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石油开发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

石油开发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共建和谐铸造辉煌——陇东油田开发暨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李军喜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素称“陇东”。一度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庆阳老区发展的高度关注。2006年元月1日,温家宝总理专门就陇东油田开发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

石油开发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

共建和谐铸造辉煌——陇东油田开发暨生态环境保护回顾与展望

李军喜

庆阳市位于甘肃省东部,素称“陇东”。全市辖7县1区,总面积2.7万平方公里,总人口260万。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西南部,具有鄂尔多斯盆地能源富集的自然禀赋。庆阳境内石油天然气总资源量40亿吨,煤炭资源预测储量2360亿吨,是甘肃省委、省政府确定的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陕甘宁革命老区生态能源经济示范区之一。

1969年,10万石油大军开进庆阳,开始了陇东油区的石油大会战。40多年的时间里,油田的开发利用在带动庆阳经济快速发展的同时,也给本来脆弱的生态环境带来了破坏,尤其是地表水的污染和地下水位的下降,已造成部分群众饮水困难。一度引起党中央、国务院和甘肃省委、省政府对庆阳老区发展的高度关注。2006年元月1日,温家宝总理专门就陇东油田开发环境保护问题作出重要批示。随后,国家发改委、环保总局、国务院能源办等国家有关部委的领导专程赴庆阳调研,促成了环保部与甘肃省政府、中油集团《关于庆阳市地区经济发展与陇东油区整体开发座谈会会议纪要》的签署,推进了油田开发环境保护步伐也拉开庆阳石化基地建设的序幕。

有与无的执著

庆阳,曾经是华夏人文初祖黄帝与岐伯论医、周先祖不窋及其后代开创我国农耕文明先河的旧邦,有着悠久的历史和灿烂的文化

庆阳,就是当年的陕甘边革命根据地中心区和陕甘宁边区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和宝贵的老区精神。

就在这一块历史积淀厚实的亘古高原的深处,在洒满了革命烈士鲜血的老区热土的下面埋藏着极其丰富的石油天然气资源世代庆阳人的双足都踩在油海气浪之上,庆阳就是这样一块宝地。

然而,亿万年来,石油这流淌的黑色金子,在陇东却是“养在深闺人未识”。陇东所处的内陆高原区位和独特的黄土地貌,长久地封住了人们探究的视线。

陇东之地,是古生代沉积上叠置的中生代沉积地带,地质构造以天环向斜、东部斜坡为主要构造单元。通过地质勘探发现,地层除志留系及下石炭系外,中元古代至第三纪各时代地层发育较为齐全。侏罗系和三叠系是主要含油岩系。古生界地层分布广而稳定,又有三叠系区域性盖层保护,也是油气生成的主要层系。这一系列的地质特征无不说明陇东的地下世界富含着石油宝藏。

不要小看我们的古人,古人的聪慧有时让我们惊讶。公元一世纪,东汉历史学家班固在《汉书·地理志》有“洧水可燃”的记载。北宋著名科学沈括在这一带做过考察,采样试验,在《梦溪笔谈》中亦称:“石油至多,生于地下无穷,后必大兴于世”。实践表明,陇东确被沈括言中了。

1905年清朝政府在陕北创办了延长石油官厂,钻探延一井,获得1至1.5吨的原油日产量。随后,美孚石油公司认为有利可图,千里迢迢来中国与北洋军阀政府签订《中美合办油矿条约》。不久,他们高昂的头颅就打蔫了,像霜杀的菜叶。在他们的脑海里,西北境内石油资源太贫瘠了,贫瘠得如同不长草的荒地。合办之约让美国人一脚踢出了九霄云外。1920年,不甘寂寞的美国人又踏进了这片荒地,他们要再一次敲一敲西北的地壳,听一听有没有梦寐以求的液体黄金。可惜他们的地质调查队在陕西、山西、甘肃等地敲打了数年,仍然一无所获。巨大的失望,使他们歇斯底里地喊叫:“中国石油储量极其贫瘠!”

“贫油论”从国外渗透到国内,给当时中国人的强国梦布上了一层阴云。洋鬼子都说我们贫油,恐怕是真的贫油吧!?贫油震撼着国人破碎的心!西北到底有没有油?西北的陇东到底有没有油?

迷雾浓浓。20世纪上半叶、乃至中叶,整个陕甘宁盆地和盆地南部的陇东,在国内外一些界内人士的眼里,微乎其微,不值一提。但陇东地下的油海在沉默中企盼着。这里用得上鲁迅的一句话:“不在沉默中爆发,便在沉默中灭亡”。陇东一时神秘得让人透不过气来。

1944年,对我国石油工业有重要贡献的石油地质学家孙健初一语惊世。他在《发展中国油矿计划纲要》一文中赫然指出:“陕甘盆地内……有石炭二叠纪浅海相地层,二叠三叠纪侏罗纪陆相地层,及白垩纪湖相地层,合个计之,为层甚厚,照现在一般人意见,浅海相地层可以生油,而湖相亦可生油。今该盆地内,已有此种之地层,所以极有产油之望”。孙先生的这个科学论述让处于迷雾中的寻宝人重新看到了希望,创建西部大油田的信心陡增。

著名地质学家李四光也不断地把探寻石油的目光投在西部,翻来覆去地研究。他越研究越有信心,越研究心里越激动。他跑到毛主席那里,跑到周总理那里激动地说:“中国有油,中国的西部更有油。那里蕴藏着大量的石油!”他还专门撰文指出:“中国并非无石油可办……中国西北方出油的希望最大……还有许多地方并非没有希望”。富有爱国热情的谢家荣、潘钟祥等著名地质学家也多次著书,探讨西北地区的石油资源,为在西北地区大规模开展石油勘探挚起了明灯。

我国地质学家的努力探索,推翻了国外的“贫油论”论断,科学地指出陕甘宁盆地富藏着大量的油气资源。那么,位于盆地南部的陇东地区含油量有多少,有没有开采价值?这仍然是悬在人们心头的一团雾。

1946年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国石油有限公司成立,玉门油矿改称甘青分公司,曾派田在艺、张传淦等人在陇东进行石油及油页岩调查,取得了一些可贵的资料。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国家领导人在多次征求地质学家意见和查看资料的基础上,做出了陕甘宁盆地大规模开展石油勘探的重大决策。1950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燃料工业部召开第一次全国石油工业会议,确定了把勘探工作重点放在西北的工作方针。随后,撤销了中国石油公司甘青分公司,成立了西北石油管理局,并从上海兰州、四川等地抽调22名勘探人员及钻探器材,组建了勘探大队,在陕甘地区进行地质调查和重力粗查,查清了这一带中生界地层分布。这是全国1949年后在西北地区的一次较大规模的石油勘探行动。

1955年全国第六次石油会议重新部署了勘探队伍,成立了西安石油地质调查处,于1957年开展了甘肃东部地区(即陇东)的面积详查和局部构造细测。旷古的陇东高原,第一次响起了地质锤清脆的敲打声。地质队员爬山越岭,穿沟涉水,发现了胡家湾、曹渠子、元城镇、张家洼、杜家阳区、洪德城、唐台子和胡宗台8个构造;并在环县以南的曹渠子钻了第一口基准井,获得了三叠系油砂,又在环县洞沟沙井子浅探井中找到了白垩系油砂。这一重大发现揭开了蒙在人们心头的一片雾,撩开了陇东地区有无石油的神秘面纱,用事实解开了半个世纪以来的困惑,坚定了在革命老区开展石油勘探的决心。

年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对陕甘宁石油勘探开发倾注了极大的努力和期待。党中央、国务院发出指示:大上人马,大力开发,建设西部大油田。

1969年10月,燃化部根据“备战、备荒”、“三线建设”的需要和中央的要求,在陕甘宁盆地开辟石油重点探区,提出1970年和“四五”计划期间,以定边、志丹、环县为重点,甩开钻探,猛攻黄土关,迅速找到大油田(气田),提供一定数量的石油储量,建成一定规模的原油生产能力的石油基地。

玉门石油管理局按照上级指示,成立了“陕甘宁石油勘探会战筹备组”,编制了《陕甘宁盆地1970年和“四五”期间石油勘探会战初步方案》。规划了宁夏、陕西和甘肃陇东三个重点探区。在第一阶段放眼探区,猛攻黄土地震方法关,开展大井距钻探,为在盆地多找油田提供线索,做好准备。第二阶段勘探重点地区,打开突破口,找到新油气田。第三阶段集中力量迅速拿下一批油田,解决石油资源问题。在《方案》的指导下,在陇东地区横切天环向斜,打区域探井,解剖天环向斜,钻探两侧含油气情况。

1969年12月初,玉门石油管理局派出第一批筹备人员到达陇东原庆阳县城,成立了30余人的陇东勘探筹备组。他们怀着建设大油田的赤诚之心,怀着创建石油工业基地的激动之情,开始了异常艰苦的创业战斗。

1970年2月,在原陇东勘探筹备组基础上成立陇东石油勘探筹备处(后又改名为陇东石油勘探指挥部),按能独立作战的探区规模组织5台大钻、5台中钻、150台各型车辆,以及相配套的机修、油建以及水电讯等专业职工到陇东地区投入勘探会战。

然而,初上陇东,勘探工作进行得并不很顺利。接连打了几口井只见到了一点油星星,少得连百十平方米大的井场都流不出去。人们沮丧地谈论起来:“怎么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啊!”一时间,士气面临着挑战,寻找大油田的热情面临着考验。晴朗的天空阴得能拧出水来。一股悲观的“贫油论”思想在一部分人中间开始蔓延,他们把陇东比作一件破棉袄,“扔掉可惜,穿上不暖”。

祖国在期待,全国人民在期待。石油,站立起来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不能没有石油,不能!巨大的责任促使他们拼搏,只有拼出一条血路,才有希望。经过一天天地勘探、定井位,迅速部署了庆2、庆3、庆7井等又一批探井的开钻。不久,捷报频传:位于华池县城关的庆3井,于8月7日首先在侏罗纪地层获得日产27.2吨的油流,成为陇东地区第一口出油井,也是华池油田的发现井。庆3井的出油,证实了陇东并不是一件破棉袄,也证实了陇东决非贫油区。这批最早进入陇东的石油人终于看到了石油的曙光,听到了油海的涛声。9月2日,在华池县山庄所钻的华参2井,也出了油,日产油18.3吨。继庆3井、华参2井出油之后,陇东高原传出又一振奋人心的喜讯,位于庆阳县马岭的庆1井延安组于9月26日喷油了,日产油36.3吨。在当年的陇东,钻获一口日产36吨原油的井,不亚于中国申奥成功,不亚于中国足球队冲出亚洲。消息传开,整个陇原都为之振奋,为之动情,为之欢呼。这口在马岭地区具有工业价值的第一口出油井,被长庆人确定为马岭油田的发现井、长庆油田的功勋井。

庆1井的投产,再一次雄辩地证明了陇东不是“井井有油,井井不流”,而是“井井有油,又喷又流”。那带着巨大地层压力的原油从井口直冲蓝天,把压抑了人们近百年的“贫油论”抛到了九霄云外。震耳欲聋的喷油声向世界庄严宣告:中国西北的陇东,有着丰富的石油!

庆1井喷油的消息像春风一样,吹得老区的群众笑逐颜开,吹得千家万户喜气洋洋。山区的群众像赶庙会一样来到井场,远在百里之外的老区干部群众不少人乘车赶来一睹石油的风采,像对待当年打了胜仗的老八路一样向石油工人祝贺。油井所在的庆阳县县委、政府、马岭公社的领导和当地群众敲锣打鼓,到庆l井向指挥部和石油工人庆贺,指挥部、井场上整日地人流不断,热浪滚滚。时至32年后的2002年,长庆油田公司总经理胡文瑞还对庆1井感念不已,激情满怀地写下一篇《庆一井铭》:

鄂尔多斯,石油神话

千年传说,百年勘查,

天日昭昭,岁月浑浑,

风水流转,慷慨悲歌。

1905年,大清王朝,初上,

绕树三匝,无枝可依;

1935年,民国政府,重上,

难民穷,无果而终;

1950,政务院,再上,

东西南北,亦进亦退;

1970年,又上,

庆一井出油,石破天惊,

春雷震荡,长庆油田,

旭日东升,横空出世。

庆一井的成功投产,使史诗般石油话剧拉开序幕。

多与少的艰辛

初步勘探取得的重大成果,证实了陇东有大油田。为了在黄土高原上建成全国第二个大庆油田,解决我国对石油的紧迫需求,一场创建大油田的大会战在党和国家的关怀下,正式启动了。

为了便于石油会战的顺利开展,1970年10月,国务院、中央军委决定由兰州军区负责组成陕甘宁地区石油勘探会战指挥部。11月,兰州军区组成陕甘宁石油勘探指挥部和指挥部党委。11月5日至10日,一个历史性的会议在兰州市召开,这就是著名的“陕甘宁石油会战协作会议”。它是陇东石油大会战的一个安排部署会、动员誓师会,推动了会战工作的全面起步。会议部署在陕甘宁盆地南部的陇东摆开5个战场,主战场为庆阳、华池、吴旗地区,安排了各路会战工作。会后,兰州军区正式组织了会战指挥机构,并定名为“兰州军区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指挥部机关于11月25日进驻宁县长庆桥镇并开始工作。长庆油田,这个使国人振奋、世界瞩目、老区人和石油人自豪的名孛,就这样诞生了。

长庆桥,位于陇东南端泾河北岸的一片宽阔的河滩上。陕甘两省在此以泾河为界,泾河以南属陕西长武县境,以北属庆阳市宁县境。因一水之隔,为了方便两省往来和西去兰州,庆阳便在泾河上修架了一座桥涵,取名叫“长庆桥”。这里既有近水、近路、近电的“三近”之利,又是陇东气温最高、灌区最大、物产丰富的一块宝地,油田指挥机关设在这里,为领导创业会战提供了便利。——长庆桥,从此声名大振,一时间成了长庆油田的代名词。

1971年,长庆油田在完成整体外剖盆地南部天环向斜5条大剖面的同时,把庆阳、华池、吴旗作为重点探区,投入大量的力量集中开发会战。从开年之初到4月份,就在马岭打出了6口油井,控制了长约30公里的侏罗系地层出油线。这是正式会战后传来的第一份捷报,展现了陇东较大油田的远景。

马岭是陇东地区的重点探区,1971年6月27日,岭9井喷出高产油流,日产原油258吨,创陕甘宁盆地自喷油井单井产量最高纪录。那喷出的油柱,高达20多米,是盆地勘探历史上从未有过的壮观场面。那是会战爆出的第一声春雷。岭9井的高产油流,意味着陇东将会产生一个大型油田。这个特大喜讯,对陇东、对西北、对全国人民来说都是十分振奋的。油田会战指挥部主要领导决定进京汇报,向国家领导和全国人民报告这一喜讯。在国务院的一个宽敞的会议室里,弥漫着来自长庆陇东的喜气。国务院副总理李先念、国务院业务组余秋里等领导在听取汇报后,高兴地对油田领导说:“祝贺你们取得的巨大成果!党和人民感谢你们!”并指示:长庆作为三线建设的有利地区,要集中力量,严密组织,加快勘探步伐。

1971年底,在马岭又打出了11口油井,使人们对马岭油田的含油面积有了一个新的认识。马岭,将会产生一个了不起的油田啊!令人兴奋的还有华池、城壕、南梁、吴旗等地,也相继获得一批有较高工业油流的油井。这对布局整个陇东油田,加速油田开发,有十分重大的指导意义。

1971年冬天,油田指挥部审时度势,把指挥部机关从长庆桥迁到了会战的主战场所在地庆阳县,靠前指挥。他们从此离开了长庆桥,而这个陇东小镇却一直是长庆人的一个基地。指挥部机关所住的那座简朴的小楼至今仍在保留着,被人们亲切地称为“将军楼”。在原址上建成的长庆石油学校,如今蜚声陇东,为石油事业源源不断地输送着人才。

1972年,成功地打出了109口油井,由此也得到了马岭油田300平方公里的含油面积和1.5亿吨的地质储量。会战还取得了华池、城壕、南梁等6个中小油田、16个出油点的巨大成绩。

两年会战,在陇东高原上打出了l00多口油井,这些油井大部分在辉煌了一些时日之后,很快便跌人低产期。通过大量的勘探资料分析,在这里开发的主力油层——延安油层虽然广泛存在,但厚度一般只有30—40米,最大厚度不足百米,且地层渗透率和压力低,最终造成单井产量低下。开发这样的油层,最好的手段就是对地层增加压力,通过压力使地层裂缝增多增长,提高油层渗透率。这就是油田压裂。陇东油田的主力层是中生界侏罗系延安统和三叠系延长统油层,是非常复杂非常致密的岩性油藏,地层硬似“磨刀石”,给油田压裂带来很大的技术难关。

压裂,是陇东油田的一个新课题;压裂,将是长庆油田开发的一场攻坚战。为了攻克压裂技术,在“磨刀石”上夺高产,石油工人们在压裂战场上自发地编唱了一首《压裂歌》,回荡在整个战区:

压、压、压,

狠狠地压,

压开地层千条缝,

压进地层百方砂,

压得石油滚滚流。

1974年年底累计压裂419口井859层,压裂后平均单井产量增加5.49倍。副指挥李敬对油田压裂工作取得的卓越成果兴奋不已,深有感触地写下了一首《猛压裂》:

压,决心改造低渗透,

猛压裂,油层大张口。

压,机泵隆隆地球抖,

大排量,吞砂几十吨。

压,革命拼命加科学,

开生面,胜利在招手。

从1974年到1975年,在压裂的攻关声中,长庆人先后对马岭、城壕、华池等油田进行了详探,扩大了这些油田的油层复合面积。在马岭油田开辟了8公里的开发实验区,布井24口,有三种面积注水井井网。开发实践表明,对低渗透油藏实行“注、压、抽”配套措施开发是可行的。压裂会战初奏凯歌。

油田压裂频频奏效,低渗透油层的改造初步取得成功,马岭油区在短期内实现了复合连片。从1974年后季开始,油田调整开发思路,从以拿储量、拿面积为重点的找油勘探工作,开始转向以开发为重点的产能建设。

1974年8月,长庆油田会战指挥部决定在马岭油区进行大规模详探和在近8平方公里的试验区进行5万吨产能建设试验。11月30日,马岭五路会战取得了辉煌的成果:钻井32口,完井29口,进尺51141米;试油135层,压裂175次,共交试油井56口;可供开采的油田面积扩大了一倍,原油产量翻了一番。

1975年,陇东油田30万吨产能建设被列为1975年全国350项单项重点工程。

1978年城壕油田产油量达到了30万吨。

从此,陇东油田趟过了创业会战的大河,迈入了正式开发和大发展的新纪元。

1979年,以油田全面投入注水开发为标志,进入正式开采阶段,当年产量达到50万吨。

伴随着油田全面开发建设,油田地面建设的步伐进一步加快,以马岭董家滩为中心,相继建成了马岭北区、中区、南区、城壕、华池等几个工业点,形成了初具规模的油田开发体系。各开发区块同时相继建成计量站、转油站、集输站,形成了原油开发生产网络;与之相配套的道路、桥涵、电力、通讯建设也得到了迅速发展。1979年至1983年,累计建成井站总面积208724平方米,修建各种桥涵41座,铺筑柏油路1.14千米,修筑砂石路80.38千米,接通了遍布庆阳、华池、环县的井与井、井与站、站与基地的工业交通网络,方便了生产管理。在电力通讯设施方面,建成由指挥部通往各生产区域的各种通讯设施,加大了生产指挥力度及信息传输速度。

1984—1988年,企业进入正规化管理阶段。随着元城油田等区块的开发,管理区域和生产规模不断扩大,职工生活基地建设初具规模。

1989—1993年,以滚动开发为标志,进入调整开发阶段,相继开发了樊家川、上里原等油田,原油产量首次突破100万吨。

1994年以后,以全厂原油产量平均每年8-10万吨的增幅稳步攀升,进入持续发展阶段。油田滚动开发区域不断扩大,实施了以低产低效井改革和作业区改制为代表的管理体制、运行机制的配套改革,1998年原油产量达到150万吨。

1998年,在陇东庆城驻扎了29年的长庆油田总部——长庆石油勘探局机关,告别了陇东的山山水水,搬迁到了古城西安。这是长庆油田指挥机关的第三个落脚点。

1999年9月1日企业重组改制,实施井站配套建设、油藏经营、单井效益核算工程,并全面开展HSE管理,把低渗油田开发水平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2001年10月19日完钻的西17井拉开了西峰油田勘探的序幕。经过3年勘探,到2003年年底西峰油田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0822亿吨,控制石油地质储量2.0316亿吨,预测石油地质储量1.2383亿吨,三级储量合计达4.3521亿吨。西峰油田在高效快速探明过程中,油田开发工作也高效展开,2003年建成产油能力93万吨,创造了新区产能建设的奇迹。

2002年,生产油井增加到1336口,日产原油4674吨,年产原油179万吨。

2009年,以西峰、华庆三叠系超低渗油田规模开发为代表,突破300万吨,长庆油田油气当量正式突破3000万吨大关,成为我国第二大油气田。

2010年原油产量380万吨。2012年原油产量450万吨。

长庆油田的腾飞离不开中央关心,油田大干。但地方党政和老区人民的大力支持,却是腾飞的基石。勘探之初,几十个玉门人来到陇东长庆桥落脚。初来乍到,没有固定的基地可以栖身,长庆桥公社就把自己的机关用房腾出来,农民群众把自家的窑洞腾出来,石油兵这才有了一个立身之地。公社拨出一块土地,让石油兵去建一个像样的窝。可并不多的石油兵们要勘探、要测量、要钻井,他们只能用工余时间拼命地打土坯,盖房子。好客而热情的陇东人,对陌生的、连口音都听不懂的石油人投来同情的目光。一伙一伙的农民赶过来,提起石锤、操起瓦刀,帮助他们盖起了一排干打垒房、土拱窑洞。长庆石油勘探指挥部的牌子像模像样地在这里挂起来了。

勘探的重点区域在马岭。为了便于靠前指挥,指挥部机关决定迁往庆阳县城。听说油田总部要来,庆阳县组织群众敲锣打鼓,远道迎接。县委把他们120亩大的大院、连同430间房屋、44孔窑洞划拨给指挥部;县红专学校把总面积90亩、房屋139间、窑洞35孔划拨给油田。

会战队伍源源不断地扩大,房屋紧张,当地农民主动让出自家的窑洞,借给石油工人。油田有了基本的办公、生活的基地。在油田职工家属户口农转非、上万名子女入学和职工就医等方面都给予了倾力支持和优惠照顾。

会战初期,没有道路,大型设施到不了目的地,这成为油田人的一件犯难事,庆阳地区闻风而动,组建了民兵工程团,上荒山、钻山沟,协助石油工人抢修井场道路,建设桥梁涵洞。条条道路畅通了,座座桥梁架起了。钻井车、压裂车、运输车卷起了一道道飞扬的尘土在疾驰。那是会战的壮美景观。

油田开发建设需要大量的土地,地方政府全力配合,给予解决。在大集体时期,对于用地,油田指在哪里,就划在哪里;需要多少,就划给多少。土地承包到户以后,油田用地和农民利益发生矛盾,当地政府照样解决,采取指标优先、先借后征的特殊政策,满足油田用地需要,以小局服从油田建设大局。2002年,当得知亿吨级的西峰油田已被探明,庆阳市主动划拨1000亩土地,支持其开发建设。

在计划经济时期,尽管庆阳老区还处在吃调进粮的境地,粮食紧张,但地方政府还是想方设法,每年都给油田供应足够的粮食和食油,解决了石油人的吃饭问题。据不完全统计,1971年以来,庆阳在粮油供给十分紧张,财政连年赤字,群众生活十分困难的情况下,为长庆油田职工供应平价面粉11.5亿斤,地方财政为此支付粮油补贴达2亿多元。

在保证油田勘探开发方面,市上和涉油县成立了专门机构,负责石油开发建设的协调服务,各县(区)普遍推行油井、输油管道承包管护定井、定人、定责、定奖惩的“四定”责任制,严厉打击涉油犯罪,为油田生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使陇东油区成为全国社会治安最好的石油矿区。西峰油田勘探开发以来,我们又举全市之力给予大力支持。可以说,没有庆阳老区人民的支持和奉献,也就没有长庆油田辉煌的今天。陇东油田的发展,始终伴随着庆阳地方政府和当地人民的大力支持。

苦与甜的变化

1975年,庆阳地区环境保护领导小组成立。1981年8月,原庆阳地区行署批准成立庆阳地区环境保护局,履行政府环境管理职能,石油开发环境保护工作开始列为重点工作。在长庆油田开发建设过程中,庆阳历届党委、政府对环境保护工作十分重视,认真执行环境保护基本国策,做了大量工作。撤地建市后,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实现经济与环境“双赢”、走可持续发展之路,作为新形势下促进全市经济持续发展、社会全面进步的战略选择,采取了一系列资源环境管理的有效措施,取得了比较明显的成效。原行署和市政府已连续多年将长庆油田作为10个环境保护目标责任单位之一,加强管理,严格考核。为促进油田开发建设,杜绝人为因素造成环境污染,市委、市政府还把维护油区治安秩序、打击偷盗原油、破坏油田生产设施等违法犯罪,作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工作的重中之重,认真安排部署,加大打击力度,落实管护措施。西峰油田开发前期,市委、市政府把环境保护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作为优先考虑的问题进行认真分析研究,多次召开专题会议进行安排,并与长庆油田进行座谈,明确提出在积极支持油田开发建设的同时,必须加强环境保护,防止地下水资源污染,先后制定印发了《庆阳市石油勘探开发产能建设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庆阳市石油开发井场建设环境保护管理要求》等规范性文件。面对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新形势、新任务,市委、市政府更是把实现可持续发展作为战略选择,进行认真研究和安排部署。(www.xing528.com)

长庆油田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启动内部环保工作。1979年在原长庆石油勘探局卫生处设置环保办公室,工作重点是对油田生产过程的“三废”进行处置和治理。1980年,开始在安全处配备环保专干。1983年,在该处成立环保科,二级单位也陆续配备环保专干。1985年,长庆石油勘探局从事环保工作人员达到31人,同年成立局环境保护委员会,设立长庆石油勘探局环境监测中心站。进入1990年代,随着国家、省上对石油开发环境保护工作的重视,长庆油田的环境保护工作,在省、地、县环保部门的指导和监督下环保管理机制不断完善。1999年,国家对该局实施企业内部重组,分为核心部分中石油长庆油田分公司和非核心部分长庆石油勘探局,重组后都保留了各级环境保护机构。

1990年以来,长庆油田在开发与建设的同时,严格执行国家有关环境保护法律法规,积极履行“污染者承担治理责任”的义务,在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1999年重组改制以后,进一步完善环境管理体制。长庆油田公司、长庆石油勘探局所属企业积极引进国际通用的管理方法,全面推行“健康、安全、环境”管理体系,积极推行ISO14000环境管理体系认证。在推行环保目标责任书管理同时,注重强化采油作业过程的现场监理,加强生产现场的环保监管,在生产单位开展了“清污创洁”活动。健全了石油钻采企业内部管理机制,制定了环保目标责任制,创建清洁无害化矿区,开展了清洁文明生产和达标井站建设,取得了比较好的效果。开展了形式多样的员工环境意识教育和保护资源就是保护环境的现代企业管理理念的教育,广大职工的环境意识不断增强。

尽管地企双方长期以来,在油田开发环境保护方面做了大量的工作,取得了一定的实效,但油田早期粗放开发所带来的环境问题,从上世纪八十年代后期逐渐出现,在1999年至2007年之间比较集中的显现出来,水环境变化最为突出,用当地群众的话说是“清水变污,甜水变苦”。

——油区主要河流污染。油区地表水资源主要有马莲河、蒲河、洪河3条河流及其支流。马莲河是贯通庆阳市南北的第一大河流,全长344km,多年平均径流总量4.47亿m3,占全市地表径流总量的30.8%,是长庆油田在庆阳市开发最早、密度最为集中的区域。支流主要包括环江、柔远河及其支沟。1984年的《甘肃省环境质量报告书》评价认为:“马莲河油污染极为严重,是全省污染最重,水质最差的一条河流。”据庆阳市环境监测站提供的1985-2004年的监测资料统计分析表明,1985—1995年,环江水质均为严重污染年份,柔远河水质严重污染的年份占到2年,其余8年均为中度污染,石油类污染分担率达到50%以上,1991年污染最为严重。2005年的监测数据表明,马莲河干流及主要支流为劣V类水质,环江段污染最为严重,综合污染指数为2.21,污染类型属有机污染和盐类污染,主要污染因子为硫酸盐、氯化物、化学需氧量、六价铬、挥发酚、石油类。其中挥发酚、石油类、化学需氧量超标率分别为100%、25%、100%。柔远河华池至庆城段水体的化学需氧量、挥发酚、石油类等石油开发特征污染物严重超标,综合污染指数为1.30-6.37,水体水质为劣Ⅴ类,基本丧失了水体功能。环江、柔远河的各条支沟在上世纪80年代前,水体水质较好,是当地群众生产生活的主要水源。资料显示,1996年庆阳、环县、华池三县境内的28条较大支流均不同程度受到污染,污染最重的7条支流石油类污染物分担率为99.5%—37.98%。2005年对石油开采比较集中的18条支沟进行再次监测,发现有13条支沟的水质已超过V类水质标准,石油类污染物检出率达到38.9%,挥发酚检出率达到22.2%,超标率为11.1%。与1996年、2003年同一断面检测结果相比,华池县城东河及元城、城壕、五蛟、山庄、庙巷、白马川,庆城县纸坊沟、马岭东沟,环县樊家川、七里沟等断面化学需氧量、石油类、挥发酚等污染负荷仍呈上升趋势,水环境近十年间发生了水质蠕变,大部分支沟水体已经不能饮用和灌溉。蒲河流域污染程度相对较轻。洪河流域的石油开发面积较小,产量较低,但由于开发技术落后,防治污染措施不力,污染隐患依然存在。

——局部地区地下潜水受到污染。就老油区而言,从掌握的资料看,在上世纪70年代前,庆阳市境内除环县部分地区外,其他地区地下潜水水质尚好,水量丰富。但随着油田勘探开发中注水技术的大量推广应用,局部地区地下水质锐变。1996年,北三县28口浅层土井监测结果显示,石油开发特征污染物的检出率和超标率都比较高,可以饮用的仅2口,水质较差的13口,水质极差不宜饮用的13口。据2005年对油田开发较早、问题比较集中、群众反响较大的马岭川的重点调查。在马岭川形成了一个以环江为中心线,宽约十公里,北至贺旗,南至三十里铺镇阜城村的条形污染带,而且污染范围还在进一步扩大,局部地方已造成了人畜饮水十分困难。庆城县马岭镇的琵琶寨、董家滩、下午旗,三十里铺镇的阜城等4个行政村、15个自然村群众的水井水质污染严重,其中琵琶寨村李家滩组群众的32口水井,由于受油田回注井套管破损事故污染,多项指标超过国家标准,高锰酸盐指数等有机污染指标检出,总硬度超过6倍,氯化物超过16倍。其他村组井水含盐量增高,有机污染加重,个别水井石油特征污染物挥发酚检出并超标,大部分群众水井水质变差,无法饮用和灌溉。在环江部分河段还出现了回注污水从岩层和泉眼中溢出的现象。由于污染致使该区域群众只能到几里地之外的山涧小溪取水,甚至靠高价买水维持生活。随着西峰油田的开发,新油区地下潜水的污染问题也日益凸显。由于钻井泥浆渗漏事故,使彭原乡李家寺村、董志镇董志村和野岭村的3眼机井已经污染报废,造成群众饮水困难。

——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形势严峻。2007年前庆阳市已建成城市饮用水源地10个,划定重点饮用水源保护区10个(地表6个,地下4个),总保护面积1210.31km2,其中一级保护区118.945km2,二级保护区396.22km2,准保护区695.15km2。当时调查发现,石油开发对城市饮用水源的影响和威胁较严重。一是饮用水源保护区上游石油开发仍在继续,对水源安全构成威胁。二是横跨水源保护区的输油管道给水源保护造成重大隐患。三是城镇备用水源紧缺。石油开采使有限的可用水源造成污染,油区各县(区)已无法找到新的水源,必将制约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水资源配置不尽合理。一方面,长期以来,长庆油田采用注水开发的工艺,开采的地下水层位为白垩系的洛河组,多在400-800米之间,矿化度1.5-1.8g/L左右,作为注水开发的主要水源,油田所属的70多口水源井每年将约500万立方米的地下水回注含油层。油田开采的地下水,虽然大部分现在无法利用,但其水质尚好,抽样监测发现水质符合《地下水质量标准》三类标准,作为一个严重缺水地区,这个层位的地下水有远期开发利用价值。另一方面,石油开发造成了局部地区浅层地下水的枯竭。华池县为了解决地表水源供水不足的问题,2000年新打6口水井作为枯水期的补充水源,至2005年已经有3口水井干枯,其余3口水量下降,日产水不足千方;西峰油田所在区域,地下水已经出现严重超采,部分区域出现漏斗,在西峰油田注水开发及钻井过程中,使用黄土层潜水作为生产用水的现象普遍存在。钻探用水部分就近取自沟坝,大部分就地租用群众机井,使黄土层潜水超采,加剧了水位下降,2005年市环保局组织专家对西峰油田开发对董志塬水资源影响论证发现,西峰地下水超采十分严重,属于输干型取水区域,有两口群众饮用水井因对石油钻探供水,已经枯竭。

——各类污染事故频繁发生。石油钻探过程中,钻井岩屑、泥浆、废水外泄时有发生,采油作业中,由于出现设备故障、修井喷油及管线破裂等,原油泄漏事故比较频繁,对农田、河流造成了一定污染;不法分子偷盗原油也造成了原油泄漏,这些都使油区环境受到了严重污染。油田企业在西峰油田新投产井场平整过程中,直接将盛有大量含油污水、泥浆、污油泥、固体废弃物,在没有防渗漏措施的废泥浆池直接用土掩埋,对地下水安全构成了威胁。部分油田企业存在违法停运污染处理设施的问题,含油污水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个别污水集中处理站回注设施经常出现故障,每年向河流排放大量废水。

——生态环境恢复措施滞后。到2002年底,长庆油田在我市累计征地44271.6亩。按照西峰油田开发和主要涉油县(区)的石油产能建设总体部署要求,石油开发中应采取有效措施,营造和提高林草覆盖率,努力改善和保护开发区域生态环境。环保法律法规也规定,在涉油项目实施中,应当按规定编制生态保护规划,在工程设计应专列环保篇章。并且应向环保部门提交生态恢复报告,负责将可绿化土地绿化,有条件复垦的及时复耕。但对油田开发生态环境保护状况调查的结果看,陇东(庆阳)油田开发在生态环境保护恢复方面还存在一定差距。

造成这些环境问题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油田早期粗放开发,忽视环境保护,对生态环境保护缺乏足够认识,油田环境管理严重滞后,开发随意性大,环境保护措施没有跟上,造成环境因素恶化,遗留的生态环境问题逐渐显现出来。二是在低渗透油田开发中各个作业过程的防治污染技术仍处于不断研究探索阶段,如油田采出水处理回注(灌)工艺从1985年开始,几经更新,至今仍达不到全部回注地下含油层的要求。三是油田资源环境管理法规执行不到位,存在“先建设,后评价”情况,由于环评滞后,“三同时”制度落实不到位,相关的污染治理措施没有完全跟上去,事前控制乏力,没能很好地从源头上控制污染源的产生。同时,地方管理部门整体合力发挥不够,缺乏配合协调,影响了行政管理的整体效能,不利于油田的开发建设,更不利于资源环境法规的落实。四是长庆油田内部环境管理机制不够完善,管理层次还需进一步延伸。

这些问题曾一度引起国家主要领导、各级政府、社会各界和广大媒体的广泛关注。

2003年4月17日,原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曾培炎对国办秘书局《专报信息》(144)刊登的“中科院专家呼吁陇东油田开发必须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一文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关注并妥善处理陇东油田开发破坏当地生态环境等问题。甘肃省政府接到批文后,原甘肃省长陆浩明确要求庆阳市政府和省环保局主要负责同志要认真贯彻批示精神,重视当地的环境保护问题,处理好经济发展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006年1月1日,温家宝总理在庆阳老干部云尚秀同志的来信上作出重要批示,要求“在合理开发石油资源的同时,要高度重视庆阳地区的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问题”。2006年3月16日,环保部专门召集中油集团、甘肃省环保局、长庆油田公司和庆阳市政府,就落实总理批示精神,解决陇东油区环境污染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部署,并形成了省、部《关于庆阳市地区经济发展与陇东油区整体开发座谈会会议纪要》。

2007年3月14日,温总理就陇东油区地下水水变化问题再次做出重要批示。国家环保总局西北督察中心于3月22日至25日对庆阳市油田开发环境变化问题进行调查之后,于4月23日专门召集甘肃省环保局、庆阳市政府和长庆油田公司在北京召开协调会议,就落实温总理批示精神,解决陇东油区水资源环境变化问题进行了专门部署研究,并明确提出了加快西川人畜饮水工程进度、开展地下水和重点流域地表水调查、油田固废处置场建设、实施陇东油区生态评估等五项具体工作的意见。

2003年至2009年期间,为落实国家领导批示精神、国家环保部和西北督查中心要求,全面执行《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和省、部《关于庆阳市地区经济发展与陇东油区整体开发座谈会会议纪要》,切实改善油区环境质量,变“苦”水为“甜”水,庆阳市和油田单位投入了大量的资金,做了大量的工作。

——健全完善地企协作机制。在强化油区开发环境监管的同时,寓服务与管理之中,把服务油田开发、加强地企协作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摸索总结出一套行之有效的油田开发协作机制。一是建立了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定期协商机制,形成了每季度召开一次环保工作协调会议的制度,双方就油区环境保护工作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进行沟通并研究解决。对重要问题、重点工作及时座谈,形成会议纪要,并根据会议纪要确定的工作任务加强协作、共同监管,抓好落实。二是建立了回访制度,主动上门服务,及时掌握油田生产单位对环境保护工作的新意见、新要求。三是建立了项目环评审批“一次性告知”、“一条龙审批”、“一站式服务”等服务模式,将油田开发的重点项目纳入“绿色通道”,优先组织环评审查和审批,条件具备的随到随办。同时,不断简化环评审批程序,严格环评审批时限,提高办事效率。四是在油田建设过程中,积极协助油田生产单位解决在钻井开发过程中的群众纠纷等问题,加快项目建设进度。五是形成了企业出资、地方出力,共同开展重大项目研究的科研机制,2008年以来,先后开展了“油区生态评估和重点区域地下水调查工作”,“陇东油区生态环境评估研究”等大型课题研究,摸清了污染现状,为政府决策提供科学依据,为今后工作的开展奠定了基础。

——重点解决突出环境问题。为加大老油区污染治理,使群众反映强烈、影响民生的突出环境问题得到解决,庆阳市委、市政府在深入广泛调研的基础上,有针对性地提出把治理和保护的重点放在石油开发较为集中、生态环境脆弱、环境问题相对突出的“一塬(董志塬)、一川(马岭川)、三城(庆城、华池、西峰)、三河(马莲河、蒲河、柔远河)”地区,先后论证确定了8大类29项治理措施和项目,并督促长庆油田公司制订了《陇东油区“十一五”污染治理规划》,明确地企分工,加大资金投入,彻底解决油区环境突出问题。一是投资约1.5亿元完成了悦联站、中集站等23个采出水处理回注工程的建设和升级改造,使油田采出水处理率达到100%,实现了原油采出污水“零排放”的目标;二是投资近1.8亿元,彻底封堵1500余口废弃井、计关井,消除了浅层地下水的污染隐患;三是加大了标准化井场建设力度,使全市范围内的标准化井场建设达到73%,从我们考察了解的情况看,陇东油区的标准化井场建设在全国油田中居于首位;四是针对钻井、试油废水和废弃泥浆就地掩埋问题,2006年地企双方共同考察引进了泥浆无害化处理技术,市环保部门制定了《关于进一步规范钻井泥浆无害化处置及井场工业固废处置工作的意见》,全面规范钻井废弃泥浆无害化处置工作,目前新开钻井场泥浆无害化处理率达到100%;五是投资1200万元建成投运了西峰油田、镇泾油田工业固废处置场,解决了全市油田工业固废的污染问题;六是加大油田开发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投资8000多万元建设了西一联、西二联轻烃回收厂,每年回收伴生气量约3066万方,投资建设的西峰油田燃气发电厂利用轻烃厂处理后的干气为原料进行发电,年发电量约1688.8万瓦时,提高了资源利用效率,实现了清洁生产;七是加大了对非法开采油井查处力度,共取缔各类非法收油点16处,非法开采油井多处,为油田开发创造了良好的社会环境;八是为解决油区群众饮水困难,调蓄水源支持油田开发。积极督促长庆油田公司投资3.5亿元,地方筹资筹劳,先后建设了庆城县西川群众饮水解困项目、华池县鸭儿洼水库项目、巴家咀南小河沟调蓄水库项目、合水县固城川城市饮用水源备用工程、庆城县供水工程和西川供水入庆城县工程。

——全面落实油田开发监管机制。为解决庆阳市油田勘探开发及环境监管的法律法规建设滞后问题,2002年7月,市委专门派出调研组,赴辽宁、山东、河北、河南等油田就加强油区环境保护工作进行了考察学习。并参照相关法律法规,先后制定了《庆阳市石油勘探开发产建项目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庆阳市油田井场建设环境保护管理要求》、《庆阳市油田开发环境敏感区保护办法》等规范性文件,对油田开发过程各个生产环节的环境保护措施、井场建设过程中的标准、饮用水源保护区等特殊保护区域的环境保护提出了明确要求。同时,市委、政府积极汇报,人大、政协代表多方呼吁,提请省上出台油田环境保护地方性法规。2006年,在省委、省人大、省政府的重视下,《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颁布实施。为配合《条例》的贯彻落实,市政府主要领导、分管领导,多次深入现场调研《条例》执行情况,明确提出贯彻《条例》的指导意见。在全面贯彻《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规定的基础上,市环保、国土、水务等部门制定出台了《关于加强陇东油区污染治理和环境保护的意见》、《庆阳市石油勘探开发征用土地管理规定》、《庆阳市石油开发水资源管理办法》、《关于进一步加强项目环境管理的意见》、《关于进一步明确责任加强油田环境管理的意见》等文件,全面整合部门力量。市、县(区)环保部门还建立了石油开发定期巡查制度和驻场监督制度,对油田开发建设活动实行跟踪管理,依法强化油田开发的监督管理。

——共同加强油田开发环境监管。我们把油田开发环境污染防治工作的重点放在源头预防,严格按照《环境保护法》、《环境影响评价法》和《甘肃省石油勘探开发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制度,落实环保第一审批权。对油田所有新建、改建、扩建项目,要求必须做到先评价后开发,并严格按照环评报告及批复进行建设;对未经环境影响评价或环评未经批准的,国土资源、建设、林业、水务等部门全部不予办理有关手续;不断规范环评审批,禁止各类违规审批、越权审批行为。为了使“环评”、“三同时”、环保专项验收制度落实到位,我们实行了油田开发井位审批、土地使用许可、驻场监督、污染清除、事故责任追究“五到县”监管机制,通过实行定人员、定区域、定责任的跟踪监管方式,切实督促油田生产单位落实各项污染防治和生态保护措施。油田单位按规定和要求每年报送年度产能建设计划,在与施工队伍签订承包合同时,将环境保护责任、措施和要求作为合同条款加以明确,油田环保单位对施工现场加大了监督巡查力度,保证钻井过程中的防渗、防泄、防止油水串层等污染防治措施落实到位。钻井结束后,对钻井含油岩屑、钻井泥浆和垃圾等固废按照相关标准规定进行妥善处置,并对井场进行标准化建设。加大了集输管线建设力度和资金投入,加强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确保油区生态环境安全。

通过实施一系列有效的措施,目前,庆阳市的主要污染物排放总量得到较好控制,总体环境质量保持稳定,局部地区环境质量开始好转,全市主要河流水质明显改善,综合污染指数呈连年显著下降趋势。经监测,省控断面马莲河韩家湾断面河流超标污染因子已经从2002年的15项下降到目前的6项,主要污染因子石油类、COD、氨氮等分别较上年同期下降11.5%、7.63%和32.13%;马莲河宁县桥头断面除氨氮超过《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三类水质标准0.04倍、总氮超过0.23倍外,其余指标均符合三类水质标准,综合污染指数连续三年显著下降,2008年污染综合指数下降到10.7,与2006年相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57%;蒲河马头坡断面除COD、总氮2项超标外,其他23项指标全部达到地表水三类水体质量标准,河流综合污染指数下降到12.2,与2006年相比,综合污染指数下降了61.1%。

黑与绿的辩证

近年来,按照甘肃省委、省政府和中石油提出的把长庆陇东油区打造成全国“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要求,庆阳市与长庆油田认真贯彻落实甘肃省与中石油企地战略合作框架协议精神,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以“科学发展、构建和谐”为主导思想,以“把庆阳建设成西部油城、甘肃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目标,企地“共建、共融、共赢、共享”,使陇东油田原油产量从2003年以来每年以20万吨的幅度增长,年上缴税费逐年递增,经济实力排名迅速攀升,已跃升至全省第二位。2008年以来,企地紧紧抓住超低渗油藏开发带来的新机遇,“庆阳长庆一家人、共同建设大油田”,按照“发展主导、利益协调、互利双赢”的原则,建立起了战略合作、利益共享、面向未来、共同发展的新型企地关系,探索形成了超低渗油田开发模式、“一站式”服务模式和“林缘区生态模式”,迅速打开了陇东超低渗开发建设的新局面,为陇东油区从300万吨上产800万吨、长庆油田上产5000万吨提供了新思路,为庆阳市经济社会发展开辟了新途径。企地双方真正感受到了和谐就是生产力。

庆阳地处鄂尔多斯盆地石油资源富集区,油气资源量约40亿吨,占整个盆地总资源量的三分之一。丰富的资源储量使庆阳成为长庆油田发展的主战场,同时,也成为庆阳经济发展的命脉,石油将庆阳和长庆紧紧联系在一起。按照长庆油田规划,2015年,长庆油田的油气当量将达到5000万吨,成为我国第一大油气田,陇东地区的原油产量将达到800万吨,占到整个长庆油田原油总产量三分之一。目前,陇东油田经过40多年的开发建设,积累了丰富的油田开发管理经验,形成了资源优势、环境优势、技术优势、队伍优势,大发展的时机已经成熟,为决战800万吨积蓄了力量奠定了基础。

长庆发展的潜力在庆阳,发展的优势在庆阳。企地如何携手加快油田开发建设步伐,以油田发展带动庆阳发展,促进庆阳经济大提速,实现互惠互利,合作共赢,是企地双方共同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企地站在保障国家能源安全的高度,站在庆阳和长庆长远发展的高度,牢固树立“一盘棋”思想,努力构建工农“一家人”格局;以共同加快800万吨目标实现、建设西部油城、把陇东建设成甘肃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为纽带,培植“共建、共荣、共享、共赢”的和谐发展新理念,走相互依赖、相互促进的发展道路;推进互惠互利发展、合作共赢发展、整体协调发展。

长庆油田开发40多年来,与庆阳市相互支持、共同发展,形成了“唇齿相依、水乳交融”的兄弟之情、鱼水之情。近年来,企地双方明确了专门的组织机构,企地进一步完善和强化公司与市、厂部与县(区)、作业区(大队)与乡(镇)、井区与村组四级互通机制,确保了油田开发建设在土地征借、油区治安等方面的顺畅高效运行。每年油田和庆阳市领导互访达10余次,及时沟通信息、增进了解,促进了地企关系向纵深发展。

把庆阳建设成西部油城、甘肃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是企地双方共同的愿望。进入新世纪,庆阳市把西峰油田开发建设作为大力实施项目带动战略的“天字号”工程,全方位、立体式地保障了西峰油田的快速建设。2008年,在中石油与甘肃省合作战略框架协议的推动下,企地携手向中石油争取到了超低渗油藏开发政策,陇东油田迎来了新一轮大发展,庆阳市迎来了工业强市新机遇。企地双方抢抓新机遇,制定新措施,谋求新发展。庆阳市主要领导多次到超低渗开发现场调研,召开现场办公会,统一地方干部群众思想,解决油田开发过程中遇到的难题,形成了支持超低渗油田开发的“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的“四最”局面。2008年9月18日至21日,庆阳市和长庆油田公司主要领导一同到超低渗现场调研,共同谋划加快800万吨发展的措施,探讨企地共建新模式,形成了企地携手加快陇东油田开发的意见。企地高层领导在长达三天的时间共商发展大计,在长庆油田38年的发展历程中是前所未有的,体现了企地领导共建陇东大油田的信心和决心。

石油是庆阳的支柱产业,油田上缴的各种税费占到庆阳市大口径收入的一半以上,油田的发展与庆阳市经济发展戚戚相关。庆阳市历届党委、政府班子牢固树立服务理念,把支持油田发展、服务油田发展作为“一把手”工程、“一号”工程,按照省委提出的“全力支持长庆油田勘探发开建设,加快陇东石化基地建设步伐”的要求,紧紧抓住优化发展环境这个“命门”,全市各级、各部门把优化环境作为加快工业发展的重要举措,把建设服务型政府作为各项工作的重要一环,在政策运用上下工夫,在服务上下工夫,创新服务理念,创新服务方式,把油田当成庆阳的企业对待,尽最大努力提供一切服务和保障,促进油田快速发展。

近年来,庆阳市把支持油田发展,加快工业强市发展摆在重要位置,提出“油田发展我发展”、“支持油田开发就是支持庆阳发展”的企地共建思路,将油田发展与全市发展一并考虑,与油田密切合作,竭尽全力为油田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持。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庆阳军分区五大班子成员及公安、国土、税务等部门领导经常到油田生产现场办公,与油田各单位领导座谈,共同探讨创造良好环境、加快油田发展的对策,为油田发展“培土、浇水、捉虫子”,打击“剖根、剥皮、捋叶子”的行为。市委、市政府先后制定出台了《支持长庆油田开发实施意见》等一系列政策措施,消除一切不利于油田发展的观念、体制和政策障碍,实行“一条龙”、“零障碍”和“低成本、高效益”服务。在超低渗油田开发中,市上先后两次组织召开全市干部大会,专题安排部署支持陇东油田加快产能建设大计,企地建立起了“庆阳长庆一家人,共同建设大油田”的和谐发展新格局。

针对油田开发建设土地征借及其他行政审批涉及部门众多、工作程序复杂、审办周期较长、规费标准不一等问题,华池县按照“程序从简、速度从快、服务从优、规费从低”的原则,积极探索形成了“一站式”服务模式,采取“一门受理、联合审批、限时办结”的工作方式,对土地、环保、林业、水务等所有手续在一个窗口办理,实行集中办公制,实行一条龙服务,过去所有手续快则一个月,现在全部在5天内办结,各项钻前服务工作同时开展,10天内完成。对于对影响油田生产建设的矛盾纠纷,建立了“一站式”调处机制,即各采油单位向所属县(区)能源办通报后,由各县(区)能源办统一受理,负责组织相关部门及乡(镇)进行协调解决。对影响油田生产建设的偷盗破坏、哄抢滋事等治安问题,形成治安维护“一站式”管理机制,由各县(区)能源办牵头统一协调,督促公安机关及时立案和查处,净化油区环境。

“一站式”服务模式的建立,有效地降低了油田开发成本,减轻了企业负担,为油田产能建设营造了良好的投资环境,提高了产建效率,在9个月时间内完成钻进近500口。打破了以往“钻机等井场”的被动建产局面,形成了“井场等钻机”的快速建产势头,使陇东油区年建产能从几十万吨向超百万吨规模快速扩大。

为推进陇东油田开发建设顺利进行,庆阳市成立了市能源办和县能源办,全面负责油田开发的协调服务工作。市上把支持油田产能建设的任务细化到县(区)、到乡镇、到区块、到领导,明确责任,跟踪落实;各县(区)、各部门、各乡镇明确一把手是第一责任人,现场办公,确保落实,做到了领导力量摆布到位、工作责任落实到位、办事机制规范到位、环境综合整治到位、督查奖惩到位。同时,市上把服务油田产能建设工作纳入县(区)和市直有关部门目标责任制内容,严格考核。华池县为支持超低渗油田开发,县上主要领导亲自带领组织部门负责人跟踪问效,推动落实,对执行工作不力、阻碍产能建设的领导进行责任追究。

庆阳市按照“有利于减轻油田负担、有利于庆阳发展、有利于群众得到更多实惠”的原则,积极营造支持油田、服务油田的“软”环境,在借鉴华池县推行“一站式”服务的基础上,在全市推行“一站式”服务,全力做好井位审批、土地征用、井场平整等各项钻前服务工作,支持油田加快产能建设步伐,使长庆在陇东油田2008年的投资比2007年的35亿元增长了80%,达63亿元,产能建设达到114万吨,创陇东产能建设历史新高。

好环境铸就发展力,企地双方围绕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按照省委提出的陇东油田发展要实现油田的经济效益、地方的社会效益、庆阳的环境效益同步增长的要求,坚持“发展主导、利益协调、互利多赢”的原则,建立联手、联心、联合新机制,不断拓展和谐共建、合作共赢的新思路、新领域,从原来单纯的石油开发共建,逐步向生态环境保护、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文化教育、社会公益事业等方面延伸,让广大老区群众认识到“油田兴,地方兴;油田大开发,地方大发展”,感受到油田发展,和谐共建带来的实惠,增强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信心和决心,推动企地携手共进,共同发展。

庆阳市紧紧围绕“创建平安油区,构建和谐社会”主题,突出抓好涉油案件侦破、涉油矛盾纠纷化解两个重点;健全完善“四定四包”、“警企联动”、“专群结合”三个机制;切实强化重点整治、宣传教育、地企协作、督查考核四项措施。每年市委、市政府与八县(区)及有关部门签订油区治安管理工作目标责任书,定期开展油区专项整治活动,严厉打击打眼锯口、盗窃原油、破坏油田设施等各类涉油违法犯罪活动,支持油田发展。2006年以前,庆阳市油区一年涉油案件以及各类矛盾纠纷有3000多起,2008年降到500起左右,与2007年同期相比下降了57%,油区环境明显改善。同时,庆阳市一举关闭了8家涉油公司,回收封堵了非法占井470口,取缔了101处非法收油窝点,对56处输油管道违章占压建筑全部进行了清理,解决了几十年来未曾解决的一系列重大历史遗留问题,陇东油区从以前中石油最头疼的一个地方,变成了全国社会治安最好的石油矿区之一,为油田大开发提供了有力保证。

油田的发展带动了地方经济的发展,也赢得了地方各级政府和群众的大力支持。庆阳市人大常委会、市政协每年都要组织人大代表和政协委员,两次深入油区调研、考察,积极为油田发展谏言献策,鼓劲加油;各县(区)人大常委会、政协通过与油田联袂开展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主题活动日”等形式,增进沟通了解;每逢春节、中秋等节日各县(区)组织到所在油田单位召开座谈会、联谊会,听取油田单位对地方政府的意见建议,慰问油田员工。同时,庆阳市为油田员工创造安居乐业的环境,2003年,在西峰区拿出300亩地支持油田建设员工生活倒班点,2008年,庆阳市又在西峰区规划了1318亩土地作为陇东油区生产生活基地建设用地,新建扩大西峰油田生产基地规模。

良好的企地关系是实现共同发展的基础,围绕加快陇东油区石油资源开发和庆阳老区经济社会发展,企地互相支持,密切配合,开创了共同携手、共建共荣、和谐发展的新局面。

——经济共建,携手发展。为加快陇东油区勘探开发建设步伐,建立企地共建新的利益结合点,按照“本土化服务,属地化管理”的原则,长庆油田提出了“钻前由政府负责组织,建设由专业公司总承包,油田公司负责开发管理”的油田开发建设新模式。各县(区)在市能源办的统一领导下,成立了油田工程服务公司,根据辖区油田产能建设需求,超前组织土地、环保、水务、林业、畜牧等相关行政主管部门集中审批办理土地征借、钻前施工审批手续,优选钻前工程服务公司,协调乡(镇)、村(组)密切配合,一揽子承担油田开发建设钻前道路修建、钻井井场施工、钻井供水服务。“钻前由政府负责组织”,进一步支持了地方企业创收增效,促进了县(区)经济发展,实现了老区人民群众增收,企地互利共赢。

——社会共建,改善民生。油田采用社会化服务、市场化运作、扁平化管理的新模式,将井场保洁、道路维修、油区绿化等辅助业务从主业中剥离出来,实行市场化运作,由社会保洁公司、园艺公司、专业维修队伍来承担,既保证了油田快速高效开发,又帮助地方解决了一大批剩余劳动力就业。目前,陇东油田全面推广市场化服务机制,引入市场化服务的项目有6项,参与油田服务的队伍30多家,为2万多农民提供了直接或间接的就业岗位,并带动了当地建筑、旅馆、餐饮、商业等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庆阳市从社会最低保障体系出发,主动将油田未就业员工家属、子女、遗属纳入城镇居民基本医疗保险,积极为其办理基本医疗保险。

——平安共建,服务发展。企地双方把创建“平安油区”当作净化油区环境、保证油区长治久安、促进陇东油区和谐发展的大事,联合成立油区综合治理办公室,开展案件协查、治安联防活动,每年都要联合组织开展消防演练、防恐反恐演练、环境保护应急演练,组织开展声势浩大的油区环境治理专项行动,把平安共建活动真正落到了实处。

——文明共建,文化交融。和谐油区建设,离不开和谐文化。企地双方通过丰富多彩的文化融合、相互交流活动,增进友谊、加深了感情,促进和谐油区建设。每年春节期间,油田组织社火队、秧歌队,深入各个县(区)进行慰问演出,并与地方艺术团同台演唱,举办“油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演唱会及篮球友谊赛等文体活动,并通过资助当地政府筹办香包节、发展皮影戏、陇剧,参与能源型城市建设论坛等,增加文化交流融合。庆阳市每年组织文艺团体来油田慰问演出,组织作家、记者深入油田生产建设一线,体验火热的建设场面,借助文学创作、书法绘画、摄影剪纸等形式,讴歌新时期石油人,展示油田大发展、庆阳快发展的成就,增进企地文化交流、融合,推动企地和谐发展。

陇东是长庆的根。把陇东油田做大做强,支撑庆阳经济发展,回报老区人民,是长庆人的心愿,也是长庆人的责任。长庆油田历届领导认为,只有油田关注社会,社会才可能认同油田。油田不断增强企业公民意识,积极主动融入到庆阳市的经济社会建设中,自觉履行国有大型企业的经济、政治、社会责任,由“输血”帮扶向“造血”带动转变,由单纯的资金帮扶向企地共建转变,不遗余力支持庆阳老区发展建设,连续两年被甘肃省授予“工业发展突出贡献企业”荣誉称号。

——扶贫帮扶,富民惠农。积极遵循“奉献能源,创造和谐”的企业宗旨,以开放、融合、负责的态度积极参与和谐社会建设,采取原油让利、捐款捐物、捐建“母亲水窖”等多种形式,千方百计支持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仅2007年到2008年,油田支援庆阳市道路建设、卫生教育、人畜饮水、基础设施建设等费用达到了3.7亿元。

——捐资助学,支持教育。通过开展“连心桥”、“一帮一”、“爱心助学直通车”、“金秋助学”等活动,积极为改善当地学校的教学条件尽义务、献爱心。2007年11月份,油田向庆阳市和陇南市一次性捐助1300万元,用于建设“希望小学”;2008年9月份,采油二厂先后向庆阳市七县一区16所学校捐赠210余万元,11月份,油田又向庆阳市一次性捐赠教育资金1500万元,并将占地300多亩、总资产达8000多万元的原长庆石油技校无偿捐赠给庆阳市,用以支持地方职业教育事业。

——结对解困,爱心救助。采油二厂基层单位分别与当地42所学校、企业团支部等结成“一对一”帮扶对子,为了使山区孩子扩大知识面,定期组织开展“企地青年联合,关爱中小学生”图书捐赠活动,为庆阳市中小学生“送知识、送技能、送快乐、送温暖”,并在环县八珠小学建立“企地青年联合青少年书库”。截至目前,采油二厂各级团组织资助乡村学校超过了50所,受资助学生已达100名,其中消防大队四中队指战员16年如一日,资助当地15名贫困失学儿童重返校园,樊家川作业区、西峰采油三区等与20名环县籍在校大学生结成帮扶对子,通过电话、书信、捐赠等形式,帮助当地贫困大学生完成学业。

——情系灾区,工农连心。每当庆阳发生自然灾害,油田都要伸出援助之手,千方百计给予支持帮助。2004年组织了40台水泵积极支援庆阳市北三县抗旱救灾,支持市委、市政府重点项目建设;2005年,陇东地区发生严重旱情,油田先后组织80余台水泵、40余辆水罐车支援庆阳市各县(区)抗旱救灾;2006年,组织罐车向严重干旱的环县送水;2007年,向各县(区)送化肥、捐柴油,帮助解决老百姓的生产困难,在庆阳视察工作的省委书记陆浩看到这一感人的场景后动情地说:“油田和地方真正是一家人,亲兄弟。”今年“5·12”地震后,油田及时向甘肃省青少年发展基金会捐款10万元,向两当县太阳小学捐建抗震活动板房,在前期组织向汶川和陇南等地震灾区捐款170万元的基础上,陇东油区员工又自发向庆阳市灾后重建捐款300多万元,帮助受灾群众重建家园。

——架桥修路,造福当地。2004年以来,陇东油区建设砂石道路46条1200多公里,其中,沥青道路480公里,四通八达的油区柏油路,既解决了当地老百姓“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的行路难题,而且使老百姓生产的蔬菜、副食品和土特产可以源源不断地运进城里,城里的商品又返回农村。陇东油田贯穿东西、纵横南北的矿区生产道路成为当地老百姓打开致富之门的“黄金通道”,对于庆阳中心城市与郊区经济的协调发展,产生了直接的拉动效应,为改善地方交通条件、支持新农村建设做出了积极贡献。

油田在建设过程中,依靠科技创新,采用大量的新技术、新工艺进行环境保护治理,并总结出了自然型、节约型、田园型、地域型、规范型、技术型六种模式,真正把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责任落到了实处,实现了油田开发与自然的和谐。

——节能降耗,建设资源节约型油田。在西峰油田建成两座轻烃厂,将油井废气净化处理后,变成了石油液化气,在给庆阳市和周边城市老百姓提供干净环保的清洁能源同时,也给企业每年创造出5000多万元的效益。生产液化气剩余的干气,输送到了燃气发电厂,年发电量达3200万千瓦时,等于每年节约700多万元的电费成本。科学开发油田,合理利用资源,不仅保护了生态环境,给企业赢得了效益,也让油区所在地的老百姓享受到了清洁能源带来的便利。同时,优化简化地面工艺,全面推进标准化设计、模块化建设、数字化管理,实施了以“丛式井组、二级布站、井站共建、多站合建、数字化管理”为主要内容的建设模式,不但降低了成本,而且节约土地4500多亩。

——保护环境,建设环境友好型油田。把“绿色环保意识”贯穿勘探开发的全过程,先后投入1亿多元用于油区生态环境保护和生产环境绿化,累计栽种各种树木4万多棵,使生产区绿化率达到90%以上,绿化油区荒山1000多亩,形成了“景中有井,井在景中”的美丽画卷。在林缘区油田开发中,油田着眼与林业共同发展,企地共建、油林合作,共同致力于林缘区油田生态开发模式建设,实现了林区、水源保护区油田的安全、环保开发。为进一步改善陇东地区生态环境、造福老区群众,2008年4月24日,油田与庆阳市携手共建“中国石油长庆林”,将利用数十年时间,在庆阳市共同建设100多万亩中国石油长庆碳汇林,相当于“再造一个子午岭”。

发展是经济社会和谐的根本,密切地企关系,加强地企合作,是历史赋予我们的最佳选择;实现合作双赢、和谐双赢是我们共同的心愿。陇东油区和谐发展的成果证明,和谐是生产力,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是一种利益共同体;企地双方谁也离不开谁,只有和谐相处、相互支持,才能实现互利共赢、共同发展。

为了深入推进“和谐模范油区”创建活动,加快油田开发建设进程,庆阳市按照“环境最佳、服务最优、速度最快、效率最高”和“低交易成本、低生产成本、低行政成本、低社会成本”的要求,出台了《关于创建“和谐模范油区”的意见》及“一站式”服务、钻前工程服务、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等一系列文件。目前,地企双方已健全完善了组织领导、沟通协调、责任落实、考评激励、典型推广等深入推进创建活动的“五大保障机制”,积极实施油田产能提升、油区基础设施建设、循环经济示范区建设、油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油田生活基地建设、油田职工生活服务、生态环境保护、碳汇林建设、油区群众致富工程等九大工程,加快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建设,推进资源优势向经济优势转变。

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工作凝聚了地企双方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有力地促进了地企双方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和谐模范油区创建工作凝聚了地企双方广大干部职工和人民群众的心血和汗水,有力地促进了地企双方的持续快速健康发展。

一是油田产能产量大幅提升。陇东油区近3年新建产能300多万吨,钻井4000余口,是过去38年的总和。原油产量达到100万吨用了22年、200万吨用了13年,创建活动开展以来迅速突破300万吨,2010年增加到380万吨,比2005年增长66.7%。

二是地方经济持续快速发展。2010年,全市完成地区生产总值350亿元,增长15.8%。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80亿元,增长23.8%。固定资产投资达到488亿元,增长38%。财政大口径收入达到58.8亿元,增长31.5%;小口径收入达到30亿元,增长32.7%。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财政大小口径收入居全省第二位,油田对庆阳发展的贡献率逐年提高。

三是油区群众从石油开发中得到更多实惠。地企双方着力解决油区群众的生活困难,使老百姓切身感受到了油田发展带来的好处。2008年以来,地企合作新建油区道路46条1400多公里,“希望小学”16所,近10万人的饮水和1800多农户的用电得到解决。每年直接参与油田开发和提供劳务、供应物资、商业贸易、餐饮服务的当地群众达到6.5万人,年务工收入近3亿元。

四是创建活动对油田开发环境保护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实现陇东油田的大发展,探索出了“内外隔离、三废回收、数字监控、井林一体”的“林缘区生态开发模式”。与此同时,油田与地方加大油井采出水处理力度,建设30座采出水集中处理厂(站)和150口采出水回注井,实现了采出水循环利用。此外,双方联手对油区重点流域进行污染治理和生态环境治理,使马莲河、蒲河综合污染指数分别下降了35.4%和20.4%;永久性封堵废弃井1323口;同时推行标准化井场建设,减少了占地,有效地保护了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还对泥浆、钻井液等进行无害化处理,回收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弃物等。目前,标准化井场覆盖率已由治理前的30%提高到70%以上。油区群众明显感到局部环境有所改善,都说油田变化大,采油不见油,注水不见水,井场整洁绿化了,河水比以前清澈了。

“和谐模范油区”创建,使庆阳市和长庆油田实现了油区开发建设与地方经济社会同步发展,资源开发与环境保护同步推进、企业效益与群众收入同步提高,实现了庆阳打造成为经济和谐、社会和谐、生态和谐的全国模范油区。也完成了油田开发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黑与绿的辩证。

绿色和谐在今天

庆阳市由于煤炭和石油天然气资源储量丰富,使得这个革命老区逐步发展成为令外界瞩目的新兴资源城市。目前,作为甘肃“两翼齐飞”的一翼,省委、省政府决定将庆阳市建设成大型能源化工基地和全省新的经济增长极。“西部油城”和“陇上煤都”已成为庆阳市的靓丽名片。

庆阳市目前已探明油气总资源量近40亿吨,煤炭预测储量1342亿吨,其中煤层埋藏千米以上的190多亿吨,煤层气预测储量1.36亿立方米,符合国家规划建设千万吨油田、亿吨级大煤田的条件。丰富的油气和煤炭资源为庆阳市经济“起飞”奠定了扎实的基础。

——油海深厚。经过近40年的开发,长庆油田在庆阳市累计生产原油4000多万吨。以西峰油田、马岭油田、华池油田为代表的陇东油区,成为甘肃省境内最大、长庆油田稳定的原油生产基地,被誉为“我国西部石油行业一颗璀璨的明珠”。

40多年不断的勘探开发表明,庆阳市石油天然气资源极其丰富,已经探明油气总资源量40亿吨,总储量和探明地质储量超过华北油田的30%和1.4倍,大于中原、吉林、河南、江汉、江苏、冀东、青海油田储量的总和。油气预测储量相当于延安的1.7倍、榆林的6.7倍。

但是,深藏在几千米地下的深处岩缝中的石油,勘探开发的技术储量非常高,尤其是庆阳境内油田多属低渗透油田,油层致密坚硬,低渗透油田突破了经济开发的零界线,完全是“磨刀石上闹革命”。

2008年3月份,长庆油田采油二厂创造性地实施超前注水、在线计量和三相分离等18项国内一流水平的新技术,在庆阳市华池县的深山沟壑,石油钻机昼夜轰鸣,长庆油田低渗透2吨区油田试验示范区拉开帷幕,单井日产量达到3吨以上,成为“中石油高效开发油田”。低渗透油田开发取得重大成绩。“解放低渗透,发展大油田”,使陇东油田整体开发又上了一个新台阶。

庆阳石化公司从马岭搬迁到西峰区,为能源化工基地建设跨出一大步。庆阳市300万吨炼化搬迁改造项目2010年全面建成投产,并按近期500万吨、中期800万吨、远期1000万吨预留生产规模。

目前,沟通庆阳与外界的铁西、庆咸、马惠宁等输油管网已经建成,兰州-郑州-长沙成品油管道庆阳支线也已开始建设。

——煤都丰富。庆阳市煤炭资源占鄂尔多斯盆地煤炭预测储量和保有储量的11.8%和64.5%。从地质角度来看,庆阳煤田属于鄂尔多斯聚煤盆地,资源量集中、构造简单、煤质优良,而且是没有开发和破坏的整装煤田,具备建设国家亿吨级煤炭基地的资源条件。

与全国各大煤田相比,全市煤炭预测储量是开滦煤矿的17倍、兖州煤矿的64倍,大体相当于50个大同矿区、100多个抚顺矿区,接近于世界七大煤田之一的俄罗斯顿巴斯煤田。

我国能源界知名企业华能集团出巨资购买了煤田的开采权。2008年6月,省政府与中国华能集团公司在兰州正式签订关于开发正宁南煤田等项目合作协议。

正宁南煤田是我省目前发现储量最大的煤田,该矿区地质储量超过18亿吨。华能集团获得的采矿权部分为南矿区一块,该矿区面积约88.18平方公里。

此前,庆阳市已经成功出让沙井子、罗川煤田探矿权和甜水堡采矿权,并先后引进西安天竣、宁夏万胜、唐山嘉华等企业勘查开发。大唐集团、中电投集团、华电集团、中水电集团等大型企业也表示积极投资庆阳能源化工基地建设。

与此同时,以解决煤炭外运为主的长青(天平铁路北延段长庆桥至宁夏青铜峡)铁路、国道211线庆阳段修建高速公路等正在做项目前期工作。

——新增长极。庆阳是油、煤、气具全的大型综合性资源大市。如果把石油、天然气、煤炭资源折合成油当量,约有1230.8亿吨,仅次于“中国第一能源大市”的榆林市,将成为21世纪中国能源战略接替基地。

丰富的资源赋予了庆阳发展新的机遇。2007年5月份,原甘肃省委书记陆浩提出,“庆阳不仅是全省能源、资源的重要基地,也是促进全省经济快速发展的新的增长极。着眼科学发展,要把庆阳建设成为全省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国家《“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总体规划》将山西、陕西、蒙西和宁东、陇东5个地区,列为本世纪我国最重要的能源开发基地。“三西两东”区域能源开发利用,是中央领导高度重视的一项工作,事关新世纪我国能源安全和科学发展。庆阳所在的陇东地区赫然在列,显然有望被纳入国家级能源化工基地。

按照把庆阳建成重要的能源化工基地和新的经济增长极的战略定位,庆阳市提出了“三步走”建设目标:

第一步,到2010年底,境内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5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1000万吨。

第二步,到“十二五”末,原油产量和加工量达到“双800万吨”,原煤生产能力达到4000万吨以上,建成燃煤电站和煤矸石电站总装机容量600至1000万千瓦。

第三步,到“十三五”末,建成千万吨级油田、亿吨级煤田、千万千瓦装机煤电基地、千万吨级石油化工和煤化工生产基地、10亿立方米天然气和煤层气生产基地。

围绕石油、煤炭、天然气、煤层气,庆阳将建成4个能源工业集中区:正宁煤电产业集中区、西峰石油化工及天然精细化工集中区、长庆桥煤化工产业集中区、环江沿线油煤气电工业集中区。

在正宁煤电产业集中区,开发利用正宁南煤炭资源,建成正宁南年产1200万吨煤炭的主力矿井,提升产业集中度,提高煤炭就地转化能力,建成正宁周家2×60万千瓦、2×100万千瓦坑口电站及2×15万千瓦煤矸石发电项目,配套建设建材项目。井下抽采煤层气,建设输气管道,开发利用煤层气。

在西峰石油化工及天然精细化工集中区,实现境内原油就地加工利用,加大天然气、煤层气及石油化工、煤化工的下游开发力度,建设一批精细化项目。

庆阳市在建设大型能源化工基地之初,经过多方面和高层次论证,树立了“煤-电-化-材”链式深度综合开发和建设资源利用效率高、技术水平先进、污染排放低、生态环境影响小的高起点高标准的开发思路。

回顾长庆油田40多年发展史,地企关系经历了三个发展阶段。一是上个世纪60年代末到90年代初,为陇东石油开发健康起步阶段。其时,在相互支持、密切配合中,地企双方为推动陇东油区大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二是上世纪90年代以来,地企关系经历了错综复杂的波折阶段。随着市场的开放,受利益的驱动,油区出现破坏油田设施、盗窃原油、非法炼油的现象。对此,地企双方都做了很大努力,但由于观念和认识上的差距,效果不够明显,双方十分痛惜。三是进入新世纪后,以2006年“3·16”会议纪要为标志,地企关系进入了创建以“共建、共赢、共享”为主旨的“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新阶段。

实践证明,地方的发展需要油田的带动,油田的发展更离不开地方的支持。特别是庆阳和长庆油田,既是革命老区,又是唯一可以接替大庆的油田,创建唇齿相依、共生共荣的地企关系,事关老区的前途命运,事关全省发展大局,事关国家能源安全,事关欠发达地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重要的政治意义、经济意义

“和谐产生活力,和谐助推发展,和谐造福百姓”,庆阳人和长庆人总结出来的这段话,不是漂亮的口号,而是发自内心的感慨。在创建“和谐典范,模范油区”的实践中,地企双方换位思考、以心换心,相互支持、共同担当。

如今的庆阳,从高层到基层,从干部到群众,“庆阳长庆一家人,携手共建大油田”的理念已深入人心。

只要坚持走“和谐典范、模范油区”创建之路,切实实施油区环境保护相关规划,陇东油区的发展必将是环保、安全、清洁生产的“生态建设模式”,必将会实现资源开发、生态环境保护和经济社会发展互利共赢、和谐发展的目标。陇东油区的绿色和谐就在今天,庆阳的大发展已初见雏形。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庆阳市能源开发沿着可持续发展的道路正阔步向前。

(作者单位:庆阳市环保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