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来挽救上网成瘾孩子的有效心理分析

来挽救上网成瘾孩子的有效心理分析

时间:2023-11-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很明显,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相互关系被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的,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动因。有人说,网络也能进行交往,并且有很多真实环境下不可比拟的优势。

来挽救上网成瘾孩子的有效心理分析

二、网络环境下人格异常的心理分析

在我接触过的那些上网成瘾者中,较为普遍的症状是,当他们在线时,眼光有神,精力充沛,连续十六七个小时的操作也毫无倦意。一旦从网上下来,他们便无精打采,事事不如意,易激惹。这是怎样形成的呢?

众所周知,网络环境具有虚拟性、想象性、多样性和随意性等特点。按照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理论,超我是由社会道德原则和规范形成的人的行为方式和个性人格特征,按照社会的要求行事,成为一个社会所规范和塑造的人;自我处于人格层次的中间,调节着超我现实原则与本我快乐原则之间的冲突;本我追求着自身的欲望和满足。在网络虚拟环境中,现实社会受压抑的那部分——本我可以不受约束地表现出来,随意进行发泄。因此,利用网络来表现人格就成为上网成瘾者的最好去处。网络上越是虚拟,越是超现实,就越吸引人。上网成瘾者一次次从眼花缭乱的网络世界中获得安慰,当他离开虚拟世界回到现实世界时,会更加孤独和受挫,长此以往,形成恶性循环。于是上网时间更加延长,身心更加疲惫,直至形成人格障碍

弗洛伊德认为人有三种焦虑。第一种是现实焦虑,它是人觉察到周围环境中存在的现实危险所产生的内心紧张、不安和恐惧。第二种为神经质焦虑,它是由于担心失去对本我控制而产生的潜在危险而产生的,这种焦虑不是对本我自身的恐惧,而是害怕它不分青红皂白的冲动带来受处罚的结果。第三种焦虑称为道德焦虑,它是由于意识到自己的思想行为不符合道德规范而产生的良心不安、羞耻感和有罪感。道德焦虑是伴随着超我的形成而来的,超我不成熟的人很少体验到道德焦虑。

不管是哪种焦虑,都是人内心的一种紧张状态。而人具有一种解除紧张状态的先天倾向,因此,焦虑本身会起到一种动力的作用。同时焦虑也起到对人的行为的控制和引导作用。因为它警告我们,如果继续以这种方式行动或思考,我们就会处于危险之中。焦虑对人有积极的一面,但是,若是焦虑水平太高,持续时间太长,那么人是无法忍受的,严重的焦虑往往导致人格的分裂和精神病。为了减轻或消除人格内部的冲突,降低或避免焦虑,以保持人格的完整和统一,自我发展了许多保护性的机制,弗洛伊德称之为自我防御机制。(www.xing528.com)

沙利文在他的人际理论的四个关键概念的第一点,即人类本质的社会性中指出,人格是社会的产物,只有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中才能存在。个人与他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是人格形成与发展的原因。因此,他把人格定义为“在使人类生活具有特征的经常发生的人际情境中相对持久的形式”。他还指出,即便是隐士和独居者,其生活也存在人际关系间的相互关系,他们在表象、记忆、幻想中实现和保持这种关系。很明显,网络环境下人与人之间的真实的相互关系被割裂了,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在虚拟的环境下完成的,失去了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和相互影响,人格的形成和发展就失去了动因。正如大家所了解的,计算机是人脑的延伸,它帮助人记忆,为人的想象提供空间,并能将幻想中的东西“真实”再现,这是计算机和网络的功能之一。有人说,网络也能进行交往,并且有很多真实环境下不可比拟的优势。的确,网络可以用来交往,但是网络交往是在表象、记忆和幻想中实现和保持的,这种交往只是交往的一个层面,而不是交往的全部。这种非真实的人与人之间的交往是不能形成正常人格的,即便能够形成人格,也是扭曲的、变形的。

沙氏理论中也谈到焦虑问题。沙氏认为,焦虑是人际领域中最具决定作用的形成性影响。个体除了生理需求而产生焦虑外,人际关系的安全受到威胁时也会产生焦虑。如果焦虑性紧张得以解除,个体得到的经验就是“人际安全”,而人际关系的安全对人格形成和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在人成长的过程中,有三种情况个体得以减轻焦虑:(1)个体调节自我系统去适应外界事物或他人的评价;(2)个体企图回避导致焦虑的人际情境;(3)个体对导致焦虑的人际情境做出不正确的反应,如个体对自己的、他人的行为做出错误感知、错误理解和误贴标签。根据该理论,我们发现,青少年网民在现实社会中遇到挫折或希望受阻时,必定会产生焦虑,他们减轻这种焦虑的措施主要是第二种、第三种做法。

马斯洛认为,人除了对本能的需要外,还有高级的心理需要。在目前社会中,能够拥有电脑并负担得起上网费用的人,生存对他们来说已不是主要问题。美国的一项调查显示,白领阶层的上网率远远高出其他人,黑人的上网率低于白人,文化层次较高的人上网多于文化层次较低的人。中国的情况也基本相似。典型的中国网络成瘾症患者,据推测应该是20~30岁左右的男性,他们大都受过高等教育,敏感,抑郁,缺乏社会交往(另有一些青少年,属于游戏成瘾,与此不同)。据此可知,喜爱上网的人,其人生的需要,已不是基本的生存需要,他们追求自我实现,他们要不断地发展自己的潜能和认识世界,他们需要挑战性的生活来增加紧张,而网络正好提供了这样一个场所。它新颖、刺激、变幻莫测、包罗万象。上网成瘾者不断延长上网时间以求心理上的满足。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