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系统思考方式:新管理理念、技术与原则

系统思考方式:新管理理念、技术与原则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预测事态的变迁,制定充分的相应的措施,查明造成不好的管理的原因,预测状态的变化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不怕正视现实,努力追究原因。它吸收管理的新技术,并不断创造新方法。管理的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它要有一个从整体出发解决复杂问题的新理念或新方法。

系统思考方式:新管理理念、技术与原则

第三节 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与新原则

管理科学一体化的发展,需要一种新理念,即系统思考方式。需要一种新技术,即电子计算机在管理中的应用。需要一种系统管理新原则,即互耦互动原则、整体性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模型化管理。

一、管理的效果

1.管理的目的是追求效果。效果是由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动机与结果是一对哲学范畴,任何行为都是有动机的行为,任何动机都是有结果的动机。

管理的效果指管理的好与不好,即效果好的管理就好,效果差的管理自然不好。在这里,查明造成不好结果的原因,事先加以预防,使某种结果不再发生,这也应该是好的管理追求的目的。无论管理的对象如何,什么样的社会组织结构,管理的好与不好,对达成目标、效果,都有很大的影响。

现在,社会形势变化非常迅速,技术进步惊人。因此,要进行良好的管理,就应该充分考虑如何适应并符合这种环境的变化。要预测事态的变迁,制定充分的相应的措施,查明造成不好的管理的原因,预测状态的变化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在管理的核心职能中叫做控制,在自动控制理论中叫做适应控制,即适应外部环境的控制。它预测发展的状况,并根据需要,改变管理目标,进行与之相适应的管理。从系统方法讲,是运用反馈的方法进行管理。

2.好的管理。就是能提高事业的成绩,最重要的是不仅在某一时期里偶然取得好的成绩,而且持续不断地取得好的成绩。因此,好的管理状态应归纳如下几点:(1)充分而灵活地应用管理技术;(2)管理的代价要小;(3)管理的思想要彻底贯彻到组织内所有人员中去。

为了进行管理,就需要测定管理对象的状态,积累表示其状态的数据,用统计方法进行充分的分析。优良的测定装置和自控装置及方法都是管理的关键手段。还要充分分析积累的数据,了解管理对象的特征。

在管理过程中,不论管理的怎样好,如果管理体制复杂,为此不得不付出大量的人力、财力,因而大大地分散了力量,妨碍了达到组织的目标,这就不是一种好的管理。从这种意义上讲,为了管理,必须以最小的努力,取得最大的效果。这就要求管理制度化,手续标准化。

有了良好的机械和优秀的管理人员,其他人却漠不关心,管理在某种程度上也不能很好地进行下去。组织中的成员不论是不是管理人员,不论是不是成为管理对象,对管理本身能充分理解并同心协力,仍然是必要的。在组织的系统中,要充分理解管理的意义,在职人员从上层到下层对于管理需要有充分的自觉性,如果没有这种自觉性,就会无益地加深了管理人员和被管理人员的对立。而且为了加强管理不得不投入特别的组织和人力,造成不必要的投入。不论是否使用管理装置,都希望全体职工以管理者的眼光,充分认识管理的重要性。

3.不好的管理。没有确立管理目标或确定不适当,对管理知识和管理技术了解、研究不充分,对结果没有总结。

必须清楚地认识管理目标,只进行漫不经心的管理,就不能认为是进行了充分的管理。要进行充分的管理,那就要求管理负责人根据其才能和对价值的鉴别能力,适当地定出有现实性的某个目标,然后,必须有魄力地集中全部精力争取达到这个目标。无论如何,不确立目标,就等于被日常的变化蒙住了眼睛,连事态有变化的征候也不去注意,就不会有好的结果。

进行管理时,光凭过去的经验,就不能充分地适应环境的变化,结果管理不好;而只在新情况和环境不明时,单凭灵感去管理,也是不会有好结果的。

测定管理的实际状况,根据调查去取得数据,比较这些数据与目标值,找出差距,据此正确地认识管理现状,并且要弄清楚应注意哪些方面才能达到管理目标,为此必须研究管理技术,应用新兴的管理技术和方法。

无论是好的管理,还是不好的管理,都应该总结管理的方法,分析不好的原因,为以后的工作积累经验。要分清责任,追查失败的原因,追究失败的原因并不是打击某个特定的人,而是弄清楚他们的行为在什么地方出了毛病,从而力求将来不重蹈覆辙。

不怕正视现实,努力追究原因。成功时也一样,若只停留在夸耀管理者功劳,那是得不到任何知识的。分析成功的原因、环境和条件,正确地认识成功的过程,对于将来的成功是十分必要的。如果忽视这些工作,管理没有在组织中落实,则将直接导致管理的失败,这对于防止再度失败,也是很重要的。

二、管理的新理念、新技术

1.管理的新理念。从管理的对象看,管理涉及社会结构的各个方面,社会结构都具有各自的特性,管理对象的这种复杂性向管理提出了新的要求,要求管理理论要研究特殊对象的管理的理论、方法和技术。

从管理的知识体系看管理知识,管理是集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知识而创立的知识体系。它随着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它吸收管理的新技术,并不断创造新方法。

从管理科学学派的发展看,管理正在形成一个完整的体系,随着科学的发展,特别是计算机的应用,管理正在向整体化趋势发展。

管理的这种发展趋势,决定了它要有一个从整体出发解决复杂问题的新理念或新方法。系统思考方式就具有这种新理念的特征。系统思考是看见整体的思考,从看部分到看整体,唯有对整体而不是对任何单独部分的思考才能够了解的整体。系统思考就是把事物视作一个特定属性的要素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并与外界相互作用的系统。着重从要素之间,整体与部分之间,整体与环境之间的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相互制约的关系中去考察事物本质规律的一种思考。因此,系统思考方式就是管理的一种新观念。

2.管理的新技术。管理的新技术是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而发展的。计算机是20世纪50年代产生的。世界最早的电子数字计算机是1946年产生的,它使用了大约19 000个电子管,其动作速度为10位数字的加法需0.2/1000秒,乘法需2.3/1000秒。

从1958年到1965年,称之为计算机的第二代。它是用半导体放大元件代替电子管,延长了计算机的寿命,而且在提高可靠性上也有了很大的成绩,在这个基础上出现了高速磁心装置。

从1964年到1975年前后,称之为计算机的第三代。在第三代计算机中,引进了集成电路技术。它是将半导体放大元件和真空镀膜元件组合在一块,印刷到电路板的基片上,它的进一步发展就是大规模集成电路。第三代计算机的一个特点是通信网与计算机的结合,即从远处利用电话线使计算机进行联机化。而且,在这个系统里,还可以通过电话线的返回线路,把计算机系统与许多终端装置联系在一起,使许多用户建立了能同时与计算机对话分时系统,是计算机应用的新方向。

1975年以后到现在,可以说是进入了第四代计算机的时代。这个时期,已经开始研究大规模集成电路和后来的超大规模集成电路。这是作为计算机硬件的半导体集成电路发展的结果。这样的计算机和超大容量的外存储器如果得到发展,最终将使计算机的功能超过设计它的人,一部分人认为人类被计算机征服的时代即将临近。能否掌握和如何掌握第四代计算机的使用,在今后计算机的研究中,有着巨大的影响。

电子计算机最早在工程领域内应用数学思考方法和数学手段,由此而开拓出新领域,推动了产品设计的自动化。计算机在工程领域和产品设计自动化方面所运用的方法最多的是模拟方法。模拟又叫模拟实验,是指把复杂系统的某个时期的行为用数字计算机表示为数学模型,从数值上进行各种实验。通过改变条件和输入而得到各种各样的结果,由此得出最佳方案。这种方法随着计算机性能的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已广泛应用。它之所以被广泛应用,是因为对复杂现象,即使不能用数学模型及数学公式来表现整个现象,但对现象所包含的各个过程却可以逐个作出数学模型来表示输入输出的关系,再把它们合成起来,就能再现整个现象。

在再现大规模系统行为时,用模拟方法得出结果对于实际现象是否恰当,模拟方法发明了过程中的审核。对于极大规模的模拟,可以把它分成若干个子系统,对各部分输入输出进行比较,通过比较确定它是否正确,通过审核来纠正错误

正是由于计算机性能的迅速发展,用计算机解决经营问题成为可能。它首先搞清楚经营上什么地方出了问题,并能分析这些问题,由分析作出数学模型。它的程序是:第一步,对现象有关的量作出评价,并把它数量化而做成变量。把这些变量分类为能够自由控制的变量,或叫管理变量和不易控制的环境变量。第二步,搞清楚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如果能找到这种关系的定性关系时,就可以用图形表示。如果能进一步找出定量关系而十分精确时,就可以作出函数关系模式。第三步,定出目标函数和决策方针,把经营问题变成数学模型。第四步,分析问题。对数学模型进行分析求解,解不是唯一的,具有多样性,根据比较选择最佳方案,最后,决定经营方针。

在经营问题中,运用数学模型来处理经营信息和销售信息很重要。经营信息就是广泛的信息收集处理工作,把收集的信息系统地使之条理化、自动化,按照各阶层使用者的要求,以适应各种各样需要的形式,随时随地提供信息。为此,必须用来管理多种多样的信息、处理信息。而处理信息的方法,用到统计的方法,计量经济学的方法,数学规划的方法等。这种系统确定后,它按照经营的全部功能,把必要的数据以处理好的形式提供给管理人员,结果就成为自动地进行诸如人事管理、销售库存管理、物资管理和工序管理等等。(www.xing528.com)

销售信息是处理企业战略的,它是比单纯的营销信息更高一级的信息系统。即企业面对市场在急剧变化,还有其他公司不断提出新的产品销售方法。所以,面对这样的市场,单从本公司内部收集信息是不够的,还要收集其他公司的信息,根据情况预测市场的未来,并提出对策。建立销售信息系统,就可以调整需要,计划产品,规定价格,开展广告宣传、服务项目、运输等,促进销售战略。

计算机作为新技术,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在经营管理中的广泛使用,随着计算机数量的日益扩大以及人们对它的掌握和使用的不断提高,会渗透到管理的各个方面,推动管理的发展。

三、管理的新原则

在运用管理新理念——系统思考方式进行管理时,应把握五项基本原则,即互耦互动性原则、整体化原则、动态性原则、最优化原则和模型化原则。

1.运用互耦互动性原则,提高管理的最大功能。在运用互耦互动性原则进行管理时,必须把握亦此亦彼这一哲学命题,强调协调他人的作用,达到最佳外部的联系。只有内外结合,才能更好地发挥管理的最大功能。

现代社会,一个企业生产的产品必然要与生产该产品的原材料供应商相联系,与产品销售市场相联系,与社会的相关的管理部门相联系,与行业的组织相联系,与国际市场相联系,联系决定了互耦互动。这种联系越紧密,协调的越好,管理的就越好,越能发挥出管理的最大功能。

中国已成为“世界工厂”,中国生产的商品,以价廉为优势。经济学家通常认为,主要是劳动力廉价,成本低。研究同时表明,中国生产的商品,还有一个最大的优势:某一产品生产地,集中了该产品所有的原材料供应商,提供了廉价的原材料,形成了集约化生产,减少了原材料运输费用的环节,降低了成本,形成了价格优势。这是中国人的精明之处。这是一个企业取得良好经济效益的外部环境,是一种新的互耦互动。管理正是运用这种互耦互动,使企业发展发挥了最大的功能。

世界正在向一体化方向发展,经济贸易使国与国之间的联系在加强,形成了全球性的互耦互动,人们追求国际性管理,全球化的治理,各种国际性专业管理组织层出不穷。早在1997年,由世界著名的政治家、学者及宗教人士组织的“国际间行动理事会”,曾发表了一个《世界人类责任宣言》。这个宣言的起草人一致认为:世界上没有那一句格言比“己所不欲、勿施于人”更适合全球治理的需要。宣言的起草人,德国前总理施密特甚至把孔子提出的这个古老的规则称之为“黄金规则”。之所以成为黄金规则,第一,贯彻这句话的宗旨,有助于造出一个求同存异、和谐太平的社会。第二,这句话没有特定的宗教色彩;作为一个伦理要求和处理原则,它与任何宗教,任何文化体系,都不矛盾,易于被广大人群所接受。第三,这句话通俗又深刻,通俗到平民百姓都能理解,深刻到大有含义可以挖掘。第四,这句话很实用,不论治国理政,待人处事,无论是国际关系,还是人际关系都用得着。人们追求全球化而采用伦理要求的黄金规则,而在加强国际性管理时,则要把握互耦互动性原则。把两者相互结合起来形成互补,推进全球一体化进程,提高全球管理的最大功能。

2.运用整体化原则提高管理的整体效能。在把握整体性原则进行管理时,必须从整体出发,立足于整体来分析其部分与部分之间的关系,通过对部分的分析而达到对整体的深刻理解。经济学中著名的木桶理论讲,木桶的盛水以最低木板为限。它告诉我们,木桶盛水高度讲的整体功能,最低木板决定了木桶的高度,决定了整体的功能,即部分的优不等于整体的优。既是要素优,即部分全优。如果部分与部分之间的结构不合理,不协调,对于一个领导班子讲,领导之间不团结,同样形成不了战斗力,形成不了整体的优。现代化管理是以决策为着眼点,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的根据,依靠数学模型,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的管理。在这里“效益”讲的是整体效益,任何管理工作都在追求最佳效益。追求最佳效益,就是找出薄弱环节,就是发现存在的问题。只有发现存在的问题,并迅速加以解决,才能做到整体的最优。

现代经济学中讲的“最长指头”理论,是指发挥自己所有业务资源中比较优势的最大一项,来打造核心竞争力,发挥最长指头的优势。从系统的观点看就是发挥部分的优势,把部分的优势经过打造,形成和带动影响整体,以达到整体的优。

寻找最低木板,就是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解决问题是以发现问题为基础。爱因斯坦曾经讲过,发现问题比解决问题更难,因为解决问题可能只是一个方法问题、技术问题,而发现问题则是创造性思维。在管理中要提倡发现问题,而要在事物千丝万缕的联系中,错综复杂的矛盾运动中找准问题,则需要敏锐的眼光,深入的调查研究和准确的分析判断。各级领导干部,管理干部,管理一个地方、一个部门、一个单位,都应切实从发现问题入手,要创造一个良好的发现问题的环境。只有发现问题才能更好地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措施,才能推动整体工作的进步,提高整体效能。

寻找最长指头的优势,同样是首先要发现最长指头,而发现是通过长期的积累、分析、类比、比较中去发现,一旦发现后,就要迅速果断采取行动。要把部分的优,经过打造,形成整体的优,而要做到整体的优,要靠管理者坚持、执行。执行中要有有力的措施。只有这样,才能使核心竞争力发挥优势,形成整体的合力,达到整体的最优。

3.运用动态性原则,增强管理的时效性。系统的动态性原则指的是与外界环境自由地进行物质能量和信息交换的系统。自然界的物质系统都是与环境存在相互作用的开放系统,而整个自然界就是由各种动态的开放系统组成的,都有物流、能流、信息流不断地运动。任何自然系统都是一个从孕育、产生、发展、成熟,到衰退、消亡的过程。自然系统的这种运动发展变化过程就是动态性。广义的系统动态性原则指的是不能把系统看成是静止的死系统,或者死结构,而应当看成活系统、活结构。

从管理的概念讲,管理就是一个人或更多的人协调他人的活动。从管理内在要素讲,存在着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管理者之间要进行信息交流,不断地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研究解决。被管理者也在进行信息交流,交流工作经验,共同研究解决生产作业中存在的问题,相互的思想交流等等。管理者与被管理者的交流,传递管理信息,管理者的决策通过被管理者的执行收到的效果等等。管理者的一切的行为都会影响管理。从管理的整体讲,任何一个管理单位,都在与外界进行交流,需要原材料、供应市场信息,需要物质的交流,受到社会各方面的影响。管理正是在交流、流通中体现,是一个动态系统。管理既然是一个动态系统,它就是一个历时性的过程,管理的有效性与时间联系在一起。管理是从数量上掌握本质,数量与时间联系在一起,从哲学的角度讲,时间空间运动与速度一起构成了物质存在的基本形式,时间对整个物质世界是无限的,而对于每一个具体事物来说则是有限的。马克思说,时间的节约与分配是首要的经济规律,一切节约归根到底都是时间的节约。古圣贤都无比看重时间,把时间视为速度,看成力量。时间最大的特点是一维性,表现为时不我与,时不我待,时不再来。管理者及时发现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并加以解决,节约时间,提高管理的时效性。管理的有效性是以经济效益作为评价标准,而经济效益的提高,重点在于降低成本。降低成本的重要一环是节约时间,管理正是在节约时间,合理分配时间中提高时效性。

4.运用最优化原则,增强管理的最佳性。系统的最优化原则要求我们在研究和解决问题时,要做到统筹兼顾,大力协调,多中择优。要采取时间、空间、程序、主体、客体等方面的峰值焦点,本着“多利相衡取其重,多害相衡取其轻”的精神,综合优化和系统筛选,运用线性规划、动态规划、决策论等方法达到整体最佳。系统思考方式的最大好处就在于帮助我们在复杂情况下,在各种可能的方案中选择最佳方案。

现代化管理,它表现在方法上的特征之一是以决策为着眼点。管理存在着确定目标,确定目标是战略定位,而战略定位是决策过程。管理的职能是制订计划、组织实施、反馈控制的过程。这些过程是在不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中进行的,同样是一个决策过程。

那么,应该如何决策呢?一项决策就是一项判断,是在各种不同的可供选择的方案之间进行决策。但它很少是在错误之间进行抉择,而主要在“几乎正确”和可能错误之间进行抉择——但更多的,是在两种很难说哪种更正确的行动路线之间进行抉择。决策,只能以看法开始去寻求发现问题,而不是寻求问题的答案,就像科学研究是从问题开始,而不是从观察实验开始。因为决策者只能从看法开始,才能发现决策是关于什么的决策。人们所提供的答案当然是各不相同,但绝大多数看法上的分歧反映了一种潜在的,而且常常是隐藏的关于决策实际上怎么样的分歧。它们反映着关于要解决的问题的分歧。因此,有效决策是确定各种可能的问题。

有效决策的唯一可以用现实来检验一种看法或一个问题的方法,就是以明确承认我们以看法和问题为依据,从未经检验的假设出发——在决策中以及在科学研究中都是唯一的出发点,我们知道怎样来处理这种科学假设。人们并不就假设争论,而是进行检验,人们能发现,哪一种假设是经得起检验的,因而是值得加以认真考虑的;哪一种假设一经检验就会被推翻。

有效的决策者鼓励提出多种看法,但他也坚持要求提出这些看法的人仔细考虑一下“试验”,即用现实来检验看法,会有什么结果。因此,有效的决策提出以下一些问题:为了检验这项假设是否正确,我们必须了解些什么,要使这项假设成立需要一些什么事实。他使自己和一同工作的人习惯于仔细考虑并确定必须寻找什么,不要什么。他坚持要求那些提出看法或问题的人,也负责地指出可能发现以及寻找的实际资料。最关键的问题是,对我们讨论的问题所要作出的决策适用的衡量标准;寻找合适标准需要进行大量的工作和思考。

有效的决策必须有不同意见、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一个人如果不考虑可供选择的各种方案,他的思想就是闭塞的。在决策时,如果大家一致鼓掌通过,常常并不是一个好的决策。只有经过各种互相冲突的意见的交锋,各种不同观点的争辩,各种不同判断之间的抉择,才能作出好的决策。

有效的决策应遵循一定的规则,在没有不同意见之前,不要做出决策。

首先,要保证决策者不受组织中人们的束缚。每个人都在某些方面,对决策者有所要求,每一个人都是一个特殊的恳求者——而且往往是十分真诚的——试图使决策者有利于他。无论决策者是国家元首,还是修正一项设计的最年轻的工程师,都是这样。要破除这种恳求和先入为主的想法束缚的唯一办法是保护有争论的、有依据的深入思考的不同意见。

其次,只有有了不同意见,才能为一项决策提供各种选择的方案和决策。而一项没有其他可供选择方案的决策,无论它经过了怎样仔细的思考,都是一种赌徒式的孤注一掷。一项决策被证实为错误的可能性是高度存在的——这或者是由于它一开始就是错误的,或者是由于情况的变化使得他变成错误的。如果人们在决策过程中仔细考虑了各种可选择的方案;如果原来的决策,就有了经过仔细考虑研究过有所了解的补救方案;如果没有这种可供选择的方案,当实际情况表明一种决策行不通时,很可能遭到惨重的失败。

再次,不同的意见是激发想象力所必需的,当人们为了寻找唯一正确的答案时,可能并不需要想象力。但在决策中,在所处理的具体的非确定性的所有事情中——无论是所处理的是政治的、经济的、社会的或军事的事务——人们都需要创造一种新环境的创造性答案。而这就意味着需要想象力——顿悟和理解的新的、不同的方法。

有效的决策者组织各种不同意见,这样可以保证他不至于被表面看来正确而实际上却是虚假、不完全的意见所迷惑,这使得他有多种方案可供选择和作出决策。但也保证他在决策被证明为有缺陷和不能执行时,不至于隐于迷雾之中;而且这能激发他自己和他的同事的想象。不同意见使似乎有理的看法转化为正确的看法,使正确的看法转化为良好的决策。在决策中必须包含有一种反馈制度,以便对照实际情况持续检查决策所要达到的预期结果。要有明确的预期结果,要组织力量从事执行情况的追踪,反馈是决策的组织部分,必须在决策过程中就拟定出来。

4.运用模型化原则,增强管理的科学性。系统的模型化原则指的是:把研究对象作为系统,研究其结构形态或运动状态,模拟其原型的形式。即根据已经确定的包含在模型中的某些准则,从各种方案中选取最优方案。它指出为了完成一个特定的目标,这个系统应该是什么样,这个模型被称为最优化模型。

现代化管理表现在方法上的特征,其二是以经济效益标准作为评价管理的根据。即对各种可行行为进行对比,必须以能反映组织未来利益的可测数值作为依据。这种所要测量的变数包括诸如成本、总收入和所得利润率。而要实现最佳经济效益,管理必须从定性描述进入定量分析计算,这是管理成熟的标志。系统的模型化原则要求我们在进行管理时要建立数学模型,借助于数学模型进行最优化分析;一个构思精确的数学模型能使决策者在不断正常运行系统的情况下实验可行的解决方案。只要这个模型能精确地表现运行中的系统,它就能为决策提供所假定的各种解决方案的结果。数学模型能起到模拟实验的作用,它能体现最优化原则。

数学模型是专指那些反映特定问题或特定事物的数量关系的结构,它是针对所研究的具体事物的特征或数量的相依关系,采用形式化数学语言,近似地表达出来的一种数学结构,它具体表现一组数学关系或一套具体的算法。作为数学模型,既要能够反映问题的本质,也能从具体研究对象中去解决实际问题。在信息时代,要求把数学模型形式化成为形式系统,只有这样,才能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管理。而正是这种形式,使管理的科学范围在扩大,不论在企业、学校,还是政府都可以通过建立数学模型,借助于计算机进行管理,增强管理的科学性。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