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农村经济研究文集:有效措施推动发展

农村经济研究文集:有效措施推动发展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近年来,晋城市在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的同时,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载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目前晋城市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356个,涉及7.5万农户、近30万人。今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后,晋城市及时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下发各县市区征求意见,目前,征求意见已基本结束,待市政府会议通过后正式下发。

农村经济研究文集:有效措施推动发展

——晋城开展“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的调研

内容摘要:大力发展“一村一品”是发展现代农业的重要举措,是创新农业和农村经济增长方式,加快新农村建设的主要抓手,是调整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

关键词:一村一品;主要经验;对策措施

中图分类号:F320.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026(2011)05-0035-41

近期,我们通过走访广大农户、深入田间地头,召开座谈会等形式,对全市省定77个“一村一品”示范村发展现状、产业发展规划、农民收入构成及变化情况、农民收入翻番等方面开展了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为下一步全面开展“一村一品”建设工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一、基本情况

晋城地处山西省东南部,东枕太行,南临中原,西望黄河,北通幽燕,市域面积9490平方公里,辖四县一市一区,48镇、26乡、10个办事处、2213个村委会、127个居委会。总户数75.8020万户,总人口227.9151万人,其中:乡村总户数52.6237万户,农业人口166.8501万人。全市粮食作物播种面积327.3万亩。其中,粮食作物种植面积310万亩,经济作物种植面积7.7万亩。

2010年全市生产总值73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30.7亿元,第二产业464.6亿元,第三产业235.2亿元,农村经济总收入158.44亿元,农林牧渔业总产值53.991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5899元。

近年来,晋城市在快速推进新型工业化、特色城镇化的同时,以“一村一品、一县一业”为载体,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速转变,现代农业取得了长足发展。特别是省委袁纯清书记视察调研晋城后,积极转观念、调思路、定政策、上项目,加快实施“631222”现代农业发展战略,以规模化为重点的农业转型跨越发展步入快车道。

目前晋城市有产业特色的专业村356个,涉及7.5万农户、近30万人。除城区外,其它五个县(市)都形成了1-2个农业主导产业,农业主导产业产值占农业总产值的比重最高达到50%(高平生猪)、39%(阳城县蚕桑)。晋城市是我国北方地区最大的蚕茧生产和桑蚕丝加工基地,阳城蚕茧被评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阳城、沁水、高平3个县(市)最近又被列入国家蚕桑产业技术体系试验基地县(市)行列;农业主导产业对农民人均纯收入的贡献率最高达到13%。

据调查统计,全市省定154个专业村主导产业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40%以上69个,50%以上35个,60%以上11个,70%以上16个,80%以上23个,涉及生猪、禽业、羊、小杂粮玉米蔬菜食用菌、干果、水果中药材、蚕桑、农产品加工、民间工艺、观光农业。专业村总人数12.6518万人,从事主导产业人数达4.6672万人,主导产业人均收入3100元,占52.6%。

全市省定77个专业示范村总户数2.504万户,总人数8.2887万人,从事主导产业人数达4.2563万人,主导产业人均收入3306元,占农民人均纯收入56.1%。其中:主导产业人均纯收入占农民人均收入比重40%以上的32个,50%以上21个,60%以上6个,70%以上6个,80%以上12个,涉及生猪、禽业、羊、养蜂、小杂粮、玉米、蔬菜、食用菌、干果、水果、中药材、蚕桑、农产品加工、民间工艺、观光农业。

二、主要经验

(一)上下联动是“一村一品”工作顺利实施的根本保证

6月8日,晋城市“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全面启动。省调研组组长吴志宏副巡视员到高平、泽州进行调研。旨在通过进村入户,了解掌握第一手材料,研究具体推进措施,帮助制定和完善产业发展规划,推动工作落实,进一步转变机关工作作风,锻炼干部队伍。晋城市农委高度重视此项工作,以晋市农发(2011)51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开展“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活动”的实施方案》,成立了以市农委张新光主任为组长的领导组,配合省厅调研组积极开展全市大调研活动。各县积极行动,抽调专人成立了调研小组,晋城市六县(市、区)分别召开了“一村一品”入户调研乡(镇)长及示范村负责人启动议式,为调研活动的深入开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省市县三级联动,精心组织调研活动,拿出有分析、有观点、有对策的调研报告,为省委、省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

(二)政策先行是加快“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步伐的主要推手

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是现代农业的必由之路,晋城市早在1992年,以晋市发(1992)13号文件出台了“关于开展一乡一品的意见”,对发展“一村一品”进行了大胆探索,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加快特色产业基地建设,特别是在“十一五”期间先后出台了《做大做强农产品加工龙头企业意见》、提出了农业产业化专项资金贷款贴息管理办法、合作经济组织扶持办法、有机、绿色、无公害产品认证扶持办法。在畜牧业方面,市政府从2004年起,每年拿出1000万元对畜牧业进行扶持。2009年出台《畜牧风险基金扶持政策》后,扶持资金达到1700万元。今年全省县域经济工作会后,晋城市及时起草了关于大力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并在市委农村工作会上下发各县市区征求意见,目前,征求意见已基本结束,待市政府会议通过后正式下发。

设施蔬菜建设方面,在市政府去年拿出300万奖补资金的基础上,今年又拿出1000万元,对新建设施蔬菜给予贷款贴息。扶贫攻坚工作方面,2008年开展双轮启动,对全市510个贫困村加大了扶持力度,目前,全市扶持资金和社会帮扶资金达1.6亿,通过扶持,促进510个村的社会经济发展。

在全市普惠政策的基础上,各县(市、区)因地制宜,扶持特色产业发展。高平市对蔬菜和蚕桑产业出台了扶持政策,每栋日光温室(大棚)补助10000元,新建日光温室每栋贷款2万元,春秋大棚每栋0.3万元、智能化自动调控联栋日光温室每亩4万元,给予两年的利息补贴;评为省级、国家级现代农业标准化示范园区,一次性给予20万元和30万元的奖励;每亩桑园补助500元;从2004年开始,每年拿出1000万元,大力扶持规模猪场的新、扩建,以及良种繁育体系、防疫体系、技术培训等现代服务体系建设,目前千头以上规模猪场246个,其中,万头以上16个。生猪出栏121万头,产值突破10亿元,安排农村剩余劳动力2.5万人,增加农民收入580元,生猪养殖已成为高平新农村建设和农民增收的新亮点。2010年泽州县政府投入1000万元,扶持核桃产业,发展核桃经济林1.5万亩;阳城县在扶持蚕桑产业方面,对发展新品种密植桑园每亩补助300元,培育优桑苗木每亩补助300元,每张蚕种直补10元,每栋小蚕共育棚补助500元,每栋活动大棚补助500元。陵川县出台了《关于鼓励发展野生药材的若干政策规定》,建立起10多个野生药材抚育示范区,出台了《陵川县20万亩连翘基地建设实施意见》,用三年时间建设20万亩连翘基地。沁水靠的是“两贷”增强发展后劲(即贴息贷款、小额贷款),每年拿出200万贴息贷款,扶持养羊、养蜂户。

为加大资源型企业转型投资农业领域的力度,近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政策鼓励、引导下,各地纷纷采取具体措施,引导资源型企业投资转产农业领域,如高平市、泽州县分别开展了“百矿建百园”、“百矿带动、百家帮扶”活动。一批资源型企业由地下转地上,由矿产资源开发转向农业生态旅游开发,成为该市农业发展的一个新亮点。全市投资或转产农产品加工的资源型企业有61家,总投资达到14.8亿元,固定资产7.84亿元,在加快农村劳动力转移、促进农民增收上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泽州县王坡煤矿依托当地小米山楂等特色产业,拿出煤炭企业的资本积累,创办了米康尔食品有限公司和彤康食品有限公司两个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按照“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的方式,发展有机谷子基地500余亩,优质小麦基地7000余亩,优质大豆基地6000余亩,山楂基地3000余亩,带动周边31个村庄发展一村一品,农民从中实现增收。

(三)科学规划是实施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有效途径

为加快专业村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形成自上而下的完整规划体系,避免盲目发展,晋城市结合即将出台的关于大力推进“一县一业”的实施意见,以此次调研为契机,把“一村一品”十二五发展规划列入村级村民议事的主要内容,形成全市一盘棋统筹发展。目前,全市省定154个专业村有110个村十二五发展规划通过一事一议会议,形成了会议记录;省定77个示范村通过村民议事会议起草了十二五发展规划,村民代表参与达1200多人。通过村民议事使农民群众认识了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重大意义,如城区北石店镇北石店村处于晋城市城郊结合部,距离市区不足5公里路程,晋城矿务局穿村而过,周边企业众多,交通便利,人流量大。该村以示范园区为载体,以农民增收为目标,6月25日,召开了村民议事十二五发展规划会议,专题研究发展农业园区设施蔬菜、花卉种植,在原来的基础上再投入2000万元扩大园区品味,提升档次。在这次会议上,参与村民达40人,提高了村民的参与度和透明度。

(四)营造氛围是激发全民参与一村一品热情的有效方法

晋城调研组从加强宣传人手,利用观摩学习、播放专题片、发放宣传材料等多种方式,采取会议动员、专题培训、设立专刊、座谈讨论等多种形式,大力宣传发展一村一品的重要意义和相关知识,引导广大干部群众关注参与支持一村一品建设。

一是会议动员。6月8日,晋城市“一村一品”进村入户大调研工作全面启动。晋城市六县(市、区)分别召开了“一村一品”入户调研乡(镇)长及示范村负责人启动议式,欢送驻村干部进村开展工作。二是专题培训。7月21日,举办了为期三天的全市发展一村一品建设新农村支部书记培训班,全市首批154个省级“一村一品”专业村支部书记,131个省级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支部书记等共300多人参加本次培训班。特聘省直和市直有关部门的领导和专家围绕一村一品、现代农业发展思路、新农村建设实现路径等方面内容进行讲解,同时还安排了经验交流、政策对话和现场参观等内容。晋城市委副书记冯建平、副市长焦光善要求参加培训的干部要站在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高度来认识新农村建设,积极实施“一村一品、一县一业”,进一步提高农业效益、稳步增加农民收入。会上观看了刘维佳副省长的讲话视频。三是设立专刊。为加强省市县村的联系,及时沟通反馈有关情况和交流信息。调研期间,晋城市设立了“一村一品”专刊,专人负责,及时编印“一村一品”信息,供各组交流学习。共编印“一村一品”信息专刊13期。上报省信息等16篇。为充分发挥专刊的宣传作用,专刊将作为我市一村一品的信息交流坚持下去。四是座谈讨论。调研期间,晋城市共召开座谈会150次,交流宣传发展一村一品重大意义。调研人员分别深入所包村入户调查指导,调研组组织召开了村两委班子成员会议,就当前全省发展一村一品、农村土地承包管理、三资管理、提高组织化程度、一事一议等关乎民生的热点问题做了重要讲解,并对发展“一村一品”存在的问题和公益性事业需解决的问题进行了详细回答,对所包村“十二五”期间的发展规划提出了指导意见。

(五)储备人才是强化发展“一村一品、一县一业”的智力基础

促进农村剩余劳动力向城镇工业和第三产业转移,是解决“三农”问题、增加农民收入最直接的途径,也是县域经济实现快速发展的客观要求。近年来,晋城市把加强农村教育、提高农民素质作为促进农村经济发展的重要举措来抓,一方面抓好农民科技培训,提高农业科技推广应用水平,培训技术农民,另一方面抓好职业技能培训,加快劳动力转移步伐。从2006年起,连续5年将农民培训转移列为市政府为民办实事项目大力推进,共组织开展科技培训68万人(次),培养科技示范户近10万户,开展农村劳动力引导性技能培训9万人,既有效解决农村劳动力剩余的问题,又为县域经济的发展探索了新的途径,注入新的活力。

(六)“农旅一体”创意农业为一村一品建设增添新的亮点

晋城市遵循“以市场培育产业,以文化引领转型,以创意激活资源”的发展理念,在首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北京新发地中央批发市场,建立了一个精品农业与经典旅游相结合的“晋城市地理农产北京展厅”,主打我市地理农产北京市场,实现农业旅游互促共进、共同发展,去年12月29日在北京隆重举行了揭牌仪式。同时举办了“农旅一体”创意农业推广月、晋城市地理农产采购中心、晋城市旅游集散(北京)中心的联合启动仪式,使之成为该市农旅产业互融互动、实践创意农业的新探索。(www.xing528.com)

该市“农旅一体”创意农业引起省领导和国内媒体的广泛关注。刘维佳副省长对晋城市“农旅一体”创意农业的发展给予了充分肯定并作出了重要批示;《半月谈》今年第4期登载了“‘农旅一体’擦亮城市新名片”的署名文章;新华网、人民网、中国网、凤凰网、新浪网易等十多家网络媒体和《北京晚报》、《京郊日报》、《香港商报》、《山西新闻联播》等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报道,并被誉为“晋城模式”。

二、存在的问题

虽然晋城市在发展“一村一品”加大了工作力度,并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也存在着不少困难和问题,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

(一)对“一村一品”的认识不到住,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

一是狭隘理解“一村一品”的概念。部分干部认为“一村一品”就是一个行政村只发展一项产业,经营一个品种,对“一村一品”的理解存在误区;二是对推进“一村一品”发展,促进农业结构调整,增加农民收入,加快区域特色产业建设的重要意义认识不足,“小而全”的小农经济思想依然明显;三是农民主体作用没有得到有效发挥。从目前看,大部分村都是靠行政推动,而在调动农民积极性、发挥农民发展主体作用方面没有得到充分体现。

(二)发展规模小,重视不够

一些地方的领导对发展“一村一品”还没有真正从思想上引起重视,缺少统筹规划,“一村一品”大多还处于原材料生产阶段,加工程度不高,市场发育不成熟,企业建基地、基地连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尚未形成,龙头企业的带动能力不够强,“一村一品”发展还没有形成区域规模优势和市场竞争优势,总体对各地农业和农村经济的推动能力较低。

(三)产业规模小,附加值低,带动力不强

“一村一品”的总体发展水平依然较低,突出表现为“散、小、短、杂”。由于地理环境、资源分布等因素制约,主导产业规模和产品规模偏小,农产品加工大多停留在初级生产、加工上,精深加工很少,农产品科技含量低,附加值不高,竞争力较弱。产品知名度不高,抵御市场风险能力差,农户与加工或营销企业较少有结成真正的利益共同体。幅射带动能力不强。

(四)投入不足,制约发展

投入不足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主要体现在农村基础设施投入不足和扶持力度不够。近年来,尽管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投入力度不断加大,农业生产生活条件不断改善,但总体来看,投入不足仍然影响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步伐制约了“一村一品”的发展。同时,由于资金紧缺,一些地方对“一村一品”缺扶持,任其兴衰成败。

(五)服务体系不健全

目前,全市“一村一品”发展总体上仍未摆脱一家一户的分散生产经营,组织化程度较低,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与农民形成利益联结不够紧密,难以发挥生产组织、产品加工、市场营销等功能。市场建设缓慢,综合性农业市场缺乏。龙头企业较少,中介服务组织松散。

(六)品牌意识不强,品牌效应不明显

“一村一品”做强在品牌,做大在市场。品牌是占领市场、显现效益的关键。近年来,通过各级政府和企业的努力,培育出了如“佳美”牌茧丝、华康猪、巴公大葱、鲁村小米等具有晋城特色的一些农产品品牌。但这些品牌在国内国际市场的知名度还不高,市场占有率还较低。农民对农产品的质量品牌意识不强,政府职能部门对农产品创品牌重视不够,缺乏有力的措施,一些农产品龙头加工企业也不重视品牌建设。

三、对策措施

发展“一村一品”是省委、省政府科学决策确定的一项重大战略,晋城农业有许多独特的优势,“小而全”、“少而优”、“稀而特”,在这样一个地理条件下,发展“一村一品”更应立足本地资源,发挥比较优势,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以农民增收为目的,大力培育特色产业,做大做强龙头企业,加强农业科技服务,走规模化、专业化、集约化发展路子。“一村一品”作为全市十二五期间发展农业和农村工作的总抓手、增加农民收入的切入点,促进农业转型跨越的一项重要举措。

(一)深化认识,加强领导

要进一步深化“一村一品”发展对增加农民收入,促进现代农业升级,推进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对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地位和重大作用的认识,形成各级各部门同心协力抓“一村一品”建设的思想认识;建立健全“一村一品”组织保障体系,成立“一村一品、一县一业”领导组和办公室,加强对“一村一品”建设工作的领导;建立“一村一品”发展联席会议制度,高效决策,科学调度,精心实施;发展“一村一品”的关键是工作落实,过硬和有效的工作推进机制是发展和实现“一村一品”的必备措施。

(二)宣传发动,典型示范

加强宣传工作力度,使“一村一品”深入人心,让群众了解“一村一品”、理解“一村一品”、积极主动实施“一村一品”,着力营造“一村一品”产业发展的良好氛围,要充分发挥典型示范引导和幅射带动作用,加快培植一批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竞争力强的示范村、示范乡镇,定期召开“一村一品”现场交流会,通过总结交流,从中发现好的典型,推广好的做法,从而达到互相交流、互相促进、互相提高的目的,并对发展“一村一品”中的先进入物、典型事例、好的经验进行大力宣传。

(三)增加投入,强化扶持

一是增加财政资金投入。市、县财政要优化支农支出结构,把重心向“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上倾斜,加大对“一村一品”项目建设、品牌培育、市场开拓、农民培训等的扶持力度,最大限度地激发群众创业精神;发挥农民主体作用,提高“一村一品”发展能力和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带动能力。二是积极争取项目资金,依托项目建设带动产业发展。三是增加金融资金投入,各金融机构要把支持“一村一品、一县一业”发展作为支农突出重点,增加投放额度,适度降低门槛。四是制定优惠政策,引导民间资本和社会资金投向“一村一品”发展。

(四)抓招商引资,促产业发展

创造有利的政策环境、宽松的投资环境、公平的市场环境、安全的社会环境,通过招商引资积极引进资金、技术、人才,借助外力,为全市“一村一品”发展输入动力。利用已搭建的招商引资平台,在充分认证的基础上,精心准备一批产业产品等“一村一品”招商项目,进行推介洽谈。

(五)加快科技创新,提高科技含量

只有科技创新,发展高新科技,才能提高农业产业的整体技术水平,才能提高农产品加工业的科技含量。一是加快技术改造步伐。鼓励企业积极引进国内外先进适用技术和装备,提高企业生产的技术水平。二是加大新技术的开发应用力度。要鼓励企业加大投入,开发和运用高新技术与先进适用技术,开发“名、优、特、新”农产品,提高其附加值。三是加强农业科技合作,发挥科技对农业的支撑作用。引导农业龙头企业与农业院校、科研单位进行产研合作,引进先进适用技术和科技人才。集中各类科研力量开展关键技术攻关,加快科研成果转化,促进全市“一村一品”工程的建设。

(山西省农业厅晋城调研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