隔坡水平阶,自上而下,种植20~30m宽的沙打旺草带,或者其他多年生牧草;坡中兴修水平梯田,栽植苹果等经济树种;坡腰建设以梯田为主的准基本农田;坡脚土质条件差、阴湿,可植树造林,发展用材林。

泾河流域的置产兴业,三次产业缺一不可,但在农业方面,要突出泾河川道发展蔬菜产业的优势,甘肃省确定了陇东蔬菜基地的地位,陕西泾阳县的大棚菜已经名扬西北。(www.xing528.com)

在工业方面,要突出煤油汽的利益协调开发。著名的长庆油田,始发于庆阳,在长庆石油公司兴旺的同时,人们也有一个现实的担心,即随着油井的枯竭,出现了油走了、钱走了和人走了,但污染却留下了的“三走一留”现象。整个陕甘宁老区的资源开发,无论是西煤东运、西电东送还是西气东输,都面临着一个基本的深刻的矛盾:丰富的地下矿藏和脆弱的地表生态环境的矛盾,而这种资源开发,脆弱的地表生态环境首先面临大破坏,而其补偿、恢复乃至好于过去,至今没有明确的数量上的规定,谁破坏谁治理缺少明确具体的途径。客观原因在于在于这些地方地广人稀,不像太湖污染,周围云集着国家百强县,人口密集,因而国家立即出手出资大治理。

在国家资源价格改革以及相应的税收改革政策出台以前,地方可以遵循的经验主要有新疆资源税从计量征收到计价征收的转变;也有靖边县要求资源性大企业绿化矿区和绿化指定区域的经验。但从长远来看,怎样治理资源开发带来的环境破坏特别是塌陷区,看来还是要靠水。但仅靠自然的雨水使塌陷区恢复可用,可能以千万年计。因此,必须拿出一笔补偿费来,治理塌陷区,引本地水特别是黄河水来“淹平”这些塌陷区,使其实在起来。这一举措,要和陕北造地大战略结合起来,和建设用地占补平衡结合起来。

在第三产业方面,要突出旅游业,实行自然山水旅游、红色旅游人文历史旅游、生态农业旅游和各具特色的农家乐旅游的五个结合,以312国道、包茂高速公路和宝中铁路等交通干线,把泾河主流和支流上的旅游点串起来,使泾谓分明的泾河入渭点、昭陵和即将形成的东庄水库、乾陵、彬县大佛寺旬邑马栏革命遗址、崆峒山、六盘山等泾河旅游线路丰富多彩。

在深化泾河流域治水、治土、植树造林和置产过程中,除了重视发挥科学技术的力量,也要重视发挥利益协调刺激的力量,使自力更生和外部援助有机结合起来。具体而言,就是要分清十种利益及其功能定位和协调,即中省市县乡五级政府各自利益、公有中央企业利益、公有地方企业利益、非公企业利益、村庄集体利益和农户利益。这十种利益,概而言之是区内与区外两层利益。区外利益最明确的是中央利益,主要通过财政的收支和资源价格的控制来实现。中央财政对“老少边”贫困地区的扶持支持是明确的;对恢复生态的退耕还林还草政策也是明确的;对黄河水的分省配给也是明确的;而对现今资源大开发造成的环境大破坏的补偿恢复则是模糊的。区外利益还有两种利益呈现交叉状态,一是省区利益,既是区外,又是区内;二是中央企业,一方面是有代表国家利益的一面,但更重要的是自身相对独立的垄断利益的一面;现今的国有企业不能和计划经济时代的国有企业同日而语。跨国公司经营都有一个本土化的趋势,作为国内中央企业也应当有本地化的打算,应当像大庆公司那样本地化,否则,陕甘宁老区工业化虽然跨越发展了,而城市化却不能相应跟进。中央大企业如果开发创业在老区,安家在西安和北京,不但老区城镇化难以深化,老区的生态补偿和恢复也就根本无望!区内利益大而言之是陕甘宁三省的利益协调,以泾河水为例,当平凉市闻听宁夏准备把泾河源头水东引后,直担心他们那儿泾河水干枯,咸阳市何尝不是这样。这方面,应形成类似黄委会那样的分黄河水机制。可喜的是,陕甘宁三省有关市区就泾河流域污染治理问题多次协商,并形成了20多年的每年一次的泾河流域30多个区县的政协联谊会,形成了对话交流协商的一个平台。

陕甘宁老区振兴规划和科学技术是深化治理泾河流域的两大轮子,而各方利益协调始终是联合发动机

(作者系陕西省城市经济文化研究会研究员、陕西省委党校政治经济学调研部副教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