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社区资源利用对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路径分析

社区资源利用对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路径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路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作用)因素识别,即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对象识别,即识别作用受体;影响效应识别,即识别影响作用的性质、程度等。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因占据、破坏或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造成的。

社区资源利用对甘肃白水江保护区的生态影响路径分析

第二节 影响路径

生态影响路径的分析,是指生态系统经过各种因素的影响,从一种状态变成另一状态的过程。对生态影响路径进行分析时,我们首先要确定对生态产生影响的因素,受影响的主体,影响效应,并利用生态学环境学、社会学、经济学、气候学知识等多学科知识,交叉分析生态系统变化的过程,而这种分析实际上就是对生态影响的识别。生态影响识别是设计评价工作的重要环节,是将社区居民资源利用活动与生态反应结合起来作综合分析的重要一步,目的是明确主要影响因素、主要受影响的生态系统和生态因子、影响涉及的主要生态目标,从而做出生态评价。

影响识别是一种定性的和宏观的生态影响分析和认识过程。依据生态保护原理、实地调查资料和粗略的相关分析可进行影响识别。

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路径,我们主要从三个方面来分析:影响(作用)因素识别,即识别作用主体;影响对象识别,即识别作用受体;影响效应识别,即识别影响作用的性质、程度等。

一、影响因素的识别

这是对作用主体(社区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类型)的识别,工作的要点是全面性、全过程性和识别全部作用方式。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主要类型有生产性利用,生活性利用和文化利用三个方面,具体利用的方式有烧柴炒茶和取暖、采药、采集野菜、毁林开垦、砍伐木材(修建房屋、制作家具和贩卖等)、开矿、农业种植、引水工程、水电站修建、养蜂、道路修建等。

此外,我们在识别主体时,还考虑了不同的作用方式所造成的不同影响,如公路建设之桥隧方案或大挖大填、机械作业或手工作业等,集中开发建设地区和分散的影响,永久占地与临时占地的影响及考虑时间因素在影响中的作用,比如毁林开垦的原林地的还原恢复时间等。

影响因素识别实质上是一个长期分析的过程。因此,我们在对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方式和类型进行识别时,与保护局工作人员和当地居民进行了深入的谈论,并参考了保护局的众多历史资料,进而期望做出较为全面的分析。

二、影响对象的识别

这是对影响受体(生态系统)因子的识别。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价中的影响对象识别内容包括:

(一)识别受影响的生态系统

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受影响的生态系统主要包括:农田生态系统,水生物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野生动物等自然生态系统。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重点关注对象,而白水江自然保护区更关注生物多样性和森林资源。

(二)识别受影响的重要生境系统

认识到重要生境系统不同于其他系统是十分重要的,它能使评价工作更具针对性,更能从生物多样性保护角度去考虑影响因素。人类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主要是因占据、破坏或威胁野生动植物的生境造成的。因此,在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要认真识别这类重要的生境,重要生境的识别方法如表7-1所示。

表7-1 生境重要性识别方法

img7

(根据国家环境保护总局自然保护司《非污染生态影响评价技术导则培训教材》(试用))

按照以上识别方法,白水江自然保护区的重要生境有:天然林,包括原生林和次生林等;河口和河口湿地,无论大小都重要;无污染的天然溪流、河道;自然性较高的草原、草山、草坡;林下植物生长地,保护药材生长地和某些昆虫集聚植物生长地;动物觅食、饮水地等等。

(三)识别受影响的自然资源

生态环境影响评价中有时将自然资源与生态系统等量齐观,因为许多生态环境的退化和破坏是由于自然资源的不合理开发利用造成的。对白水江来说,原始及次生森林是应首先加以影响识别和保护的对象。(www.xing528.com)

(四)识别受影响的景观

具有美学意义的景观,包括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对于缓解当代人与自然的矛盾,满足人类对自然的需求和人类精神生活需求,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白水江自然景观多样毋庸置疑,其人文景观也比较丰富,但这类有保护价值的人文景观尚未被纳入法规保护范围,需要在今后的保护影响评价中给予特别的关注。

(五)识别敏感保护目标

在生态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常作为评价的重点,也是衡量评价工作是否深入或是否完成任务的标志。然而,敏感保护目标又是一个比较笼统的概念。按照约定俗成的含义,敏感保护目标概括一切重要的、值得保护或需要保护的目标,其中一些法规已明确某些重要目标为受保护目标。白水江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社区资源利用的生态影响评价中,“敏感保护目标”可具体概括为:

(1)珍稀濒危野生动植物、重要生境(原始森林)、其它国家重点保护物种等。白水江自然保护区内的熊猫、羚牛金丝猴、大鲵等众多珍稀动物具有生态学的保护意义。

(2)具有美学意义的保护目标。白水江碧峰沟、白马藏族聚居地等地区具有特色的自然景观、人文景观和游览区等。

(3)具有科学文化意义的保护目标。如具有科学文化价值的地质构造(让水绝壁)、温泉等自然遗迹,分水岭、区域界等地理学标志物。

(4)具有经济价值的保护目标。如白水江内许多水资源和水源涵养区等具有经济学和生态学意义的自然资源。

(5)具有社会安全意义的保护目标。如重要生态功能区、崩塌和滑坡危险区、泥石流易发区、排洪泄洪通道、河湖堤岸等。

(6)生态脆弱区和生态环境严重恶化区。脆弱的生态系统或处于剧烈退化中的生态系统,都可能演化为灾害易发区,应作为一类重要的敏感目标对待。

(7)人类建立的各种具有生态环境保护意义的对象。如秋家坝大熊猫保护繁殖基地、大岭梁种子基地、天然林保护、李子坝河源地等。

(8)环境质量急剧退化或环境质量已达不到环境功能区划要求的地域、水域(如阳尕山地区)。

三、影响效应的识别

生态影响识别时主要需判别的内容是:

(1)影响的性质:即是正影响还是负影响,是可逆影响还是不可逆影响补偿,有无替代,是累积性影响还是非累积性影响;

(2)影响的程度:即影响发生的范围大小,持续时间的长短,影响发生的剧烈程度,受影响生态因子的多少,是否影响到生态系统的主要组成因子等。

(3)影响的可能性:即发生影响的可能性与几率。影响可能性可按极小、可能、很可能来识别。

在影响后果的识别中,常可通过识别生态系统的敏感性来宏观地判别影响的性质和影响导致的变化程度。

生态影响识别是生态影响评价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过程(阶段)之一。在实际工作中,最忌讳的事情是不做或不深入做现场调查,凭经验或想当然编制影响识别表。有的行业规范还规定了固定的识别内容,以简单的条条框框取代丰富多彩的生态环境内容和复杂的生态影响,这虽然简化了生态影响识别的工作,但是却无法真正展现生态影响的类型和程度。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