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国外职业体育组织产权研究及成果

国外职业体育组织产权研究及成果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笔者认为国内外研究内容和成果存在一些缺陷。其次,欧洲、美国、日本职业体育产权的现状以及产权变迁的历史规律尚未有系统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项目的研究目的。

国外职业体育组织产权研究及成果

一、国外的研究现状

以“team sport”、“professional sport”与“property rights”、“ownership”为关键词,两两组合在ProQuest Databases,以及SportDiscus等多个数据库进行综合检索,发现与本研究有关的、比较系统的国外学术成果只有11项。

Stoy1983)调查了63位美国职业棒球篮球橄榄球所有者,结果显示他们的教育背景、专业技能、社会利益、财富生活方式具有相似性

John Vrooman1997)以美国职业棒球大联盟为研究对象,运用资本和劳工市场一体化理论,采用经济数学方法,结合40多个职业棒球球队产权交易历史经验,发现自由转会制度(free agency)实行以后,球队所有权结构逐渐从运动成绩取向的所有者,转变成负债收购的辛迪加leverage syndicates)。

Mason1999)认为传统的职业运动球队及联盟的所有权形式包括公众、个人、企业所有。法人产权的出现对于职业运动过去几十年的巨大成功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Bill Gerrard2005)以英超球队为样本,运用组织效率的资源运用模型进行研究,结果表明职业球队的所有权状况对球队的财务状况有非常显著的影响。

其他学者的研究则集中研究在工资封顶(salary cap)、自由转会、保留条款(reserve clause)、收入分享(revenue sharing)等产权制度变迁后对职业联盟竞争性平衡和财务状况的影响方面。

可以看出,国外的研究倾向于经济数学方法,运用微观经济和新制度经济学等方法分析产权制度变迁以及所有权变化后对职业体育组织效益的影响。

二、国内关于职业体育产权的研究综述

在中国期刊网资源总库上,以“职业体育”和“产权”为关键词检索,发现在1999—2011年间,有70项研究成果。主要成果如下:(www.xing528.com)

杜丛新(2002200420072009)率先以产权为切入点,对职业篮球和职业体育组织的产权进行比较系统的研究。他认为职业篮球产权安排必须符合产权清晰、风险补偿、低交易成本等原则。美国职业篮球的产权具有现代企业制度的某些特点,但不是典型的现代企业产权,并提出了中国职业篮球产权和治理结构的理论模型。

杨年松(2006)认为私人产权是职业竞技体育发展的主流方向。在职业竞技体育组织变革上,要重点改变职业竞技体育俱乐部或实体产权关系不清、政企不分、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法律制度不健全等缺陷。

丛湖平等(2005)比较了中外职业体育产权结构,认为中外职业体育俱乐部的治理结构都采用公司制的模式进行管理,但是中国的职业体育俱乐部法人治理结构不完善。

刘庆青(2006)认为目前我国职业体育俱乐部内部产权不清,产权结构单一,产权交易频繁,俱乐部法人独立产权缺乏保障。应该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来解决这些问题。

张文健(2005a2005b)认为中国体育职业化改革取得了很大的成绩,也激化了俱乐部和协会两个利益群体的矛盾。只有在产权创新的过程中协调好各方面的利益关系,才能使职业体育组织创新不至于中途夭折。

张鲲等(2002)分析了中国职业俱乐部的组织资金分享存在的问题。这些问题导致运动员收入增长过快,解决的方法是俱乐部产权民营化。

其他国内学者的研究集中在中国职业体育俱乐部产权和治理结构的现状、职业化改革中的政府角色定位,从不同角度阐述了产权创新在当前中国职业体育改革中的重要性。也有学者试图解决运动员人力资本产权价值的计量方法,从技术层面上给予产权界定支持。

所有学者都认同产权创新对深化中国职业体育改革的重要性,学者们普遍认同引入私人产权进行职业体育俱乐部的产权创新,而对于协会在职业体育产权中的作用则存在分歧。

笔者认为国内外研究内容和成果存在一些缺陷。首先,缺乏对欧洲、美国和亚洲国家等不同的职业体育产权模式的历史发展背景、产权结构、产权特征的深入比较研究,不利于在中国职业体育产权创新过程中对国外产权模式的选择与借鉴。其次,欧洲、美国、日本职业体育产权的现状以及产权变迁的历史规律尚未有系统的研究。解决这些问题正是本项目的研究目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