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抚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技巧

抚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技巧

时间:2023-12-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悉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从精神上解放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中生活、学习、健康成长。家庭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良好的家庭气氛则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使孩子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意识。只希望孩子尽力,并不给他额外的压力,这会让他感到很开心,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期待孩子们将来成长为健康完整的人。

抚养孩子心理健康的技巧

悉心呵护孩子的心理健康

从精神上解放孩子,让孩子在轻松、愉快的精神环境生活学习、健康成长。苏联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说过:“用精神的皮鞭抽打孩子的心灵,对孩子的伤害就更大了,因为皮鞭割断了成人与儿童的精神联系,也使家长和教师的所有努力付之东流。”

家庭中很多因素都会影响儿童的心理健康,而良好的家庭气氛则是孩子形成良好心理素质的前提。处理好家庭成员的关系,说话办事不以势压人,以理服人、以情感人、以样教人,家庭成员和睦相处,尊老爱幼,言语文明,构建出融洽的家庭气氛,充分体现出家庭是生活的港湾。以民主、平常的态度对待孩子,使家庭中充满忍耐、平等、随和谅解、互相爱护和关心,鼓励和引导孩子,对孩子的缺点、错误恰如其分地批评指正。孩子也应该坦诚友好、自尊、自立、大方、热情,能接受批评,经受压力,关心他人,有独立处事的能力,才有助于孩子良好心理素质的形成。

孩子在游戏、玩耍过程中,与同伴之间的交往,也是一种重要的学习形式。在实践中,选择具有目标性和针对性的心理健康教育游戏,通过游戏,让孩子体验合群的愉悦,增强合群意识,提高合作的能力。日常活动时经常引导孩子说说自己和同伴在哪些方面有进步,对孩子的进步给予表扬和鼓励。同时,引导孩子少与别人比,多与自己比,既指出她优秀的地方,又要指出她的不足。使孩子正确地评价自我,形成健康的自我认知意识。教育孩子自立自强,学会自己处理难题,学会接受失败,承受失败。有条理、有动力、自律地安排自己的学习,人生会大不一样。不管在什么样的情况下,都要尽量多给女儿积极健康的心理影响以及实际的帮助和引导。此外,让女儿能够正确地认识到自己的重要性。让她拥有正确的自我观念、恰当的自我认知能力,更利于她成年后在社会上找到正确的位置。(www.xing528.com)

大教育家福禄培尔说:“按上帝精神的作用和从人的完美性和本来的健全性来看,一切专断地、绝对地和干预性地训练、教育和教学必然地起着毁灭的、阻碍的、破坏的作用。”(选自《人的教育》)他以园丁修剪葡萄藤为例,不管园丁有多么良好的意图,如果园丁在工作中不是十分耐心、小心地顺应植物本性的话,葡萄藤可能由于修剪不当而被彻底毁灭。一切专断地、绝对地和干预性地训练不仅会毁灭人的天性,而且还会阻碍人类的完美发展,令人类稳步和持久地前进。孩子不是不需要学习知识,但知识地学习、心灵地培育要像给植物浇水似的,成为儿童内在生命成长的养分,才有利于自我的发展和完善。孩子的生命有一种内在的秩序和结构,如果家长和教师能充分保护孩子的内在生命,而不是人为地修枝剪叶、人为地强加外在的秩序和结构,就是最好的教育。当孩子从一个阶段发展到另一个阶段,他的潜能就像一朵花一样渐渐开放。我们需要细心地呵护他,让他的内在生命充分展现。我们不追求早熟的学习之花,这种花也许被许多人赏识。我们宁可放弃这种快速的满足,而保护孩子的童年。我们不强迫他走天才少年的路,只想让他在学校里好好学习。只希望孩子尽力,并不给他额外的压力,这会让他感到很开心,毕竟对于一个人来说,身心健康比学习成绩更重要!我们期待孩子们将来成长为健康完整的人。美好、愉快的幼年、童年会为今后一生的身心健康奠定基础。

人是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同一时间,身体各部分相互联系的整体,是身体、心理、精神相互联系的整体。对于孩子的“玻璃心”,我们应注意以下几个问题:不在大庭广众之下粗暴地讽刺和挖苦孩子,用正面引导,用谈心的方法,以理服人;孩子做错了事,帮助他找到错误的原因,不一味地责怪他;对孩子的教育要适度,不损伤孩子的自尊心;当孩子取得成绩和进步时,及时地给予他肯定和鼓励。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