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提升判断力的关键训练-《西游成功学》

提升判断力的关键训练-《西游成功学》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面是唐僧读了乌巢禅师的《心经》后写的一首偈子,文笔、境界都不错,是个人才!心一旦偏激了,原本好的东西也会变成劣质产品。一个人的判断空间如何,他的判断结果也会如何。在乌鸡国,摄取了国王王位,并霸占了三年国土国权连带后宫的青狮,被孙行者揪了出来。锤炼成功前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妖气”。

提升判断力的关键训练-《西游成功学》

第四节 训练精准的判断力

一、判断心法

心与法

这里,我们介绍一下《西游记》或佛家的《心经》(《多心经》是笔误,全称《摩诃般若波罗密心经》,“摩诃般若波罗密”是“大智慧到彼岸”的意思,梵语)吧!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 ,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

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陲。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密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密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密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娑婆诃。

《心经》看起来很难懂,我们还是通俗地说说它的主要意思吧:不要什么事情都凭感觉,例如凭自己的眼睛去感觉啊,凭自己的鼻子去感觉啊,凭个人主观去感觉啊……这好比盲人摸象,往往看不到真相。只有克服了“无明”糊涂,才可以看到更广阔的世界。因为,真相就是真相,它是不偏不倚的,不多不少的,它就是那个呆呆的样子!什么是“无明”糊涂?简单地说,就是自己觉得自己已经看明白了,听明白了,想明白了……就错误地以为自己已经知道了真相。当你认为自己已经知道的时候,你究竟知道的是什么?你有没有给呆呆的真相“整容”?有没有给它“穿”衣服?……说不定你在“胡乱判断”“瞎知道”呢!呵呵!看看唐僧的灵性。下面是唐僧读了乌巢禅师的《心经》后写的一首偈子,文笔、境界都不错,是个人才!

法本从心生,还是从心灭。

生灭尽由谁,请君自辨别。

既然皆己心,何用别人说?

只须下苦功,扭出铁中血。

绒绳着鼻穿,挽定虚空结。

拴在无为树,不使他颠劣。

莫认贼为子,心法都忘绝。

休教他瞒我,一拳先打彻。

现心亦无心,现法法也辍。

人牛不见时,碧天光皎洁。

秋月一般圆,彼此难分别。

意思是说,人们都是用“心”来进行判断、辨别事物的,如果人们不仅仅借助眼睛、耳朵、鼻子、舌头、意识、忧心(《心经》里的六贼)这些东西来进行判断,世界自然就会变得十分美好,就如夜晚时分一般,皓月当空,一片皎洁。因此,我们不要认“贼”(眼睛、耳朵、鼻子这些有限的东西)作“子”,要把他彻底地打得满地找牙!要想知道真相,可要下一番苦功,“扭出铁中血”哟!(学学福尔摩斯吧)!你要把一连串的事件串起来看,要客观、公正地看,才能逐渐清晰地看到真相。

一个人的真心如何,他(她)的品质也会如何。心一旦偏激了,原本好的东西也会变成劣质产品。一个人的判断空间如何,他的判断结果也会如何。来吧,我们还是借助一下案例。

案例一:

真假唐僧心

如何辨别你的真心?如何找回你的真心?

我们经常说自己是真心的,到底是否是真心的,我们可以借助《真假唐僧》的故事来参照一下。

乌鸡国,摄取了国王王位,并霸占了三年国土国权连带后宫的青狮,被孙行者揪了出来。青狮十分狡猾,就变成唐僧模样浑水摸鱼,于是,真假两个唐僧出现了。这下子可麻烦了。如何分辨呢?

就在大家失去主意,手足无措时,猪八戒出了个有效的“馊主意”,他叫唐僧给孙行者念“紧箍咒”。真唐僧肯定不愿意去念,但迫于无奈,只得念。真唐僧表情极其痛苦,而且念得有章法,很熟稔。假唐僧毫无表情,自然一下子就露出了马脚。真假唐僧的用心在这里就分辨出来了。孙行者提起棒子,将假唐僧一阵追打!

在这里,唐僧和行者的心建立了真诚连接。他知道行者被念“紧箍咒”的时候很难受,于心不忍。我们的真心,我们的假心,又在怎么和别人连接?

案例二:

何为“妖精”?

谁是“妖精”?

我们经常把别人看成是“妖精”:这家伙,就是来找你做业务,骗你几个钱的,妖精;这个人,还不是为了钱,给他(她)钱,他(她)什么都干,妖精;这个人,打扮得像个死样,看着都不舒服,死妖精;这些浪仔豪女,裤子上还要挖几个洞,连肚脐眼和体毛都露出来了,看不惯,妖精……这还不算什么!看看那些盗取银行卡密码的,那些卖假药的,那些卷了银行和国家巨资出逃的,那些贪污受贿的,那些坑蒙拐骗的,那些杀人放火的……不是“妖精”是什么?

还有一些“妖精”,是我们自己定义的“妖精”:这个家伙拍领导马屁,妖精!这个家伙不给我面子,公开在会上反对我的意见,妖精!老板给我发那么点薪水或奖金,妖精!……

天啊,到底有多少“妖精”啊!男妖、女妖、桃花妖、柳树妖、杀人妖、骗财妖、糊涂妖、清白妖、马屁妖、臭屁妖,“妖”彩纷呈!真妖、假妖、正气妖、冤枉妖,妖妖难分!

妖精并不都是坏人。但更多的是迷惑的人,没有真性的人。每个人都在锤炼自己,让自己成人成仙。锤炼成功前的过程,往往充满了“妖气”。每个“妖精”都想成功,都想苦炼成人,都想活出个人样,但修炼的方法却截然不一样,于是,有人成了真正的人,有的人却只能成为妖精!

二、去除判断的狭隘

猪八戒辨真相

猪八戒刚刚归顺取经团队的时候(那时候还没有沙和尚),有一段经典的故事。

那日正行时,忽然天晚,又见山路旁边,有一村舍。三藏道:“行者,你看那‘日落西山藏火镜,月升东海现冰轮’,幸而道旁有一人家,我们且借宿一宵,明日再走。”八戒道:“说得是,我老猪也有些饿了,且到人家化些斋吃,有力气好挑行李。”行者道:“你这个恋家鬼!你离了家几日,就生报怨!”八戒道:似不得你这喝风喝烟的人。我从跟了师父这几日,常忍半肚饥饿,你可晓得?”三藏闻之道:“悟能,你若是在家心重呵,不是个出家的了,你还回去吧!”那呆子慌得跪下道:“师父,莫听师兄之言,他有些脏埋人。我不曾抱怨甚的,他就说我抱怨。我是个直肠的痴汉,我说肚内饥了,好寻个人家化斋,他就骂我是恋家鬼。师父啊,我受了菩萨的戒行,又承师父怜悯,情愿要服侍师父往西天去,誓无退悔。这叫做‘恨苦修行’。怎的说不是出家的话?”三藏道:“既是如此,你且起来。”

心理分析:

上面的对话中,唐僧说要借宿一晚上,八戒接过话头,说“也好,顺便搞点吃的,好有力气挑行李”。就因为这样一句话,八戒被师兄骂了一顿,然后又被师父骂。

大家作为一个旁观者,分明比较清楚,八戒的动机很简单:吃饱后,好挑行李。说来,八戒其实委屈得很。

那又是什么促使了行者和唐僧如此这般地骂八戒呢?笔者认为,行者可能是出于平时的观察,或者自己的揣测,于是就提早给予了判断,而不是尊重当下的事实,其实,这是行者憋着很久的话和情绪,他想表达,而不是基于这样的事件,他只是借用了这样一个机会。就像一个人对另一个人有成见一样,他已经有了判断,无论你接下来做得对与错,他都会按照他的成见去对待。我们也时常有这样的遭遇啊,我们也经常这般曲解人啊!

唐僧为什么又要骂八戒呢?笔者认为,唐僧是因为相信孙行者的判断,所以,他不分青红皂白地跟着行者的话头训斥八戒。还有一种可能性——唐僧在依据孙行者的观点,而不是依据八戒的发言。八戒就这样被委屈地“涮”了,蛮可怜的!谁要自己没身份又没本事没地位呢?人微言轻啊!

这样的事情其实可以不发生,然而这样的事情却经常在我们生活中发生。一个最致命的原因就是——我们随便给别人甚至给自己下判断,不遵循事情本身的真相。看看《西游记》里最轰动的《心经》吧!(www.xing528.com)

“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

《心经》的这段话,主要是说我们的知觉、判断十分狭隘,只有去除有限的知觉、狭隘的判断,一切才可以“空相”,才可以看到真相。因为,人的判断主要是基于人的五官感觉和思维概念等,这是十分有限的。用有限的理解和感觉来轻易下判断,往往是非常狭隘的判断。这样的判断最后导致的是片面、狭隘、偏执……

谁甘心被人误解,谁又在给别人制造更多的误解呢?请收起那狭隘的判断吧!

三、拒绝主观判断

金山寺冤案

《西游记》中,祭赛国金山寺的和尚是一个很受伤的群体。

一代名寺——金山寺,曾经因塔顶上放置的佛家舍利子而大放光彩。四周的小国家、小部落,也因此主动前来进贡、朝拜。然而,突然有一天,这些宝贝不见了,国家自然就不受邻邦那么尊重了。这些金山寺的和尚,自然也就没有了好日子过。国王认为是和尚偷了宝物,杀了几个和尚,还要把和尚们吊起来往死里打,不给饭吃,不给水喝,和尚们苦不堪言。

后来,孙行者抓住了在塔顶上看守的几个妖怪,才得知原来是一个叫九头虫的家伙偷走了宝贝。

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我们每时每刻都在内心里评价、判断着一个人。

国王这么简单地主观判断,这么草率地主观判断,对谁是负责的呢?对得起谁呢?造成了多少伤害呢?生活中,有多少事是发生在我们身上?又有多少事是发生在我们对待别人的身上?看着那些涉世不深的眼神,看着那些被贫困和生计压迫的人,看看那些灰心丧气的人们,看着那些大腹便便的人们,看着那些迷惘的人们,看着那些个性张扬的人们,你会怎么判断?

主观判断害死人啊!今天,你判断了吗?

四、巧用洞察力

“小孔”看世界

如来佛祖、菩萨、行者、八戒、唐僧的洞察力代表了不同的洞察等级。最低级的是唐僧,他看到的往往是些假象,洞察十次走眼十次;其次是八戒,他勉强认得些妖精,洞察十次走眼七八次;再次是行者,打着“火眼金睛”的旗号,其实有时候也拿不准,打十枪最少偏两枪(看不准红孩儿变的小孩子,看不准牛魔王变的假猪八戒,等等);菩萨的洞察深度和广度,几乎是98%的成功率;最顶级的是如来的洞察力,凡周天事物,他几乎一眼就可以看得明白。

洞察,不仅仅是用眼“望”,还有“闻”、“问”、“切”,呵呵,当然还有更多,例如自己的见识啊、观念啊。用什么样的思想和观点来洞察,结果也会不一样的啊!

说说“火眼金睛”的行者吧。他其实不能真正准确地识别妖精。因为谁是妖精,本身就没个标准啊!除非吃人害人成了事实才可以称妖精。这样看来,唐僧也不傻。《三打白骨精》中,行者运用的其实是经验分析和推理法。因为他自己以前做妖精吃人,也是采用白骨精这样的手段,就像传销一样,变着法子“吃人”。吃得还让你心服口服,无可挑剔,帮他数钱。

不管怎么说,孙行者的洞察力、眼界还是需要提升N个层次,没趣。说说如来吧,这样来劲一些。

如来可厉害了!他的手下就有像观音菩萨这样厉害的强将,还有顺风耳、千里眼、谛听这些厉害的角色传递客观信息,加上他无穷的智慧和眼界,如来的洞察力就一个字:牛!和孙行者那个“小孔”看世界的方式对比,如来的“孔”简直就是天大的“孔”,敞开的“孔”!这样的视野,难道不是我们努力所求的吗?

破除小孔,就要学会培养自身的洞察力,包括自我觉察能力。这些方法可参考:更全面的信息面;细致的区分能力;综合评估能力;分析判断能力;实事求是的精神;敢于批判而不是恶意否定或责怪;清晰的头脑;不回避问题。

五、尊重他人的判断力

说说“肉眼凡胎”

唐僧,一个肉眼凡胎的人物,权且称为“一般见识”吧。然而,遗憾的是,生活中,竟有那么多的“唐僧”啊!

唐僧每次遇到妖精,都把妖精看做是好人,不能识别。这已经是较大的“肉眼凡胎”了。就连最后快成佛了,接引佛祖用无底船来接他,他都不识货。孙行者算是碰见鬼了,他虽算不上是特别的专业眼光,但总是有些来头的。孙行者多次打妖精,却被误解为“瞎胡闹”,“残害生灵”,真冤!有什么办法?黑白颠倒,这普天之下,“肉眼凡胎”的多了,于是黑白颠倒的也多了,“冤假错案”多了。

和“肉眼凡胎”的人一起工作、生活,感觉很真实,但难以找到公正和清白。一个人不明白他是“肉眼凡胎”的见识,还和你闹“死鸭子嘴硬”,就好比你是在对牛弹琴,他不知道自己是“肉眼凡胎”呀!

唐僧不听孙行者的劝告,被红孩儿耍计谋劫走了。孙行者很恼火,第一次在团队中主动提出要散伙:“兄弟们,我们现在就散了吧!”为什么?行者是这么解释的:“他不认识妖怪,你们也不认识。刚才是妖怪变的,又把他一阵风摄走了。我老孙‘火眼金睛’,可他每次都不听我说,我真的是心灰意冷了,才说各自散了。”

承认自己是“肉眼凡胎”,已经是一大进步。这样才有接触专业眼光的机会,才有机会把自己锻炼成一个有专业眼光甚至通灵眼光的人。

世界很复杂,我们的眼界有限,还是给自己多点眼界的空间,这样才能获得洞察的力量。

你是“肉眼凡胎”吗?哪些方面是“肉眼凡胎”,哪些方面又不是呢?谁来评判,谁来检验?我们又如何对待肉眼、专业眼、通灵眼呢?专业眼、通灵眼又如何和肉眼的人相处相携呢?

是肉眼凡胎不打紧,关键是要放得开,不要乱加判断!

六、对待真相与假象的态度

假象的生活

我们经常说,赢要赢得潇洒,输要输得明白。可是我们就是经常输得不明不白,赢也赢得糊里糊涂。人生肯定是会有输赢的。只是输赢的方面各有不同。你赢在哪里,又输在哪里?对于结果,我们可以坦然吗?

“旁观者清”是个什么道理?“事后诸葛亮”是个什么道理?不能“开悟”是个什么道理?很多时候,出于我们的生理本能、情绪反应、社会经验和认知,我们都难以控制和把握,我们就如此这般地活在一堆假象中。

很钦佩“难得糊涂”的精神。选择糊涂,是一种明智。人家活在假象中,你去和人家较真说真相,人家会认为你不正常,因为人们把假象当真相啊!难怪屈原说:世人皆醉而吾独醒!这不是清高,是真理。有时候,真理往往掌握在少数人的手中,并不仅仅是看谁的得票率最高啊!

我们都希望清醒一生,可有些人选择“难得糊涂”,大智慧啊!装糊涂的人不一定真糊涂,反过来,太清醒、太精明不一定有作为。

不管怎的,清醒首先是一种智慧、眼力。当输赢的结果已经不重要时,我们就应该知道输在哪里。当我们风头很劲,处于赢的优势时,我们也要明白自己赢在哪里,否则会沾沾自喜,盲目自大而失去客观,甚至会“阴沟里翻船”。

我们不同的人,都会在不同的阶段,遇到不同的困惑,因为我们的感知能力、自我调适能力十分有限。我们经常生活在想去明白而又不能明白,明白一点而又无法完全明白的渴望中,这样,对待真相和假象的态度就更重要了。有些事情你可以生活在假象中,有些事情你却一定要获得真相!

咨询案例:

我曾经为一个千万富翁做过咨询。他说感觉自己活得很辛苦,每天应酬,奔波于管理公司的事务中,没有可信的人。他有八家公司。由于不放心财务、仓库安全的事情,他每天自己亲自跑银行,采购东西,开会……晚上还有一堆文件报告要看、要批,他几乎没有生活空间,有时候,回家吃饭也要安排工作。典型的生活工作化!难道真的没人可以相信吗?难道大小事情都要他亲自过问吗?他看到的是真相还是假象?他是有方法还是没方法?

送给大家一句话吧:自以为是假明白,浅尝辄止半明白,深度挖掘真明白!

人们时常生活在假象而不是我们认为的真相中。假象,时刻缠绕着我们。有些事情是“假做真时真亦假”,真假难分啊!因此,你无须刻意注重真假,事事追求真相,还原真相,否则你也累得慌。

沟通的意义就是让每个沟通对象在沟通中表达自己的态度和看法,不拘泥于对与错,最后努力达到他们所要达到的沟通目标。执意让对方同意自己的观点,拒绝接纳他人的观点,或者一厢情愿地按照自己的意思曲解他人的意图,难免会打“嘴巴官司”,让沟通陷入不和谐的窘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