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理论教育 教师用心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教师用心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时间:2023-08-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2019年,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初三年级结业仪式当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校园里的心理伤害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警惕的。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教师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作为教师,在每一个偶然事件发生后,都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感化、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老师心里很焦急。

教师用心保护孩子心理健康

2019年,北京四中璞瑅学校初三年级结业仪式当天,发生了这样一件事。

我刚走进教学楼,撞见了一个模样清秀的瘦高男生。他看起来似乎有点儿紧张,想跟我打招呼,可欲言又止。我仔细一看,这个男生的左边耳骨上,戴着一个银色的耳圈。从我的目光角度上,他应该也意识到,我看见了那个耳圈,故而面露一丝尴尬。

我轻声地说了一句:“你的耳钉还挺好看的。”

男生愣了一下,大概是没有想到,我会这样说。

我又问他:“是因为今天结业式值得庆祝,才戴的吗?”

男生点点头,说:“是。”

说完之后,他反问我:“我是不是不应该戴?”

我说:“看得出来,你很重视这个特殊的日子,戴耳钉也是出于一种仪式感。不过,咱们现阶段还是学生,这个身份戴耳钉的话,好像是有点儿不太合适。”

男生点点头,回应道:“嗯,我也觉得好像不太合适,那我还是摘了吧!”

说完,他就要摘耳钉,我说:“小心点儿,别伤着自己,我帮你一下。”

就这样,男生把耳钉摘了,并向我鞠了一躬,表示感谢。

不过,就戴耳钉的那个男生,我还存在一点疑惑,之前没怎么在学校见过他。在结业式进行的过程中,我特意询问了一下,而后才得知:这个男生患有抑郁症,一直以来都休学在家。今天有结业仪式,他是特意回到学校参加的。

听到这样的答复,我顿时为自己和该男生刚刚的那番谈话感到庆幸。对于身心健康的学生来说,到学校上课、参加活动是再平常不过的一件事;可对于一个饱受抑郁症折磨的孩子来说,能够精心地打扮一下,戴个耳钉,走出家门,来到学校参加结业仪式,那得需要多大的勇气啊!现实中的抑郁症患者,较为普遍地会出现意志力减退的情况,就连洗脸、梳头、洗澡、出门买东西这样简单的小事,对他们而言都是无比艰难的重任。可是今天,他却做到了!

之后,就这个情况,我也询问过北京四中璞瑅学校的几位年轻教师:“如果你们看见咱们学校有男生戴耳钉,你会怎么处理?”两位年轻教师都表示:“那肯定要问问他,为什么戴耳钉,有什么原因呀?”听到这样的回答,我真心松了一口气,纵然这些教师还很年轻,可他们是一群有共情力的教育者,在面对问题的那一刻,先想到了行为背后的动机,给学生一个表达的机会。

倘若当时的我,直接命令那个男生把耳钉摘下来,从学校规章制度上讲,这是正常的要求。但摘下耳钉之后,又会发生什么呢?或许,对于那个轻易不敢走出家门的男生来说,感受到的就是不被外界接受,甚至认为外面的世界、外面的人都是“不安全的”“不友好的”,自此以后,他还有没有勇气再度尝试走出家门,走进人群,不得而知。可我们知道,那样的情景,不是我们的初衷,也不是我们想要的结果。

校园里的心理伤害问题,是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都要警惕的。这种心理伤害,很多时候并不是有意而为之的,而是无意间导致的。就像上述的事件,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无可厚非,但在制度之内能否多一点温度呢?就这个问题,我想着重谈几个方面:(www.xing528.com)

•教学与活动内容设计要考虑周全

在教学内容方面,教师大都会选择一些广而泛之的问题去教育学生,但对于少数学生而言,有些内容却会碰触他们的痛点。比如说,有的班级让孩子准备“全家福”,而一些学生是单亲家庭,这样的要求就会无意间伤害到学生。如果把内容稍做调整,改为“与家人的照片”,就给了多重选择与空间,毕竟“家人”可以是爷爷奶奶、姥姥姥爷、爸爸妈妈、叔叔舅舅,孩子拿出与任何一位的照片,都不会存在心理负担。

•避免不慎言语给学生造成心理伤害

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一种权威,我们对学生说的任何一句话,都可能会直接影响他们的思想与行为。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谨言慎行,比如:有些学生回答不出问题,一定不能说:“你坐下来,听听别人是怎么说的!”尽管事实就是这样,他需要坐下来,听其他同学的发言,但作为教师,一旦把这样的话说出口,就会无意间给学生造成伤害,让他感觉自己不如别人。

•切忌把情感偏向带到教育中来

教师是一份神圣的职业,但教师本人却不是“神圣”,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难免会对一些活泼、学习好的孩子比较偏爱,对一些调皮、任性的孩子感到头痛,这是人之常情。但是,出于职业素养和对学生心理的保护,我们不能把这种情感偏向带到教育中来,特别是在课堂上,不能因为偏爱而让一些学生感到被忽视,渐渐对学习失去信心,在心理上受到伤害。

我相信很多一线教师都遇到过类似的问题,比如:有些学生在遭到批评时愤愤不平,认为老师“偏心眼”,从来都不批评那个“学习好的”学生,就算对方犯了错,也只是简单提醒两句。实际上,这就是情感偏向被无意识地掺入到教育中,导致的不良结果。作为教师,我们应当公平地关爱每一个孩子,发现他们不同的闪光之处,让每个学生都能够感受到他们自身的价值。

•培养和提升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

教师在做好自身工作的同时,也要重视增强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很多孩子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备受呵护,一遇到困难或挫折,就感到无所适从。作为教师,在每一个偶然事件发生后,都要及时地对孩子进行心理辅导,同时进行正确的价值观引导,以自己健康的心理、健全的人格去感化、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在这个过程中,还要争取学生家长的配合,因为孩子的心理健康问题与家庭教养方式、家庭的人际关系有密不可分的联系,有些甚至是家庭问题的折射。家校一致,是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保障。

课后思考

课题1:

小宣同学平时十分调皮,经常违反班级和学校的纪律。但他一直很喜欢语文学科,和语文张老师关系特别好,除了课间经常请教语文学习问题外,自己的心事、烦恼也经常告诉张老师。上了四年级,由于工作调动,张老师成了小宣的班主任。由于小宣自控力差,经常违反纪律,给班级抹黑,作为班主任的张老师,自然就要批评教育他。这让小宣觉得很不舒服,他和张老师的关系也变得越来越差。

面对这样的情况,张老师心里很焦急。如果你是张老师,你认为怎样做才能重新获得小宣的信任,改善变差的关系?

课题2:

班主任李老师接手了一个六年级的新班级,班中的潜能生小恒引起了他的关注。小恒是个思维敏捷、表达能力很强的男孩子。但由于他的自控力较差,课上不能认真听讲,从一年级开始成绩一直很差。课间常与其他同学打闹,经常违反纪律。家长和老师想过很多办法,却没什么帮助。李老师找小恒沟通,但他却毫不在乎地说:“我爸妈都放弃我了,老师您就别管我啦。”如果你是班主任,你如何帮助小恒重新认识自己,不再自暴自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